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北《小世界》借鉴《西游记》童话视角抒写人间烟火诗意

昨天 06:56   发表于 文学   阅读 714   回复 0
     泥北《小世界》借鉴《西游记》童话视角抒写人间烟火诗意

 泥北,原名毕文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泥北的系列小说发表在《天津文学》,5月1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泥北《小世界》作品研论会。
在泥北的《小世界》中,借助一只名为雅歌的宠物狗,抒写人间百态,较好地从中华传统文学《西游记》汲取了以动物视角写人间百态。《西游记》动物视角有孙悟空、猪八戒和百余神仙鬼怪,《小世界》动物视角是爱犬雅歌。人们常说狗眼看人低,而泥北笔下的雅歌是犬眼看人间烟火诗意,有人爸爸人妈妈及一群人邻居。
一、童话视角:让日常成为一场轻盈的飞行
雅歌的视角是小说最精妙的设计。它既非全然拟人化的“拟态”,亦非冷眼旁观的“他者”,而是一种介于天真与通透之间的生命凝视。当它追逐受伤的小鸟,与黑猫对峙,或是在江边烧烤聚会上晕车迷糊时,那些被成人世界忽视的细节——花瓣的坠落、雨滴的重量、火腿肠的油脂香气——都被无限放大,成为叙事的主体,见识一个女作家温柔的心。这种视角的轻盈,让原本琐碎的生活片段获得了童话般的诗意。正如孩子们用童真编织童话集,雅歌的眼中,人类的悲欢离合也被过滤成一场场充满戏剧性的冒险:猫咪的趾甲修剪是关乎尊严的战役,狗狗的游泳训练是英雄主义的试炼,而母亲与馒头爸爸的微妙情愫,则成了比追逐蝴蝶更值得探究的谜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宠物对独占爱的渴望,更是一个微小生命对亲密关系的朴素理解,这种理解超越了物种,直抵人性最柔软的内核。
二、烟火诗意:细碎时光里的生命交响
《小世界》的烟火气,藏在母亲湿纸巾擦拭狗爪的温柔里,藏在猫咪争夺猫条时的狡黠中,也藏在江边烧烤聚会上十几种人生故事的浮光掠影间。泥北用雅歌的足迹串联起一个微型社会:纯黑的泰迪巧克力、娇小的灰泰迪沟沟仔、聪明的比熊巴顿,每只狗背后都站着一段人生——离婚的妮娜妈妈、明星般容貌的沟沟仔爸爸、美容院老板妞妞爸爸……这些人类在雅歌眼中不过是气味与动作的集合体,但他们的悲欢却在犬类的直觉中显影。当馒头爸爸白花花的膀子烤着肉串,当母亲在夏夜与他在客厅闲聊,雅歌虽不懂人类情感的迂回,却能一敏锐捕捉到空气中情绪的微妙震颤。
这种以雅歌的童话视角包裹着人间百态。小说中的狗狗聚会,既是宠物的社交场,也是都市人的精神避难所。当母亲们讨论着“让狗狗社会化”,她们何尝不是在练习如何与孤独和解?当雅歌因嫉妒猫咪而捣乱,它暴露的不仅是动物的领地意识,更是所有生命对“被爱唯一性”的永恒渴望。这些细节让《小世界》超越了宠物文学的范畴,成为一面映照现代人情感困境的棱镜。
三、爱的辩证法:在羁绊与自由之间
雅歌与母亲的关系,是小说最动人的篇章。它既是被呵护的“毛孩子”,也是母亲走出书房、连接世界的纽带。当母亲说“黑喵喵呀,好能打的呀,辟邪的呢!咱们不打架啊”,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哄劝宠物的俏皮话,更是一个孤独灵魂对温暖陪伴的珍视。这种双向救赎让人想起那些与分离焦虑抗争的狗狗——雅歌的每一次拆家、追逐、捣乱,都是对“被看见”的无声呐喊,而母亲的每一次擦拭、喂食、训导,则是以笨拙的方式练习爱的语言。但泥北并未将这种关系浪漫化为完美的共生。雅歌会为母亲与馒头爸爸的亲近不安,母亲也会在猫咪撒娇时忽略爱犬的落寞。
 四、小世界与大真相:微观叙事的精神突围
雅歌的狗生看似局限在小区草坪与家庭沙发之间,却通过微观叙事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本质命题——孤独、连接、爱的教育。当母亲教会雅歌游泳,实则是完成一场自我疗愈的仪式;当狗狗家长们谈论婚姻与事业,他们也在借宠物的纯真反刍人生的况味。
《小世界》最终让我们相信:生活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母亲为雅歌擦脚时睫毛垂落的弧度里,在猫咪打翻水杯时阳光折射的彩虹中,在江边烧烤的烟火腾起又散尽的瞬息间。泥北用童话的糖衣包裹现实的药丸,让我们得以像雅歌一样,以最本真的姿态,重新爱上这个布满裂痕却依然温暖的人间。(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湖北省中语会会员  )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