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陈姓源之舜巳有虞氏之天子周以姬配湖满公(世称胡公满、陈胡公)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后世子孙以国为姓。历经汉晋诸代难于尽述。公元589年,由武帝陈霸先建立的南陈朝被隋灭后,颖川系这支陈姓人各奔东西。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后主陈叔宝六弟宜都王陈叔明的五世孙陈旺,随兄陈兼同来江州,后来陈兼迁官别任,陈旺就地置田于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唐称:江州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公元884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发展至宋朝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人口增至3900余口,历经近400多年未分家。同年七月在文彦博和包拯等重臣的力谏下,宋仁宗皇帝下令给陈家分家。共分291庄迁往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广东等省份。义门陈在当时享誉: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水出有源,木出有根。钟祥众多陈氏宗亲来之何地?现有荆门陈天佑、陈天元、陈刚提供的考证资料证实。荆门钟祥陈姓始祖—陈思亮。思亮公于元末明初由江西吉安市吉水县,经湖南澧州(今澧县)徒步到钟祥石牌安家。思亮公娶马氏生四子,长子:陈兴海住弥勒市(今牌楼一带),次子:陈兴旺住沙岗岭(今团林陈家坪),三子:陈兴福住千弓垱(今石牌镇郑坪村),四子:陈兴隆(龙)住刘家集(今柴胡镇五经一村)。兴海公世孙陈天佑、陈天元,兴旺公世孙陈刚历经四年的考证,兴海住今荆门沈集姚坪村(卒牌楼四陈院,现有兴海公碑尤在完好)。兴福住石牌镇郑坪村,兴旺住沙岗岭(卒钟祥石牌陂家集,万盛店鸦鹊寺)。迨孙必贵迁荆门团林镇陈家坪,兴隆住刘家集。(后人失考)。本人寻访了众多陈氏宗亲老人。刘家集就是现在的柴胡镇五经一村,俗称刘子集。魏家集就是现在的从庙村和曾营村。和思亮公碑文所记载的相吻合,又住着众多义门陈氏宗亲。在历史上汉江发大水就十八次之多,刘家集又地处汉江流域,被水冲成了沼泽之地,在1958年前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大柴湖。刘家集已不适应居住,一部分就迁到较高处的任滩村、苏榨村、曾营村、从庙村;一部分就迁到了汉江对岸的老陈集(陈家集)。在思亮公碑文上记载后世孙住地有二十七个地方,没有陈家集。而在兴旺后世孙迁到南漳的族谱记载了五十二个地方就有了陈家集。由此推算,陈集这一支在明朝的中后期从刘家集就迁到此地。受汉江发大水因素影响,重要的历史依据也被大水流进了历史的长河中,也就导致了后人的失考。由于思亮公到石牌落户已有六百多年,他的后世孙众多,现主要分布于钟祥、荆门、沙洋、南漳、宜城、当阳(在明朝时期钟祥设承天府、清朝改设安陆府,管辖以上县市)。因历史久远,从而也就形成了各立字辈的局面。从南漳谱(民国十年重修旧谱)和不同地方保存的族谱和经谱中证实了众多陈氏宗亲出自一个先祖-陈思亮。而老陈集(陈家集)一支系就应属思亮公四子兴隆的世孙。本人在洋梓镇、官庄湖农场考证了陈姓宗亲,有几大支系是宋朝时期从福建迁来,在宋朝时期,钟祥原名为长寿县,县城在长寿镇。而围绕县城住着的陈氏宗亲,有官庄湖一带、张集镇沙河、洋梓镇花山村、天宁村。在当时钟祥以西是荒芜人烟的地方。在明朝时期江西人口众多,朝廷就将江西人口迁往湖广开垦荒地。现将钟祥籍义门陈氏宗亲,不同字辈住地列序如下:柴胡镇1、曾营村、从庙村(含冷水镇雷兴村) 字辈:绍 宗 啟 后 良 家 道 永 隆 昌 本 自 廷 祖 德 万 世 远 传 芳 (这一支系和思亮公碑文记载的魏家集、刘家集吻合)。 