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苏格兰裙摆间的跨时空笑点2018年9月的风带着秋意,吹开了我的英爱之旅。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红色双层巴士穿梭在复古街道,大本钟的钟声沉稳悠扬,而我心中早已装满对苏格兰的期待——那里藏着我听闻已久的格子裙故事。抵达爱丁堡后,老城的石板路蜿蜒向上,城堡在山顶俯瞰全城。转角处,几位苏格兰男士正并肩走过,他们身着靛蓝、墨绿等各色格纹的苏格兰裙,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搭配着同色系的长袜和锃亮的皮鞋,腰间挂着的小腰包更添几分别致。身旁的当地人告诉我,不同格纹代表不同的家族或地区,这裙子不仅是服饰,更是苏格兰的文化符号。更有趣的是,连英国王室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次出席苏格兰的庆典活动,都会换上量身定制的格纹裙装,庄重中透着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这传统服饰更添了几分皇家气场。谈及苏格兰的穿裙习俗,更是充满特色。男性穿传统苏格兰裙时,按习俗并不穿内裤,甚至在特定场合可公开撩起裙摆,这一行为象征着苏格兰人的勇气与豪迈;而现代女性穿这类裙装时,普遍会搭配安全裤以保障舒适与得体,传统习俗中则并无此要求,新旧习惯的碰撞让这一服饰文化更显鲜活。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忽然想起小沈阳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表演。那年春晚,他穿着一条略显宽松的裙子,顶着标志性的发型,一出场就引得全场哄笑。“我是纯爷们儿!”的台词配上夸张的扭腰动作,将裙子的“反差感”玩出了满满的喜剧效果,至今想起仍忍不住嘴角上扬。此刻,苏格兰街头的传统裙装与春晚舞台上的喜剧裙摆跨越了地域与文化,一边是英伦传统的典雅庄重,藏着独特的民俗内涵,一边是中式喜剧的鲜活搞笑,满是烟火气的欢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情却同样戳中人心,成了这段旅程里意外的趣味碰撞。之后的旅程中,我在苏格兰高地见过穿裙子的牧羊人赶着羊群,裙摆随山间的风翻飞;在爱丁堡艺术节上看过穿裙子的乐手演奏风笛,旋律与裙摆的律动相映成趣,处处都是苏格兰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小沈阳的小品片段,也成了我旅途中的“快乐调味剂”,每当看到格子裙,就会想起那份不分国界的欢乐。这段英爱之旅,不仅装满了古堡、湖泊与街巷的美景,更因这裙摆间的跨时空笑点变得格外难忘。那些不同文化里的美好与欢乐,就像散落在旅程中的星光,照亮了回忆,也温暖了往后的岁月。
英爱之旅印记:巨人堤上的传说与震撼2018年9月,我的英爱之旅在爱尔兰岛的北端迎来了最难忘的篇章——巨人堤,这片由自然与传说共同雕琢的土地,用它独有的魅力,在我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车子沿着北爱尔兰的海岸线行驶,窗外的风景从翠绿的田野逐渐过渡到嶙峋的崖壁,当那片规整得如同人工铺设的六边形石柱群出现在视野中时,我瞬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下车后,踩着湿润的石阶往下走,海风裹挟着大西洋的咸涩扑面而来,耳边是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眼前的巨人堤如一条黑色的巨龙,盘踞在海岸边,延伸向无尽的大海。这些玄武岩石柱高矮不一,最高的达12米,紧密排列着,棱角分明,仿佛是巨人精心搭建的石阶。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期,巨人芬·麦库尔为了与苏格兰的巨人一决高下,开凿岩石,铺就了这条横跨大西洋的石路。正对着石柱群出神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当地老人主动走来,用带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给我补充传说细节:“芬·麦库尔后来用浓雾遮住石路,让苏格兰巨人不敢过来,这石堤就成了他勇气的见证。”老人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一块形似脚印的巨石,“你看,那就是巨人留下的足迹呢!”我沿着石堤小心翼翼地前行,指尖触摸着岩石粗糙的表面,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石柱已经断裂,横卧在海滩上,被海浪冲刷得光滑;有些则依然挺立,共同构成了这壮观的奇景。中途想拍一张“与巨人堤同框”的全景照,可风太大总把头发吹得凌乱,一旁一对年轻的爱尔兰情侣见状,主动过来帮忙,男生稳稳举着我的相机,女生则笑着帮我按住乱飞的发丝,还教我找准光线角度,那张照片后来成了我这次旅行最爱的合影。站在石堤的尽头,眺望无垠的大西洋,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那种辽阔与苍茫,让人心胸豁然开朗。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巨人堤是火山喷发后,岩浆遇海水冷却收缩形成的,每一根石柱的六边形都是自然之力的杰作。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在黑色的岩石上,给巨人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海浪被染成了橘红色,此刻的景色,美得让人失语。离开时,我频频回头,巨人堤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它的壮观、那些浪漫的传说,还有旅途中偶遇的温暖人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英爱之旅记忆里,成为最难忘的篇章。

