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姑姑 (螺丝钉文) 2025.03.29
农历乙巳年二月二十七傍晚六时许,姑姑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离我们而去,享年76岁。一日后的傍晚,我们手捧汉江滩涂温润的沙土,把她老人家安葬在她劳作五十多年的田地里,与姑爹一起,头西面东,安息在他们汗水浇灌的肥沃田园。
五十多年前,姑姑远嫁40里外的江汉红星村(旧时农业社会,道路交通落后,有娶妻不出15里之俗),尚在襁褓中的我,被爸妈抱着,参与了从说人家、定亲、出嫁的全过程,算是姑姑远嫁的最小见证人。说起姑爹与姑姑的结合,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是一种弱势的结合(两人均未上过学,头脑都简单,特别是姑姑,走路都有些困难,不明就里的人不知道,当年的国家和社会,战乱方息,尚不能抚育所有家庭的孩子健康阳光长大)。但是当年,二十出头,年轻的姑爹姑姑脸上依然洋溢着羞涩与绯红,接受着长辈亲友的祝福,对未来,也一样充满了炽热的想往。他们身上,也照样流淌着二十岁的新中国人民公社年轻社员的热血。
姑爹天赋异禀,力大且脚快,是公社里的棒劳力。姑姑虽势弱,也积极参与劳动,操持家务。田野上,有姑爹的挥汗如雨,有姑姑的端茶送水。当年江汉平原的日子,清苦自不必说,但一年下来,总能有些收成,吃个基本饱的饭。
不几年,表妹、表弟出生了。姑爹健步如飞,40里路程,2个多小时就到了,提着红鸡蛋,报来喜讯。小脚的外婆,能干的舅妈,纷至沓来,送来祝福、送来温暖,旧时的李家茅舍,和着阵阵炊烟,天天传出来孩子的哭叫与欢笑;迎着江汉大地的阳光雨露,绿野遍地,绿树成排,孩子们渐渐的长大了、上学了。
记得我表弟李青松中学时代,长相俊美,勤奋好学 ,文科成绩很好,特别是英语,曾经多次名列前茅。记得当年姑姑每每跟我说起,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欣慰。为人父为人母,孩子健康成长,懂事知礼,天然教化,再苦都是甜。生活的苦 ,其实就是甜啊!……
我曾经很惊诧,随着弟弟的成长,有能力、知礼数、善友邻亲朋、结知己弟兄,汉江一方,也干的风生水起。随着弟妹的进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他们的德能,都用在发家致富的正路上。几经坎坷,数年努力,四方打拼,勤作耕读,房舍更新,农机换代,孩子优学、直上京津。不知不觉中,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娘家婆家每每谈起,快然欣慰、感慨万千、欢声笑语,也沿着温和的汉江,流到遥远的天际。
是什么创造了奇迹?
