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帮助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钟祥
登录
注册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注
热榜
首页
关注
热榜
综合
综合
用户
主题
首页
关注
热榜
综合
综合
用户
主题
Toggle navigation
情系钟祥
商情
房产
交友
爱秀
摄影
美食
旅游
钓鱼
宠物
教育
文学
流金
招聘
二手
汽车
装修
运动
情系钟祥
商情
房产
交友
爱秀
摄影
美食
旅游
钓鱼
宠物
教育
文学
流金
招聘
二手
汽车
装修
运动
灌水
结婚
站务
情系钟祥
商情
房产
交友
爱秀
摄影
美食
旅游
钓鱼
宠物
教育
文学
流金
招聘
二手
汽车
装修
运动
|
更多栏目
单击访问栏目,登录后可拖拽进行排序
我的栏目(显示在导航)
情系钟祥
商情
房产
交友
爱秀
摄影
美食
旅游
钓鱼
宠物
教育
文学
流金
招聘
二手
汽车
装修
运动
其他栏目
灌水
结婚
站务
×
提示信息
请手动将本站设为主页
×
提示信息
请按 Ctrl+D 键添加到收藏夹
×
提示
刷新成功
确定要取消收藏吗?
确定
取消
请先
登录
后再发布主题
置顶
论坛APP使用帮助
更多
三天前
前天
昨天
热门
最新
回复
排序:
昨天
前天
三天前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热门排行
发布时间
确 定
仿聊斋 雷劈
流金
昨天 06:50
阅读 781
回复 2
朱子功
粉丝
146
关注
仿聊斋 雷劈 袁季,瞿溪人,年近半百,与妻孙氏务农为生。 袁季有一庄园,景色秀丽。其间青砖红瓦,绿树掩映。庄园内一汪水塘,水平似镜,锦鳞游泳,景观秀美。 袁 季妻孙氏不幸暴毙,季孤身难耐,戚戚哀泣 ,日渐消瘦。 季有一近邻,姓郑名匡,年过而立。其生性诡戾,貪得无厌。匡觊觎季之庄园久矣。 一日,匡赴市井租赁一妓来家,摆设小宴,邀请季赴宴小叙。入席,匡尊季坐上席,让其妓作陪于季侧。酒过三巡,匡毕恭毕敬起立敬季酒,曰:“袁兄中年痛失伴侣,小弟甚是怜情。吾欲奉远房孀嫂与兄陪伴度日,愿兄纳之。”袁季闻之,侧視女,颇有姿色,喜出望外,旋起立谢之。 郑 匡于自家置一小院,让袁季与其女居住之。自此,袁季与女卿卿我我,乐不思蜀,好不快哉! 移时夜,女枕上语袁季曰:“君与妾既已成婚,吾二人居于此,甚安乐,君之庄园,闲之无用,不如货于匡弟。”季然之。 匡以极少银付季,并请塾师书写字据,以资为证。 盈月,郑匡与袁季发生争执,愤将袁季逐出家门。 袁季既出,孤身一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遂大悲大恸,捶胸顿足,痛极,昏厥扑地。 忽,阴云密布,天昏地暗,一团乌云直扑郑匡居处,一声炸雷,电闪通天彻地。 众人大惊,俱避之。 待乌云散去,众人相约去郑匡处,见房屋尽毁,郑匡跪于场地,全身已成焦炭矣。异史氏曰,为人莫做亏心事,头上三尺有神灵。
九秩寿辰聚 亲情暖人心
流金
前天 04:41
阅读 965
回复 4
朱子功
粉丝
146
关注
梁慧敏的作品九秩寿辰聚,亲情暖人心 今日阳光正好,暖意融融,我们迎来了老妈九十大寿的美好日子。一家四口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屋子,满是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 九旬高龄的老妈,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性格,待人友善,知书达理,尽显文化人的雅致风范。平日里,她手不释卷品书香,静听音乐享悠然,每日必练的老年健身操更让她精神矍铄,丝毫不见岁月的沧桑,心态永远年轻鲜活。 餐桌上的美食早已香气四溢。老家风味的五香牛肉,色泽诱人,五香味浓,入口即化;酱红色的红烧鸡腿,肉质鲜嫩,鲜香醇厚,余味无穷;圆润饱满的鹌鹑蛋整齐摆盘,寓意着家人团结友爱;清脆爽口的黄瓜段、翠绿鲜嫩的清炒芹菜,很快便被一扫而空。最让人动容的是那盘芥菜皮,承载着满满的童年回忆,唤醒了心底的温暖。妹妹亲手包的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一碗长寿面,缠绕着对老妈健康长寿的祝福,每一口都饱含着亲情的滋味。一瓶金星陈皮啤酒,为欢聚增添了几分惬意,举杯碰盏间,尽是欢声笑语。 欢乐的高潮当属拍照与分享蛋糕环节。老妈身着盛装,作为最耀眼的老寿星,我们三兄妹轮流与她合影留念。弟弟牵着老妈的手,一同高呼“生日快乐,万岁万岁万万岁!”,逗得老妈笑逐颜开。我和妹妹也紧随其后,拉着老妈的手重复着祝福的话语,幸福的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切开定制的生日蛋糕,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老妈细细品尝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遍遍地赞叹:“蛋糕真好吃!真甜啊!”脸上沾着的蛋糕痕迹,更是让我们兄妹三人笑得前仰后合。 今日的生日礼物,无关贵重,唯有满心的开心与快乐。愿这份喜悦常伴老妈左右,愿她笑口常开,幸福安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岁月的时光里继续享受这份温馨与美好
