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九秩寿辰聚 亲情暖人心

流金 4小时前 阅读 232 回复 0
梁慧敏的作品九秩寿辰聚,亲情暖人心 今日阳光正好,暖意融融,我们迎来了老妈九十大寿的美好日子。一家四口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屋子,满是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 九旬高龄的老妈,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性格,待人友善,知书达理,尽显文化人的雅致风范。平日里,她手不释卷品书香,静听音乐享悠然,每日必练的老年健身操更让她精神矍铄,丝毫不见岁月的沧桑,心态永远年轻鲜活。 餐桌上的美食早已香气四溢。老家风味的五香牛肉,色泽诱人,五香味浓,入口即化;酱红色的红烧鸡腿,肉质鲜嫩,鲜香醇厚,余味无穷;圆润饱满的鹌鹑蛋整齐摆盘,寓意着家人团结友爱;清脆爽口的黄瓜段、翠绿鲜嫩的清炒芹菜,很快便被一扫而空。最让人动容的是那盘芥菜皮,承载着满满的童年回忆,唤醒了心底的温暖。妹妹亲手包的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一碗长寿面,缠绕着对老妈健康长寿的祝福,每一口都饱含着亲情的滋味。一瓶金星陈皮啤酒,为欢聚增添了几分惬意,举杯碰盏间,尽是欢声笑语。 欢乐的高潮当属拍照与分享蛋糕环节。老妈身着盛装,作为最耀眼的老寿星,我们三兄妹轮流与她合影留念。弟弟牵着老妈的手,一同高呼“生日快乐,万岁万岁万万岁!”,逗得老妈笑逐颜开。我和妹妹也紧随其后,拉着老妈的手重复着祝福的话语,幸福的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切开定制的生日蛋糕,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老妈细细品尝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遍遍地赞叹:“蛋糕真好吃!真甜啊!”脸上沾着的蛋糕痕迹,更是让我们兄妹三人笑得前仰后合。 今日的生日礼物,无关贵重,唯有满心的开心与快乐。愿这份喜悦常伴老妈左右,愿她笑口常开,幸福安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岁月的时光里继续享受这份温馨与美好

忆苦思甜

流金 前天 17:33 阅读 988 回复 3
 记得是1973年的时候,曾经开展过忆苦思甜活动,也应该是场全国性的运动。当时的口号好像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活动是先从学校开展的。当时我们正上小学,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都要到操场集合,然后按生产队的顺序和高矮秩序列好队,等校长或值日老师讲完话宣布放学后才能按队形依次离开学校。为了安全起见,每个队还设有路队长。其实当年我们的学校在整个大队的中间,除了一队稍远些外,其它的队都离得并不远。    记得那天下午放学时,校长要求我们第二天上学时,每个人都要带些米和糠以及烂菜子来交给学校做忆苦思甜饭。因为我们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没有苦忆,就只能用吃糠咽菜来感受一下旧社会的苦了。    结果第二天大家带来的都是好米和嫩菜,没办法,学校里也只能让全体师生吃了顿菜稀饭了事。其实也好理解,其一是,我们这代人根本就没吃过那样的苦,而老师们更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更不愿意再吃那样的苦,再者,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米糠连猪吃的都不够,那有人吃的的份?能有好米吃,谁还会去跟猪抢吃的?后来,参加工作后,与同事们聊起那时的事,有的地方的忆苦思甜饭还真是吃糠咽菜。   队里的忆苦思甜活动就丰富多了。先是开忆苦会,让广大的贫下中农们讲讲受地主欺压的事,诉诉苦。因为当时我们在上学,没在会场,只是听说在忆苦会上还闹了个笑话。即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大爷,因为以前就是给地主当长工的,妥妥的雇农。这样的人自然是忆苦的最佳的人选了。结果他一上场就来了个“我们那个时候啊,是餐餐洽肉,一餐不洽就不搞”。这一下,惊得干部们赶忙将他拉了下来。由于没文化,他把忆苦会当成了吹牛的场所。    对于这事, 大家当时都当着笑话讲,而就这事,我还传门问过我母亲,母亲说还真确有其事。虽然说餐餐吃肉有些吹虚,还真是经常有肉吃。因为他有个特长,即力气大,会做事。据说他一早上就可以挑五六十担水。因为当年我们那里都是吃堰塘里的水,而取水的地方都是离湾子两三百米的地方。且他当长工的那家可不是普通的地主,可以说是我们那里最大的士绅,据说其祖上出过好几位大官,且当时的家主在抗日时国共合作期间还当过副县长的。人家家里是经常开流水席来招待各方人士的,那会在乎那点肉?再者,人家也是见过市面的,更懂得要想马儿跑,就得多喂草的道理。然而,即使他那么会做,49年末以前也是光棍一条,直到土改后才成了家。     至于说我母亲这么会知道这些,是因为她虽然不是土生的那里人,但她很小就随爷爷奶奶逃荒到了那里。当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她从三岁起就过继给了外公家,一直在那里长大。我那外公却是那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局匠,还带有八个徒弟。然而,尽管他手艺好,也因为是外乡人,也不得已做了那家的依附民。那家还用鸦片控制了它他,直到后来被挖锄队抓去关了一个月后又被解放军救出来时才把鸦片戒掉。     其实当年闻名那里欺男霸女的,巧取豪夺的事例也不少。只是由于时间已久,其受害人都已结婚生子,有些都有了第三代了,对于当年的苦,却已难以启齿,只能闷在心里了。还有个事例,人家一次性就用鸦片掠夺了二百多亩良田,也因为当事人已经不在了,大家只能当着故事来讲了。     忆苦思甜会开完后,就是吃忆苦思甜饭了。其忆苦思甜饭,自然是公家准备了。记得那天下午,全队的男女老少,吖吖大小,都拿着碗去排队打忆苦思甜饭,当时的场景闹哄哄的,好不热闹。而其忆苦思甜饭,也是一锅白米菜稀饭。

