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第一团
抗战初期,共产党中央以及八路军各部向敌后派出了大量的干部,发展武装,开展敌后斗争,其中,李先念的成绩较为突出,他带了一支70多人的队伍深入中原,短短半年时间,就将队伍发展到了7000多人,且队伍的素质很高,战斗力极强,在当时极为艰难的环境中,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2020年8月,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栏目“经典战例”之“中原突围”节目中讲述瓦房店之战时,称一个冲锋就打破了国民党包围圈的中原军区第37团“是一支拥有光荣历史的素有钢铁之军的王牌团队。”37团到底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团队呢?
简单的说,37团是由钟祥南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一支队伍,也是李先念或说是中原军区的起家班底,改编时是清一色的钟祥子弟。为了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
贺龙率部撤离钟祥开始长征时,钟祥能走的人都跟着走了。皇庄庙区委书记卢祥瑞因为在革命斗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打瘸了一条腿,被迫留了下来。他把那些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无处藏身的党员、农会骨干共23人组织起来,退进南山,成立了“工农红军南山游击队”。国民党派了一个正规团,联合京钟两县地方保安团进行围剿,无功而退,至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游击队发展到了83人,半数以上是党员。
第二次国共合作,商谈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蒋介石大耍阴谋诡计,要共产党方面自己确定哪些地方的哪些人是红军游击队,否则不予承认,以土匪论处。因为钟祥的红军游击队长期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共产党方面不知道钟祥还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所以,确定了南方8省14个地区里的红军游击队,而钟祥不在其内。因此,当钟祥的红军游击队要求被改编为新四军时,国民党湖北省府不认账,要当土匪坚决消灭。后来在“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与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下,国民党省府不得已,又转而要按国共合作的另一条协议执行。什么协议呢?当时国共合作签订的协议中有这第一条:在中原地区,共产党不得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只能配合国民党地方政府做抗日宣传工作。按照这条协议,国民党省府给了两条路,一是南山红军游击队下山缴械,当地方人员做抗日宣传工作。二是被国民党收编,参加抗日战争。否则,就当土匪处理。
下山缴械是不可能的,如果被国民党军队收编,那就像一滴水落进了大海,白白葬送了游击队。最后,在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以及国民党内正直人士的努力下,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地方部队——国民党钟祥县大队第三中队。游击队人员不变,领导不变。共产党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将游击队保存下来,再慢慢想办法改编为新四军。国民党省府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回避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然后慢慢分化瓦解游击队。
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钟祥县大队第三中队后,国民党先用一、二中队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企图搞垮三中队,失败后,又封中队长卢祥瑞为副大队长,企图拉拢他。再次失败后,又以将三中队扩编为大队为由,准备派遣国民党军官、特务进去,溶解三中队,同样也以失败告终。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三镇陷落。离武汉仅仅250公里的钟祥一片混乱,国民党正规军撤到襄河以西布防,县政府撤进大洪山,混乱之际,卢祥瑞率领三中队退进南山,摆脱了国民党的控制。
1939年3月4日,日军南北对进,合击钟祥,钟祥陷落,襄河以东再无中国正规军。狂妄的日本鬼子认为中国人已经吓破了胆,加上从武汉到钟祥沿途都设有临时兵站用于保护交通安全,所以,鬼子往来运输大摇大摆,毫无顾忌,每车仅有三四个鬼子押车。
此时,卢祥瑞自己将三中队更名为钟祥抗日游击队,队伍发展到170余人,但既没敢打出共产党的红旗,不愿冒破坏国共合作的风险,也不接受国民党的领导,一切行动自己做主。他见鬼子这么狂妄,就决定打一个伏击,灭一灭鬼子的威风。