仿聊斋 村霸

流金 11-18 19:10 阅读 1064 回复 0
仿聊斋 村霸 邓州西北十里,有一马家庄。马家庄有村霸名唤马毛。马毛豢养家奴,助其为非作歹。其家奴面黑似炭,人称“黑种”。此“黑种”身矮背驼,一颗脑袋硕大,两只眼睛小而圆,形似绿豆,鼻尖如鹰钩 ,唇上长稀疏黄毛。黑种性毒似蝎。 马毛巴结上司,施脏行贿,上司让其任马家庄村首之职。马毛任村首,倚仗权势,带着家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一日,马毛发现家有一物找寻不见,疑本村村民陈超偷窃,遂令“黑种”捉陈超来。经百般拷问,陈超终不招。马毛令“黑种”押陈超游街示众辱之,陈超痛心至极。回,跪伏母前,曰:“儿无颜面见人矣。”遂自缢身亡。 陈超魂在阴间飘游,遇到被马毛“黑种”殴打致死的周德胜和被马毛“黑种”逼迫而投井自杀的文相生二魂。三魂互相诉说冤屈,抱头而泣。三魂合议,寻马毛“黑种”索命。 却说马毛看到市场之上,种植西瓜价高利大,即令佃户为其种植西瓜数亩。其西瓜长势茂盛,结瓜丰硕,满地西瓜,丰收在望,马毛喜极。 一日夜,月色朦胧,阴暗无光。马毛窗外忽有人声“西瓜被窃!”。马毛旋即起床,带领黑种提棒往。 至瓜田,满地西瓜皆似人首,怒目瞪马毛黑种。忽,一西瓜愤出人语“马毛黑种该死!”马毛愤而棒击之,瓜碎。其余西瓜纷纷高叫“马毛黑种该死!”马毛黑种大怒,挥棒乱击,瓜俱碎。 天亮,观其瓜田,一片狼藉。马毛怒火冲头,愤而怒视黑种。黑种高叫:“马毛该死!”马毛心中冒火,口出“黑种该死!”遂挥棒击黑种,黑种挥棒回击马毛。马毛黑种相互棒击之,斗甚烈。 终,二人倒地,俱气绝。

2025年的第一场雪

流金 11-17 14:47 阅读 2129 回复 7

和国外小朋友在一起

流金 11-08 07:45 阅读 5580 回复 4
和国外小朋友在一起今天的阳光像撒了一把金粉,暖融融地裹着草地,而我的心情比阳光还要灿烂——因为我终于和一群国外的小朋友相聚啦!他们就像从彩色童话书里跳出来的小天使:有的顶着一头金灿灿的短发,像晒足了太阳的麦穗;有的留着柔软的棕色卷发,风一吹就轻轻晃动;还有个小姑娘有着银灰色的头发,亮晶晶的,像揉碎了的星光。最让我好奇的是他们的眼睛,有像蓝宝石一样透亮的蓝,有像巧克力一样温润的棕,笑起来的时候,眼尾弯成小月牙,满是善意。虽然我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我讲中文,他们说英语、法语,可快乐根本不需要翻译呀!我们在草地上追着泡泡跑,泡泡飘到东,我们就追到东,飘到西,笑声就跟着传到西,像一串叮铃铃的风铃。玩“老鹰捉小鸡”时,“老鹰”伸着胳膊扑过来,外国小朋友们拉着我的衣角躲躲藏藏,嘴里叽里呱啦地喊着,虽然听不懂意思,但看着他们着急又兴奋的模样,我也跟着哈哈大笑。实在沟通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就手脚并用地比划:想喝水就做出端杯子的动作,想继续玩就用力点头、竖起大拇指,笨拙又认真的样子,让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跑累了,我们围坐在树荫下分享零食。我带来了妈妈做的桂花糕,粉粉糯糯的,带着淡淡的花香,他们尝了一口就睁大眼睛,连连说着“Delicious!”,还追问我这是什么“魔法小点心”。他们也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有裹着坚果碎的巧克力,甜而不腻;有酸酸甜甜的水果软糖,Q弹有嚼劲;还有带着异域香料味的小饼干,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我们你喂我一口,我递你一块,陌生感在分享的甜蜜里悄悄消失,只剩下满满的开心。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还互相交换了小礼物——我送了他们手绘的中国结书签,他们给了我印着异国风景的明信片。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甜甜的:原来不管来自哪里,小朋友们的快乐都是一样的纯粹。和国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光,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模样、尝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更感受到了世界的多彩与温暖。真希望下次还能和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让友谊跨越山海呀!