笔者为刃 怒斥妄言——致高市早苗的严正声明
流金
昨天 07:33
阅读 536
回复 8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我本是醉心文学、不问政事的普通人,总愿在笔墨书香中感受世间温润。但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的错误言论,如同一记惊雷划破平静,让我抑制不住满心愤怒。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铁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更是日本政府在《日中联合声明》中作出的庄严承诺。高市早苗却无视历史与现实,公然声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其言论不仅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对历史正义与国际准则的公然践踏,暴露了其潜藏的军事扩张野心,也为地区稳定埋下巨大隐患。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深知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台湾问题关乎民族尊严与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高市早苗的妄言,是对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我们绝不答应!她的行径如同自掘坟墓,既遭到日本国内朝野各界的强烈反对,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这种不顾本国人民利益、一味勾连反华势力、破坏地区和平的政客,注定被历史唾弃。在此,我以一名中国公民的身份严正声明: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径,坚决谴责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她的所作所为纯属自取灭亡,恳请其早日下台,停止一切危险挑衅。任何企图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势力,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迎头痛击,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峡湾之上,海鸥与游人的奇遇乐章
流金
11小时前
阅读 299
回复 1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峡湾之上,海鸥与游人的奇遇乐章挪威峡湾的夏日,总被两种灵动的身影填满——成群结队的海鸥与来自世界的游人。它们在青山碧水间相遇、互动,每一个瞬间都藏着温暖的故事,为这片北欧秘境添上了最鲜活的注脚。清晨的吕瑟峡湾还浸在薄雾里,海鸥便已舒展翅膀,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银亮的弧线。它们时而低空掠过,用翅膀拂过微凉的湖水,激起细碎的涟漪;时而盘旋上升,在湛蓝的天空中排成错落的队列,清脆的鸣叫穿透晨雾,唤醒了沉睡的峡湾。岸边的游人们刚从木屋中走出,便被这阵“晨曲”吸引,纷纷举起相机,想要定格海鸥展翅的瞬间。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着脚尖向空中挥手,一只胆大的海鸥竟缓缓落下,停在她身侧的栏杆上,歪着脑袋打量她,惹得女孩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正午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峡湾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成了海鸥的“游乐场”。游船驶过水面,掀起层层浪花,海鸥们紧随其后,追逐着船尾的泡沫,时而俯冲而下,叼起水中的小鱼,时而展翅滑翔,与游船并驾齐驱。甲板上的游人们忙着投喂面包屑,海鸥们精准地接住食物,有的甚至会轻轻啄一下游人的手心,带着几分亲昵与调皮。一位来自中国的阿姨,一边小心翼翼地递出面包,一边念叨着“慢点吃,别抢”,海鸥们仿佛听懂了一般,有序地轮流进食,画面格外温馨。不远处,一对情侣依偎着栏杆,海鸥落在他们肩头,为他们的合影增添了意外的惊喜,快门按下的瞬间,爱情与自然的美好在此刻交融。傍晚的峡湾被夕阳染成了暖金色,海鸥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岸边的礁石飞去,准备栖息。游人们也放慢了脚步,坐在礁石上,静静地看着海鸥归巢的身影。有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手里拿着画板,细细描绘着海鸥与晚霞同框的景致,笔尖划过纸面,将这份宁静与壮美永远定格。旁边的年轻人则分享着各自的旅行故事,海鸥的鸣叫成了最好的背景音。当最后一只海鸥落在礁石上,夕阳渐渐沉入远山,游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心中却已记下了这份与海鸥相伴的峡湾记忆。挪威峡湾的海鸥,是自然的精灵,也是游人的朋友。它们用翅膀串联起不同的文化,用鸣叫唤醒了共同的热爱。在这里,每一次海鸥的盘旋,都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每一段与海鸥相关的互动,都是一个值得珍藏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峡湾的流水,源远流长,成为每一位游人心中最温暖的北欧印记。