1939年3月12日,日本鬼子占领钟祥县城的第七天,卢祥瑞率部在城东盘石岭设伏,打响了钟祥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枪。由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前后只用了几分钟,就消灭了二十一个鬼子,拦截、销毁了鬼子五车军用物质,游击队仅仅只有三名战士轻伤。
当时,日本鬼子在中国战场的阵亡比例是1:20,即消灭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军队要付出20人的代价。盘石岭伏击战鬼子死了21人,而形同乌合之众的地方游击队仅仅三人受伤,这口恶气让驻钟祥县城的鬼子官横山武彦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他命令鬼子宪兵队的特务们,说什么也要找到卢祥瑞,必除之而后快。
卢祥瑞是城南人,他在南山打游击的时候,把城南部分地方打造成了“红色游击区”,现在他又想把城南地区变成自己的抗日根据地,所以,他时常在城南地区检查工作。盘石岭伏击战后的第十二天,他带着一名警卫员在城南老堤村检查工作,不幸被鬼子特务盯上了。双方交火,鬼子有12人,而卢祥瑞只有自己和警卫员2人,危急时刻,老堤村的村民近百人自发地拿起千担锄头参加战斗,将12个鬼子特务打死了9个,3人得以逃脱。
鬼子官恼羞成怒,下令城南鬼子出动一个中队,将老堤村男女老少近300人杀的一个不留,房子烧毁。从此,老堤村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卢祥瑞悲痛欲绝,发誓要为老堤村的乡亲们报仇,他将几年来自己一手发展的地下秘密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加上游击队共有800余人,欲拔掉城南的鬼子据点,消灭那些噬血的刽子手。因为鬼子据点有100多人,是一场硬仗,到时候后勤供给、伤员救护都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所以,他便找到钟祥县委,寻求帮助。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钟祥的地方史料都记成卢祥瑞和他的游击队是钟祥县委领导下的队伍,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从游击队改编为三中队时,他们就直接归驻武汉八路军办事领导,因为八路军办事处都无法左右三中队的命运,小小的钟祥县委就更不用说了。同时,以卢祥瑞的资历和功劳,让他当县委书记都屈才,更不会让他接受县委的领导了。
言归正题。却说当时的钟祥县委实际活动范围也就只有长滩区的一半地盘,说的更准确点也就是卢祥瑞建立的几个村的游击区,他们既没有能力支持卢祥瑞去打鬼子的炮楼,更没有权力赞同卢祥瑞去打鬼子炮楼,要卢祥瑞自己向上面请示。不幸的是当时形势混乱,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一月数换,可能是交接中许多细节都忽略了,以致大半年都没派人跟卢祥瑞联系,加上武汉陷落,八路军办事处也亦撤销,卢祥瑞根本就不知道怎样跟上级联系了。最后商定,由钟祥县委找鄂中特委联系,以寻求上级的指示。
鄂中特委得知了卢祥瑞的情况和动态,当即派人前来阻止,说游击队虽然没有公开打出红旗,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国民党的掌控,近千人的军事行动,一定会惊动国民党高层,到时绝对会背个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要卢祥瑞从大局出发,放弃自己的计划。
卢祥瑞能从大局出发,同意放弃自己的计划,问题是那些已经集中起来的地下秘密人员这样一来就已经暴露了身份,分散他们各回各处决无可能。经过反复讨论,鄂中特委决定将这800多人再次改编为国民党应城县抗日总队第四支队。
原来,国民党应城县县长是钟祥人,应城县陷落后,他率部退到了钟祥县境内。该县长不仅有强烈的钟祥情结,还是非常亲共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并有投共的倾向,他不但同意鄂中特委在该部秘密发展共产党员,还对鄂中特委言听计从,把游击队改编为应城县抗日总队第四支队,无疑又是找了一顶保护伞,进了一个避风港。
事情是决定了,但军官们是要造册上报的。一来卢祥瑞是国民党榜上有名的人物,很容易被人认出来,那样就会暴露出部队的本质。二来卢祥瑞瘸腿严重,行走困难,不利于留在军中。所以,他必须从队伍里退出来,到地方上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战士们对卢祥瑞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听说卢祥瑞要退出队伍离开他们,大家一下炸了锅,为了稳定队伍,取得战士们的信任,特委征求卢祥瑞的意见,安排了三个战士们信得过的钟祥藉人到四支队担任领导职务:
支队长:张文津,钟祥城北人,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从延安过来的干部。
副支队长:谢威,钟祥城南人,大革命时期曾担任钟祥县委书记,是卢祥瑞的老战友。
参谋长:彭刚,钟祥城北人,是几年前接游击队下山的八路军代表。
1939年1月,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命令,率领一支七十多人的八路军中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南下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6月中旬,李先念一行来到钟祥客店区赵泉河鄂中特委机关驻地,听说四支队800余人,不仅从班长到支队长清一色的共产党员,就是普通战士有也党员数十人,非常震惊,于是,他顶着压力,将四支队公开改编为新四军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第一团队。团队长张文津,副团队长谢威,政治部主任彭刚。原各部军事主官不变。
