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功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另类养生

流金 04-08 07:58 阅读 4231 回复 2
另 类 养 生 现今人们都十分注重养生。从年轻人到年老人,无不在谈论如何保养身体、如何保证健康等等。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人们的生活条件好,这个“养”是没有问题的。人人都知道,乐观的精神、多种的营养、清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等等,都是保健养生的好方法,前人之述备矣。 可是,我却有个另类的养生想法。 纵观古今中外长寿的人,并非都是‘养’出来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等等,还有众多的山野村夫,这些长寿人群,特别是后者,有几个是靠‘养’出来的? 有资料说,非洲有一种鱼特好看,北美洲的商人看到这是个大好商机,就把这种鱼从非洲运往北美洲。长途的运输,气温的变化,使这种鱼的运输成活率很低。人们就在运输条件上下功夫:装设合适良好的盛鱼容器,投放适当的鱼饵,调节适当的水温,补充丰富足够的氧气等等。想尽各种办法,尽量满足适应鱼儿存活的各种条件。但是,其运输成活率总是不尽人意。有一次,一条运输船到达目的地后,发现一个运输的鱼柜里的鱼的成活率比其他的鱼柜里的鱼成活率高许多。这是怎么回事?人们仔细检查原因,最后发现,这个鱼柜里不知什么时候,无意间掉进里边两条鳝鱼。原来,这两条鳝鱼的游动,使鱼儿感到受到异类的威胁,受到惊吓刺激,从而激发了鱼儿的求生欲望,产生应激反应,奋力地游动、躲避,力求生存。这样,使它们活了下来。从此,人们在运输这种鱼的时候,每个鱼柜都放上适当数量的鳝鱼,提高了这种鱼的运输成活率。 人的身体是一个十分高级的生物机体,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发育得十分完美,各种应激机制应有尽有。人们的精神作用是十分强大的。神经官能症能使无病的人有病,濒临死亡的人,鼓励他“挺住”,能够让他闯过死亡的难关……。据说湖南的一个单位有一个人得了癌症,卧床不起已经快不行了。单位领导来看他,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他想去北京旅游,看看天安门。领导说满足你的要求。就派人用担架把他抬上乘车去北京。当他们看了天安门以后,人们说,既然来到北京,就到北京的大医院给他看看病。在北京的大医院经过各种化验检查,最后得出结论,他不是癌症。这个将要死的人知道了他不是癌症时,竟然站了起来,他们回湖南不用担架抬了!可见,人的精神作用是多么的强大! 长寿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俗话说的“不丢活儿”,就是不离开工作、不停止干活儿。他们都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据报道有一个科学工作者被发现罹患癌症,他自感时日不多,为了把他所研究的课题得出结论,他就一身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的地投入到他的研究工作中。到他的研究课题成功得出结论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惊奇地发现他早已超过了医生说的他的生存期,低头看看自己的身体,这不是很好吗,现在感觉良好、很健康! 综上所述,我以为,养生保健除了愉悦的心情,多种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等以外,还应加上奋发向上、积极追求的精神和适当的劳动。这个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老了以后要找个事做,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寿。

阳春三月首山行

流金 04-05 22:29 阅读 2018 回复 0
这是梁慧敏的作品阳春三月首山行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们一家亲人簇拥着年近九旬的老妈踏青赏春。我们决定前往襄城名胜首山一游。 河南省襄城县是中原文化的腹地,文风深厚,源远流长。在襄城县城南隅之首山山麓建有文峰塔。文峰塔有七层,宏伟苍劲,蔚为壮观。 明嘉靖二十八年,襄城县为改善文风地气,筹建文峰塔,希望人才辈出,多中科举。果然文峰塔建成不久,襄城县就出了辛自修,姚继可,张鹤鸣等等一大批文人学士,高中进士,官至尚书,开创了“襄半朝”的辉煌。 解放后,文峰塔曾作为航空飞机的指向标,可惜在文革时期被人为毁坏。襄城县位于中原文化的心脏地带,襄城县决定复建文峰塔,促进文化进步,打造文明旅游城市。襄城县于2016年9月28日开工奠基,历时三年复建成功,为祖国70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首山为八百里伏牛山之首,所以称为“首山”。这里山水明秀,城池胜概,首山为砚,汝河为池。这座塔激励着襄城学子,求知进取,教化着襄城民众尚文淳朴的民风。 阳春三月,我们踏青游玩,心怡气爽,兴致盎然。正是: 乘车游览文峰塔, 一山一塔花海行。 菜花香飘首山路, 越野车赛半山中。 绿海花香环山田, 阳光洋溢春色明。 此时,我想起来了宋朝时范仲淹的名句“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我们一家奉高龄老母春游中原名胜,何其美哉!

