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给新一中高三语文老师关于高考作文备考的新一中高三语文老师      你们好!     高考还有半年来临,语文备考春节后马上开始。作为在老一中退休二十六年的耄耋教师,我从来没有放松对新一中语文高考备考的关心。现特发一组备考旧作、新作和题型、猜题的短文,供年轻同行参考。      不辞冒昧,请体谅。        聂光新   2024.12.14.        一《关于“猜测高考作文题”之我见》      【导言】我的回忆录第三部分第四组“猜测高考作文题,坚持写下水作文”的第二束《良好心态篇》在教育板块发表后,有的板友赞赏,有的板友提出疑问:“猜测高考作文题,教育部有要求吗?”(板友不开生面 :2018.5.10.)今天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回答这个提问。        板友不开生面先生提出疑问:“猜测高考作文题,教育部有要求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我个人认为:教育部不提倡“猜高考作文题”。因为“提倡猜高考作文题”,会将语文教学引入歧途——忽视写作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忽视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       但是,教育部也不会反对甚至禁止“猜高考作文题”。因为高考前,语文老师必须抓备考。备考犹如备战——备战要分析敌情我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考必须多方面估计作文命题的可能,使考生“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多方面估计命题可能”的教学环节,就是毕业班语文老师“猜测高考作文题”的具体行动。可以这样说:所有的高中语文老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 “猜测高考作文题”的教学活动。       不仅普通高中的语文老师如此,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语文教学刊物也在有意引导高中语文老师“猜测高考作文题”。《中学生阅读》杂志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阅读研究中心会刊,其中一个栏目是刊登“猜测高考作文题”及“老师下水作文”的。这个栏目的原标题就是“我命高考作文题”。因为太露骨,后改名为“我命作文题”。       我在《中学生阅读》杂志上发表过两篇下水作文,都是为猜测高考作文题而写的。第一篇是将屈原的《涉江》一诗改写成散文(“改写”是材料高考作文的一种形式),发表在1997年的第3期上。这次未猜中。第二篇是思想评论,我不仅猜中了体裁,而且猜中了材料作文的主旨——良好心态的重要作用。这篇材料作文及下水作文,是我在班上作文训练、讲评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1997年11月我寄给了《中学生阅读》杂志。杂志社将我的下水作文故意放在1998年第6期(高考前一个月)发表,而且特意为我的下水作文下了按语。这是《中学生阅读》杂志社编辑部的一次猜测高考作文题的尝试。这次猜中高考作文题(猜中一多半),使我刚接手的这个班由当初的语文成绩垫底(第12名),跃进到全年级第4名。《中学生阅读》杂志社的故意延迟发表下水作文,及特意撰写【按语】,进一步提高了刊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说明:因为猜中了高考作文题的一大半,我得到了编辑部的一件物质奖励:北宋名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精装今印版。我当时被荆州贵族私立学校聘为高中语文教师,我将这个长卷送给了校友学长李玉龙主任)       “猜测高考作文题”是语文备考阶段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必须建立在平时扎扎实实地传授写作知识和进行有的放矢的写作训练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两个“基础”,就是本末倒置,就必然导致失败。1960年暑假我在华师读大三时,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当时高考语文不考基础知识,只考一篇作文)。当时的高考作文题是“读毛主席某篇著作的心得”。我们几个同学先后发现好几本考卷的作文都是同一个模式,连语句都相同。阅卷老师负责人浏览数本后,说:“这是最差学校的最差老师教出来的最差学生写出来的最差作文,只能给最低分(百分制的10分)”。这一真实情况说明:高考作文备考,如果不抓好基本写作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即使猜中了作文命题,也只能大败而归。这是误人子弟!这是自毁声誉!       高考作文备考,不仅要抓好写作知识的传授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还要与时俱进、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我在1983年下半年精心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精心讲评,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文章鉴赏能力。当时我并没有 “猜测高考作文题”的动机。谁知1984年的高考作文题,完全与我班的作文教学改革相吻合。这使我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出类拔萃。(包揽全县五所重点高中的前五名,第三名三人并列)这叫做“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序之二  《红烛闪光,教坛创新》 华元林二零二四年03-26 13:14   发表于 教育   阅读 5929   回复 7红烛闪光,教坛创新——回忆聂光新老师      我的老师聂光新1961年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应城一中,担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这一年秋季,我从应城乡下初中考上应城一中,编入高一(1)班,成为聂老师的“开门弟子”。作为班级语文课代表,我有幸承蒙聂老师更多的栽培。1964年高中毕业至今过去了整整一个“花甲”,但聂老师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依旧那么深刻,那么清晰。        