难忘的英国游记之爱丁堡

流金 前天 14:45 阅读 676 回复 0
难忘的英国游记之爱丁堡一路往北,一路风景!在奔望苏格兰爱丁堡的路上,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马,可惜车速太快,没拍到满意的照片。漫长的旅途中,居然看到了北海,据说可以看到海对面的丹麦和挪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没看到。这是行程中最漫长的一段,估计开了5个小时,到爱丁堡的一家中餐馆用餐,阳光很灿烂,但是温度不高,我们仍然是短袖和长袖混搭!爱丁堡是英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尖塔,城垛,峭岩,古典建筑廊柱,使爱丁堡看起来像一个大剧场。这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第一个文学之城。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精神的象征。它耸立于一座死火山上,每年8月在这里举办军乐队分列式。为了这个分列式,要做3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在仪式过后拆掉,第二年再来,这工程!我们进去的时候,广场上到处都是准备工作的痕迹,但是工人真心不多,也许是因为英国人工太少吧。走进城堡,古老的城墙,地面,城堡设施,扑面而来的历史感,锃亮的黄底红狮子的徽记,非常醒目。也许是对英国历史的不熟悉,震撼感就没有本土人大,但是还是觉得非常厉害,很有价值,很有回味感。王子街花园是爱丁堡新城,老城的分界,有200英尺高的司各特纪念塔,购物精品店很多,荟萃全球精品。皇家一英里,大约1英里长,从爱丁堡城堡到圣十字架宫,是爱丁堡老城的中心大道,也是爱丁堡最繁忙的旅游街道。街道两边到处都是苏格兰格子,苏格兰羊毛,羊绒制品,还有街头行为艺术家。
英爱之旅印记:巨人堤上的传说与震撼2018年9月,我的英爱之旅在爱尔兰岛的北端迎来了最难忘的篇章——巨人堤,这片由自然与传说共同雕琢的土地,用它独有的魅力,在我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车子沿着北爱尔兰的海岸线行驶,窗外的风景从翠绿的田野逐渐过渡到嶙峋的崖壁,当那片规整得如同人工铺设的六边形石柱群出现在视野中时,我瞬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下车后,踩着湿润的石阶往下走,海风裹挟着大西洋的咸涩扑面而来,耳边是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眼前的巨人堤如一条黑色的巨龙,盘踞在海岸边,延伸向无尽的大海。这些玄武岩石柱高矮不一,最高的达12米,紧密排列着,棱角分明,仿佛是巨人精心搭建的石阶。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期,巨人芬·麦库尔为了与苏格兰的巨人一决高下,开凿岩石,铺就了这条横跨大西洋的石路。正对着石柱群出神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当地老人主动走来,用带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给我补充传说细节:“芬·麦库尔后来用浓雾遮住石路,让苏格兰巨人不敢过来,这石堤就成了他勇气的见证。”老人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一块形似脚印的巨石,“你看,那就是巨人留下的足迹呢!”我沿着石堤小心翼翼地前行,指尖触摸着岩石粗糙的表面,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石柱已经断裂,横卧在海滩上,被海浪冲刷得光滑;有些则依然挺立,共同构成了这壮观的奇景。中途想拍一张“与巨人堤同框”的全景照,可风太大总把头发吹得凌乱,一旁一对年轻的爱尔兰情侣见状,主动过来帮忙,男生稳稳举着我的相机,女生则笑着帮我按住乱飞的发丝,还教我找准光线角度,那张照片后来成了我这次旅行最爱的合影。站在石堤的尽头,眺望无垠的大西洋,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那种辽阔与苍茫,让人心胸豁然开朗。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巨人堤是火山喷发后,岩浆遇海水冷却收缩形成的,每一根石柱的六边形都是自然之力的杰作。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在黑色的岩石上,给巨人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海浪被染成了橘红色,此刻的景色,美得让人失语。离开时,我频频回头,巨人堤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它的壮观、那些浪漫的传说,还有旅途中偶遇的温暖人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英爱之旅记忆里,成为最难忘的篇章。