初冬看望老领导康业精
流金
11小时前
阅读 1302
回复 1
雷山羊
粉丝
137
关注
初冬看望老领导康业精2025年11月26日罗集同创双文明,旧囗共建十颗星。写得一手好隶书,口才惊倒一群人。孝子贤孙常绕膝,老夫爱妻恩情深。但愿顺过八四坎,活过百岁有可能。
谁见过这么能干的女木匠?
流金
11-22 13:56
阅读 2788
回复 11
旷野CC
粉丝
297
关注
没有解读,只有点赞!
挪威巨人舌游记:2016年夏的北欧奇遇
流金
11小时前
阅读 261
回复 0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挪威巨人舌游记:2016年夏的北欧奇遇2016年7月的北欧,暑气带着峡湾的清润与森林的幽凉,我踏上了挪威这片被自然偏爱的土地。而巨人舌(Trolltunga),这座悬于吕瑟峡湾上空的“自然奇迹”,便是我此行最魂牵梦萦的目的地。从奥斯陆出发,一路向西,火车穿梭在青山绿水间,窗外的风景从开阔的平原渐渐过渡到陡峭的峡湾与茂密的针叶林,每一次转弯都像是在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让我对巨人舌的期待愈发浓烈。抵达吕瑟峡湾附近的小镇时,已是傍晚。山间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峡湾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渔船归航的剪影与晚霞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卷。小镇上的木屋错落有致,红色的屋顶在翠绿的山林间格外醒目,家家户户的窗台都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与自然的芬芳。我住进了一家临湖的小木屋,推窗便能望见峡湾的一角,夜晚枕着湖水的涟漪声入眠,连梦境都变得澄澈起来。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便跟着当地的向导出发前往巨人舌。登山的路比想象中更为崎岖,起初是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脚下松软的泥土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路边不知名的小蓝花与浆果。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道路变得陡峭起来,岩石裸露在外,需要借助铁链才能稳步前行。向导是一位头发花白的挪威老人,他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述巨人舌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巨人爱上了峡湾对岸的公主,他日复一日地站在悬崖边眺望,久而久之,他的舌头便化作了这座悬于半空的岩石,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沿途的风景愈发壮观,脚下的峡湾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越靠近巨人舌,越能感受到它的震撼。当我们终于登上观景台,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块巨大的岩石从悬崖边突兀地伸出,悬在数百米高的峡湾上空,形状宛如巨人伸出的舌头,仿佛下一秒就要舔舐到峡湾的湖水。岩石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站在上面,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湾,耳边是呼啸的风声与远处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让人毕生难忘。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岩石的边缘,俯瞰着脚下的吕瑟峡湾。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能隐约看到水下的鹅卵石与游动的小鱼,峡湾两岸的山峰陡峭险峻,植被覆盖率极高,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直延伸到湖边。远处的天空中,几只海鸥舒展着翅膀自由翱翔,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为这片宁静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我拿出相机,想要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瞬间,却发现无论怎样调整角度,都无法完全捕捉到巨人舌的壮美与峡湾的辽阔。