独辟蹊径的教学风格       清代学者袁枚有句名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语文教学最忌讳的也就是一个“平”字。平淡无味、平庸无奇的语文课,往往会销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聂老师的语文课,跟他的名字一样,总给人“闪光”、“创新”的感觉。他根据不同的文体,或精讲点评,或质疑讨论,或品味朗读,不拘一格,唯效是求。尤其在朗读教学上,聂老师费尽了心思,做足了文章,辟出了一条属于自身风格的教学之路。记得学习李白《蜀道难》这篇诗歌时的情景:聂老师请一位同学起来口头翻译篇首“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一句。这位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哎呀呀,好高的山啊!”聂老师点评到,翻译不错,只是“好高的山”一句中,要将“好”字读重读长,才更能体现作者用感叹句开篇的本心,突出蜀道的高危之势和作者的惊叹之情。按照聂老师的点拨,同学们试着将“好高的山”重读了一遍,效果显著见长。大家的朗读兴趣顿时高涨。课文刚上完,多数同学就能背诵全诗了。       在范读一些感情浓烈的课文时,聂老师或慷慨激越,或凄凉悲哀,有时竟情不自已,声泪俱下。聂老师用他的热血和激情,把同学们导入情感的胜境。课堂上,跃动的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符;奔涌的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波涛。同学们普遍感到,听聂老师的课,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更是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人们曾经把高中语文教学的风格分成许多流派,聂老师无愧为“情感派”的代表。        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      聂老师能歌善舞,文艺特长突出,他把语文教学的阵地“扩容”到文艺领域。有一次师生在应城短港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工间休息,聂老师教全班同学唱革命歌曲《战士歌唱<东方红>》。记得前几句歌词是这样的:“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亮晶晶。伟大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歌曲高亢豪迈,饱含深情。唱完后,聂老师问大家:“我今天教你们什么了?”同学们都认为,不就是教我们唱歌吗!聂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词曲兼美,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其实就是一篇优秀而生动的语文教材。唱这样的优秀歌曲,难道不就是在学习语文吗?大家心领神会,无不点头称是。      在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文艺氛围特别浓厚。有的人口袋里一把口琴,有的人抽屉里一根笛子,还有的人课桌边放一把二胡。当年《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以及《五朵金花》等经典电影的歌曲,在我班传唱得最快最广。尽管当时经济条件很差,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大家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真所谓“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印象最深的是,1964年高考前,为配合当时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聂老师顶着影响高考的风险,组织我班排演歌剧《白毛女》,想不到在应城剧场公演竟大获成功。我出演反面主角黄世仁,由于在舞台上再现恶霸地主黄世仁刻毒凶恶的本质,演出过程中,义愤填膺的观众竟指着我咬牙切齿地怒骂,此后还送了我一个“黄世仁”的绰号。不久,《白毛女》剧组的几个主要演员,几乎都考上了大学。聂老师还是乒乓球、羽毛球的业余高手,师生间的“pk”是家常便饭。我班的张冬娃同学还成为当时孝感地区乒乓球比赛的女单冠军。聂老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帮助同学们养成健康丰富的人生爱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素质教育吗?        独具慧眼的教学见地      1964年高考作文是《读<干菜的故事>有感》。背景材料写的是两次灾情的对比:发生在当下的一次灾情,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各地群众不仅给灾区送去了干菜,还额外在干菜包里偷偷“夹带”许多粮食和干肉,表达社会主义大家庭对灾区人们的一片深情。而在解放前的一次天灾中,狠心的地主,将存了多年的霉烂地瓜叶“夹带”砂石高价卖给灾民,大发横财。很明显,读后感要求考生突出表达“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主题。文题在手,似曾相识。这是因为,聂老师根据当时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背景,布置我们写过多篇这类新旧对比、忆苦思甜的作文,排演过揭露旧社会黑暗本质的歌剧《白毛女》。因此,高考作文在我们面前,如同平时作文的顺向延伸,鲜明爱憎的自然表达。1964年我们高中毕业后,聂老师接着教应城一中1965届高三。当时,我国大力开展抗美援越运动。1965年高考之前,聂老师就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政,对标越战开展写作训练。当年的高考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写一封给越南人民的信。面对作文考题,考生感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几十年来,聂老师之所以被称为高考作文的“猜题专家”,不是因为他有算命先生的“先见之明”,只是因为他的教学慧眼能“扫描”祖国前进的步伐,能“监控”时代跳动的脉搏。