仿聊斋 桥遇

流金 11-22 21:29 阅读 565 回复 0
仿聊斋 桥遇 河南沈丘徐成,颇有智,生性彪悍。一日晚,有急事夜行。天上月光朦胧,时隐时现,影影绰绰。徐成行至一河边,沿河边路步行。 桥近,远眺桥上一人影飘游。渐趋近,視桥上乃一白衣妇人,披头散发,于桥上来回游荡。徐成心黯有异,然无道可绕,实无奈,谨慎上桥之。 徐成視妇人面河背桥而立 。成趋至妇人背后,尽量避其远。正欲急过之。妇人突转身捉成臂 ,曰:“邀君陪妾观河景。”徐成顿觉身轻离地,飘然随妇人至桥边,徐成心明妇人欲推其坠河,双手紧抓桥栏,突反身猛扑妇人,双手力卡其喉,致妇人瘫软似棉。徐成愤而责之曰:“吾与汝无怨,何害吾!”妇人泣曰:“妾实溺鬼也。三载前,因不堪世事,投河自尽。今阴府令妾投生,现妾在此寻找替身矣。”徐成怒其不争,責之曰:“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汝寻短见,汝父母何其悲戚哉。世人之窘极,莫过于死,人不惧死,何惧之有!汝遇不堪之事,何不勇而抗争,斗而胜之耶!”妇人羞愧极,跪伏于地。徐成复曰:“今汝投生,吾送汝籤语如次,‘芸芸众生,偌大世界,阴阳交替,死去生来,遵循自然,地守天裁,且去投生,勿需替代。’汝投生去吧!”妇人向徐成三拜遁之。 徐成大步过桥去。异史氏曰,尘世之上,邪不压正,鬼魅魍魉不可俱,遇其勇斗之则胜。人之发肤,受之父母,遭遇不堪,绝不自损其身,违背父母。遭遇挫折,勇于拼搏。世上诸事,遵循天道是也。

