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精心指导填报高考志愿趣忆(回忆录力作第六—八篇)回忆录力作第六篇 《强迫特优生填报清华大学趣忆       ——国铁集团信息技术专业带头人潘红芹的报考往事        2014年4月30日(一)北大、清华招办与各省招办的明争暗斗      北大、清华是我国水平最高、名气最大的顶级高校,招收最好的苗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在今天已成全国公认的真理。      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省的招办人员不这么看。他们联合起来与北大、清华的招办斗。理由是:“只要苗子好,清华、北大能办到的事,我们也办得到。”       举拳头表决,北大、清华只两票,各省市招办的票数超过十几倍。教育部左右为难。       反映在高考招生工作中,便是两种方式轮换实施:一是“先公布考分,后填高考志愿”;一是“先估分填高考志愿,后公布考分,再正式录取”。       这一轮换实施的招生方式,促使了以下填报高考志愿潜规则的流行:     (1)填报高考志愿,必须高度重视第一志愿。第一志愿落空,很可能导致“降等录取”。(例如:某考生的高考成绩远远超出武大华工的录取线,但第一志愿填了北大、清华。结果未被北大、清华录取。这时候,武大、华工不会要这个高分考生,其他一类学校也可能不会要这个高分考生。这个高分考生很可能降等录取到二类高校。)     (2)老师指导填高考志愿,必须“稳”字当头。老师若触犯了这一“稳”字,后果自负。     (3)老师指导填高考志愿,必须遵循“下台阶”的原则(第二志愿的学校要比第一志愿的学校低一个档次;第三志愿的学校要比第二志愿的学校低一个档次,外省高校比本省高校低半格;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低半格)。        实施这一轮换招生措施,使各省重点大学为招到顶级考生,出笼了许多相应的优录措施。例如:1987年春,浙江大学已得知此年高考将实施“先估分填志愿,后公布考分”的招生方式。四月中旬,浙大招办便派了两个工作人员到钟祥一中签订了两条协议:(1)一中平时成绩前十名的考生,若有六人填浙大,万一六人中有人高考发挥失常,浙大保证失常考生仍能到重点系就读;(2)一中前十名考生若有六人录取浙大,可带六名未达重点线的考生到浙大普通系就读。       这两条优惠措施,优秀考生喜欢,因为他们从此进了“重点大学”的保险箱;这两条优惠措施,学校领导喜欢,因为当年多了六个考生上重点大学的基数,这就增加了他们与其他县一中竞优的筹码。 (二)强迫优生填北大、清华是一局豪赌       1987年高考,是先估分填志愿,后公布考分录取’。       当年的分数设置是:语文、数学两科各120分,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各100分,生物70分,七科满分为710分。 头一天下午估分,第二天上午填志愿草表。经班主任同意后,班主任发给正式志愿表由考生认真填写。班主任不同意,所填志愿表无效。      我将每个同学的估分与他们的平时成绩对照,审查各人的草表。有的一审通过,有的二审通过。通过者我都发给正式表格。大家都在上午完成填表,交给了班长。只有潘红芹的草表我不让通过。她第一次站队来到我面前时,说:“你各科的分都估低了。你是班上的第一名,你的估分比中等成绩的人只高十几分。”她第二次站队来到我面前时,估分加到了598分。我问:“你的数理化估分准不准?”她答:“准!”我说:“你的语文只估了96分,这只相当于百分制的80分。”她说:“基础知识题和文字表述题的估分应该是基本准确的,只是作文的估分拿不准。”我叫她把作文的立意、结构、写法说给我听。听后,我说:“你的语文估分还可增加6至10分。你的高考总分超过605分没有问题。所以,你不能只报十拿九稳的浙江大学,你必须填报清华大学。”她半喜半忧地回到座位上。喜,我对她作文的估分与她内心深处的估分一致;忧,她担心清华落选,失去了十拿九稳读浙大的机会。过了一会儿,她上讲台对我讲述她的担心。我说:“你必须填清华,你马上回去叫你的父亲来面谈,否则我不发正式志愿表给你填。”她说:“我父亲在柴湖,时间来不及。”我说:“我不管,来个叔叔面谈也行。" (我知道她有个叔叔在食品公司上班)       刚吃过午饭,潘红芹和她的叔叔来到了我的家中。他叔叔很客气地说:"您很信任红芹,要她填清华。她怕落选后降等录取。您真的很有把握吗?”我说:“理科尖子生竞争,数理化大家都好,拉不开距离;红芹的语文一贯优秀,高考成绩比别的尖子生高出上十分,不是稀奇。我对红芹有信心,家长也应该对红芹有信心。红芹其实很想进清华,只是担心被挤下来。老师和家长一起给红芹撑腰,红芹一定会胜利!”她叔叔转头对红芹说:“老师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你还不放心呀?”红芹笑了,立即填好了正式的升学志愿表。       半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到了。潘红芹考取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考总分608分。语文109分。平时考试,潘红芹的数学成绩总是各科成绩中最好的。高考成绩,语文比数学还高一分。       要说明的是:     (1)新世纪以来,官方与民间皆以录取北大、清华的人数评判一所高中的优劣。某班考取一个北大、清华生,班主任的奖金以万计。八十年代,我带的班,考取了三个北大、清华生,我一分钱奖金也没拿到。我无怨无悔——因为那时讲的是“奉献”。(1981年,我班柯洪云考取北大化学系;1984年我班韩荣刚考取北大中文系;1987年,我班潘红芹考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我悍然让潘红芹填报清华,是因为我很了解她。为了不埋没本班的尖子人才,为了本班的尖子人才的前程更加光辉灿烂。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也没有得到丝毫名利,即使一个“校内先进教师"的丁点荣誉也没得到。因为我不让全班参加模拟考试,临战前不听指挥,强迫特优生填报清华,犯了学校的大忌。     (3)得知我强迫潘红芹填报清华的消息后,某领导严正警告:“你这样搞,是让我们撕毁与浙江大学的优录协议!潘红芹若考不取清华,一切后果该你负责!”        潘红芹最终录取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一次赌胜,终生开心       1988年元月,87届考取大学的弟子成群结队地涌到宿舍来看我。我和几个男同学坐在长沙发上聊天。“报告!”一个轻柔的女同学的声音传来。我已分辨出是谁,故意继续说话,不加理睬。“报告!”我继续装作没听到的样子。      身旁的男同学说:“潘红芹在喊‘报告’。”我小声说:“跟她开个玩笑,别理她。”       潘红芹可能意识到我的用意,故意夸张地又喊了声“报—告—!”我调头望着门口,不出声。       潘红芹面带笑容,大声说:“聂老师,您不认识我了吗?”       我回答:“我可能忘记所有的人,就是不会忘记你!”        满屋子的同学都笑了。        我故意质问:“我扣住你的升学志愿表不发,该不该?”        潘红芹笑着答:“该,该!您不讲狠,我进不了清华。”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2012年4月,我为《诗心不老》出版的事去北京。在京第四天,我86届的弟子李秀梅招待我食宿、主持聚会。中午,她给潘红芹打了个电话。秀梅告诉我:“潘红芹在济南。她听说聂老师来到北京,高兴得很,激动得很,她马上返京。”       下午五点半左右,她来到聚餐地点,那种高兴劲、激动劲,真是无法形容,完完全全是个高中女生的样子。潘红芹是我北京十弟子中的小幺妹,清华毕业后,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现在是铁路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软件研发的中层干部。过了几天,她在铁路总公司附近的餐厅宴请我和众师兄、师姐。       今年正月初三,潘红芹领着老公和女儿到我家拜年。说起当年强迫填志愿的事,潘红芹对女儿说:“老师不讲狠,我进不了清华。” 我对她老公开玩笑说:“当年我不讲狠,这么好的妻子不会来到你身边!”她老公诚恳地说:“感恩老师,赐给我一个幸福家庭!”