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语)的作文教学观念,不仅使得学生能写出高分作文,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明世情、通事理,接地气的健康文风,通过写作,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独领风骚的教学业绩      应城一中1964届高三(1)班,是聂老师所教的首届毕业班。由于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期,当年全国的高考招生录取率很低,然而我班竟有近半数的同学考入各类高等院校。我班李大伟同学是应城第一位清华生,成为历届学弟学妹学习的榜样。这对于一所普通县城的高中,对于带首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坛新秀聂老师来说,的确是了不起的成绩。我班落榜的同学落榜不落志,凭着他们在高中三年夯实的基础,经过打拼,同样走出了各自成功的人生之路。聂老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时耕耘。他的学生中,不乏政界明星、商界大腕和学界巨子。但格外值得敬仰的是,他恪守孔子“有教无类”的信条,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视为素质教育和教师师德的试金石。他认为,“十个指头有长短,个个指头都连心”,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嫌贫爱富,喜优厌差。他在培养优生的同时,用加倍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钟祥一中任教期间,硬是将“垫底班”打造成获得县级表彰的先进班,创造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教学奇迹。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有句名言:“爱自家的孩子是人,爱别人家的孩子是神。”在聂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神”的境界。      人们常说:人生道路很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无疑,高中三年正是人生中这“紧要的几步”。感谢聂老师带领我们将这“紧要的几步”走得特别踏实。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聂老师根据我个人的特长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指导我第一志愿填报了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此,我仰望着聂老师的项背一路前行。      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恩师的希望,践行了教育家蒋南翔“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站了五十二年的讲台。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现为全国“百强高中”——湖北省襄阳四中的名誉校长。我的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是一项隐含“基因传承”的事业。饮水思源,这一切,都离不开聂老师当年无声的滋润,有情的教化。在聂老师的专著《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即将付梓之际,敬祝生活在全国长寿之乡——钟祥的恩师健康长寿!        学生:华元林        2024年3月22日聂老师:您好!我是1964年毕业于应城一中高三(1)班的李大纬,您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最近在您的网页上看到华元林同学写的文章《红烛闪光》,写的真好,让我读了心如潮涌,激动不已,往事一幕一幕心头再现。聂老师,您是精心裁培我们的恩师,谢谢您。本来我想在您的网页上留言,但是不能注册,因为我在加拿大,是国外的手机。我现在请我在清华的同学单建帮我把此信转给你。如果你同意,我想和你保持email的联系。如果您觉得不妥,也不必勉强。我还想请您把我的email地址转给华元年同学,我很想和他叙叙旧,问问老同学的情况。祝老师健康长寿!学生李大纬
高才弟子潘红芹为我的素质教育回忆录写的“书序”——《致敬 老师兰台杏坛二十年》(今年03-21 首发寅辰粉丝 1070关注致敬老师兰台杏坛二十年(《我的素质教育之路》书序)        潘 红 芹【作者简介】潘红芹是钟祥一中87届理科三(6)班的毕业生。当年考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她是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现在是国铁集团信息技术研究专业的正高级工程师,是负责软件研发的中层干部,是“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书序正文】      聂光新老师是我在钟祥一中读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和八十年代大多数高中老师的严肃、不苟言笑不同,聂老师很具文艺范儿,擅长唱歌、跳舞、爱好体育,和同学们亦师亦友,带班教语文的方式独树一帜,是公认的“又会干又好玩儿的人”。仅执教我们高三(6)班一年,我班就在八七年的高考中打了一个翻身仗,在八个班中上线人数高居第一,我也在八七年的高考中取得了高中三年间的最好成绩,并踏入了美丽的清华园。      一个多月前,聂老师给我来电话,说是新写成一本关于素质教育的回忆录,打算寄给我看看。几日后便收到了,白色封皮简单胶装,整本书洋洋洒洒,由当班主任、执教语文、执导艺术节三个板块三十余篇文章编撰而成,串起  了聂老师兰台杏坛二十年教书、育人、执导全校大型文艺活动等多方面的真实故事。       聂老师的执教理念与当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道德培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完全吻合。这本书,恰是聂老师二十年素质教育实践的具体展现。细细读完这本书,一下子就明白聂老师为什么能够长期当高三语文把关教师,为什么总能把不被看好的班级带出彩来,原因就在于聂老师在带班治学上始终用心、用情、用力,一直执着于“全心全意为考生”这一理念。       聂老师在语文教学上的用心、用情、用力体现在课堂朗读教学、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和下水作文上。      课堂朗读教学称得上是聂老师的一绝。