春节小游

流金 02-14 03:06 阅读 8059 回复 7
春节小游 在写这篇小文之前,我先为题目纠结一阵,写个啥题目呢?写“游钟祥”,感觉大了,写“游莫愁湖”,又感觉太局限了,思来想去,就把题目写为“春节小游”吧。 龙年春节大年初二,我午睡还没有醒,我的三女儿扒着我的被子叫醒我。我疑惑地看着她,她笑着给我比划一下转方向盘的手势,我说干什么,她说“我二姐的儿子开车,接咱们去玩去。”我赶快起床,和他们一起乘电梯下楼。不一会儿,外孙把车开过来,我们坐上车,出兰台中学大门,顺着石城大道向东开去。 看街道两边的景色,年味十足,焕然一新,我愉悦的心境油然而生。到了广生庵大桥,我看着宽阔的桥面,漂亮的白色栏杆,感慨地对女儿说:“咱们老家河南襄城南关的汝河大桥很有名气,号称“襄城南关大桥”,比起这个广生庵大桥,长和宽都小一半,远没有这个桥漂亮。那个襄城南关大桥是1952年修的,当时轰动得惊天动地。看看这个桥,比比那个桥,真是‘今非昔比’啊!” 我们的车子走了不远,又一个像广生庵大桥那么大那么漂亮的大桥,这个大桥名叫南北冲大桥。我的心中感叹“大工程一个接一个,真不简单啊! 前边又出现了绿色的天桥,走近一看,是石城过街天桥。过街天桥一般只是在大城市有,在县级市建过街天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石城过街天桥建在校场路和石城大道的交叉十字路口,规模很是不小。桥的上边上边成井字形,从各个路口上天桥,都可以到任意路口的任意一侧下桥,非常方便。 我们的车子从石城大道向北转向校场路,不久就到了体育馆北边的游览区,我们下车。一个庞大的红色大门,很是壮观。我的二女儿指着红色大门的侧面结构图案,问我这是什么字,我仔细看看,我说我也看不懂。红色大门朝西正面上边的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显得十分醒目。 我们走过红色大门,就是游览区了。这里弯曲的游道错落有致,平平的草坪已经泛出绿色。有些游道还设置有一个个的彩色拱门,人走在这些游道上,就好像游在彩虹中一样。游人如织,男女老幼,三五成群,孩子们在嬉戏。有一个上十岁的女孩在尺把高的水泥条台上跑,跑到头往草坪上一跳,后边的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也学着在水泥条台上跑,跑到头,往草坪上一跳,摔倒滚在草坪上,他们欢快地笑起来,她们的大人也跟着笑起来…… 我们走到莫愁边上的木质栈道上,湖边上的柳树枝条上已经绽出点点绿芽,真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绿绿的莫愁湖水,绿波荡漾,煞是好看。往远处眺望,湖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莫愁湖的初春多美啊!栈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看着这美好的风光,几疑人在画中央! 我们沿着莫愁湖的木栈道,欣赏着美景,漫步回到体育馆,我的外孙已经把车停在这里等我们,我们上车,高高兴兴回家。回味着今天的游览,心里荡漾着幸福的甜蜜。 钟祥美,钟祥的风光美。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说“上有天堂,下有钟祥”!