《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第七篇       押  宝(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妙招)         2014年5月4日        全国高考填志愿,全国采取过两种方式:1、“公布考分——填志愿——录取”;2、“估分填志愿——公布考分——录取”。       第一种方式是正规方式,文革前和新世纪都采取这种招生方式。它可保证最尖端的大学北大、清华录取最好的苗子。第二种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间断实行过。那是因为各省重点大学为了与北大清华争夺好苗子。 举手表决,北大、清华是少数。为了既保证重点又照顾多数,高教部只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招生方式。      “先填志愿,后公布考分”,的确让各省重点大学招到了许多尖端苗子,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大清华的招生质量,也确实让一些尖端苗子的未来可能无法更加辉。这就是我在1987年强迫潘红芹填报清华的背景。好的是“先填升学志愿表,后公布考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否则,与我类似的老师,总会有人倒霉。       强迫潘红芹填报清华是在特定招生时代的一次豪赌。虽然赌赢了,但过后想起来,还真有点害怕。       新世纪高校招生采取的是第一种方式(先公布考分,后填志愿的正规方式)。面对这一种招生方式,老师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会有太大的赌败风险,但仍有“赌一把”的义务与大好时机。       现向网友介绍我的一次赌胜经历。       1991年,高考招生采取的是“先公布考分,后填志愿”的方式。我班女生刘雨晴外专考了498分。比一本外专重点线只高3分。她来到讲台边请我指导。       我对照手中的《全国高校在省招生计划总表》,问;“你想填报哪些大学的外语专业?”       她答;“武大外语专业、北京外语学院、广州外语学院,我都想填。”       我说:“你的分数太低,这些大学,你不可能录取。”        我又指着其他一些一类大学说:“你只比一类线高三分,即使填最差的一类大学,你也可能落榜。干脆,我们来赌一把。”       她问:“怎么赌?”       我说:“填外省在湖北招生最少的名牌大学,填外语专业中最好的专业。” 我指着“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说:“就填这个!”       她说:“这怎么可能呢?”       我说: “国际经济贸易系是今年新设置的专业,全国只厦门大学有这个专业。这是每个优秀外专考生都想就读的专业。但是,她们害怕浪费第一志愿而降等录取。所以,考分很高的人不敢填厦门大学的这个专业。考分居一类线中档的人也不敢填厦门大学的这个专业。”他们会这样想:“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只在湖北招两个人。比我考分高的人有上百人,我高攀不上,算了。”       刘雨晴连连点头。       我说:“你总是一个考一类大学外语专业无望的人。你填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谈不上冒险,只是死马当着活马医。死马医活了,是你的运气,该你发財;考不取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你不蚀本。”       刘雨晴笑了:“好,就听您的!       她转身要走,我叮嘱:“把二本的志愿按‘下台阶’的方式填,千万莫马虎!”       录取通知书到了,刘雨晴考取了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她喜出望外,我替她高兴。       1992年春,一年一度的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综合材料发下来了,上面有一个专辑——《1991年填报志愿与录取情况对照表》。        我一看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录取的情况,肚子都笑疼了——表中数字为:       “在湖北招生人数:二人”;       “一本线考生中,填报此专业的人数:一人"。       这个“一人”,就是我帮她押宝的那个刘雨晴!       刘雨晴高高兴兴地进了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创辉煌——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第四篇       管好官二代,人生大增彩        ——写在《一次轰动兰台的震怒》发表四年之后       2018年10月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居首位的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统帅,一个无忠孝传承之德的人,一个不善于以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人,才气越高,危害越大。       德育教育的覆盖面极广。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班主任,他在一个新的教学单位,他所面临的德育教育的第一课,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形形色色的。        1978年8月,我刚调进钟祥一中时,所面临的第一课,是如何教育官二代的问题。        当时我所执教的班是理科第二快班。这个班是一个德智基础较好的干部子女大集中的快班。二十多位学生家长是局校领导的关系户。这些干部子女是局校领导的关注、关照对象。他们自视很高,我这个刚调进一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我执教的第一个月,工作很不顺手。