相信每位听过他语文课的同学都会铭刻于心,完全是一种沉浸式文学鉴赏。充满感情、激情四射的声音,外加丰富的表情和一些手势动作,把同学们都带入了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到了语言之美、文学之美,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我很受用聂老师的朗读式鉴赏教学方与法,阅读与分析能力显著提升。数学虽然是我的强项,但高考时的语文成绩109分,破天荒比数学还高出了一分。       精心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是聂老师的另一高招。改作文的一方,学会了站在老师的角度,评判别的同学的作文,客观公正地写下评语,对自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同时,还可以吸取同学作文中的好的写法,规避不好的写法,不知不觉中又是一种提高。被改的一方,要对评语写“评改回音”,来自同龄人的评语往往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被夸奖了,是一种兴奋和得意,被批评了,也会成为一种激励,激发起不服输的斗志。互改作文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点燃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提升了作文水平。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即使是放到现在,我觉得也是可以推广的。      1984届上学期,聂老师精心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有一点意想不到的收获:1984年的高考材料作文题,恰巧是要求考生谈“作文评改教学必须改革”的,这等于聂老师提前大半年猜中了高考作文题。这印证了一条成语:“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下水作文是聂老师在高考作文备考中的又一创新。我那会儿似乎没有见过别的老师用这种方法。聂老师主张平时扎扎实实积累写作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和讲评。到了迎考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老师在对高考作文命题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写下水作文,站在学生的视觉,以老师的笔触,示范某类材料命题文章的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等,供考生参考揣摩,而不必硬生生地去模仿,。聂老师成功猜中了98年高考材料作文题的主旨和体裁,使当年本班的高考语文成绩普遍有大的提高。       聂老师在带班治学上的“用心、用情、用力”,体现在关爱学生、平等待人和信守承诺上。在老师的回忆里,有几个故事特别感人。 (一)1981届高二(2)班女生群体患了失眠症非常焦急。聂老师认为消除失眠最好的办法是体育锻炼,恰逢学校在盖教学楼没有运动场,他别出心裁地让女生群体适度搬砖达到锻炼效果,治好了失眠。(二)复习备考期间,学生体质下降易生病,聂老师常叫生病的同学上家里吃饭,或者亲自送饭菜到学生宿舍,小小的举动温暖了同学们的心,特别能激发学生备考的积极性。 (三)还有一位男生因家中父母原因,无法安心学习,高考失利后差点失去生活的勇气,聂老师特别请示校领导,,破格让这个学生在聂老师的班上复读,虽然这个学生最终没能考上大学,但走向社会后坚定向上,人生之路走得很顺。(四)聂老师是个感情真挚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朗读教学就可以看出来,用情至深,常热泪盈眶,。当他立誓再带一个班的学生三年,高考语文成绩夺“十连冠”后光荣退休的想法不能达成时,有对学生的不舍,也有与学校领导的较劲和内心的不安。但两年后,当别的使命完成后,聂老师又果断选择回到了这个他心心念念的班级(这时已变成垫底班),老师重义轻利,再整雄风,把这个班的高考语文成绩从年级的第十二名提升到第四名。        聂老师在带班治学上的“用心、用情、用力”还体现在不墨守成规、方式方法多变上。书中关于“86届文科班征程纪实”的一篇文章,非常值得借鉴。一个高二组建的生源差、纪律松弛的班级,经过聂老师的调教,两年时间取得耀眼成绩,高考上线人数在全县五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中遥遥领先。诀窍之一,在于聂老师看准了学生的关键问题,抓住了核心要害,不一味严管,而是通过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因势利导,促进了班风学风建设,不仅学生成绩快速提升,而且还吸引了好的生源加入,进入了良性循环。诀窍之二在于,聂老师充分发挥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作用。按计划约见家长,特别是对成绩起伏大的学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心平气和,既谈问题,又饱含鼓励,。家长乐于配合,学生也心服口服,通过齐抓共管方式,学生更容易朝着好的方面转化。       聂老师带班治学的用心、用情、用力还体现在“最后一棒”指导高考志愿填报上。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花重金请咨询机构帮助筛选确定,当年聂老师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完全是责任心使然,没有任何私利。聂老师是在深度了解当年招生大局,判断未来就业热点走向,全方位分析学生的成绩排位、优势劣势、性格特点后,指导学生填报最匹配高考成绩、最适合个人未来发展的高校和专业。聂老师把我的志愿报考过程写进了这本书,一段往事,一个经典,也因为这个选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我特别欣赏书中聂老师的这句话:“如果考生把你当作老师、亲人、朋友,你的素质教育创辉煌,就无往而不胜。” 十几岁年纪的学生,稚嫩单纯,需要的是成功时适度的夸奖、进步时亲切的鼓励、错误时及时的纠正、困难时有力的托举。老师的言行,有时哪怕一句话语,一个举动,也可能成为照亮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可以说这是我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吧,聂老师做到了!        这本书是耄耋之年的聂老师亲自学用电脑编写而成,全书用平实的叙述,真挚的情感,详细记录了他执着进行素质教育二十年的经验和做法,令人感动!我作为他的学生,聆听老师教学,受到老师关爱,何其幸运!老师的自信、开朗与豁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每每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也力求做到大度与从容。       致敬老师!感恩老师!祝福老师!        2024年1月5日补充 举报