在巨人舌停留的时光格外短暂,却让我印象深刻。下山的路上,我依然沉浸在刚才的美景中,向导笑着说:“巨人舌就像挪威的灵魂,它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也守护着这里的宁静。”是啊,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了如此神奇的景观,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力量与温柔。离开挪威的那天,飞机起飞时,我再次俯瞰了这片土地。吕瑟峡湾依旧碧绿,巨人舌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与我道别。2016年的北欧之旅,因为巨人舌而变得格外有意义。这段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北欧的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那些在路上遇到的人、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永远闪耀着光芒。
割尾巴
流金
前天 17:15
阅读 923
回复 1
开心鬼
粉丝
21
关注
割尾巴,其实全称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场运动。由于运动的名字很有趣,便被大家戏称为,割尾巴 虽然确切的时间我不记的了,记得大概在七五年左右。当时是先宣传,而后才具体行动。而最后行动的目标只有两项,即限制鸡鸭的养殖数量和落实执行宅基地的规定面积。 所谓资本主义尾巴,自然是能卖钱的东西,而在当时的农村,能换钱的东西无非就是鸡鸭猪羊了。羊,我们那里不养,因为不具备养羊的条件,出门就是稻田,没办法饲养。猪倒是家家都养,因为当时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猪作为统购统销对象,不在尾巴之列。鸭我们那里也不养,即使有养的,也是只有只把,也够不上尾巴的指标。最后,只有鸡被列为了被割的对象,因为当时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养有一大群鸡。 记得当时的政策规定是,每家每户只能养五只鸡和五只鸭。鸭我们那样没有,最后只好要求每户只准养五只鸡。而当时政策是宣传了,规定也下了,最后却基本没有执行。 那时候,家家都养有一大群鸡,这也是平时的经济来源。当时的鸡都是散样的,早上拉开鸡笼门,鸡就会从院墙下传门给它们留的小洞里去外找吃的,到了晚上它们会自动回到鸡笼里。除了繁殖小鸡时,基本不用人们操心。而到了秋天稻谷成熟时,每个湾子的边上就会出现一片“鸡耗田”,只是家家都有鸡,上面不说,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了。这,也算是小小的挖了下墙角吧。我想,之所以这个尾巴没被割掉,可能是因为当时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农村出生,且很多都是‘半边’户,他们知道鸡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记得有次说上面要来检查割尾巴的情况,还通知大家那天不要把鸡放出来。 记得当时宅基地的规定面积是八分一厘地。而全队除了我们两家刚做新房子的是按国家规定所划的宅基地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土改时分的老房子,也基本都超标。 其实当时落实宅基地标准也是只走了个过场。因为那些老台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屋场台基都很高,且由于年深日久,每家的屋后面都是杂木丛生,特别是有些长有竹子的地方,更是“人迹罕至”。之所以怎么说,是因为当时大人们都忙,没时间去打理屋后那块地方,而由于那里又常年不见太阳,显得有些阴森,常有蛇鼠以及黄鼠狼野猫的小型动物出现,孩子们就更不敢进去了。即使有时候想进去砍竹子做弓箭和水枪纸枪什么的,也是几个人一伴,战战兢兢地砍完就马上跑出来。 当时的做法是,将每家每户的台基按标准量好后,沿标准的边缘砍出一条印记来,印记内属私,印记外为公。其实,到最后印记外名誉上是公家的,实际上还是归了私人。其原因是,虽然都量出分好了,但超标的面积都不大。虽然都紧靠着农田,却因为台基高,面积小,且都是盘根错节的树根,没有平整的必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家家户户都做了新房子。有的搬离了老台基,即使在老台基做新房子的,也将屋后都整理干净后种上了经济树种,倒是鸡变的很少了。
【心语直播】 之 [ 325 ]
流金
11-17 10:34
阅读 2691
回复 4
江汉豚
粉丝
4560
关注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登高望远,并不在于先天高人一筹,而是在于后天全力以赴! 别太计较眼前的得失,别太在意将来的结果。静下心,沉住气,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当你拼尽全力,自然会收获想要的结果!新的一周,安好!