我号准脉搏,不失时机的下猛药,讲狠话,抓住要害,触及灵魂,强压嚣张气焰,强令县委一把手的公子请家长来校面谈。家长通情达理,认可我的训话,主动配合,让xx在全班诚恳检讨、作出保证。从此,干部子女优越感在我班消逝。        实事求是的说,我的这次轰动兰台的震怒是万不得已而爆发的。这次震怒震醒了全班,兴奋了全班,凝聚了全班,为全班团结奋进夺取1979届高考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坦白的说,在讲不讲狠话、下不下猛药的抉择上,我没有任何犹豫。我只有这种危机感:如果我不能彻底解“干部子女优越感”,我就不可能带领全班夺取高考的胜利。没有首战之胜,我在一中就抬不起头,说不起话,站不住脚。没有首战之胜,就是我教育人生的大失败。       苍天不负苦心人,社稷护佑真诚人,破釜沉舟使我大获全胜。        这次大获全胜,使邓校长认可了我的水平,认可了我的人品,认可了我的执教特点,认可了我的业余爱好,对我更加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邓校长对我的这种态度,确立了我在钟祥一中的语文把关教师的地位,为我放手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优越条件,为我在上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创造高考九连冠的业绩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回头反思:当时我为什么敢下猛药、讲狠话?        第一,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重托,为了全班同学的长远利益,我不怕得罪权贵;       第二,为了坚持“德育第一”的执教信条,我不能在恃强斗狠的官二代面前甘拜下风”;       第三,我坚信:现在已不是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的极左时代,而是“有理走遍天下”的改革开放时代。      归根结蒂一句话:无私无畏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
《创辉煌——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第五篇        一次轰动兰台的震怒        2014.9.16        (猛药治愈“官爸爸优越感)        2014年9月16日       1978年10月,我带班将近一个月,工作很不顺手。我号准了脉搏,找准了病根,决定下一剂猛药。       10月中旬某日上午第三节课,有五个男同学同时迟到。在教室外站了几分钟后,我叫他们上位。其中一个人满不在乎,上位后也不坐下,站在课桌边慢慢开屉子、拿书、拿笔、拿笔记本。       我大吼一声:“xx!你站出去!”       他见我动怒,老老实实地站到了教室门口。       我对全班训话:现在有一首儿歌——“天不怕,地不怕,只要有个官爸爸。” 这是许多干部子女的共同心理,这是广大百姓对病态社会风气的嘲讽。父母的官再大,总要衰老、病死。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青少年如果不努力学习,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在父母衰老、病故之后,他们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多余的人,他们就会沦为乞丐,甚至堕落成为罪犯!       “xx,我现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你——你不要以为你的父亲是县委一把手就自以为了不起。你回去告诉你的爸爸——我不怕他!我一不犯政治错误,二不犯经济错误,三不犯作风错误,他把我没得法!你回去告诉你的爸爸——我不求他!我一不求当官,二不求入党,三不求开后门,我没有什么事儿求他!但是,你是我班的学生,你自由散漫,自命不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如果不要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来求我。我给你限定一个时间——今天下午,你的父母必须到办公室来见我。如果下午不来,你明天就不能再进我班的教室!”       他老老实实地低下了头。       我命令:“你马上回去!”       星期六下午是我雷打不动的打乒乓球的时间。一吃午饭,我就急急忙忙地往文化宫跑,把约家长见面的事完全忘了。       打完乒乓球回校已快六点。       刚走进校门,从门房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你是聂老师吧?我是xx的妈妈。xx的爸爸下午开会不能来。我三点半来学校,在门房等了你几个小时。”       我说:“很对不起!我只急着周末打乒乓球,完全把约家长谈话的事儿忘了。”       她说:“xx在学校不听话,惹您生气。今天中午,他爸狠狠批评了他。他爸说,您的批评很尖锐、很中肯、很有震撼力,很值得所有的干部子女深思,很值得所有当干部的家长深思。他爸非常感谢您诚恳的批评。我代表xx和他爸向您保证:xx一定痛改前非!”        我说:“xx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他的身份特殊,我班又是干部子女成堆的尖子班,所以,他的影响很大、很坏。如果我不管住xx,全班就会乱套。”       第二天读报时间,我转述了xx母亲来校的情况及谈话。xx做了诚恳的检讨和保证。此后,我班风气大变,苦学、守纪不亚于“火箭班”。第三天上午,邓贻山校长专门到办公室找我谈心。他先是习惯性地轻轻搧我的屁股,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聂老聂,你胆大包天!你在班上讲的那些狠话,老师们知道后个个伸舌头!”       他转而安慰我:“你的话说得好。那些话,都是老师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你不必担心什么——x书记水平高,心胸开阔,他不会计较你的尖锐批评。不过你以后对学生讲话要注意:不要把话说的太绝,要留有余地。”     【补记】xx同学1979年考取了中专(那时考取中专很不容易)。1981年中专毕业后,回钟祥探亲访友,专门到一中来看我(他爸已调到地区工作),还在客店请人给我加工制作了一根竹制钓鱼套杆。他诚恳地说:“您刚调进一中时对我的批评,让我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让我凭自己的学问和本事踏上社会。我感谢您在我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时,给我指明了方向。”
