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声音里的味道

2022-01-11   发表于 文学   阅读 3741   回复 9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无数次读余光中的《乡愁》,总是泪流满面。世间最浓是乡情。无论是什么原因,一旦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便萌生了乡愁。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衣食无忧的休憩间隙,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把潮湿的乡愁在异国他乡的晴空下拿出来翻晒。
    我的思念和乡愁来自于声音的味道,来自味道的回忆。没错,声音是有味道的,这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与生活紧密缠绕在一起的独特的味道。要不怎么有“风味独特”一说词?有味道的回忆伴随着声音的旋律,串联起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小时候放学回家最喜欢围着奶奶转,一放下书包就迫不及待地钻进厨房,拿起火钳帮奶奶着火。灶膛里火苗肆虐地舔着锅底,我把爸爸劈好的木柴往灶膛里添,不一会儿,厨房里浓烟密布,我和奶奶忍不住都咳嗽起来,甚至泪流满面。奶奶踮着小脚,一边往外退柴火一边絮絮叨叨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你一下子往灶里塞满了这么多的劈柴,灶底塞实了,怎么能叫火烧旺呢?劈柴要架空,往两边加柴,中间架空。做人呢,要实实在在,不能搭空架子。”我坐在灶膛前低低的木板上,喋喋不休讲述着在学校一天的所见所闻。奶奶拨旺了火,往锅里倒油,“嗤——啦”一声响,油的浓香弥散开来,奶奶随后丢进葱花和蒜头,厨房的空气里菜的香气四溢。我抬头看看奶奶,奶奶一会儿往灶台后面的小锅里添瓢水,一会儿叫我把蒸饭大锅灶里的柴火退出来。她手持锅铲在炒锅里翻炒着。厨房里烟雾腾腾,弥漫着米饭的香气,馒头的麦香味,还有菜的香味。如果蒸了红薯,或者灶底的尾火里烤着红薯,味道更绝妙。红薯在灶底微微“滋滋”唱响着,和着炒菜的“嗤啦”声。奶奶的驼背身影在朦胧中变得模糊,只听见她一声高过一声的话:“火小点,菜要炒糊了!”“柴火不要往后添,火都跑到烟囱里去了,往前点。”
       小时候最盼望的当属过年了。烹炒煎炸,蒸炖焖煮,磨豆腐、蒸馍馍、炒花生、炒蚕豆、炒南瓜子,炸丸子……我们的传统节日都与吃相关联。临近年关,家家户户的厨房顶上烟雾不散。
       清晨即起,薄雾中勤劳的妇女们把要磨的黄豆拎出来,“哗啦”一声响,倒在簸箕里,奶奶戴上老花镜在冬日暖阳下拣出豆子里的杂质,那些瘪的、烂的豆子都丢给脚边“咕咕”觅食的母鸡们,至于公鸡,只能远远地观望,丝毫不敢围拢。
       厨房里传来“噼噼啪啪”蚕豆的爆裂声,“哔哔啵啵”南瓜籽在铁锅的炙烤下鼓起肚皮,咧开嘴。伴随着各种声响,各种食材特有的香气纷纷从各家各户的厨房飘散出来。 我们这些馋嘴猫,有着狗一般灵敏的嗅觉,谁家炸了油条,循着香气,踏进他们的厨房,听着案板上“咄咄咄咄”师傅用钝刀切面的声响,油条下锅一刹那间的“滋——啦”的欢呼,油条在锅里翻身的“哔啵”低吟,口水都流出来了。
       村东头小胖家在磨豆腐啦!你听,“呜-呜-呜”那是他爷爷奶奶在推石磨的声响,还有他奶奶偶尔喂豆子时磕在石磨眼上的响声,等不了多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喝上满满一碗撒了白糖的豆浆。
       儿时的记忆里,大人们都格外宽宏大量,格外舍得。就连最小气的候寡妇也会给每个讨吃的小孩子们捏上一撮炒红薯干,咬在嘴里嘎嘣脆!那些过年的岁月里,左邻右舍,你来我往,一年之中小小的误会、不快,都会随着除旧迎新的鞭炮声烟消云散。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会因为一个伴随着声音的味道,唤醒对家乡的思念。它不是简单的音律,它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叠珍藏的记忆。一旦声音有了味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了酸甜苦辣的音符。
  • 回复9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老白行 最后回复于 2022-01-18

粉丝 1275

2022-01-11

粉丝 75

2022-01-11

粉丝 47

2022-01-11

粉丝 33

2022-01-12

粉丝 51

2022-01-12
:下一篇写《看电影》,有没有素材可以提供?
2022-01-17
@江清月近人:
2022-01-18
@江清月近人: 小时候为看一场电影,跑几个村站着看半夜。
2022-01-18

粉丝 126

2022-01-1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