家长应该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既要做孩子的家长,又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做家长要有仪式感,做朋友要有平等意识,让她对你无话不说。 2、孩子考得好,要鼓励、表扬、奖励。哪怕只进步了0.5也要奖励。考得不好的时候,不要不高兴。要鼓励一定要说出来,相信下次一定能考好。 孩子不愿意听你说话的时候,最好立即停止,等他高兴的时候再说。 能跟孩子一起娱乐。尽量参加。 孩子的朋友来家里一定不要冷淡,要热情接待。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一概拒绝了事。一定要把工作思想做通。让他心服口服。 对于孩子身上的毛病,要及时发现,慢慢地在生活学习中给予纠正,逐渐引导他养成好习惯。 有时间他高兴的时候,多给他讲名人励志的故事。最好让他复述一遍,或让他谈谈听后感。 孩子请你教他知识,你一定要耐心讲解,遇到难题和他一起解决,查资料也可以。不能无故拒绝,敷衍了事。因此你也要好好学习。 孩子的生日一定要送礼物。好好庆祝。这对他很重要。 看电视,玩手机,不要一概禁止, 但要坚持限定时间和内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允许,最好带孩子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要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千万不能宠爱溺爱。要知道,在劳动中,他可以动脑筋,可以锻炼体魄,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可以长智慧,变聪明。 随时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早起早睡。勤奋,节俭。有上进心。这样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始终有着昂扬向上的精神。 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忘了,他们还处在少儿时期,好多道理还不明白。
        第一篇   《第一堂语文课》       进入七中后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聂老师在自我介绍后,为我们朗读了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在初中时曾经学过。但是像聂老师这样感情投入、把书中每个人的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我还未见过。聂老师读到小弗朗士得知自己以后不能再上法语课时,他的眼中流露着懊悔,脸上带着愤怒,嘴张得有点大。他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使我感到:我好像就生活在当时的法国,我就是韩麦尔先生所教的学生中的一员。       当聂老师读到韩麦尔先生的自责和谴责的话时,他满眼噙着泪,脸上的皱纹就像波浪,此起彼伏。他的嘴一张一翕,有时又哽咽得不能出声,嘴却仍然张着,满脸显出愤怒、劝诫和激励。他自己仿佛处在当年国土沦丧的环境,也把我们带了进去。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了他们国家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地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似弹片,有力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似警钟,不断在我们耳边轰鸣。       聂老师朗读叙述语段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又都弹了回去。       这时,我觉得聂老师好像一名演员,而且是一名技艺娴熟的老演员。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都那样逼真、传神。      我想,有这样的语文老师,真是我们的幸运。      聂老师读最后一段时,泪如泉涌,他说不出话来了,“我……我……” 他转身面朝黑板做了一个用力写 “法兰西万岁”(一边一字一顿地念)五个大字的动作,然后慢慢转过身来望着我们,带着无限深情、无限留恋而又万般无奈的语调说:“放学了,你们——走吧!”       啊,韩麦尔先生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       啪啪啪……,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回到了现实当中。他组织全班讨论,问我们有什么感受。      他点了一两个同学发言,接着有许多人主动发言,有的同学还与别人展开了争辩。同学们似乎忘记了彼此是素不相识的新生,似乎忘记了这是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堂语文课。     进入七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永远不会忘记!        高一(二)班 刘晶晶2003.9       第二篇   《 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 》        题记—— 让语文的阳光 照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天好蓝好蓝,云好白好白。夏日里的太阳好热情哟!今天,我正式成为高中生了!      “ 叮铃铃……” 大家跑着闹着进入教室。       这是第一节语文课。        噢,上自己喜欢的课,让人感到舒服!       可语文老师是怎样的呢?我低着头想象着。       一位身穿灰色T恤的人走了进来。“ 同学们好!” 声音如此洪亮。       我马上抬起头:“天啦!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儿!”       他的开场白不是自我介绍,而是讲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区别。