        精心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下篇)    二、“相互批改作文”佳作展示         《 母 亲 》    1983.9.        作者 黄艳梅;批改者 陈才玉(男)        四年前,我正与同学在教室外嬉闹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找我。原来我的母亲旧病复发,已经离我们而去。这对我是沉重的打击。我哭得死去活来。我觉得母亲的去世,不只是我失去了最亲的人,也是世界上失去了一个坚强、正直、勤劳、善良的长者。      母亲是一个不幸的人。自从生下我,十三年来先后住了四次医院。但她没有被疾病打倒。可以说,正是这不幸,体现了她的坚强。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的脸总是黄惨惨的,胳膊、腿只跟七岁的弟弟的差不多粗。穿着毛线衣,背上的骨头也数的清。但我从来没有听到她呻吟过。过路的熟人问起她的病情,她总是说:“我一天比一天好了。       母亲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她虽然有病,但只要能起床,她就做完全部家务事。有时实在没办法,她就躺一会,爬起来再做。姑姑来了,对她说:“要保重身体呀!少做一点不行吗?”母亲笑了笑,说:"我怎么忍心看着他们回来忙得团团转呢?“母亲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第三次出院后,母亲已非常虚弱。可当我们回家时,家务事母亲已全部做完了。       助人为乐是母亲的又一特点。隔壁的林大嫂这几年常常流着泪给我讲起母亲。那时候他们夫妻经常闹矛盾。母亲一听到吵架声,就拖着病残的身体过去耐心地劝说。有时自己走不过去,就叫弟弟把他们请过来谈。直到矛盾解决。      久病的母亲十分虚弱。但她在生活上没有什么高要求。别人为她买一点好吃的东西,她总是上顾老下顾小的。有一次我听说母亲喜欢吃面包,就在星期六回家时,把平时积攒的钱买了一书包面包。母亲先是心疼地责备我,说我只顾省钱不顾身体。接着又叫我拿几个给老太太吃。我犟着不去。她拉着我的手说:“只准你孝敬我,就不准我孝敬长辈吗?” 我无话可说了。       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后代,都在给我们做榜样。她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我们时刻记在心上。母亲去世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已经快十点了,弟弟还在做作业。我说:“去睡吧,明天再做。”弟弟不肯。我只好坐在旁边相陪。孩子越小,瞌睡越大。弟弟要睡,作业又没做完,急的哭了。我说:“何苦呢?” 他说:“妈妈在世的时候,我的作业总是在星期六做完,以便星期天看点课外书。” “今天的作业量大吗?” “不大,难些。我只有一题做不出来。”我接过作业本,启发他把这道难题解决了。      弟弟的话使我久久不能入睡。母亲啊,你的严格要求还在鞭策我们前进!      我铭记着一首小诗:      母亲的身躯,      是我人生的路碑;      我的身躯,      是她死去的墓碑。       我的母亲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位普通的母亲。她没有光荣的历史,就是在普通的生活中,我的母亲显示了她伟大的品格。母亲非常热爱生活。直到她去世的前两天,她还在医院里对我说:“安心读书吧,我不会怎么样的。我还要活下去,看着你们长大。”母亲的确没有死。她的美德将在下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同学的评语】本文情真意切,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母亲的品格。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强压的悲痛和尽情的赞美。母亲的伟大品格,实在感人至深。有些句子的描写平淡了些,使文章有点减色。希望在构思上进一步完善,使文章详略更恰当。挤点时间再写一遍,收获定会更大。评改者陈才玉(男,班干部,优生)    【评改回音】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习作能得到老师和同学如此高的评价,我是受之有愧的,心里感到不安。批改者能认真的批改,提出的宝贵意见,我虚心接受。本人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差,今后力图突破这一关,使语句流畅。另外,希望评改者不要用铅笔评改。   【说明】1、.作文本上的原作,有许多眉批和相互交流的文字。可惜我不会操作,无法将这些文字再现在页面上。        2.、我的批改侧重于调整语段结构。        3.、这次讲评使黄艳梅深受鼓舞,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久又写出了一篇佳作。     三、出乎意外的大丰收        1984年7月7日高考,上午考语文。       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在篮球场边等待高考作文的信息。      考试时间过半,我们得到了口传的作文命题信息。考试结束后,我们看到了作文考题原文。      考题原文是:      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往往学生只看分数,不注意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得知是这一考题,我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信口说了这一句话:"这道作文题是为我们班上出的,我班人人有话可写。"      我在高三上的一系列改革作文教学的做法,等于提前一年猜准了高考作文题。这一年,我班高考语文考得特好——全县五所重点高中文科语文前五名全被我班垄断(名单:孙海云,肖辉、孙勇、王少琰、卢文勇);(【注】后三人并列第三名,都是89分,还有一名石牌高中考生也是89分)      我班的高考语文上线数,遥遥领先于胡集、旧口、石牌、丰乐四所重点高中。      我班‘六科’总分上线数为全县五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之冠。      全县文科考生总分第一名是我班的韩荣刚;第二名是我班的孙勇。      韩荣刚的高考总分居全省文科总分第二名,录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张凌、王文彬分别考取了武大新闻系和川大新闻系。      孙雪贞的总分为全县外专第一名。 (我班考生其他学科也很优秀。我班师生为钟祥一中打翻身仗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辉煌——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第二篇 《三年中,素质教育使我把孬班、垫底班        打造成两个状元班 》  2018年10月       钟祥一中1986届文科班在1984年文理科分班时,苗子很差,受人歧视,人心涣散,是一个典型的孬班。1987届理科三(6)班,1984年高一分班时是两个苗子最好的尖子班之一,这个班,第一学年结束时垮成了中游班,第二学年结束时垮成了垫底班。