是祖上的仁德,在几辈人中无声传递;是我华夏民族优秀的基因,在江汉大地无私播撒。姑爹姑姑的勤劳、善良、礼性、笑颜、关心、友爱、积极等,生命不息、劳作不止(我这些年,因在外谋生,回去探望长辈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都没有刚好碰到他们在家里,不是在挑活拉车,就是放牛打柴,等到傍晚的时候,姑爹带着和气笑容回来了,姑姑带着开心笑容回来了,带给我们的是厚道、是热情、是关爱。)从来都是笑谈过往,仿佛辛苦不曾发生。微笑着生活,这就是美德,就是我们晚辈学之不尽受之不完精神财富。
我还要单独感谢我的姑姑。
我儿时,你抱我,我们都摔跤了,但我们都在笑……
你生妹妹和弟弟时的红鸡蛋,带给我感受生命的欢快。
你哭诵奶奶和爷爷的功德,教会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你逡巡在江汉平原上的勤劳身影,让我认真学习如何做事。
你慈祥的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教我时时反省如何做人
……
感谢您!我的姑姑。
农历乙巳年二月二十八傍晚,跟随姑爹,姑姑安息在了他们劳作了一辈子的田园里,他们成了田园的一部分,他们直接变成了田园,养育我们、生生不息的田园。
侄儿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五十多年前,姑姑远嫁40里外的江汉红星村(旧时农业社会,道路交通落后,有娶妻不出15里之俗),尚在襁褓中的我,被爸妈抱着,参与了从说人家、定亲、出嫁的全过程,算是姑姑远嫁的最小见证人。说起姑爹与姑姑的结合,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是一种弱势的结合(两人均未上过学,头脑都简单,特别是姑姑,走路都有些困难,不明就里的人不知道,当年的国家和社会,战乱方息,尚不能抚育所有家庭的孩子健康阳光长大)。但是当年,二十出头,年轻的姑爹姑姑脸上依然洋溢着羞涩与绯红,接受着长辈亲友的祝福,对未来,也一样充满了炽热的想往。他们身上,也照样流淌着二十岁的新中国人民公社年轻社员的热血。
姑爹天赋异禀,力大且脚快,是公社里的棒劳力。姑姑虽势弱,也积极参与劳动,操持家务。田野上,有姑爹的挥汗如雨,有姑姑的端茶送水。当年江汉平原的日子,清苦自不必说,但一年下来,总能有些收成,吃个基本饱的饭。
不几年,表妹、表弟出生了。姑爹健步如飞,40里路程,2个多小时就到了,提着红鸡蛋,报来喜讯。小脚的外婆,能干的舅妈,纷至沓来,送来祝福、送来温暖,旧时的李家茅舍,和着阵阵炊烟,天天传出来孩子的哭叫与欢笑;迎着江汉大地的阳光雨露,绿野遍地,绿树成排,孩子们渐渐的长大了、上学了。
记得我表弟李青松中学时代,长相俊美,勤奋好学 ,文科成绩很好,特别是英语,曾经多次名列前茅。记得当年姑姑每每跟我说起,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欣慰。为人父为人母,孩子健康成长,懂事知礼,天然教化,再苦都是甜。生活的苦 ,其实就是甜啊!……
我曾经很惊诧,随着弟弟的成长,有能力、知礼数、善友邻亲朋、结知己弟兄,汉江一方,也干的风生水起。随着弟妹的进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他们的德能,都用在发家致富的正路上。几经坎坷,数年努力,四方打拼,勤作耕读,房舍更新,农机换代,孩子优学、直上京津。不知不觉中,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娘家婆家每每谈起,快然欣慰、感慨万千、欢声笑语,也沿着温和的汉江,流到遥远的天际。
是什么创造了奇迹?
是祖上的仁德,在几辈人中无声传递;是我华夏民族优秀的基因,在江汉大地无私播撒。姑爹姑姑的勤劳、善良、礼性、笑颜、关心、友爱、积极等,生命不息、劳作不止(我这些年,因在外谋生,回去探望长辈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都没有刚好碰到他们在家里,不是在挑活拉车,就是放牛打柴,等到傍晚的时候,姑爹带着和气笑容回来了,姑姑带着开心笑容回来了,带给我们的是厚道、是热情、是关爱。)从来都是笑谈过往,仿佛辛苦不曾发生。微笑着生活,这就是美德,就是我们晚辈学之不尽受之不完精神财富。
我还要单独感谢我的姑姑。
我儿时,你抱我,我们都摔跤了,但我们都在笑……
你生妹妹和弟弟时的红鸡蛋,带给我感受生命的欢快。
你哭诵奶奶和爷爷的功德,教会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你逡巡在江汉平原上的勤劳身影,让我认真学习如何做事。
你慈祥的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教我时时反省如何做人
……
感谢您!我的姑姑。
农历乙巳年二月二十八傍晚,跟随姑爹,姑姑安息在了他们劳作了一辈子的田园里,他们成了田园的一部分,他们直接变成了田园,养育我们、生生不息的田园。
侄儿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