“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是个旅级单位,以团队、大队、中队、分队设置(即团营连排)。李先念本来想这800百多人编成三个团队,先将支队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往里面补充兵员。但大家来自无数个秘密战线,长期战斗在特殊的环境中,已经养成了防范意识很强对任何人都不相信的习惯,尤其是上阵杀敌,更是不相信外人。所以,大家纷纷表示不愿意被拆散,自己的这个战斗集体,也不要外人加入。李先念高度尊重大家的意见,便将他们先编为支队第一团,但按三三制的原则,这八800百余人只能编为两个满员的大队,尚缺一个大队。
留在地方工作的卢祥瑞听说后,立即在南山地区紧急动员:“乡亲们,我们送到‘应抗’的子弟兵现改编为新四军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第一团队,成为豫鄂边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军,她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但是因为只有800百多人,只好编成了两个大队,尚缺一个大队。这就让她像一个拳头,缺了两根指头,怎么攥也攥不紧。为了让他们变成一只有力的拳头,在战斗中战无不胜,我希望我们南山有血性的男人都踊跃报名参军,跟他们一起变成一只有力的拳头,狠狠地打击日本鬼子!”仅仅两天时间,就招募了近400名青壮年送到大洪山,让钟祥子弟兵成了一个满编的团队。
李先念就以钟祥这支子弟兵团队转战南北,很快成立了另外三个团队(注:二团队是河南几支小游击队200余人拼凑成立的,三团队是应城抗日总队里的秘密党员策反的约300人成立的,四支队是孝感一支伪军部队投诚改编的,后来又哗变投敌)。开始,人们称其为“第一团”,后来她改编为新四军五师37团,人们又习惯的称她为“老一团”。“ 老一团”既是新四军五师的起家部队,也是新四军五师大仗、恶仗、胜仗打得最多的王牌部队。她不仅在新四军五师的战史上占据着最闪光的位置,也为钟祥的历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1946年中原突围,因为当时国民党军还不知道我军会从什么地方下手突围,甚至还不知道我军主力运动到了什么位置。我军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必胜,否则必成国民党军的盘中之餐。瓦房店是军事战略要地,也是我军突围的最大捷径,国民党军也看出了这一点,重点设防。
于是,军区党委千挑万选,确定由37团来担当此任,结果,37团仅仅一个冲锋,就打破了敌军的防线。
2020年8月,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栏目“经典战例”之“中原突围”节目中讲述瓦房店之战时,称一个冲锋就打破了国民党包围圈的中原军区第37团“是一支拥有光荣历史的素有钢铁之军的王牌团队。”37团到底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团队呢?
简单的说,37团是由钟祥南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一支队伍,也是李先念或说是中原军区的起家班底,改编时是清一色的钟祥子弟。为了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
贺龙率部撤离钟祥开始长征时,钟祥能走的人都跟着走了。皇庄庙区委书记卢祥瑞因为在革命斗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打瘸了一条腿,被迫留了下来。他把那些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无处藏身的党员、农会骨干共23人组织起来,退进南山,成立了“工农红军南山游击队”。国民党派了一个正规团,联合京钟两县地方保安团进行围剿,无功而退,至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游击队发展到了83人,半数以上是党员。
第二次国共合作,商谈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蒋介石大耍阴谋诡计,要共产党方面自己确定哪些地方的哪些人是红军游击队,否则不予承认,以土匪论处。因为钟祥的红军游击队长期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共产党方面不知道钟祥还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所以,确定了南方8省14个地区里的红军游击队,而钟祥不在其内。因此,当钟祥的红军游击队要求被改编为新四军时,国民党湖北省府不认账,要当土匪坚决消灭。后来在“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与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下,国民党省府不得已,又转而要按国共合作的另一条协议执行。什么协议呢?当时国共合作签订的协议中有这第一条:在中原地区,共产党不得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只能配合国民党地方政府做抗日宣传工作。按照这条协议,国民党省府给了两条路,一是南山红军游击队下山缴械,当地方人员做抗日宣传工作。二是被国民党收编,参加抗日战争。否则,就当土匪处理。