86届文科班在我手中运作两年,高考时成为全县五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中遥遥领先的状元班;87届理科三(6)班,在我手中运作一年,高考上线人数成为钟祥一中七个理科班中的状元班,并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输送了一名高才生。       在三年内,把孬班、垫底班打造成两个状元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紧抓当务之急,确定治班方针。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1984年8月底,我一走进初建文科班的教室,便发现全班懒散、萎靡、不服气。凭经验,我知道同学们很自卑。面对这一现状,我有两种治班方针可供选择:“从微观着眼,从严入手”或“从宏观着眼,从宽入手”。权衡利弊,我决定采取第二种方针——多组织文体活动,让学生心情舒畅,在玩中显露各人的长处,继而因势利导,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然后再抓其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治班,为创造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刚把86届文科班送走,立即接手当87届理科三(6)班的班主任。9月下旬,我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找到了这个由尖子班垮成垫底班的根源:身为学校某领导儿子的班长不以身作则,带头违纪,知错不改。我吸取前两任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先礼后兵,先斩后奏,果断撤换班长,重建班干核心,使班干部成为班主任名符其实的助手,使自觉守纪、自觉发愤形成风气。        “把大面积自卑转化为自信”,“打造以身作则的班干群体”,都是德育第一的体现。       第二,面向全班大多数,“抓中间,促两头”,永不动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中高考录取率不高。主管教学的领导提倡“抓尖子,带中间”。大家照办不误,我却我行我素。我是这样考虑的:狠抓尖子,面向少数开小灶,带动的范围有限,虽能确保基本数,但增加的上线人数不会多。我狠抓中间的二十名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既可使尖子生不敢马虎,又可使后二十名不自暴自弃。把重点放在抓中间层的效果,肯定比只抓尖子强。所以,1987届理科三(6)班,我能经过一年的运作,将垫底班变成状元班。       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还是“面向全班大多数”,这是搞应试教育还是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       第三,选好能自律、有魄力的干部,放手使用当领航,班主任事半功倍。       86届高二文科班建班时的班长是上一年休学而刚复学的男生。言谈中我见他有见识、善言辞,便任命他当班长。团支书原是文娱委员,她主持“迎国庆诗歌朗诵会”时,思路清晰、感情投入、从容不迫,我马上调整干部职务,任命她当团支书。我用“严于律己、大胆管事”八个字要求他们,二人模范照办。国庆之后,这个班能做到“无老师在场与有老师在场一个样,班主任出差与班主任在校一个样”。第一学期结束时,我班荣获团县委授予的“先进团支部”锦旗。87届理科三(6)班的新任班长,擅长以身作则,全班唯班长马首是瞻。他是我班由“垫底班”变成“状元班”的得力助手。   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增强同学自己管理自己的自觉性,是成功推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标志。     第四,无私无畏敢担当,是创造辉煌的强大动力。     1987届的首任班长是学校某领导的儿子,他成绩优秀,有号召力,但不能以身作则。前两任班主任怕得罪领导,不敢采取断然措施。他是使这个班从当初的尖子班垮成高一下时的中游班、高二下时的垫底班的根源。我接手当班主任第一个月,便号准了脉搏,先礼后兵,先斩后奏,让他当平头百姓,使班干部的两个中心迅速变成一个中心,使班风学风迅速大变,使上线人数与兄弟班的差距大大缩小。由于原来成绩垫底,各学科知识要花大气力查漏补缺、梳理升华,我班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第三轮复习任务。最后一轮模拟考试前夕,我对科任老师说:“我们还差上十天才能复习完,参加考试肯定垫底。我们不如按计划复习,不参加最后一次的模拟考试。领导批评,我一个人负责。” 高考成绩公布,我班夺得全校理科班上线总人数第一,潘红芹的六科总分、语文单科分在全省名列前茅,录取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打铁先得自身硬”,无私无畏敢担当,是素质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注】1987届高考理科分数设置:语文数学两科120分,物理化学英语政治100分,生物70分。七科总分710分。
力作选登第三篇:《 精心指导学生相互批改作文 》(上篇)  【导引】这篇文章是1984年9月写的作文教改总结,发表在荆州地区当年的作文教学论文集中,是省级交流文章。我在1983年下半年精心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的实践,与84届高考材料作文命题不谋而合。一、我是怎样组织学生相互评改作文的       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1975年我曾做过几次尝试。终因婆婆多,压力大,加上自己勇气不足,方法很少,只得不了了之。去年(1983)八月,我班人数由49人增至76人。本来就疲于奔命的我,被逼上梁山,重操让学生评改作文的旧业。领导、家长、学生体谅我的处境,无人指责我,使我得以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    (一)让学生评改作文之前的准备工作。    (1)发动(逼)全班学生对我以前评改作文的做法与效果提书面意见。要求只找问题,不提成绩,不署名。许多学生说我评改作文时,总评空泛,眉批太少,缺少启发性,看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收益不大。所以作文本发下以后,大家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便将本子塞进了屉子里。我将76份书面意见归纳成十几条公布于众。课堂上显得十分活跃。我因势利导地指出:长期以来流行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能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家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接着,我又用算账法向大家介绍了老师们为评改作文而疲于奔命的情况,使大家认识到:按老框框改作文,老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能力难提高。   (2)课堂朗读《语文学习》1983年第6期的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的文章,使大家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简要讲述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知识,从写作理论上武装学生。   (4)精批细改几篇不同档次的文章,当众讲明为什么要这样改,给学生提供评改模式。   (5)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总评要多,眉批要细,力求准确。评改之后,必须如实填写下面的“情况登记表”:        作文字迹 、文章等第 、评改者 、评改回音    “字迹栏”,是为了督促习作者把字写工整;“等第栏”,是为了考查评改者的鉴赏能力;“评改者栏”是为了督促评改者有责任心,为了便于作者与评改者切磋;“评改回音栏”是为了督促作者认真看评语,坚持正确,修正谬误。     (二)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的具体做法。       我坚持按以下五个环节办事: 学生——老师——学生——老师——学生。       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写,当天交卷。第二个环节是老师浏览三分之一,做好简要记载,以备评讲时用。第三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改者改,二是作者写回音。第四个环节是老师查看评语及回音。发现作者与评改者有较大分歧,则在全班对比分析,裁决正误。第五个环节是让学生揣摩回味,小结这一小循环阶段的收获。      “改革作文教学”的受益者应是学生。使这种改革流产的往往也是学生。能否使这一改革坚持下去的关键却是老师。老师若能将一碗水端平,让优生差生皆能收益,这一改革便有生命力;否则就会逐渐挫伤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而使改革夭折。老师能否采取措施防止少数懒汉怠惰,是能否使改革坚持到底的又一保证。       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平时的写作水平,按上—中、上—下、中—中、中—下的方法搭配,轮流交错的分发作文。每个人都能集思广益。分发作文时,我绝不把这个差生的作文发给另一个差生去评改,以免他们产生受歧视的想法,而降低评改的积极性。    (2)旗帜鲜明地进行表扬与批评。点名表扬下列同学:总批、眉批详尽者,评语切中肯綮者,耐心扶植差生者,评语字迹工整者。差生下的评语,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我也点名加以鼓励。点名批评下列同学:下评语过少者,故意奉承送分者,对差生挖苦讽刺者,评语字迹潦草者。有的同学对原作者的文章感到处处不顺眼,删改过多。我在肯定这些同学的负责态度时,又指出这样评改的弊害。引导他们尊重原作,顺应作者的思路加以评改。   (3)鼓励写评改回音与评改后记。(二者都是作者的活动——“评改回音”在看过同学的眉批、总批后写,“评改后记”在老师评讲之后写。对“评改回音”写得言之成理者(“评改回音”栏中写不下的,可另写短文于后),点名表扬;对充分交换看法的评改者、作者点名表扬;对主动写“讲评后记”短文(我未要求)者大力表扬。对因评语尖锐或不妥而产生反感情绪的同学,我及时给以开导,以免使问题积压成堆而影响以后的相互评改。   (4)为了督促一些字迹潦草、错别字很多的同学克服不良习惯,每次我都有意地将男女同学的作文交错分发。同学们谁也不愿在异性面前丢脸,不得不尽力将字写的工整些,将错别字写的少些,努力把文章写的好些。   (5)坚持“五及时”。学生及时完成作文(当天);老师及时浏览(第二天);及时相互评改(第三天上课时);作者及时写“评改回音”(课余时);老师及时讲评(第五天)。这“五及时”导致了又一个“及时”——发作文及时。这样,作文本大部分时间就在学生手中。他们可以随时翻阅、互阅、切磋。这就很自然地克服了以前存在的“作文本老是在老师办公桌上睡觉”的毛病。      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两条原则:第一,既要放手让学生改,又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评改前的五项准备,评改中的五个环节,防止互评夭折的五点措施,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第二,既要把自己从作文山的包围中解放出来,又要让学生真正受益。       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以后,同学们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1)革除了以前普遍存在的“只看分数不看评语”的弊病,笔谈口辩习作优劣的风气形成了。     (2)同学之间的中肯批评,促使一些写作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迅速转变。有一位女同学(优生),在习作受到一位男同学直言不讳的批评后,在“评改回音”中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我自己也认为这篇文章很差。因为我当时有情绪,写时心不在焉,不知不觉就走了题。”(这位女同学当年考取了重点大学)她现在客居美国,是《侨报》的专栏专家。新世纪初,她带领两个儿子来看我,送我有她系列文章的《侨报》和一本诗集。     (3)相互评改作文,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普遍提高了写作水平。黄艳梅同学(女)原先对作文又怕又厌,作文经常不及格。陈才玉(男,优等生)评改她的《母亲》一文时,在眉批、总批中高度评价了这篇写实文章,并兴奋地向我推荐。我根据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些增删和结构调整,在全班动情地朗读了这篇文章。全班同学都感动得哭了,黄艳梅更是泣不成声。课后,她细细地研究了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将结尾改得更好了。从此后,她的写作热情大为高涨。六月上旬,她的一篇议论文又成了班上的上品。        (上篇完)