他要我们主动适应,并瞄准三年后的高考。教室里有些沸腾。我的目光随着声音开始打量。他的头发稀疏,头顶有些光秃;额头上爬满了皱纹;他的眼睛小小的。      “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您能教我们吗?” 我好生纳闷。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学习语文……” 他边说边在讲台周围来回走动。他讲话铿锵有力,走动时挺有精神,眼神慈善而有威严,好像很有“杀伤力”。在他身上我似乎见到了什么叫“人老心不老”。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您的神情使我的疑问开始减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聂老师指导我们逐句朗诵《沁园春•长沙》。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那样和谐;领字、排比是那样鲜明;自信、轻蔑是那样适度。我有所领悟:“朗读和朗诵不是一码事!”聂老师反复强调:朗诵诗文要忘掉自我,进入角色,以准确表达文章中的喜怒哀乐、忧思神往。通过反复练习,大家还真读出了一些诗词的韵味儿。       快下课时,聂老师以身示范,为我们朗诵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头一尾的两段台词。这是他四十年前当节目主持人时的台词,现在他还记得!       他的朗诵把我们引入了苦难的年代,斗争的岁月,新中国诞生的时刻。       我们好激动!我们好兴奋!我们对老师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您点燃了我们学好语文的心灵之火!       第二堂课分析课文,他深入浅出地讲明课文的精髓奥妙,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他引导我们争辩,使我们理解了 “万类霜尺竞自由” 的双关意义;他启发我们辨析两个问句的深刻含义,使我们见识了伟大领袖的博大胸怀与远见卓识。       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您把我们带进了文学鉴赏的天堂!       “叮铃铃……” 哇!时间真快!两堂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语文课竟然是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头儿上的。       了不起!他把语文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让大家爱上语文,让我们伴随知识一起成长。       语文是香醇温润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聂老师是打开酒瓶的启子;       语文是五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聂老师是花园的园丁;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心甜颜开——聂老师是音乐制作人。      拜托了,比我爷爷岁数还大的老师!我真佩服您!        私立高科学校 高一(2)班黎巧玲 2005.9【简评】 这位女学生很善于选材组材。她把第一周上语文课的情景,集中在第一次上语文课时写。
向钟祥一中党委领导报喜的信和建议新一中党委领导同志:你们好!我是聂光新。我的素质教育回忆录《创辉煌——高考恢复头二十年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已正式定稿。其标志便是两个重磅高才弟子写的“书序”。现特向领导报喜,并献上样书请领导审阅。并附上两本相关的打印书稿。第一本书序的文题是《致敬 老师兰台杏坛二十年》。作者是钟祥一中八七届三(六)班的校友潘红芹。当年她考取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上海复旦大学博研学位后,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任职,职称是正高级工程师,职务是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几度连连升职,现在的职务是中铁弘远(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公司)法定代表人。他是钟祥一中输送出的第一个国企大企业家。她一九八七年的高考语文分一零七分(满分一百二十分),是湖北省当年的高考语文状元。潘红芹的“书序”,侧重评介高考恢复头二十年 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用素质教育创造高考辉煌的方方面面及根本原因。中心论点鲜明,提纲挈领,现身说法,重点突出,突出“与时俱进”,突出“值得借鉴”,突出“可以推广”。末尾深情表白:“我作为他的学生,聆听老师教学,受到老师关爱,何其幸运! 老师的自信、开朗、豁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每每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力求做到大度与从容。”第二篇书序的文题是《红烛闪光,杏坛创新》。作者华元林是应城一中六.四届高三(一)班毕业的杰出人物。他师范学院毕业后,历任襄阳四中的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一九九三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一九九八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现为全国“百强高中”——湖北省襄阳四中的名誉校长。华元林将他在应城一中我班读书的情况,结合我在钟祥一中执着进行素质教育创辉煌的情况,归纳成四大特点进行评赞:独辟蹊径的教学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独具慧眼的教学见地;独领风骚的教学业绩。在评赞第四大特点时,他写道:“聂老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时耕耘”。“他恪守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信条,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视为素质教育和教师师德的试金石。他认为‘十个指头有长短,个个指头都连心’。她对学生都一视同仁,绝不嫌贫爱富、喜优厌差。