下山缴械是不可能的,如果被国民党军队收编,那就像一滴水落进了大海,白白葬送了游击队。最后,在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以及国民党内正直人士的努力下,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地方部队——国民党钟祥县大队第三中队。游击队人员不变,领导不变。共产党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将游击队保存下来,再慢慢想办法改编为新四军。国民党省府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回避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然后慢慢分化瓦解游击队。
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钟祥县大队第三中队后,国民党先用一、二中队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企图搞垮三中队,失败后,又封中队长卢祥瑞为副大队长,企图拉拢他。再次失败后,又以将三中队扩编为大队为由,准备派遣国民党军官、特务进去,溶解三中队,同样也以失败告终。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三镇陷落。离武汉仅仅250公里的钟祥一片混乱,国民党正规军撤到襄河以西布防,县政府撤进大洪山,混乱之际,卢祥瑞率领三中队退进南山,摆脱了国民党的控制。
1939年3月4日,日军南北对进,合击钟祥,钟祥陷落,襄河以东再无中国正规军。狂妄的日本鬼子认为中国人已经吓破了胆,加上从武汉到钟祥沿途都设有临时兵站用于保护交通安全,所以,鬼子往来运输大摇大摆,毫无顾忌,每车仅有三四个鬼子押车。
此时,卢祥瑞自己将三中队更名为钟祥抗日游击队,队伍发展到170余人,但既没敢打出共产党的红旗,不愿冒破坏国共合作的风险,也不接受国民党的领导,一切行动自己做主。他见鬼子这么狂妄,就决定打一个伏击,灭一灭鬼子的威风。
1939年3月12日,日本鬼子占领钟祥县城的第七天,卢祥瑞率部在城东盘石岭设伏,打响了钟祥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枪。由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前后只用了几分钟,就消灭了二十一个鬼子,拦截、销毁了鬼子五车军用物质,游击队仅仅只有三名战士轻伤。
当时,日本鬼子在中国战场的阵亡比例是1:20,即消灭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军队要付出20人的代价。盘石岭伏击战鬼子死了21人,而形同乌合之众的地方游击队仅仅三人受伤,这口恶气让驻钟祥县城的鬼子官横山武彦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他命令鬼子宪兵队的特务们,说什么也要找到卢祥瑞,必除之而后快。
卢祥瑞是城南人,他在南山打游击的时候,把城南部分地方打造成了“红色游击区”,现在他又想把城南地区变成自己的抗日根据地,所以,他时常在城南地区检查工作。盘石岭伏击战后的第十二天,他带着一名警卫员在城南老堤村检查工作,不幸被鬼子特务盯上了。双方交火,鬼子有12人,而卢祥瑞只有自己和警卫员2人,危急时刻,老堤村的村民近百人自发地拿起千担锄头参加战斗,将12个鬼子特务打死了9个,3人得以逃脱。
鬼子官恼羞成怒,下令城南鬼子出动一个中队,将老堤村男女老少近300人杀的一个不留,房子烧毁。从此,老堤村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卢祥瑞悲痛欲绝,发誓要为老堤村的乡亲们报仇,他将几年来自己一手发展的地下秘密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加上游击队共有800余人,欲拔掉城南的鬼子据点,消灭那些噬血的刽子手。因为鬼子据点有100多人,是一场硬仗,到时候后勤供给、伤员救护都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所以,他便找到钟祥县委,寻求帮助。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钟祥的地方史料都记成卢祥瑞和他的游击队是钟祥县委领导下的队伍,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从游击队改编为三中队时,他们就直接归驻武汉八路军办事领导,因为八路军办事处都无法左右三中队的命运,小小的钟祥县委就更不用说了。同时,以卢祥瑞的资历和功劳,让他当县委书记都屈才,更不会让他接受县委的领导了。
言归正题。却说当时的钟祥县委实际活动范围也就只有长滩区的一半地盘,说的更准确点也就是卢祥瑞建立的几个村的游击区,他们既没有能力支持卢祥瑞去打鬼子的炮楼,更没有权力赞同卢祥瑞去打鬼子炮楼,要卢祥瑞自己向上面请示。不幸的是当时形势混乱,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一月数换,可能是交接中许多细节都忽略了,以致大半年都没派人跟卢祥瑞联系,加上武汉陷落,八路军办事处也亦撤销,卢祥瑞根本就不知道怎样跟上级联系了。最后商定,由钟祥县委找鄂中特委联系,以寻求上级的指示。