公平

流金 11-17 16:54 阅读 1654 回复 3
     说到公平,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们那里还算是比较公平的。虽然当年力由有不逮,觉得乡亲们有些不近人情而受了一些委屈,但经过生活的洗礼,也渐渐想明白了,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影响了别人的利益,被别人贬损几句也是很正常的事。后来不是母亲看我实在难以坚持而要求队长给我换了个较轻松的活么       之所以说我换的活比较轻松,是因为既费力少,还是坐着工作的。工作时坐在农具上的椅子上,只要指挥着牛按照既定的路线走就行。虽然这项工作也是抢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之所以没人觊觎,可能是因为工分弹性小,虽然也不低于每天一个工分的标准,但升值空间没有其它工作大。至于究竟一天多少工分,由于我当年十月就离家参加了工作,没能看到当年的工分榜,也就不得而知了。在者,这项农活在人们的映像中总觉得是给弱者准备的,干起来总觉得有些尴尬。不过,我当时的心理也是,管它哩,只要自家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     最能体现公平的是在分配上。比如每次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时,都是等各家各户的人到齐后,在按顺序和定额来分。一时间便装的装,抬的抬,过磅的过磅,记账的记账,看似忙忙碌碌,却也井然有序。其实大家都到堂来,既是是互相帮忙,又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那时候。每年腊月临近年关时,队里都会抽干一口家鱼塘来分鱼来给大家过年。当塘水抽干后,大人就会拉来几捆稻草在塘四周点燃后再下去鱼。抓鱼时也不仅限于大人,只要你不怕冷,孩子们也可以参加。那冷是刺骨的,下去一会腿就会被冻木。即使是这样,男孩子们还是会踊跃参加。其一,是觉得抓鱼好完,主要还是等大鱼抓完后的队长那声开放。虽然其塘里水不过盈尺,大鱼无处藏身,但小鱼还是很多的。开放后就是各尽所能,抓多少都归自己。你若不怕辛苦,还可以到稀泥里去找黑鱼和甲鱼。究其当时的心情,其下去不仅仅是为了鱼,也有好胜之心作祟。若有不敢下的男孩子,还会被人耻笑。     后来在武汉打工时讲起这些情景,武汉的同事讲,他们就没有这么幸运的好事了。他们那里抓鱼,不准小孩子下塘,所抓之鱼大小都归公家,抓完就放满塘水。分鱼也是要现钱,谁有钱谁拿走,没钱就没鱼。不像我们那里所分物资的资金,都是在年底分红中扣除。     记得我最后一次参加分东西是分树。那一年已经知道要分田到户了,因为那片河坡也要分,而其上每个地段的树木分布的又不均匀。为了公平起见,队里就将河坡上已成才的柳树全部砍伐后按份额分给各家了。     分田到户我虽没有参加,但从那些大田里的道道印记也能看出都是按肥瘦程度而分的。因为每一片田的肥瘦都不一样,为了公平,只能利益均沾了。     最开心的还是每年的分红会。分钱的事,大家自然是都很积极。分红会一般都在晚上,大家济济一堂的坐在一起好不热闹。会议很简单,就是分钱。会计会先将队里的收支情况,所有总工分数量,以及所合工价宣布出来,然后再按顺序宣布每家的工分收人以及所粮食等分物资的支出情况,最激动的就是宣布所分红的钱数,然后上去拿钱。就我参加的那两年的情况,基本没有超支的,且最多的有一百多,近两百的,最少的也有几十。     当年的很多情景我都还历历在目,那时候确实值得怀念!

萄牙水渠随拍

流金 11-15 08:23 阅读 1685 回复 2
葡萄牙水渠随拍2019年7月3日,葡萄牙的阳光热得正好,我们循着导航的指引,终于与这座闻名已久的阿莫雷莱亚水渠撞个满怀。它就那样横亘在眼前,没有华丽的装饰,仅以百余道规整排列的石拱撑起“雄伟”二字,像一条沉默的石龙,盘踞在城市与山野之间。粗糙的石灰岩块上,深浅不一的凿痕清晰可辨,那是时光与人力共同刻下的印记,几株不知名的小草从砖缝里探出头,为这份厚重添了几分生机。同行的当地向导指着石拱连接处告诉我们,这座18世纪建成的水渠,是当年若泽一世国王为解决里斯本周边都城供水难题而下令修建的——当时城市常因干旱陷入水荒,数千名工匠从四面八方赶来,花了整整十五年,仅凭锤子、凿子这些简单工具,硬生生凿开山体、铺设渠道,将十几公里外远山的泉水引入城区。据说工程最艰难时,工匠们要在烈日下搬运千斤巨石,不少人因劳累或意外落下伤病,却始终没人退缩。而当1748年第一股泉水顺着渠道奔涌进城时,沿岸居民扶老携幼涌上街头,欢呼声响彻云霄,那汪清水不仅解了燃眉之渴,更成了城市繁荣的底气。后来的几百年里,水渠几经修缮,即便现代供水系统早已普及,它依然静静伫立,成了当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记忆坐标。风掠过渠面,带着淡淡的泥土与草木气息,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些过往。我们放慢脚步,举着相机四处捕捉光影:蓝天下的石拱线条利落,墙面上流转的光斑忽明忽暗,渠边有老人指着砖石,给蹦蹦跳跳的孩子讲当年工匠筑渠的故事,阳光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也把这段藏着匠心、坚守与城市温情的时光,悄悄装进了记忆里。

