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三国行:纽约景点里的时光与传奇

10-30 08:17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2081   回复 4
光影三国行:纽约景点里的时光与传奇
2017年7月5日,暑气初盛时,我(百花盛开·尹洪田)揣着满心期待,跟着光影中国的游友们踏上了美加墨三国之旅。行囊里装着相机,心里藏着对远方的向往,车轮滚滚间,异域风光的画卷正缓缓展开。出发前一晚,我特意把常用的镜头擦拭干净,还在相机包夹层里放了张光影中国影友们的合影,正是带着这张照片,拍到了不少让人心动的风景,这次也盼着它能带来好运气,记录下三国旅途的每一份惊喜。影友们知道我这个小习惯后,还特意在合影背面写了各自的祝福,有位擅长书法的大哥,用毛笔题了“光影随行,旅途尽兴”八个字,现在想起来,那墨香仿佛还伴着一路的风景。
7月8日的纽约,晨光刚漫过曼哈顿的摩天楼宇,我们便循着城市的脉搏开始了漫游。走出酒店时,门口卖热咖啡的摊主笑着用中文说了句“早安”,后来才知道,他的女儿正在北京留学,每逢中国游客经过,都会用女儿教的中文打招呼。手里捧着温热的咖啡,看着晨光一点点染亮远处的帝国大厦,原本因时差有些疲惫的身体,瞬间被这份突如其来的亲切唤醒。我问摊主女儿在北京哪个学校读书,他骄傲地说是北京大学,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女儿在未名湖畔的照片,照片里的姑娘笑容明媚,和摊主脸上的神情如出一辙,原来牵挂真的能跨越山海。
联合国总部:跨越国界的旗帜记忆
第一站是联合国总部,这座矗立在东河之畔的建筑群,自1952年启用以来便承载着全球和平与合作的使命。广场上那座扭曲的“打结手枪”雕塑格外醒目,它以“非暴力”为主题,无声诉说着世界对和平的渴求。当“光影中国”的大旗在广场上迎风展开时,游友们纷纷围拢过来,镜头“咔嚓”声里,不仅定格了标志性的玻璃幕墙与蓝色穹顶,更记下了一群摄影人跨越重洋的同好之谊。这里没有国界之分,只有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期许,我们站在成员国旗帜环绕的广场上,仿佛能听见各国代表为共识而磋商的回声。当我把光影中国的大旗拉开拍照时,旁边一位来自瑞士的老先生主动帮我们调整旗帜角度,他说自己曾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三十年来看着无数像我们这样的团体来此打卡,每一面旗帜下的笑容,都是对和平最好的诠释。分别前,他还在我们的旗帜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说要把这份来自中国的热情,留在自己的旅行纪念册里。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老先生退休后每年都会来联合国广场转一转,他说这里藏着他半辈子的理想,看到不同国家的人在此相聚,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
白宫:历史深处的烟火与传承
转身走进白宫,这座始建于1792年的白色砂岩建筑,藏着美国数百年的总统往事。我们踩着晨露未干的草坪前行,游友们举着相机穿梭在林荫间,有人聚焦北立面的廊柱雕花——那些源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线条,见证了从约翰·亚当斯到奥巴马的数十任总统更迭;有人偏爱南草坪的喷泉水雾,这里曾是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为子孙举办棉球“室内打雪仗”的欢乐场,也是西奥多·罗斯福之子偷偷藏匿圣诞树的秘密角落 。蓝厅里虽未见到当年塔夫脱总统摆放的第一棵公共圣诞树,但想象着历届第一家庭在此拍摄的圣诞合影,便觉这庄严肃穆的建筑里,藏着不少温暖的生活印记。我坐在白宫门口的栏杆上让游友给我拍了一张,游友们相互拍照忙个不停。每一张照片都藏着各自的观察与偏爱,也定格着这座“国家住宅”的历史温度。参观时,导游给我们讲了个小故事:肯尼迪总统的孩子们曾在白宫的走廊里骑着小自行车穿梭,工作人员担心撞到摆件想制止,肯尼迪却笑着说“这里首先是家,其次才是办公地”。如今再看那些规整的走廊,仿佛还能想象出当年孩子们清脆的笑声,让这座庄重的建筑多了几分柔软。导游还说,白宫里至今保留着肯尼迪孩子的小自行车,就放在一楼的储藏室里,偶尔会拿出来供游客参观,那小小的车轮上,满是岁月的温柔。