鄂中特委得知了卢祥瑞的情况和动态,当即派人前来阻止,说游击队虽然没有公开打出红旗,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国民党的掌控,近千人的军事行动,一定会惊动国民党高层,到时绝对会背个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要卢祥瑞从大局出发,放弃自己的计划。
卢祥瑞能从大局出发,同意放弃自己的计划,问题是那些已经集中起来的地下秘密人员这样一来就已经暴露了身份,分散他们各回各处决无可能。经过反复讨论,鄂中特委决定将这800多人再次改编为国民党应城县抗日总队第四支队。
原来,国民党应城县县长是钟祥人,应城县陷落后,他率部退到了钟祥县境内。该县长不仅有强烈的钟祥情结,还是非常亲共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并有投共的倾向,他不但同意鄂中特委在该部秘密发展共产党员,还对鄂中特委言听计从,把游击队改编为应城县抗日总队第四支队,无疑又是找了一顶保护伞,进了一个避风港。
事情是决定了,但军官们是要造册上报的。一来卢祥瑞是国民党榜上有名的人物,很容易被人认出来,那样就会暴露出部队的本质。二来卢祥瑞瘸腿严重,行走困难,不利于留在军中。所以,他必须从队伍里退出来,到地方上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战士们对卢祥瑞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听说卢祥瑞要退出队伍离开他们,大家一下炸了锅,为了稳定队伍,取得战士们的信任,特委征求卢祥瑞的意见,安排了三个战士们信得过的钟祥藉人到四支队担任领导职务:
支队长:张文津,钟祥城北人,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从延安过来的干部。
副支队长:谢威,钟祥城南人,大革命时期曾担任钟祥县委书记,是卢祥瑞的老战友。
参谋长:彭刚,钟祥城北人,是几年前接游击队下山的八路军代表。
1939年1月,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命令,率领一支七十多人的八路军中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南下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6月中旬,李先念一行来到钟祥客店区赵泉河鄂中特委机关驻地,听说四支队800余人,不仅从班长到支队长清一色的共产党员,就是普通战士有也党员数十人,非常震惊,于是,他顶着压力,将四支队公开改编为新四军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第一团队。团队长张文津,副团队长谢威,政治部主任彭刚。原各部军事主官不变。
“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是个旅级单位,以团队、大队、中队、分队设置(即团营连排)。李先念本来想这800百多人编成三个团队,先将支队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往里面补充兵员。但大家来自无数个秘密战线,长期战斗在特殊的环境中,已经养成了防范意识很强对任何人都不相信的习惯,尤其是上阵杀敌,更是不相信外人。所以,大家纷纷表示不愿意被拆散,自己的这个战斗集体,也不要外人加入。李先念高度尊重大家的意见,便将他们先编为支队第一团,但按三三制的原则,这八800百余人只能编为两个满员的大队,尚缺一个大队。
留在地方工作的卢祥瑞听说后,立即在南山地区紧急动员:“乡亲们,我们送到‘应抗’的子弟兵现改编为新四军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第一团队,成为豫鄂边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军,她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但是因为只有800百多人,只好编成了两个大队,尚缺一个大队。这就让她像一个拳头,缺了两根指头,怎么攥也攥不紧。为了让他们变成一只有力的拳头,在战斗中战无不胜,我希望我们南山有血性的男人都踊跃报名参军,跟他们一起变成一只有力的拳头,狠狠地打击日本鬼子!”仅仅两天时间,就招募了近400名青壮年送到大洪山,让钟祥子弟兵成了一个满编的团队。
李先念就以钟祥这支子弟兵团队转战南北,很快成立了另外三个团队(注:二团队是河南几支小游击队200余人拼凑成立的,三团队是应城抗日总队里的秘密党员策反的约300人成立的,四支队是孝感一支伪军部队投诚改编的,后来又哗变投敌)。开始,人们称其为“第一团”,后来她改编为新四军五师37团,人们又习惯的称她为“老一团”。“ 老一团”既是新四军五师的起家部队,也是新四军五师大仗、恶仗、胜仗打得最多的王牌部队。她不仅在新四军五师的战史上占据着最闪光的位置,也为钟祥的历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1946年中原突围,因为当时国民党军还不知道我军会从什么地方下手突围,甚至还不知道我军主力运动到了什么位置。我军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必胜,否则必成国民党军的盘中之餐。瓦房店是军事战略要地,也是我军突围的最大捷径,国民党军也看出了这一点,重点设防。
于是,军区党委千挑万选,确定由37团来担当此任,结果,37团仅仅一个冲锋,就打破了敌军的防线。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