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箱里的人生:小田医生的平凡与坚守

昨天 07:20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1152   回复 2

药箱里的人生:小田医生的平凡与坚守
矿上工区的卫生员小白,落户刘巷村后,在村支书的提议下成了村卫室的赤脚医生。从此,刘巷村多了一个身背药箱、步履匆匆的身影,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小田”,从未有人叫过他“白医生”。
小田的字典里没有“娇气”二字。他吃苦耐劳,背着药箱走遍村里的家家户户,既能在田间地头巡诊,也能挽起袖子帮村民干农活。无论酷暑难耐,还是寒风刺骨,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永远随叫随到。那年河里涨水,村子被一分为二,四队徐队长的母亲突发高烧,徐队长忙着防汛分身乏术,年幼的女儿喜英在堤上焦急呼喊:“小田!小田快来我家看病!”小田闻讯立刻赶去,诊断出老人是肺炎后,及时用药打针。连续三天,他每天两次冒水上门,一周后老人便痊愈了。
小田的付出被县住村工作队看在眼里,他先后被选为县、区、公社的积极分子,多次到外地讲学交流。在县人民医院学习时,他的认真负责赢得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到地区交流后,更是被推举为省劳动模范,还在表彰大会上受到了省长的接见。
荣誉加身,机会也随之而来。公社卫生院几次想调小田去上班,可村民们舍不得他,小田自己也离不开刘巷村的父老乡亲。后来,在村支部和工作队的推荐下,大家鼓励小田写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可小田却犹豫了,他深知自己家庭成分不好。即便县卫生局王局长开导他“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在那个唯成分论的时代,入党的愿望还是成了泡影,调去卫生院上班的机会也石沉大海。那一刻,小田心中的光仿佛黯淡了许多,一生的愿望与希望就此搁浅。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小田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转机。他被县城东街卫生所聘为坐诊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公道的收费,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几年后卫生所解散,按照上级政策,小田自己开起了诊所。诊所不大,却总是人来人往,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成了市民心中靠谱的“小田医生”。
上级卫生部门看中他的能力,提议让他开办医院,小田却婉言拒绝了。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小诊所里,与居民和病友们温暖相伴。当年县卫生局批准的十三家城区诊所,有的扩建成了医院,有的盖起了楼房,有的经营者早已买车买房,唯有小田的诊所依旧还是最初的模样。
如今,小田已经80岁了,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皱纹,却没能改变他对行医的热爱。他依旧戴着眼镜,认真地为病人静脉穿刺、输液打吊瓶。回首小田的一生,从矿上卫生员到村医,从卫生所医生到诊所经营者,他的人生轨迹看似平稳,却处处可见家庭出身留下的印记。若不是当年的成分问题,他或许能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实现更多的理想。但即便如此,小田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用医者仁心温暖了无数人。
  • 回复2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07

7小时前

粉丝 20

39分钟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