局长请我吃饭

流金 01-31 05:27 阅读 1.9万 回复 29
局长请我吃饭 王建新,今年八十二岁了,他原是我们林业局的局长,已经退休多年。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他住在第四栋楼四零一号,我住在第二栋楼二单元三零二号。虽然我们住的很近,因为我这个人生性自卑,不善交际,我和王建新局长并没有交往。我总觉得我是一个小小普通职工,人家是局长,中间隔了好几个层级,我对王建新局长是敬而远之。 王建新局长的老伴在前几个月去世了,近来他找了一个保姆。真是凑巧,他找的这个保姆竟是我的保姆的妹妹。我的老伴在三年前去世了,我的儿女担心我一个人孤独,给我请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在我家已经三年多了。我的保姆的妹妹也在钟祥做保姆,经常到我家来看望她的姐姐, 所以我们很熟悉,我和她兄妹相称。 这个妹妹一来到王局长家上班,马上来到我家给她的姐姐说,她新上班的这一家,和我们是一个院子,非常近,这下可好了,我们这两家以后可以经常在一起玩了。她姐姐给我说:“把你写的《林海涛声》书,给妹妹一本带给王局长,我们两家有个联系,以后好见面。”我说:“可以。只是请妹妹给王局长说,不要笑我写得没水平,不怕丑。”于是,我拿了一本《林海涛声》交给妹妹。 过了几天,妹妹来我家,给我说,王局长看我的《林海涛声》 ,有时看着看着掉泪。妹妹说:“王局长让我来请哥哥姐姐明天到王局长家去吃饭。”我说那多不好意思啊。妹妹说:“去吧去吧,王局长是一片好意,他是一个蛮热情的人。”我的保姆也劝我去,我不好再说什么,就答应了。 第二天,我到超市买了一些小礼物,和保姆两个去王局长家。走到第四栋楼,进门上楼梯,四栋楼是领导住的房子,比较豪华,楼梯两边都有扶手。我俩上到第四层,妹妹知道我们来,已经把门打开了。王局长迎到门口,和我热情的握手,把我们迎到房内厅屋。 王局长的厅屋非常宽大,布置得美观大方。在一个房间里还放置着自动麻将机。王局长把我让在沙发上坐下,给我拿烟,我连忙恭双手婉谢,说:“谢谢,我不会抽烟。”妹妹沏好茶放在我们面前。 我开始有些拘谨,王局长的热情,使我慢慢放松下来,我们坐下聊天。王局长笑着说:“你的《林海涛声》写得很好呀,把我都感动了。”我连忙说:“实在是不好意思,我是不怕丑,让您见笑了。”王局长鼓励我说:“你有文学的天赋,以后就多写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对社会做贡献,对自己也有好处。”我说:“谢谢王局长鼓励,我虽然年龄大了,有时候动动笔,活动活动脑子,对自己的健康也有好处。”王局长平易近人,他热情的话语,使我的心情放松下来,我们聊得很轻松。 妹妹和她的姐姐把饭做好了,请王局长吃饭。我们说笑着坐在饭桌前,由于王局长的热情,这一餐饭吃得很愉快。 饭后,我们又聊了一会儿,我和保姆向王局长告辞 。王局长拉着我的手,说:“欢迎你经常来玩。”我说着感谢的话,辞别王局长,下楼回来。 王局长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

读《雪夜》有感

流金 01-21 08:52 阅读 1741 回复 0
梁慧敏的作品 读《雪夜》有感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休闲时刻看了朱子功写的文字《雪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雪夜狮子头,往事如烟,艰难的岁月无情……回忆漫漫人生事,纵观人生路,好人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读朱子功的作品,他老人家年轻时的高大威武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那一年的春节前,襄城县马塚村老家的业余宣传队成立了。宣传队的负责人是四队的会计张大保,宣传队的成员都是村里有文化的人,有我的父亲,我父亲是负责配乐,拉二胡等,朱子功负责编剧本,演出的节目都是朱子功写的。印象深刻的舞台剧《农村新气象》,作品内容写的幽默风趣。朱子功既是编剧,又是排练导演。他一招一式地教演员,扮演者是两个10岁大的小孩,伴奏着二胡曲子和梆子声,两个小孩演的惟妙惟俏,逗的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演出节目还有《四老汉喜看农村》,头上裹着白头巾的四个老头,在舞台上表演着喜看新农村建设的场景画面,完美的呈现在台下观众的面前,“我是张老汉,我是李老汉,我是王老汉,我是马老汉,我们一起把新农村建设看一看……”台上深情演绎,台下欢声笑语。 时光荏苒,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朱子功年轻时的光辉形象,还是岁月染白了头发的“80”后,依然在马塚村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我们回老家上坟,见到了村里王支书,他很自豪地把朱子功写的书法“梅花篆字”的条幅给我们观看,条幅上白纸黑字,写的文字美观大方,遒劲有力。王支书一直夸赞朱子功字写的好,文化知识丰富,聪明能干,连声赞叹说朱子功是“我们马塚村的骄傲啊”。 朱子功写的《雪夜狮子头》的悲惨遭遇,是一代人的时代印记,回首往事,更激起了那个年月的知识青年的辛酸回忆…… 时光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朱子功已经年过八十,虽然他年纪大了,可是,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笔耕不辍,实是我辈的楷模。

