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说
自行车
==
大约是1970年春节,我表兄H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我家拜年。这辆自行车很陈旧,没有护链板,连脚踏的胶皮也没有,仅仅一个铁杆,据说是公社的一个淘汰品,不知他是通过什么关系弄到了手。就是这样,我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也是第一次看到自行车,大家先是围着自行车转,渐渐地开始尝试用手拨弄后轮转,进而用脚踏摇车轮转。认知车太陈旧,支架不稳,突然倒下把个孩子压在下面,表兄见了大惊,赶紧过来解困,抱怨说:祖宗们啦,你们要是把手和脚绞进去了该怎么办喽。
表兄扶起车,看几个孩子还围着不肯走,不放心,因为没有锁,就用一根铁丝绑住了后轮,才放心离开。那时我才四五岁,还不到对自行车产生幻想的年龄,只是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已。
拖拉机
==
1974年,我们生产队被大队评为先进生产队,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我的天啦,那份热闹的情景我至今难忘。当时我放学回家,和同学们路过一个稻场,看见很多人在那里,就像集会一样,除了本队认识的,还有好多外队不认识的人们。大家都转着拖拉机看,叽叽喳喳,抚摸、用脚轻踢车轮,相互不服调笑,等。
那时我10岁,没见过拖拉机,不认识,就问大人这是什么。有人回答:这叫拖拉机。为了能让我弄明白,就笑着说:你看,这叫拖厢,像板车一样装东西,这叫机头,把他摇响了就不用牛拉了。
手扶拖拉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三轮摩托车
==
1983年底我入伍,新训结束后分到了原武汉军区司令部某机关勤务班。班里有辆军用三轮摩托车,当第一次执行任务坐上去时,那份心情特别亢奋,就像做梦一样。1985年春,我升任勤务班长,有权指挥这辆三辆摩托车了。年轻人心性,总想找个机会显摆一下。
1980年10月,我们总场要办啤酒厂,我和15名年轻人一起被选派到武汉啤酒厂学习,我的专业是学化验,所以,化验室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是我的师傅。我虽然在武汉服役,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望他们。
有一次,我带着两名战士,驾着摩托车从武昌驻地出发,执行任务完毕后,本该取捷径归队,但机会难得,我就绕道直奔汉口武汉啤酒厂而来。那时武汉啤酒厂特别红火,门口也不像现在有保安,所以,我驾着摩托车直接开了进去,停在了化验室所在的那栋楼下。
一辆军用摩托车进厂,三名战士军容严整从车上下来,啤酒厂内忙忙碌碌的人都懵了,不少停下观望我们,满是疑问,那情景让我感到特别骄傲。我轻车熟路上了三楼化验室,四个师傅,一个男性,三名没结婚的女性,由于几年没见了,竟然没有一个认出我来。当我摘下帽子,说我是谁时,大家全都乐了。大家围在我身边,众星捧月,问长问短,还硬要留我们吃饭,让我无比温暖,也无比幸福。
两轮摩托车
==
1988年春,我所在的国营罗汉寺酒厂买了两辆摩托车。车主分别是厂长和财务科长。嘉陵50,没档靠油门提速,车价1200元。
那时我在该厂任车间主任兼计量科长,月薪42元。虽然说摩托车在我眼里已不稀奇,但普通老百姓,尤其在农村有人买摩托车,绝对是件爆炸性的事情。还不满20岁的新婚妻子对我说:不知道我们这辈子能不能买得起一辆摩托车。这话让我非常难过,甚至绝望,也让我镌刻在了心里。
1990年农历6月,年仅21岁的妻子不幸去世,那时我在罗汉寺磷矿任副矿长,工资加补助,月入近200元,本来准备再筹点钱提前买个快慢档50摩托车让她在家里骑的,没想到她竟然离我而去。1995年我买了辆大阳90摩托车,带着现在的妻子去前妻家赶人情,前岳母扶车痛哭,说前妻没福气,如果她在,现在这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她的。我也掩面悲泣,那份遗憾,今生难补。
轿车
==
1998年春节,我不顾家人和单位领导的劝阻,决然辞职,然后在外东奔西走的碰撞。直到2014年年满50,两个女儿均成家,我才结束碰撞的生活,携妻子回家安居。其时轿车在农村很普遍。妻子也想买一辆,就跟我商量:贵的买不起,就买个10几万的。一是我晕车,二是我走到哪里都爱喝点小酒,三是50多岁的人了,既没了赶潮流的那种心态,也怕往后收入有限,钱用空了不好。便敷衍妻子:如果你学驾照开,就买,反正我不开。妻子见说要她开,也就不再提买的事了。
现在,我用的是汽油摩托车,妻子用的是电动摩托车。回她娘家和到两个女儿那里,直接租车,这既比我们自己驾驶安全,每年也节省不少钱,不亦乐乎。
==