(三)取得家长配合,做好思想工作家长既是学生的后勤部长,又是班主任的助手和工作对象。能否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班级工作的成败。我走访与约见家长,特别注意计划性和平等性。这两性带来一种副产品:经常性。我不赞成等到学生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或与自己顶牛后才约见家长。我一接班便要求住读生:请家长每学期与我见面二至三次(两次在两次月考后,一次在期中考试后)。由于在家信中,几乎人人都称赞我的做法,所以家长乐于同我见面,只是因为抢农时或其他家事,见面的时间有的提前了,有的挪后了。所以我的宿舍里经常有家长来访。城关地区的家长除了这三个时间外,其他时间也不时来访。我亲自走访的重点则是成绩大起大落的学生的家长。在接谈家长中,我很注意一视同仁。对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我从不当着家长的面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我更不赞成因为在气头上,对家长连起码的礼节也不讲的做法。因为这种控告式的谈话或失礼行为,不仅不能使学生心服,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家长产生反感。如果在毫不隐瞒地谈学生的问题时,心平气和而又饱含鼓励,就会使家长感到温暖,乐于配合,从而使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三下时有个自恃聪明的学生,特别爱睡懒觉,有时上了早自习还装病不起床。我叫他立即搭车回家请家长来。家长和亲友一下子来了三个。我说:“××凭他的智力和基础,可以考取重点大学;若再懒下去,连中专也考不取。”他当着我的面,向家长汇报了成绩大起大落的情况。我们四个人一起开导他,使他迅速彻底转变。后来果然考取了武汉大学。85年暑假补课时,有一个83年从我班(84届)留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宿舍。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哭。在我的一再开导下,他才说出了实情:“我当时主动要求留级,是想把基础打好一点。可是我无法安心学习:爸爸脾气太坏,妈妈毫不示弱,家中经常吵翻天。哥嫂搬出去后不再顾家,也不管我。所以今年高考成绩只380分。拿到分数卡后,我知道在一中复读已不可能(距复读线差一百多分),就这样回家也太无人味,几次想从四楼上跳下去。但我一想起您对我的关心,便止住了。”我鼓励他勇敢地生活下去,并叫他立即搭车回家请父亲同来。当晚,我向领导强烈要求:“为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请破格让这个学生在我班复读。”第二天,父子二人一同来了。我将这个学生的话复述了一遍。这个学生痛哭不止,家长惊得目瞪口呆。我严肃地批评这位家长:“你只顾自己在家里逞威风,已把孩子逼上了绝路!”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家长后悔得泪流不止。我说:“学校已同意收你的儿子复读,条件是家中不许再吵嘴。家里有什么难处,也不该让××知道,让他安心学习。”家长当着我的面,向孩子保证彻底改变自己的脾气。后来,这位家长主动定期向我汇报家庭气氛的变化。这个学生86年虽未考取,但总分提高了九十多分。他深知人间有温暖,高考再次失利后,对生活仍充满信心。(后来成了市公安局的基层干部)学生是老师、家长共同爱护和教育的对象,因而老师和家长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从爱护和教育学生出发,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老师有时能断出是非曲直。不要当各管各段的铁路警察,只要拿得准,当一当家长之师,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四)当好学生参谋,调理考前心理高三第二学期,高考逼近,我把调理考生心理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同学间的关系彼此有亲疏,他们希望在相互切磋中加深友谊;许多同学各科成绩不平衡,他们希望坐在一起,以便互相取长补短。为适应这种需求,我在春节后宣布:在不抛弃成绩差的同学的前提下,自由选好同座。经我批准后,不再变动。有一位女同学为提高数学成绩,点名要求与某男同学同座,并说已经接洽好。我深知这个女同学没有杂念,马上批准。半年后,这位女同学考取了武汉大学(这位女同学叫齐志坚)。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学生体质下降严重,生病的较多。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若无人关心他们的疾痛,他们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心理,会延长病期,影响学习。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把病生叫到家中吃饭,就是从家中端出便于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送到寝室给生病的同学吃。安×胃病发作,韩×痔疮流血,女生张××预考后不久突然休克,高×患重感冒……我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关心在病号身上,温暖在全班心头,有利于激发备考积极性。(安×、韩×、张××当年都考取了本科院校。)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应届生特别不适应。他们普遍感到学不进,记不住。晚上睡不着,早晨醒不来,上课打瞌睡,心中很腻烦。有四个优生几乎同时向我请假回去调养几天。我讲明利害后,未让他们回去。我叫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早晚一身汗。并说:“要休息,就在寝室里,你们什么时候想到寝室睡觉,只要向班长说一声就行了。”这四个男生(韩敏、安将、阎化聪、丁冰)按我的话去做,高考时都录取了重点大学。有的领导在高考前一味强调强化纪律,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位女生有难言之隐,忧心忡忡,一度要求休学治病。我问明症状后,判断不是什么大病,便好言挽留、开导。她留下后,要求独坐后排边角,我满足了她的要求。这个女生86年也考取了大专。总之,高考前要多给学生送温暖,少给学生泼冰水。紧弦还是松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刀切,不要独腿行路。我还有一点体会:平时训斥学生,在所难免;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千万莫再训斥学生。学生心情不快,高考必败无疑。(《86届文科班征程纪实》写于1987年8月5日至10日)
