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曹先生

2024-12-31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1432   回复 0
我所认识的曹先生
温元森
与曹录民先生认识,是洪友介绍的,因为曹先生在洪友楼下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在底层,出入很方便。
初次见面时,見他是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头,精神矍铄。说话时,他的眼神常常是直視客人的目光。他不喜欢别人打断自己的话,这可能是几十年工作中养成的习惯。
他的家里放有几件乐器,他会弹钢琴,弹吉他,还有一件西洋乐噐,大概叫単簧管吧。
在与他断断续续的聊天中得知,他的家在河北,在当地颇有名气。民国时期,他的两个叔叔,一个留学法国,一个留学英国,现在英国和法国还有他们曹家的后人。
曹先生的书架下面,有一排红色的证书,还有一本专利技术证书,与他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证书放在一起。这些高级职称证书有,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等等。
他在上海工作几十年,后来到杭州。因为儿子在佛山上班,晚年的他也来佛山生活。
与曹先生接触不久我便发现,看似平易近人的他,言谈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丝傲气。这也难怪,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身上有些许优越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他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让别人觉得奇怪,那就是,在一个企业里,内行不能领导内行,因为真正的内行,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去,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人事工作的,而那些所谓的内行一把手,只是半瓶子而已。曹先生在上海工作的得心应手,有许多成果都是在那个时候做出来的,正是领导者是外行,对曹先生提出来的各种意见和执行方案,都会大力支持。而在杭州的时候,则是由一个所谓的内行领导干部负责,曹先生的许多设计,许多建设性意见都被拒绝,让曹先生很是不爽,由此,他要破釜沉舟了。
破釜沉舟说起来容易,那是需要资本和勇气的,如果没有资本和勇气,没有能力成为破釜沉舟者,还是悠着点吧过吧。
最让曹先生感到恼火的是,有几次国家在杭州市召开的有关学术研讨会,作为总工程师的他,是最有资格参加的,可是那个一把手就是不让他参加。最后让他下定决心要离开的原因是,一个和他的专业技术有关的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可是一把手还是把他挡了回去,叫一个年轻仔去参加,曹先生心想,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这时候,在佛山的一个朋友知道了他的情况,劝说他到佛山来。接收单位很喜欢这样的人才,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曹先生爱好广泛,上午去公园唱歌,下午还要与几个人合唱,他来伴奏。
他想写一写回忆的文章。我说,你的一生是很有成就的,应该写出来激励后人。有你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一定能够写出非常有意义的文字,我们大家都都翘首期待着。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