他在培养优生的同时,用加倍的爱心、  耐心和细心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有句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聂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神’的境界。” “教育是一种隐含‘基因传承’的事业。饮水思源,这一切离不开聂老师当年‘无声的滋润’、‘有情的教化’”“名师出高徒”,“高徒有名师”。这是民间熟语,也是科学真理。我的“素质教育回忆录”和两个高才弟子名家的“书序”,是这两句名言的又一次有力的佐证。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兰台学子,又是八九十年代的兰台名师。我很热爱母校。早在二零一四年,我便立志写“素质教育回忆录”为母校争光、为家乡教育界争光。今年春天,两位高才弟子名家的“书序”,使我的“素质教育回忆录”有了“争光”的可能;明年春天,钟祥一中将举办校庆一百二十年盛会,这使我欣然获得了向母校献礼的良机。最后,我向母校领导说几句发自内心的大实话:我很自信:我的“素质教育回忆录”中的辉煌业绩是完全真实的,是有教学档案可查的。我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创造的辉煌,具有全面性、典型性、一贯性;可读性强,启示性大。以上特点,不仅钟祥一中少有,在湖北全省,乃至在更大范围,也是不多见的。再加上有两个重磅高才弟子的认可、作证,特别是有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的弟子华元林的真情赞颂/,这在全国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建议母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以基层党组织的名义推荐出版这本素质教育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如果能在大出版社出版,肯定会产生轰动效应,钟祥一中、钟祥教育局肯定会扬名全国。钟祥一中考取清华北大的辉煌,曾经闻名全国,钟祥市的素质教育辉煌将在全省全国永享盛名。我早已决定:这本回忆录的稿费,我不要分文。全部用作奖励素质教育后来人的基金。我已年近九十。我不甘心我这个素质教育执着汉的回忆录自生自灭。我渴望母校领导在今年十二月十日以前接见面谈。祝母校的素质教育辉煌更上层楼        退休二十六年的耄耋老师 聂光新  十一月二十六日
红烛闪光,教坛创新——回忆聂光新老师我的老师聂光新1961年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应城一中,担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这一年秋季,我从应城乡下初中考上应城一中,编入高一(1)班,成为聂老师的“开门弟子”。作为班级语文课代表,我有幸承蒙聂老师更多的栽培。1964年高中毕业至今过去了整整一个“花甲”,但聂老师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依旧那么深刻,那么清晰。独辟蹊径的教学风格清代学者袁枚有句名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语文教学最忌讳的也就是一个“平”字。平淡无味、平庸无奇的语文课,往往会销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聂老师的语文课,跟他的名字一样,总给人“闪光”、“创新”的感觉。他根据不同的文体,或精讲点评,或质疑讨论,或品味朗读,不拘一格,唯效是求。尤其在朗读教学上,聂老师费尽了心思,做足了文章,辟出了一条属于自身风格的教学之路。记得学习李白《蜀道难》这篇诗歌时的情景:聂老师请一位同学起来口头翻译篇首“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一句。这位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哎呀呀,好高的山啊!”聂老师点评到,翻译不错,只是“好高的山”一句中,要将“好”字读重读长,才更能体现作者用感叹句开篇的本心,突出蜀道的高危之势和作者的惊叹之情。按照聂老师的点拨,同学们试着将“好高的山”重读了一遍,效果显著见长。大家的朗读兴趣顿时高涨。课文刚上完,多数同学就能背诵全诗了。在范读一些感情浓烈的课文时,聂老师或慷慨激越,或凄凉悲哀,有时竟情不自已,声泪俱下。聂老师用他的热血和激情,把同学们导入情感的胜境。课堂上,跃动的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符;奔涌的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波涛。同学们普遍感到,听聂老师的课,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更是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人们曾经把高中语文教学的风格分成许多流派,聂老师无愧为“情感派”的代表。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聂老师能歌善舞,文艺特长突出,他把语文教学的阵地“扩容”到文艺领域。有一次师生在应城短港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工间休息,聂老师教全班同学唱革命歌曲《战士歌唱<东方红>》。记得前几句歌词是这样的:“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亮晶晶。伟大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歌曲高亢豪迈,饱含深情。唱完后,聂老师问大家:“我今天教你们什么了?”同学们都认为,不就是教我们唱歌吗!聂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词曲兼美,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其实就是一篇优秀而生动的语文教材。唱这样的优秀歌曲,难道不就是在学习语文吗?大家心领神会,无不点头称是。在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文艺氛围特别浓厚。有的人口袋里一把口琴,有的人抽屉里一根笛子,还有的人课桌边放一把二胡。当年《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以及《五朵金花》等经典电影的歌曲,在我班传唱得最快最广。