2、兴联村 字辈:世 永 天 开 文 明 远 正 志 兴 家 继 传 红 (这一支系和思亮公碑文记载的魏家集、刘家集吻合)。 3、任滩村、苏榨村、中心集村(含冷水镇王垱村、鲍岗村(余垱) 字辈:思 德 永 天 庆 国 振 开 景 运 家 顺 继 荣 昌 本 定 万 代 强 (这一支系和思亮公碑文记载的魏家集、刘家集吻合,据老人讲他们是三族合一族)。 4、文集镇、老陈集(陈家集) (含:王集、马桥、幸福、光明、同盟、东建、横堤、划子口、冯家岭、郢中城区、皇庄、林集、冷水镇的凡庙、杨岭、田岗)字辈:正 裕 家 声 永 克 昌 天 开 文 运 吉 照 祥(老陈集口传) (文 人 及 弟 自 兆 祥)(潘湖碑记载) 光 宗 耀 祖 斯 为 美 安 帮 定 国 华 景 长老谱已失,但和兴旺公后孙迁往南漳,民国十年重修旧谱记载地址相吻合。据陈集东建村吴永吉(九十多岁)老人讲,由于汉江向西崩岸,陈家集向西迁了三次,有一百多家陈姓人家迁往了四面八方。(大概年限在清朝嘉庆年间)在当时陈家集集市旺盛,开办有陈集学校,凡是陈姓孩子上学一律免费。传承了宋朝分庄前,义门陈孩子实行的免费教育的传统。5、洋梓镇回龙村、大桥村字辈:文 德 起 家 祖 源 远 凤 鸣 盛 世 和 世 昌 学 修 代 守 新 满 绍 龙 显 朝 庭 贺 荣 光 有老谱记载:他们自宋朝分庄到浙江,从浙江迁江西白河,在清朝乾隆年间,又从江西迁至钟祥皇庄陈庙。由于陈庙地处汉江东岸,受发大水的影响,他们又迁至现在的洋梓镇回龙村、大桥村。 6、郢中镇划子口村字辈:江 正 天 兴 顺 官 清 明 自 安 啟 家 有 道 书 礼 为 先谱已失,据祖上传说是江西迁来。 7、王家湾字辈:国 家 良 仕 相 俊 秀 文 章 高 兴 户 书 生 杨 万 代 福 幸 长据谱记载,始祖陈国兵在清朝道光年间由江西迁至郢中镇王家湾村(老地方广慈庙) 8、皇庄村、陈家台(含北新集、陈庙、汪庙)字辈:正 大 光 明 培 德 永 昌 家 邦 安 长 国 世 之 庭据谱记载:始祖是在明朝时期由河南迁往京山宋河、坪坝,后分支落户钟祥皇庄汉水东畔陈家台。属颖川堂。 9、老陈家集(含光明村、同盟村)字辈:大 学 世 起 昌 宗 定 宇 化 光 国 家 生 民 强 永 远 照 灯 梁据碑记载(碑在同盟村6组)先祖是从江西沿江县板桥村过来弟兄三人:一个住陈家集、一个住东桥、一个住马良。(在清朝康熙年间迁过来) 10、官庄湖官庄队字辈:继 公 宏 世 尚 成 之 大 建 国 传 家 守 忠 行 正 耀 祖 光 荣 万 代 一 本据谱记载先祖是从江西洪桐羊叉沟迁来,后经他们考证, 是山西的洪桐大槐树过来。又据老人传说是江西过来。在明朝的大迁徙中,山西洪桐大槐树主要迁往山东、东北。而江西主要迁往西南。所以他们从江西迁来可能性比较高。11、洋梓镇花山村天宁村(含张集镇沙河)字辈:万 代 春 光 正 运 文 昌 星 辉 德 茂 必 克 致 祥 仁 遵 祖 泽 学 法 宗 邦 家 国 宏 振 天 朝 作 长有碑文记载,先祖陈荣在宋朝时期由福建经江西迁往湖北钟祥洋梓花山落户。(陈昌富家保存的碑有300多年完好,字辈反复延用老字辈) 注释:1、兴海公世孙:陈天佑、陈天元,兴旺公世孙陈刚提供的考证资料。2、思亮公碑文。3、兴旺公世孙迁南漳民国十年谱。4、中华大陈谱。5、由陈家芳、陈柏生、陈松生(划子口)、陈啟明(冷水)陈远清、陈后义(从庙)、陈振林(苏榨)、陈远志、陈正旺(兴联)、 吴永吉(陈集)、陈起华(洋梓)、陈振斌(任滩)以上老人口述整理。 后附:1、思亮公碑文。 2、兴旺公世孙迁南漳民国十年谱。 陈永旺 陈永兴 于2015年 秋 如有历史物证或历史依据请联系陈先生,电话:15971955099
修改钟祥论坛号
温馨提示
- 用户账号安全系统已全面升级
- 1、以前的登录“用户名”变为“昵称”,仍对外展示
- 2、新增“钟祥论坛号”一项,用作登录,不对外显示,账号更安全
- 3、老用户的钟祥论坛号默认为昵称,建议修改下更安全
- 4、升级后共有三项:钟祥论坛号(登录用)、手机号(登录用)和昵称(显示用)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