回忆录《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 第一篇 《鸡窝里是怎样飞出金凤凰的》【导言】潘红芹在书序中说:“聂老师在带班治学上的用心、用情、用力还体现在不墨守成规、方式方法多变上。书中关于‘86届文科班征程纪实’的一篇文章非常值得借鉴”【正文】 上篇《鸡窝里是怎样飞出金凤凰的》——86届文科班征程纪实钟祥一中在八四年暑假组建的高二文科起始班,当初是由各理科班淘汰的差生组成的慢班。可是,在86年的高考中,全班上大专线的竟有28人(应届生12人,复读生16人),不仅在全县五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中遥遥领先(接近于其他四所重点高中文科考生上线的总和),在校内还超过了五个理科班,总名次居第二。(请注意:82届钟祥一中录取大专的总人数,比胡集高中录取人数少一人。)有的科任老师欣喜地说:“我们的鸡窝里飞出了一群金凤凰!”鸡窝里是怎样飞出金凤凰的?当然是全体任课老师齐心协力、精心培育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稳定队伍,安定军心高一下的暑假,各理科班班主任报给学校的文科生名单仅24人,清一色的差生。这个班办不办?怎样办?学校领导举棋不定,因为谁都不愿接这个班。我是为求家庭安宁(将舅兄之女悄悄转进一中读书)而主动接这个班的。学校领导明确表态:将来分升学指标,一定从实际情况考虑。因为班上人数太少,领导又从高三文科班拔给我五个留级生。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垂头丧气的学生微露欣喜之色。因为我善于组织学生玩是出了名的。听说是我当文科班的班主任,许多持观望态度的学生纷纷直接找我报名。(我在84届向北京大学中文系输送了一个高材生,向武大新闻系、川大新闻系各输送了一个高材生。)三天内学生超过了四十人,但够得上三类苗的仅六个。我听说二(四)班的秦军在学文科与学理科之间徘徊不定,立即找他谈话。他的外语好,数学、物理差,也是三类苗。我说:“你在理科班只有考取大专的可能,在文科班可以考取重点大学。”家长听说后,立即来校替他报名。该生86届果然考取了武汉大学外语系。在涌进文科班的学生中,我劝退了五人。其中一人是三类苗,他既不肯刻苦学习,又要我替他升学打包票。另四人是理科班的尖子学生。我劝退这四个学生,基于三点考虑:第一,我班前程未卜,我怕贻误了这四个学生的前程;第二,这四个学生在理科班完全可以考取本科大学,在文科班即使考取了,也不能为全校增加升学指标(这四个同学86年果然都考取了本科大学。如原二(一)班的黄中考取了华西医科大学,韩成刚考取了哈尔滨电机学院);第三,我怕这些学生后来反悔,动摇我班军心。队伍稳定,军心安定,是抓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二)号准脉搏,确定治班方针我班刚组建时,上课懒散,纪律松弛,“混”的气氛笼罩全班。凭经验,我知道绝大部分学生信心不足。经调查,得知学生因受理科班同学歧视,心情压抑,愤愤不平。怎样确定治班方针?我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从微观着眼,从严入手,整顿风纪,奖勤罚懒,逼学生循规蹈矩;一种是从宏观着眼,从宽入手,多组织文体活动,让学生心情舒畅,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显露各人的长处,继而因势利导,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然后再抓其他。权衡利弊,我抛弃了前一种治班方针。其原因有二:第一,差生在全班占五分之四,你罚不胜罚。你要求越严,管得越死,他们越觉得读书无味,越不肯认真学习;第二,即使用杀鸡吓猴的办法镇住了学生,他们也是口服心不服,你必须时刻盯班,当治安警察,班上才会有暂时的安宁。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的品格,也达不到多培养几个大学生的目的。我采取的是第二种治班方针。为了打破班上的沉闷空气,我利用头两周的课外活动,凭记忆亲自教会了三支歌:《我的祖国》、《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满江红》。我变着花样指挥大家唱(齐唱、轮唱、领唱、合唱)。我的行动缩小了师生间的代沟。爱唱歌的差生愿意亲近我了。老师有朝气,学生与你就有共同语言。为了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班于84年9月26日晚(星期六)举办了“迎国庆诗歌朗诵会”。筹备阶段,我只做了三件事:确定筹备人员,宣布评比办法,检查各组演员的落实情况。选定篇目、确定演员、编排次序等工作,完全由组长和筹备组的人去办。朗诵会由文娱委员李秀梅主持,她用简短、精彩的话语把反映多方面内容的一个个节目串联起来,使整个晚会紧凑、酣畅,无冷场之感。校团委书记李方松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我们的晚会,并当场录音。最后,我充任各种角色,朗诵、演唱了《白毛女》第一幕《杨白劳之死》。这次朗诵会十分成功。下晚自习后,在走廊上围观的兄弟班、兄弟年级的同学,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校广播室接连三天播送了我班晚会的实况录音。这次朗诵会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第一,许多差生的一技之长得到了发挥,他们的自卑感基本消除。一位全班成绩最差的女生,两年后参了军。她在给我的来信中说:“从那次‘迎国庆诗歌朗诵会’以后,我不再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了。哪怕成绩一直上不去,我对自己仍充满信心。”第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他们从理科班学生对我班由歧视转为羡慕的言谈中,从各兄弟班相继举办与我班类似的文娱晚会中,意识到我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通过这次晚会,我发现了治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我立即调整、充实干部,建立了班上的领导核心。第四,从此后,我班读诗、抄诗成风,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情趣趋向高雅。从语文角度说,这次朗诵会,为全班开辟了引人入胜的第二课堂。这次朗诵会对我班工作的推动,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在如何抓班级工作这个问题上,我与现在流行的抓法不一致:我不赞成班主任当抱母鸡,我主张班主任当领航员。这个刚刚组建的慢班,我没有时时刻刻盯着学生,但班上的纪律良好;我很少强调为86年高考打好基础,但苦学的风气迅速形成。特别令人欣慰的是:班干部团结一心,以身作则。84年10月下旬,我赴荆州参加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回校时科任老师向我报喜:学生很听话。11月下旬,我赴荆门市参加省语文学会年会,一回来,班长王吟美便向我报喜:“秋运会上,我班夺得全年级团体总分第一。”读报时,我向全班表示祝贺,向运动员表示感谢,并鼓动说:“元旦时,全校要举行歌咏比赛,凭大家的劲头,我们肯定能夺第一(后来果然得了第一);我们并不是低能儿,我们的文体能上,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样能上!”从二上每次的考试看,我班成绩确实在逐步上升。高分层由开始的五、六个,上升到期末的上十个。年终评比,我班团支部书记作为全校先进团支部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团县委召开的表彰先进大会。团县委书记亲自奖给我班团支书一面“先进团支部”的锦旗。建班仅仅半年,班级面貌大变,真令人精神振奋。我深深体会到:自信是成功的马达,是凝聚人心的高标水泥。没有自信的班级是一盘散沙;没有自信的学生是社会的定时炸弹(补记:我的带班方法和优良效果,在其他重点高中复读生中口口相传。第一学年结束后,我班人数增加到六七十人)。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