老家那地方

10-09 00:01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1919   回复 8
      我一直认为,老家那地方是个好地方。 
     虽然偏僻了点,但有山有水,还有文物古迹。
     山,我们东边就是一座小山,而小山后面就是大山了,不过那大山离我们有十几里,在我们那里只能看到大山的山影。
     水,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大江大湖,而一口口堰塘却镶嵌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波光虽不荡漾,在阳光下却也能泛出粼粼星光。东边山下那条小河,也自北边的大山而来,又默默地向南而去。她本无名,只是流经下游的长滩埠,人们就习惯了叫她长滩河。
     古迹,游集南边有个高台名叫放鹰台,据说是当年楚王伐随后为庆祝胜利而建。不信?离她北边几公里处还有个找鹰台哩。然而,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她仍然耸立着。她曾经是我们的中学,现在却成了三村联合小学。
     我那老家坐落在镇北四公里外的一个小小盆地上。那个小盆里盛着三个大队。盆的西边一个大队,东边南北两个大队,我们大队就在东边的南边。我们的五队在整个盆地的中间,也是方圆之内比较古老的游集了。
     我们那个大队成9字型分布,我们队在七个队中居中,也在整个大队的最东边。队东边是座小山,山下有条小河。小山迎面那块山上山下都属于我们队里。山上是旱田,常种红薯芝麻等作物。山坡是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山下也将比较平的地方改成了水田,为了供水,便在河东岸选了个较平的地方建了个抽水机台。其实几十年前也曾经在山脚下修过一个水库,只是没过几年就淤平了,也只有作罢了。
     我们那个队看起来很有意思,她就像一副搭箭而未张之弓箭。一条笔直的乡村公路贴着我们队的西边而过,像一条笔直的弓弦,而一条由北向南成半圆形的水渠像一把大弓将我们队罩在其中,除了弓顶端,其两边都是其它队的土地,而正中间一条笔直的乡村公路像只利箭穿村而过,正好将我们队分成两半。
     我们那田也很有意思,山上的旱田就不说了,因为大多都一样。有意思的是那畈上的水田,却有区别。虽然是同一片土地,渠道外的和渠道内的收成却不一样。按说,那渠道也不是自古就有的,应该是修了石门水库后才有的渠道,因为它的功能就是用来引石门水库的水来灌溉农田的。
       渠道内的田非常肥沃,听乡亲们说稻谷亩产可以达到一千七八,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两千。记得我们小时候还种双季稻时,双季相加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多斤,而有个叫691的品种,单季就可以达到一千二百多斤,这也是当时大家都抵触种双季稻的原因。
     渠道外的田虽然也不错,与渠道内的田比起来却要差些。尤其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土质却有不同。其中就有几块冷㓎田特别奇怪,因为它们被整好后若不及时将秧插下去,不要半天,那田里的泥巴就硬的手都插不进去,所以每当要插这几块田秧时,就得集中全队的劳力用最短的时间突击将其插完。
     还有个奇怪的是,渠道外尤其是山下那几块田的稻谷,看起来要比渠道内的稻谷更饱满,颜色也更黄,提在手里感觉更沉甸,而其产量却比不过渠道内的那些稻田,起码要低两到三成。
     老家那地方,还有很多东西让人难以遗忘。
  • 回复8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开心鬼 最后回复于 29分钟前

粉丝 4293

10-11 10:31
:谢谢!  
10-11 15:49

粉丝 109

昨天 02:11
:谢谢!       先锋,我是曾经的长滩高中79届的
昨天 10:38
 学长,我是长滩高中80届,您跟张宏超,袁泽民他们是一届,我跟李中保、吴学兵是一届。
昨天 20:17
 我们那一届有五个班,我是二班的。
29分钟前

粉丝 3282

昨天 08:22
:谢谢!
昨天 10:3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