时代广场:从马场到不夜城的蜕变
紧接着,时代广场的喧嚣扑面而来。很难想象,这片如今霓虹璀璨的街区,19世纪末还是名为“长英亩广场”的养马场 。1904年《纽约时报》迁址于此并更名,首任 owner 奥克斯发起的除夕夜庆典,就此开启了延续百年的传统。一些纹身女郎格外显眼,一个金发女士主动与我合影,阳光下,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牌依旧耀眼,而不远处达菲神父的雕像静静矗立,这位一战牧师的身影,与作曲家乔治·科汉的铜像共同守护着这片街区的记忆——科汉雕像下的地面刻着他的歌词,仿佛还在吟唱“记得我在42街”的百老汇情怀 。狂欢的人群随着节奏跳舞呐喊,活力像电流般传遍街头,我们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镜头捕捉那些肆意欢笑的脸庞,连空气里都飘着热闹的因子,这便是属于“世界十字路口”的独特魅力。在广场角落,我们遇到了一位街头艺人,他穿着复古的百老汇戏服,手里拿着旧照片,照片里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时代广场——那时的广告牌还没有如今这般巨型,却满是复古的韵味。他说自己祖孙三代都在这附近表演,见证着广场从“热闹”变成“沸腾”,但不变的是每一个来这里的人眼里的光亮。艺人还现场给我们唱了一段科汉的经典曲目,沙哑的嗓音里满是故事,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鼓掌,那一刻,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都被同一份热情感染。
华尔街铜牛:意外走红的财富象征
华尔街的金牛前早已排起了长队,这头1989年诞生的铜牛,本身就是一段传奇。意大利艺术家阿图罗·迪·莫迪卡耗时两年打造了它,在圣诞节前夕偷偷将其安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本是送给纽约市民的“匿名礼物”,却意外成为全球追捧的财富符号。铜牛肌肉紧绷、牛角前抵,既象征着牛市的蓬勃生机,也代表着无畏挑战的精神。大家笑着轮流上前,轻轻抚摸着金牛油亮的脊背与牛角——据说摸牛角能带来财运,摸牛蹄能保事业顺遂,指尖触到冰凉铜身的瞬间,耳边满是游友们的打趣声,这尊“意外走红”的雕塑,就这样成了游客与财富期许的连接点。排队时,前面一位来自上海的阿姨跟我们分享,她十年前第一次来纽约时,就摸过铜牛的牛角,后来自己开的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次特意带着刚上大学的儿子来,说要让孩子也沾沾“财气”。说话间,阿姨还拿出当年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站在铜牛前笑容灿烂,和如今的模样几乎没差,时光仿佛在这份期许里停住了脚步。阿姨的儿子是学金融的,他还跟我们聊起铜牛背后的经济意义,说这尊雕塑早已超越了艺术品本身,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让我对铜牛又多了几分不一样的认知。
特朗普大楼:商业地标里的日常滋味
逛到午后,特朗普大楼里成了临时补给站。这座位于第五大道的玻璃幕墙建筑,是纽约商业地产的标志性存在,大厅里的大理石地面与金色装饰尽显奢华。简单的牛奶配面包,就着窗外的街景下肚,竟比大餐更有滋味。彼时还未听闻后来关于建筑改造的争议,只单纯感受着这座商业地标里的烟火气——游人们或驻足拍照,或匆匆穿行,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倒让这高端楼宇多了几分亲切。吃面包时,旁边一位穿着西装的上班族主动跟我们搭话,他说自己每天都会来大楼一层的咖啡店买早餐,偶尔看到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会想起自己第一次来纽约时的样子。他还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了附近一家老字号三明治店,说那是当地人常去的地方,比景区的餐厅更有纽约味道。我们后来真的去了那家三明治店,老板是个爽朗的纽约大叔,知道我们是从中国来的,还特意多加了些酱料,说要让我们尝尝最地道的纽约风味。