雪夜

流金 01-20 11:34 阅读 4624 回复 12
入夜了,我度步到窗口,下意识往外一望,只见楼下的车子上都蒙上了白色的罩衣,我有些奇怪。我借着窗外微软的灯光,仔细一看,啊,是下大雪了! 夜,黑沉沉的,白色的大雪絮纷纷扬扬地飞舞着……我站在窗口望着窗外黑洞洞白茫茫的一片,思绪万千,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涌上心头…… 我把前几年写的一篇《雪夜狮子头》抄录下来,以慰心绪。 雪夜狮子头 1970年2月6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过春节本应该过得团圆欢乐吉庆幸福,可是,这个年却过得非常沉闷。个把月来没有几个好天气,正如范仲淹写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大口林场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更是紧张,暗流汹涌,传言不断。      刚过了年,运动就又开始了。      老天阴沉着脸,寒风呼呼地啸叫着,接着就下起雨来。下了两天雨,雨刚刚停,老天的脸更难看了。在寒风的伴随下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在大口地区很少下这么大的雪。接连下了两三天,老天才不情愿地慢慢停住下雪。      2月20日是元宵节。元宵节刚刚过去,2月25日,工宣队的那个半个脸长黒胎记的小杨班长把我喊到一个屋里,对我说:“场革命委员会和工宣队研究决定,把你遣送回原籍。定于3月2日动身。这几天是准备时间。”我听了以后,心里一阵翻腾。只觉得嘴里发热,吐出一口鲜血来!  职工同志们背地里纷纷为我抱不平。这些年来,我老实本分地工作和劳动。我逆来顺受,从来没有得罪过人,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场里‘文革’以来,处理过不少人,我一直没有被处理,都估计我不会有事了。可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这个坎。      场里发的劳保物资,一套工作服、一双翻毛皮鞋和一件雨衣,我还没有领。3月1日下午,我准备到场部去领劳保物资,因为明天就要走了。天又下起雨来,我披了一件棕蓑衣从张家坡走十五里路到场部。我去找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戴立。  我到了戴立的办公室,说明了我的来意。戴立轻蔑地说:“我给你发雨衣让反动文人穿?”我没有再说什么,扭头出了他的办公室。       我走在回张家坡队的路上,心中无限惆怅。过了长岗岭,我心乱如麻,无心再走大路,漫无目的地就拐向去白龙寺的小路。山边小路上满是冰雪,我蹒跚地走着、走着。快进白龙寺山口时,对面过来一个扛着东西的人,我赶快给他让开路。他说:“你是好人,一定有好报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这句话。      我走进白龙寺山口,就进到了山里边。天已经黑下来,昏黑的天空压得很低。灰暗的山坡上,漫布着苍茫的雪,深深的草,黑暗笼罩着的树林。山坳里阴森的林子深处有一座破落废弃的大寺庙,黑暗中微微露出些隐隐约约的轮廓,显得更加神秘、阴森、恐怖。这里平常一般没有人进来,更不要说是晚上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到这里来,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的心中只有愤懑不平,心情激荡……。我不感觉寒冷,也不知道害怕。我在这昏黑恐怖的山坳里,顺着满是冰雪的上山小路,跌跌撞撞往上走。我钻进阴森的树林,从恐怖的破寺庙门前经过,再穿过树林,向聊届山的最高峰狮子头爬去。爬呀爬呀,最终爬到了狮子头上。 狮子头上,满是苍茫的白雪。我站在齐胸高的大石头前。昏黑的天空压得更低了,好像就压在我的头顶上。我心中有一股无名的波涛在上下翻腾,我几次冲动,真想一下跳下去!……。我慢慢向昏黑苍茫的北方望去……。啊,在那遥远的北方有我的家乡,有我的亲人,有生我养我的苦难的父亲……。我们朱家这一门老弟兄四人,只有我这一个儿子,现在四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还都在依靠着我!……。我把视线从北方收回到狮子头的山脚下,在那边黑茫茫的昏暗处就是张家坡队,这里有我的相濡以沫的妻子和我的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我的脑子猛然一惊,醒悟过来,我不能跳下去!作为人子,我上有七八十岁的几个父辈老人需要我养老送终,作为人夫,我有年轻的妻子需要和我相依为命,作为人父,我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我抚养,这是我的责任!我这时把心定了下来,下了一个决心,哪怕再苦再难,做牛做马,我坚决再活十年再死!到十年后,我把父辈都送下去了,我的孩子也都十多岁了,也算长大了,可以离开我了,到那时我可以安心地去死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安定了许多,头脑慢慢地清醒了。我低头把大石头上的雪啃了一口,咽下去,又啃了一口,咽下去,……,我连吃了七口雪,在胸前大石头的雪上留下了一排七个雪窝窝。我定了定心,扭转身,开始踉踉跄跄地下山了。      我从原路下山,又钻进昏暗阴森的树林,经过那黑乎乎恐怖的破落寺庙,又回到白龙寺山口,东拐西拐,转到回张家坡队的路上。这时,天已经很晚了,这里距离张家坡还有十来里路。山边的路曲曲弯弯,路上满是冰雪。时而是树林,时而是山沟,我在苍茫阴森的山间夜路上蹒跚而行。 终于回到了家。      夜已经很深了,我的家里一片狼藉。屋里烧着一堆火,飘忽昏暗的小煤油灯下,我的妻在整理东西。三个孩子已经被他们的妈妈安置睡下。我看着屋里横七竖八、乱七八糟这样的景象,心里五味翻涌,愤懑之情直冲头脑!我抓住煤油瓶打开瓶塞,仰起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顺手把瓶子狠狠地摔到地上,瓶子在地上乱转,煤油撒了一地,我顺势倒在床上……。 我的妻子吓坏了,赶快出去喊人。人们都来了,围在我的床前。场里杨医生来了,他给我检查了心脏,又做了各种医疗措施,说:“不要紧,没事了。”李某某说:“他知道喝煤油是死不了的,喝煤油干什么?”人们陆续地走了。    我这是愤懑的发泄,无言地抗争!      夜深了,外边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老天在哭泣……。 第二天,工宣队的雷震章和黄少景带着李中安拉着板车(人力架子车)来到我的门口,在哗哗的大雨中,叫我们装车。我家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两床破被子和一些杂物。我把板车上搭个小窝窝,让我的六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坐进去,上边盖上蓑衣,我的两岁的小儿子由我抱着。我把我的一些盆子碗筷放在门外地上,高声说:“我们要走了,我的这些东西,谁需要就自己来拿。”我不能把这些东西送给哪个,我是”坏人”,我怕连累他们。 大雨哗哗地下着,就这样,我们大人小孩拖着人力板车被押着上路了……。