忆苦思甜
流金
11-23 17:33
阅读 1391
回复 6
开心鬼
粉丝
21
关注
记得是1973年的时候,曾经开展过忆苦思甜活动,也应该是场全国性的运动。当时的口号好像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活动是先从学校开展的。当时我们正上小学,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都要到操场集合,然后按生产队的顺序和高矮秩序列好队,等校长或值日老师讲完话宣布放学后才能按队形依次离开学校。为了安全起见,每个队还设有路队长。其实当年我们的学校在整个大队的中间,除了一队稍远些外,其它的队都离得并不远。 记得那天下午放学时,校长要求我们第二天上学时,每个人都要带些米和糠以及烂菜子来交给学校做忆苦思甜饭。因为我们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没有苦忆,就只能用吃糠咽菜来感受一下旧社会的苦了。 结果第二天大家带来的都是好米和嫩菜,没办法,学校里也只能让全体师生吃了顿菜稀饭了事。其实也好理解,其一是,我们这代人根本就没吃过那样的苦,而老师们更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更不愿意再吃那样的苦,再者,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米糠连猪吃的都不够,那有人吃的的份?能有好米吃,谁还会去跟猪抢吃的?后来,参加工作后,与同事们聊起那时的事,有的地方的忆苦思甜饭还真是吃糠咽菜。 队里的忆苦思甜活动就丰富多了。先是开忆苦会,让广大的贫下中农们讲讲受地主欺压的事,诉诉苦。因为当时我们在上学,没在会场,只是听说在忆苦会上还闹了个笑话。即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大爷,因为以前就是给地主当长工的,妥妥的雇农。这样的人自然是忆苦的最佳的人选了。结果他一上场就来了个“我们那个时候啊,是餐餐洽肉,一餐不洽就不搞”。这一下,惊得干部们赶忙将他拉了下来。由于没文化,他把忆苦会当成了吹牛的场所。 对于这事, 大家当时都当着笑话讲,而就这事,我还传门问过我母亲,母亲说还真确有其事。虽然说餐餐吃肉有些吹虚,还真是经常有肉吃。因为他有个特长,即力气大,会做事。据说他一早上就可以挑五六十担水。因为当年我们那里都是吃堰塘里的水,而取水的地方都是离湾子两三百米的地方。且他当长工的那家可不是普通的地主,可以说是我们那里最大的士绅,据说其祖上出过好几位大官,且当时的家主在抗日时国共合作期间还当过副县长的。人家家里是经常开流水席来招待各方人士的,那会在乎那点肉?再者,人家也是见过市面的,更懂得要想马儿跑,就得多喂草的道理。然而,即使他那么会做,49年末以前也是光棍一条,直到土改后才成了家。 至于说我母亲这么会知道这些,是因为她虽然不是土生的那里人,但她很小就随爷爷奶奶逃荒到了那里。当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她从三岁起就过继给了外公家,一直在那里长大。我那外公却是那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局匠,还带有八个徒弟。然而,尽管他手艺好,也因为是外乡人,也不得已做了那家的依附民。那家还用鸦片控制了它他,直到后来被挖锄队抓去关了一个月后又被解放军救出来时才把鸦片戒掉。 其实当年闻名那里欺男霸女的,巧取豪夺的事例也不少。只是由于时间已久,其受害人都已结婚生子,有些都有了第三代了,对于当年的苦,却已难以启齿,只能闷在心里了。还有个事例,人家一次性就用鸦片掠夺了二百多亩良田,也因为当事人已经不在了,大家只能当着故事来讲了。 忆苦思甜会开完后,就是吃忆苦思甜饭了。其忆苦思甜饭,自然是公家准备了。记得那天下午,全队的男女老少,吖吖大小,都拿着碗去排队打忆苦思甜饭,当时的场景闹哄哄的,好不热闹。而其忆苦思甜饭,也是一锅白米菜稀饭。
北欧瑞典斯德哥尔摩随拍小记
流金
前天 11:32
阅读 765
回复 0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北欧瑞典斯德哥尔摩随拍小记2016年I7月的风,带着北欧特有的清冽与温柔,将我的脚步牵引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这座被波罗的海环抱的城市,像一颗镶嵌在北欧大陆上的蓝宝石,既有中世纪的古典韵味,又藏着现代都市的鲜活气息。更让我心生向往的是,我国作家莫言曾在这片土地上接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如今亲临此地,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文字的温度隔空相拥,故事也便在这走走停停间,悄然滋生。初到斯德哥尔摩,便被它的“水韵”所打动。城市建在14座岛屿之上,桥梁纵横交错,将陆地与水域温柔相连。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色彩斑斓的木屋,红的、黄的、蓝的,像极了孩童笔下的童话世界。