抓小猪

流金 11-13 18:12 阅读 3036 回复 10
     我常常想起那些年在老家抓小猪的情景,那阵仗,搞的是鸡飞狗跳,人呼猪叫。其中还掺杂着兵法,如,围追堵截,迂回包抄等等,其目的就是为抓住自家心仪的小猪。我虽然只参加过两次,但那场面确实令人难忘     公有制那会,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统购统销政策。当年,老家那里有杀年猪的习俗,而根据统购统销政策规定,要杀年猪,就必须先统一头猪给国家后才能取得杀年猪的资格。即使运气不好,只喂成功了一头猪,杀了后也得卖半头给国家,这样在面子上多少有些不好看,因为,家家户户每年都得养两头猪才行。     要养猪,就得有猪仔,那个年代的市场可没有现在代发达。不说仔猪很少,且都不敢买。为啥?因为即使能买回来,也没几家能养得活的。为何如此?据说是被贩子们喂了增加重量的东西。不过这只是听说,大家并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大多数买过的都上过当,所以,大家都基本不敢在外买猪仔了。    为了解决仔猪的问题,当时队里都建有养猪场。我们队的猪场就建在河边那块堰塘边的坡地上。现在已经变成了农田。每次回家经过那里时都觉得不是很大,而在我记忆里当年的猪场是很大的,因为在最后几年我母亲因为年纪大了,就成了专职喂猪的饲养员。有时母亲有事时,我也去帮忙喂过猪。    当年我们那猪场是根据地形而建的正长方形,除了两个大门,四周都是猪屋,虽然比较矮,但却都是瓦屋。每个猪屋后面都留有一个没有窗棂的窗户,虽然很小。就是这小小的窗口,就曾发生过狼从其中爬进去咬死小猪的事件。你说那狼也聪明,那么多猪屋,而关那两头四五十斤小猪的猪屋又在靠近湾子的这一面,它却偏偏选中了这一间。猪场的大门和猪屋门都是栅栏门,这给抓仔猪时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难度。    当年的猪种虽然也是良种,但却都是土猪中的良种猪,抗病力强,所以喂养所用的也是传统养法。即在猪屋里挖个大坑,然后垫上稻草,让猪踩踏和用粪尿去沤,当猪屋填满后就组织村民来出粪,将其挑到较瘦的田里去改良土壤和肥田。其不但没有污染,而又可以肥田,还可以给村民提供小猪仔,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有小猪满月时,抓小猪就开始了。其小猪的分配都是按湾子排序,既满月的猪仔有几只就按顺序安排几家。虽然是按序安排,所排之户都有一只,但每窝小猪却有强有弱,有大而健壮些的,也有小而弱些的,所以在每个被安排到指标的家户心里都有只心仪的小猪,就看自己能不能抓的住了。     抓小猪一般都安排在午饭后,因为下午还要上工。也不限于那几家的人,按我们那里土话说,儿儿大小都可以参加,若还没轮到你,你也可以帮你在名额内的亲戚朋友。     当分到名额的户数到齐后,“当然了,这事大家都是很积极的‘’没有谁会拖堂。饲养员就会将小猪们从母猪屋里赶出来,将猪屋们挡住。因为你若到它们妈妈屋里去抓它们,它们的妈妈真就敢咬你。这时,队长就会清点人数,确定名额户数人员到齐后,就宣布开始。在队长的一声令下,抓猪大战就开始了。因为人们先已经确定了目标,那些兄弟们多的,都是定点的追逐和围堵,能不能抓到自家心仪的小猪就得看运气了。只是我参加的两次因为就我一个人,两次都抓到了同样的“暴花猪”,即每一窝里的那只返祖的猪。因为它身上毛色是黑白和褐色间杂的花纹,有返祖的迹象,所以叫暴花猪,也传说它要比其它的弟兄姊妹长的慢,这也许就是那几年我们家的年猪垫底的原因吧。虽然两次都是如此,但也还算公平的,因为虽然差点,但毕竟还是有一只嘛。谁叫你家人手少呢?    总起来说,那时候还算是公平的,队里不管分什么东西,都基本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