腊月初一感怀

流金 01-11 17:22 阅读 2120 回复 6
梁慧敏的作品腊月初一感怀 今天是腊月初一,不知不觉已经进入腊月了,时间过的真快啊!新年的钟声在“嘀嗒,嘀嗒”的响着,已经进入新年倒计时了。 早上逛商场超市,卖肉的摊位前,买肉的人早早排起了长队,有买五花肉的,有买猪前腿的,有买排骨的。特别是卖肉馅的摊位前人更多,做腊肠的人们越来越多了。 红纸黑字的对联已经提前摆放在摊位上,每副对联内容,平仄对仗,吉祥富贵,寓意深刻。摊位上各式各样的红灯笼,设计精美的新年日历和台历琳琅满目。 逛商场超市的人们川流不息,处处是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场景画面,呈现出一派龙年大吉大利的新气象。 购物回来的路上,有一个新开业的熟食店,名字起的真好,叫“栾记炸货铺子”,特色是鲜肉鮮鱼现炸,皮酥肉嫩。进店一看,确实是眼前一亮,金黄色的炸带鱼,炸鸡柳,炸鸡腿,炸小黄鱼,炸酥肉,炸排骨,紫薯色的炸地瓜丸子,清绿色的炸萝卜丸子,看着都想尝一口。礼品盒一排排的摆在货架上,盒内有卤肉,罐头,烧鸡,猪蹄,猪头肉,猪耳朵。还有引人注目的是,这里还有充值卡的办理,充100元送10元,充200元送25元,充的越多送的就更多。一个竖着的长方形牌子上写着“脆脆鸡叉骨,买一斤送半斤”,红纸白字中有一个黄色的大大的“送”字,吸引着顾客的眼球。进店的人们,都是一兜一兜的,满载而归。 回想起以前寒冬腊月,集市上的年货,地摊上最多的是白菜,萝卜,粉条子,红薯,豆腐和菠菜……看看现在,不禁令人感叹,今非昔比,我们的国家变化真大啊! 我们这里过年的习俗是,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吃灶糖,腊月二十八贴“嘎嘎”(贴对联和年画),腊月二十九开始煮一大锅肉肉,盘一大盆猪肉萝卜饺子馅,蒸一锅又一锅的白面馍馍,年三十吃饺子,除夕之夜放鞭炮,霹雳啪啦的响声在空中回荡。记忆犹新的环节是腊月二十三祭财神祭灶神,摆放各种供品(苹果,条子肉,蒸馍)。敬财神,敬灶神,默默许愿,希望来年有吃有喝又有钱。 今日腊月初一,感慨万千,真是今非昔比啊!鸡鸭鱼肉餐桌见,吃啥买啥刷卡钱。年夜吃饭去饭店,过年旅游景色鮮。物质生活有保障,国泰民安幸福年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