尽管当时经济条件很差,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大家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真所谓“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印象最深的是,1964年高考前,为配合当时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聂老师顶着影响高考的风险,组织我班排演歌剧《白毛女》,想不到在应城剧场公演竟大获成功。我出演反面主角黄世仁,由于在舞台上再现恶霸地主黄世仁刻毒凶恶的本质,演出过程中,义愤填膺的观众竟指着我咬牙切齿地怒骂,此后还送了我一个“黄世仁”的绰号。不久,《白毛女》剧组的几个主要演员,几乎都考上了大学。聂老师还是乒乓球、羽毛球的业余高手,师生间的“pk”是家常便饭。我班的张冬娃同学还成为当时孝感地区乒乓球比赛的女单冠军。聂老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帮助同学们养成健康丰富的人生爱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素质教育吗?独具慧眼的教学见地1964年高考作文是《读<干菜的故事>有感》。背景材料写的是两次灾情的对比:发生在当下的一次灾情,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各地群众不仅给灾区送去了干菜,还额外在干菜包里偷偷“夹带”许多粮食和干肉,表达社会主义大家庭对灾区人们的一片深情。而在解放前的一次天灾中,狠心的地主,将存了多年的霉烂地瓜叶“夹带”砂石高价卖给灾民,大发横财。很明显,读后感要求考生突出表达“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主题。文题在手,似曾相识。这是因为,聂老师根据当时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背景,布置我们写过多篇这类新旧对比、忆苦思甜的作文,排演过揭露旧社会黑暗本质的歌剧《白毛女》。因此,高考作文在我们面前,如同平时作文的顺向延伸,鲜明爱憎的自然表达。1964年我们高中毕业后,聂老师接着教应城一中1965届高三。当时,我国大力开展抗美援越运动。1965年高考之前,聂老师就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政,对标越战开展写作训练。当年的高考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写一封给越南人民的信。面对作文考题,考生感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几十年来,聂老师之所以被称为高考作文的“猜题专家”,不是因为他有算命先生的“先见之明”,只是因为他的教学慧眼能“扫描”祖国前进的步伐,能“监控”时代跳动的脉搏。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语)的作文教学观念,不仅使得学生能写出高分作文,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明世情、通事理,接地气的健康文风,通过写作,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独领风骚的教学业绩应城一中1964届高三(1)班,是聂老师所教的首届毕业班。由于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期,当年全国的高考招生录取率很低,然而我班竟有近半数的同学考入各类高等院校。我班李大伟同学是应城第一位清华生,成为历届学弟学妹学习的榜样。这对于一所普通县城的高中,对于带首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坛新秀聂老师来说,的确是了不起的成绩。我班落榜的同学落榜不落志,凭着他们在高中三年夯实的基础,经过打拼,同样走出了各自成功的人生之路。聂老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时耕耘。他的学生中,不乏政界明星、商界大腕和学界巨子。但格外值得敬仰的是,他恪守孔子“有教无类”的信条,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视为素质教育和教师师德的试金石。他认为,“十个指头有长短,个个指头都连心”,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嫌贫爱富,喜优厌差。他在培养优生的同时,用加倍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钟祥一中任教期间,硬是将“垫底班”打造成获得县级表彰的先进班,创造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教学奇迹。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有句名言:“爱自家的孩子是人,爱别人家的孩子是神。”在聂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神”的境界。人们常说:人生道路很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无疑,高中三年正是人生中这“紧要的几步”。感谢聂老师带领我们将这“紧要的几步”走得特别踏实。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聂老师根据我个人的特长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指导我第一志愿填报了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此,我仰望着聂老师的项背一路前行。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恩师的希望,践行了教育家蒋南翔“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站了五十二年的讲台。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现为全国“百强高中”——湖北省襄阳四中的名誉校长。我的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是一项隐含“基因传承”的事业。饮水思源,这一切,都离不开聂老师当年无声的滋润,有情的教化。在聂老师的专著《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即将付梓之际,敬祝生活在全国长寿之乡——钟祥的恩师健康长寿!学生:华元林2024年3月22日华元林,襄阳市四中名誉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