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故乡甜丝丝(七言歌行)》赏析

2014-04-03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9495   回复 31




《重逢故乡甜丝丝(七言歌行)》赏析
大概是因为作者创作时动情的缘故,读聂老师的帖子《重逢故乡甜丝丝(七言歌行)》时,一种强烈而又质朴的气息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浸漫着我的整个身心,老同学久别重逢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我简单回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的七言歌行中,句句浸透着真情、友情、豪情、热情和才情。”再次细细品味,再次让人感慨万端。 歌行不是很长,包括引子在内,不过339言。全诗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开端到“苍天不负苦恋人,故乡重逢甜丝丝”,共126言,从接到老同学许永康的电话,“阔别半世长相思,电话闻声即辨知”开始,叙述在接到电话后,回忆同学之间阔别53年后,各自奋斗的足迹,其中,浸透了两人相知、相恋、相思的情感;第二个层次,从“喜见才气容颜在” 到“躯体别离心长絷” 共56言,写与同学夫妇相见、相拥、相谈时的喜悦心情和依依惜别的场景;第三个层次,从“劝君莫忘少时缘”到结束,共50言,表达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同学夫妇的良好祝愿。整诗布局谋篇顺其自然,一气呵成,将同学之间的真情、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句句浸透着热情、豪情和才情。 先说友情、真情。所谓友情,是朋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是人与人在长期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情谊。友情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友情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友情便是真情。 互相拥有友情的人叫做“朋友”。只有拥有真正朋友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好之处。作者和同学许永康、胡世英夫妇无疑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是在初中三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在从初中毕业后阔别53年间通过鸿雁传书、相互关心、关注的过程中深化的,不是名利场上的虚情假意,不是世俗流中的酒肉朋友之间的逢场作戏,而是心灵之间的相互吸引、感情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的那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情感,正如电影《搭错车》主题歌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唯有这样的友情,才是最纯真的。 友情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归宿。多少笑声都是友情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情擦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半个多世纪的阔别,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特别是长达半个世纪的阔别,昔日的朋友现在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在这里连用了类似排比的诗句四个“喜见”,来表达了初见老朋友时的真实感受和喜悦心情,字字铿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正是由于友情和真情,才有了“苍天不负苦恋人,故乡重逢甜丝丝”的甜情蜜意,才有了“金乌薄情催别离,躯体别离心长絷”的依依不舍…… 再说热情、豪情。热情是人们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豪情即豪迈的感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正是在友情、真情的支配下,作者的诗句中洋溢着学少壮时期的热情和豪情,这种热情和豪情主要表现在歌行第一层次对同学分别后各自奋斗足迹的追寻中:“圆梦五羊意气壮,屈居昙林唯弟知。京都展翅鹏万里,蒲阳育人成名师。英伦赴任报国恩,兰台树栋誉桑梓。”在人生旅途上,虽然他们走的路不同,但一样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报效祖国;尽他们经历了不同的坎坷和崎岖,特别是作者经历了极左路线时的不公,但这些不平不但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反面更加激发了他们但对生活、对家乡、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在各自的岗位了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于是乎,同学久别重逢,热情和豪情必然迸发,表现在举手投足中。 对于许永康、胡世英夫妇来说,想必称得上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了。如今归家的夙愿得偿,一路逶迤行来,心情自然颇不平静,置身于故乡熟悉而陌生的环境中,面对老同学、老朋友,不免感慨万千。但老人有的不是鬓毛稀疏、客况萧条、人生易老、世事沧桑而哀转备至的无限感慨,有的只是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谈笑凯歌还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愫;看到的也不是亲朋沉沦,物是人非的悲观场景,而是老同学代表家乡表现出来的热情接待和家乡人民朝气蓬勃地的昂扬斗志和巨大变化,老人自然不会有“近来人事半消磨”而低回深思的伤感情绪,更不会有“访客半为鬼”而黯然神伤的阵阵惊呼。对于作者来说,对过去的回忆热情洋溢:“同窗同志同心结,品诗品文品良师”、“苍天不负苦恋人,故乡重逢甜丝丝”;同学见面时更是豪情奔放:“挚友振奋夜难眠,同饮同游同赋诗。”对未来的展望也是催人奋进的:“劝君莫忘少时缘,劝君莫忘聚会日。劝君莫忘相思苦,劝君莫忘慰相知。慰相知——常偕伉俪归!慰相知——鹤发童颜时!”这样的热情和豪情,正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最后不得不说说才情。 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选择了“歌行体”这一体裁。“歌行体”为律诗的先祖,近体诗便是由“歌行体”发展而来。“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代文学家徐师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与近体诗相比,“歌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篇幅可短可长;二是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三是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四是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可以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 古云:“诗言志,词言情”;又云“诗言志,歌咏言”。此处“志”绝非一个人“郁郁不得志”之个人小“志”,而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凌云壮志;此处“情”亦非“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中之大道,仅指“鸟啄灵雏恋落晖”之情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何表达这一情感呢?诗只能表现崇高志向,词只能表现细微情感,唯有“歌行”,正好适合表达其“步骤驰骋”的特点,表现其“疏而不滞”的意境,抒发其“放情长言”的情感。个人认为,作者选择这一体裁作诗,既能抒发情感,又能表达志向;既能抒人与人之间小情,亦能发忧国忧民之大情;既表现了个人的遭遇,又代表了特殊年代一代人的向往与追求。 是谓才情。再说有些多余了。不妨录原诗为证:
重逢故乡甜丝丝(七言歌行)——献给许永康、胡世英夫妇 引子:从初中毕业至今,阔别53年。永康回乡的电话,第一句是:“你听得出我是哪一个吗?”我惊喜地回话:“哈,许永康!”阔别半世长相思,电话闻声即辨知。声犹圆润音犹甜,勾人忆取少年时。同窗同志同心结,品诗品文品良师。郢都竟陵分两地,鸿雁传书情更痴。圆梦五羊意气壮,屈居昙林唯弟知。京都展翅鹏万里,蒲阳育人成名师。英伦赴任报国恩,兰台树栋誉桑梓。事业皆成分南北,知音苦恋唯天知。苍天不负苦恋人,故乡重逢甜丝丝。
喜见才气容颜在,喜见伉俪恩爱驰。喜见福体同安康,喜见高雅美气质。挚友振奋夜难眠,同饮同游同赋诗。金乌薄情催别离,躯体别离心长絷。
劝君莫忘少时缘,劝君莫忘聚会日。劝君莫忘相思苦,劝君莫忘慰相知。慰相知——常偕伉俪归!慰相知——鹤发童颜时!
  • 回复3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思乡远梦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77

2014-04-03

粉丝 51

2014-04-03

粉丝 4

2014-04-03

粉丝 289

2014-04-03

粉丝 1

2014-04-03

粉丝 597

2014-04-03

粉丝 51

2014-04-04

粉丝 51

2014-04-04

粉丝 51

2014-04-04

粉丝 289

2014-04-04

粉丝 51

2014-04-05

粉丝 289

2014-04-08

粉丝 3

2014-04-09

粉丝 51

2014-04-10

粉丝 1384

2014-04-10

粉丝 1071

2014-04-16

粉丝 1071

2014-04-16

粉丝 1384

2014-04-16

粉丝 1071

2014-04-16

粉丝 1384

2014-04-16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