大约是1970年春节,我表兄H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我家拜年。这辆自行车很陈旧,没有护链板,连脚踏的胶皮也没有,仅仅一个铁杆,据说是公社的一个淘汰品,不知他是通过什么关系弄到了手。就是这样,我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也是第一次看到自行车,大家先是围着自行车转,渐渐地开始尝试用手拨弄后轮转,进而用脚踏摇车轮转。认知车太陈旧,支架不稳,突然倒下把个孩子压在下面,表兄见了大惊,赶紧过来解困,抱怨说:祖宗们啦,你们要是把手和脚绞进去了该怎么办喽。
表兄扶起车,看几个孩子还围着不肯走,不放心,因为没有锁,就用一根铁丝绑住了后轮,才放心离开。那时我才四五岁,还不到对自行车产生幻想的年龄,只是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已。
拖拉机
==
1974年,我们生产队被大队评为先进生产队,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我的天啦,那份热闹的情景我至今难忘。当时我放学回家,和同学们路过一个稻场,看见很多人在那里,就像集会一样,除了本队认识的,还有好多外队不认识的人们。大家都转着拖拉机看,叽叽喳喳,抚摸、用脚轻踢车轮,相互不服调笑,等。
那时我10岁,没见过拖拉机,不认识,就问大人这是什么。有人回答:这叫拖拉机。为了能让我弄明白,就笑着说:你看,这叫拖厢,像板车一样装东西,这叫机头,把他摇响了就不用牛拉了。
手扶拖拉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三轮摩托车
==
1983年底我入伍,新训结束后分到了原武汉军区司令部某机关勤务班。班里有辆军用三轮摩托车,当第一次执行任务坐上去时,那份心情特别亢奋,就像做梦一样。1985年春,我升任勤务班长,有权指挥这辆三辆摩托车了。年轻人心性,总想找个机会显摆一下。
1980年10月,我们总场要办啤酒厂,我和15名年轻人一起被选派到武汉啤酒厂学习,我的专业是学化验,所以,化验室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是我的师傅。我虽然在武汉服役,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望他们。
有一次,我带着两名战士,驾着摩托车从武昌驻地出发,执行任务完毕后,本该取捷径归队,但机会难得,我就绕道直奔汉口武汉啤酒厂而来。那时武汉啤酒厂特别红火,门口也不像现在有保安,所以,我驾着摩托车直接开了进去,停在了化验室所在的那栋楼下。
一辆军用摩托车进厂,三名战士军容严整从车上下来,啤酒厂内忙忙碌碌的人都懵了,不少停下观望我们,满是疑问,那情景让我感到特别骄傲。我轻车熟路上了三楼化验室,四个师傅,一个男性,三名没结婚的女性,由于几年没见了,竟然没有一个认出我来。当我摘下帽子,说我是谁时,大家全都乐了。大家围在我身边,众星捧月,问长问短,还硬要留我们吃饭,让我无比温暖,也无比幸福。
两轮摩托车
==
1988年春,我所在的国营罗汉寺酒厂买了两辆摩托车。车主分别是厂长和财务科长。嘉陵50,没档靠油门提速,车价1200元。
那时我在该厂任车间主任兼计量科长,月薪42元。虽然说摩托车在我眼里已不稀奇,但普通老百姓,尤其在农村有人买摩托车,绝对是件爆炸性的事情。还不满20岁的新婚妻子对我说:不知道我们这辈子能不能买得起一辆摩托车。这话让我非常难过,甚至绝望,也让我镌刻在了心里。
1990年农历6月,年仅21岁的妻子不幸去世,那时我在罗汉寺磷矿任副矿长,工资加补助,月入近200元,本来准备再筹点钱提前买个快慢档50摩托车让她在家里骑的,没想到她竟然离我而去。1995年我买了辆大阳90摩托车,带着现在的妻子去前妻家赶人情,前岳母扶车痛哭,说前妻没福气,如果她在,现在这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她的。我也掩面悲泣,那份遗憾,今生难补。
轿车
==
1998年春节,我不顾家人和单位领导的劝阻,决然辞职,然后在外东奔西走的碰撞。直到2014年年满50,两个女儿均成家,我才结束碰撞的生活,携妻子回家安居。其时轿车在农村很普遍。妻子也想买一辆,就跟我商量:贵的买不起,就买个10几万的。一是我晕车,二是我走到哪里都爱喝点小酒,三是50多岁的人了,既没了赶潮流的那种心态,也怕往后收入有限,钱用空了不好。便敷衍妻子:如果你学驾照开,就买,反正我不开。妻子见说要她开,也就不再提买的事了。
现在,我用的是汽油摩托车,妻子用的是电动摩托车。回她娘家和到两个女儿那里,直接租车,这既比我们自己驾驶安全,每年也节省不少钱,不亦乐乎。
作者补充于 10-07 09:46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