街头特警:陌生城市的温暖瞬间
走出大楼,恰巧遇上值勤的黑人特警。纽约的街头警务本是城市安全的日常保障,但这位警官的友善彻底消解了我们的陌生感。他身着笔挺制服,却笑着接受了合影请求,黝黑的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镜头定格的瞬间,警徽在阳光下闪着光。这份不期而遇的善意,让陌生的城市多了份暖意,也让我们读懂了纽约多元包容的另一面。合影后,我们才发现他的制服袖口别着一枚小小的中国结,他说这是去年中国留学生送给他的礼物,因为经常在学校附近执勤,和不少中国学生成了朋友。“看到你们,就像看到那些孩子一样亲切”,他的话让我们心里暖暖的,原本对陌生城市的一丝拘谨,瞬间烟消云散。我们问警官平时工作忙不忙,他说节假日会更忙,但能守护大家的安全,就觉得很有意义,还叮嘱我们在纽约游玩要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那份细心像极了家人的叮嘱。
三轮车之旅:老街区里的慢时光
最添情趣的当属午后的三轮车之旅。我和中科院的闵乐全教授并肩坐上脚蹬三轮,师傅慢悠悠地踩着踏板,穿行在纽约的老街区——这里没有摩天大楼的压迫,只有街边咖啡馆飘出的浓郁香气,涂鸦墙上的色彩在阳光下格外鲜明,偶尔有鸽子从头顶掠过。路过的褐石建筑爬满藤蔓,据说不少都是上世纪初的遗存,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咯吱”声与师傅的讲解声交织,和闵教授闲聊着沿途风景,从百老汇的剧院历史聊到街头艺术的演变,没有匆忙的赶路,只有慢悠悠的惬意。三轮车师傅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给我们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十年前,这条街上有位独居的老奶奶,每天都会在门口放一杯水,说是给三轮车师傅们解渴,后来越来越多的居民跟着做,现在不少门口还能看到摆着水杯的小桌子。“这就是老街区的规矩,慢一点,才能看到人心的暖”,师傅的话,让这段慢时光更添了几分温情。闵教授还跟师傅探讨起老街区的建筑风格,两人一个懂历史,一个熟民情,聊得格外投机,我坐在旁边听着,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这一天的纽约自由行,没有紧凑的行程,只有随心的漫步。从联合国的全球视野到白宫的历史厚度,从时代广场的百年变迁到铜牛的意外传奇,每一处风景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段相遇都带着温暖的印记。这些被相机定格的瞬间,早已成了三国之旅中最珍贵的记忆。晚上整理照片时,我把白天遇到的人和事都简单记在照片背面,就像小时候收集邮票一样,每一张照片都成了带着温度的“记忆标本”,无论过多久翻看,都能想起纽约街头那抹不期而遇的阳光。我还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屋的影友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还说要把这些故事写进旅行日记里,让这段旅程的回忆更加完整。
黑人玩蛇
黑人玩蛇
作者在联合国总部
作者在联合国总部
光影中国在联合国总部
光影中国在联合国总部
纽约警察合张影
纽约警察合张影
华尔街金牛沾点金
华尔街金牛沾点金
金发女郎合张影
金发女郎合张影
白宫门囗留个影
白宫门囗留个影
国家大教堂
国家大教堂
  • 回复4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37

10-30 15:42
10-31 15:18

粉丝 36

10-30 15:57
:谢谢老师的关注支持!
10-31 15:1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