我沿着梅拉伦湖畔漫步,清风拂过脸颊,带着草木的清香与海水的湿润,远处的游船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道细碎的波纹,偶尔有海鸥低空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为这宁静的画面添了几分灵动。市中心的老城区是必去之地,这里完好地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狭窄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建筑多为哥特式风格,尖顶高耸,窗棂雕花精致,墙面被岁月打磨得温润有光。走在街巷中,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的欧洲,偶尔能看到身着传统服饰的艺人在街头弹奏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我走进一家街角的咖啡馆,点了一杯当地特色的拿铁,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有金发碧眼的本地人,也有和我一样带着好奇的游客,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从容与惬意。斯德哥尔摩的文化气息同样浓厚。我特意前往诺贝尔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的事迹与相关展品,当看到莫言的照片与获奖作品陈列在展柜中时,心中满是自豪。博物馆内的互动装置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诺贝尔奖的历史与意义,也感受到了人类对科学、文学与和平的不懈追求。此外,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皇家歌剧院等建筑,也展现着这座城市对艺术的包容与热爱,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傍晚时分,我来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附近,这里是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余晖洒在市政厅的金色尖顶上,熠熠生辉。海面上的船只渐渐归航,岸边的路灯次第亮起,与天空的晚霞交相辉映,美得让人窒息。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也将斯德哥尔摩的温柔与浪漫,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短短几日的斯德哥尔摩之行,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这里的水、这里的建筑、这里的文化、这里的人,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莫言先生曾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荣耀,而我在这里收获了感动与美好。那些随手拍下的照片,不仅记录着城市的风景,更承载着一段难忘的时光。斯德哥尔摩,这座兼具古典与现代、浪漫与诗意的城市,终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笔。
【心语直播】之 [327]
流金
前天 06:34
阅读 730
回复 0
江汉豚
粉丝
4560
关注
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所不能,而是遇到风雨也能稳得住自己;不是世界变得温柔,而是你变得足够坦然、足够明亮。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在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照顾自己、积累能量中生长出来!!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呀
流金
11-17 21:50
阅读 3862
回复 7
happyeverday1
粉丝
21
关注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呀!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跟自己相处,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是一份久违的安全感。家乡的乡音、乡情、淳朴、得到的答案看出了其中的真诚,也是一份治愈。钟祥,历史文化名城,乡镇走走、北湖转转、莫愁村吃吃喝喝、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美丽与魅力,即使物是人非也留下过美好的回忆!