仿聊斋 村霸

流金 11-18 19:10 阅读 2061 回复 2
仿聊斋 村霸 邓州西北十里,有一马家庄。马家庄有村霸名唤马毛。马毛豢养家奴,助其为非作歹。其家奴面黑似炭,人称“黑种”。此“黑种”身矮背驼,一颗脑袋硕大,两只眼睛小而圆,形似绿豆,鼻尖如鹰钩 ,唇上长稀疏黄毛。黑种性毒似蝎。 马毛巴结上司,施脏行贿,上司让其任马家庄村首之职。马毛任村首,倚仗权势,带着家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一日,马毛发现家有一物找寻不见,疑本村村民陈超偷窃,遂令“黑种”捉陈超来。经百般拷问,陈超终不招。马毛令“黑种”押陈超游街示众辱之,陈超痛心至极。回,跪伏母前,曰:“儿无颜面见人矣。”遂自缢身亡。 陈超魂在阴间飘游,遇到被马毛“黑种”殴打致死的周德胜和被马毛“黑种”逼迫而投井自杀的文相生二魂。三魂互相诉说冤屈,抱头而泣。三魂合议,寻马毛“黑种”索命。 却说马毛看到市场之上,种植西瓜价高利大,即令佃户为其种植西瓜数亩。其西瓜长势茂盛,结瓜丰硕,满地西瓜,丰收在望,马毛喜极。 一日夜,月色朦胧,阴暗无光。马毛窗外忽有人声“西瓜被窃!”。马毛旋即起床,带领黑种提棒往。 至瓜田,满地西瓜皆似人首,怒目瞪马毛黑种。忽,一西瓜愤出人语“马毛黑种该死!”马毛愤而棒击之,瓜碎。其余西瓜纷纷高叫“马毛黑种该死!”马毛黑种大怒,挥棒乱击,瓜俱碎。 天亮,观其瓜田,一片狼藉。马毛怒火冲头,愤而怒视黑种。黑种高叫:“马毛该死!”马毛心中冒火,口出“黑种该死!”遂挥棒击黑种,黑种挥棒回击马毛。马毛黑种相互棒击之,斗甚烈。 终,二人倒地,俱气绝。

2025年的第一场雪

流金 11-17 14:47 阅读 3385 回复 8

苏格兰裙摆间的跨时空笑点2018年9月的风带着秋意,吹开了我的英爱之旅。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红色双层巴士穿梭在复古街道,大本钟的钟声沉稳悠扬,而我心中早已装满对苏格兰的期待——那里藏着我听闻已久的格子裙故事。抵达爱丁堡后,老城的石板路蜿蜒向上,城堡在山顶俯瞰全城。转角处,几位苏格兰男士正并肩走过,他们身着靛蓝、墨绿等各色格纹的苏格兰裙,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搭配着同色系的长袜和锃亮的皮鞋,腰间挂着的小腰包更添几分别致。身旁的当地人告诉我,不同格纹代表不同的家族或地区,这裙子不仅是服饰,更是苏格兰的文化符号。更有趣的是,连英国王室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次出席苏格兰的庆典活动,都会换上量身定制的格纹裙装,庄重中透着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这传统服饰更添了几分皇家气场。谈及苏格兰的穿裙习俗,更是充满特色。男性穿传统苏格兰裙时,按习俗并不穿内裤,甚至在特定场合可公开撩起裙摆,这一行为象征着苏格兰人的勇气与豪迈;而现代女性穿这类裙装时,普遍会搭配安全裤以保障舒适与得体,传统习俗中则并无此要求,新旧习惯的碰撞让这一服饰文化更显鲜活。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忽然想起小沈阳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表演。那年春晚,他穿着一条略显宽松的裙子,顶着标志性的发型,一出场就引得全场哄笑。“我是纯爷们儿!”的台词配上夸张的扭腰动作,将裙子的“反差感”玩出了满满的喜剧效果,至今想起仍忍不住嘴角上扬。此刻,苏格兰街头的传统裙装与春晚舞台上的喜剧裙摆跨越了地域与文化,一边是英伦传统的典雅庄重,藏着独特的民俗内涵,一边是中式喜剧的鲜活搞笑,满是烟火气的欢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情却同样戳中人心,成了这段旅程里意外的趣味碰撞。之后的旅程中,我在苏格兰高地见过穿裙子的牧羊人赶着羊群,裙摆随山间的风翻飞;在爱丁堡艺术节上看过穿裙子的乐手演奏风笛,旋律与裙摆的律动相映成趣,处处都是苏格兰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小沈阳的小品片段,也成了我旅途中的“快乐调味剂”,每当看到格子裙,就会想起那份不分国界的欢乐。这段英爱之旅,不仅装满了古堡、湖泊与街巷的美景,更因这裙摆间的跨时空笑点变得格外难忘。那些不同文化里的美好与欢乐,就像散落在旅程中的星光,照亮了回忆,也温暖了往后的岁月。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