难忘的英国游记之爱丁堡
流金
11-23 14:45
阅读 1052
回复 0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难忘的英国游记之爱丁堡一路往北,一路风景!在奔望苏格兰爱丁堡的路上,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马,可惜车速太快,没拍到满意的照片。漫长的旅途中,居然看到了北海,据说可以看到海对面的丹麦和挪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没看到。这是行程中最漫长的一段,估计开了5个小时,到爱丁堡的一家中餐馆用餐,阳光很灿烂,但是温度不高,我们仍然是短袖和长袖混搭!爱丁堡是英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尖塔,城垛,峭岩,古典建筑廊柱,使爱丁堡看起来像一个大剧场。这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第一个文学之城。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精神的象征。它耸立于一座死火山上,每年8月在这里举办军乐队分列式。为了这个分列式,要做3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在仪式过后拆掉,第二年再来,这工程!我们进去的时候,广场上到处都是准备工作的痕迹,但是工人真心不多,也许是因为英国人工太少吧。走进城堡,古老的城墙,地面,城堡设施,扑面而来的历史感,锃亮的黄底红狮子的徽记,非常醒目。也许是对英国历史的不熟悉,震撼感就没有本土人大,但是还是觉得非常厉害,很有价值,很有回味感。王子街花园是爱丁堡新城,老城的分界,有200英尺高的司各特纪念塔,购物精品店很多,荟萃全球精品。皇家一英里,大约1英里长,从爱丁堡城堡到圣十字架宫,是爱丁堡老城的中心大道,也是爱丁堡最繁忙的旅游街道。街道两边到处都是苏格兰格子,苏格兰羊毛,羊绒制品,还有街头行为艺术家。
英爱之旅印记:巨人堤上的传说与震撼
流金
11-18 08:02
阅读 2711
回复 4
百花盛开
粉丝
3284
关注
英爱之旅印记:巨人堤上的传说与震撼2018年9月,我的英爱之旅在爱尔兰岛的北端迎来了最难忘的篇章——巨人堤,这片由自然与传说共同雕琢的土地,用它独有的魅力,在我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车子沿着北爱尔兰的海岸线行驶,窗外的风景从翠绿的田野逐渐过渡到嶙峋的崖壁,当那片规整得如同人工铺设的六边形石柱群出现在视野中时,我瞬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下车后,踩着湿润的石阶往下走,海风裹挟着大西洋的咸涩扑面而来,耳边是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眼前的巨人堤如一条黑色的巨龙,盘踞在海岸边,延伸向无尽的大海。这些玄武岩石柱高矮不一,最高的达12米,紧密排列着,棱角分明,仿佛是巨人精心搭建的石阶。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期,巨人芬·麦库尔为了与苏格兰的巨人一决高下,开凿岩石,铺就了这条横跨大西洋的石路。正对着石柱群出神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当地老人主动走来,用带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给我补充传说细节:“芬·麦库尔后来用浓雾遮住石路,让苏格兰巨人不敢过来,这石堤就成了他勇气的见证。”老人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一块形似脚印的巨石,“你看,那就是巨人留下的足迹呢!”我沿着石堤小心翼翼地前行,指尖触摸着岩石粗糙的表面,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石柱已经断裂,横卧在海滩上,被海浪冲刷得光滑;有些则依然挺立,共同构成了这壮观的奇景。中途想拍一张“与巨人堤同框”的全景照,可风太大总把头发吹得凌乱,一旁一对年轻的爱尔兰情侣见状,主动过来帮忙,男生稳稳举着我的相机,女生则笑着帮我按住乱飞的发丝,还教我找准光线角度,那张照片后来成了我这次旅行最爱的合影。站在石堤的尽头,眺望无垠的大西洋,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那种辽阔与苍茫,让人心胸豁然开朗。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巨人堤是火山喷发后,岩浆遇海水冷却收缩形成的,每一根石柱的六边形都是自然之力的杰作。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在黑色的岩石上,给巨人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海浪被染成了橘红色,此刻的景色,美得让人失语。离开时,我频频回头,巨人堤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它的壮观、那些浪漫的传说,还有旅途中偶遇的温暖人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英爱之旅记忆里,成为最难忘的篇章。
正在努力加载...
修改
钟祥论坛
号
温馨提示
用户账号安全系统已全面升级
1、以前的登录“用户名”变为“昵称”,仍对外展示
2、新增“
钟祥论坛
号”一项,用作登录,不对外显示,账号更安全
3、老用户的
钟祥论坛
号默认为昵称,建议修改下更安全
4、升级后共有三项:
钟祥论坛
号(登录用)、手机号(登录用)和昵称(显示用)
钟祥论坛
号
*以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组合,4-16位
性 别
男
女
确 认
下次再改
是否取消关注?
确定
取消
复制链接后可粘贴发给好友!
复制链接
取消分享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
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