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梁庄王墓发掘时的两大“谜团”

2011-06-21   发表于 流金   阅读 1.7万   回复 35


2001年4月下旬,位于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的梁庄王墓在经历了发掘前的坎坎坷坷后终于开始了抢救性保护发掘。令考古工作者所始料不及的是,当打开墓道门后,前室本应为两扇的石门却仅剩下右边(东面)的一块,西扇门和顶门柱神秘失踪;而进入前室时,还未排尽的水面上又漂浮着一块看起来成色较新的现代织物——半条毛巾,考古人员认为墓已被盗无疑。但将墓室的水抽干以后,琳琅满目的文物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时,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那么,神秘失踪的西扇门和顶门柱,还有那半条漂浮着的毛巾又是怎么回事呢?一时成了在场人员心头的两大“谜团”。后来通过大量研究,考古人员才揭开了这里面的谜。 要揭开那半条毛巾之谜似乎容易一些。因为此前盗贼曾两次盗炸了梁庄王墓,且已伤及券顶,不是这样也就不会发掘这座有着560年历史的古墓了。通过对墓后室券顶的观察,发现有一条明显的裂缝。真是好险啊!如果盗贼使用的炸药再加重那么一点点,或是放炸药的坑再深那么一点点,他们几乎就得手了。显然,这半条毛巾就是盗贼在炸墓时垫在炸药下面,被炸药爆炸时从那条裂缝“冲”进墓室的,后又经水流带到了前室。不然,墓道门是好好的,墓室券顶又没有大的损伤,那属于现代织物的半条毛巾怎么会进入墓室呢?当然,如果把那半条毛巾拿去作一个粘附物化学成分的检验,必能检测到爆炸物的某些元素,只是这样做好像有些多余了。 揭开失踪的西扇门和顶门柱之谜就得益于发掘的深入和对有关史料的研究。原来,在打开墓道门以后,墓的前室和后室在临时架设的照明灯强烈光柱的照射下已一览无余,现场考古人员清楚地看到,后室的棺床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只是一个大的居中,一个小的居左(即西边),看来这个墓所埋葬的不只是梁庄王一个人,而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人了。这个人是谁呢?随着墓内文物的清理,发现了一些女性饰品,尤其是墓后室居然有一本梁王妃魏氏的鎏金铜封册,想来这另外一个人就是梁王妃魏氏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梁王22岁时,20岁的魏氏被册封为梁王妃。但他们仅共同生活了8年,梁王便“患疾以薨”(即病逝。所封谥号为“庄”,故以后被称其为“梁庄王”)。魏氏悲痛欲绝,意欲殉夫。正统皇帝为此降旨安抚,要她安心抚养梁庄王的两个女儿。魏氏从28岁守寡,自然哀怨之极,到了38岁便一病不起。梁王妃见自己时日不多,就嘱咐死后要和丈夫葬在一起,且为合葬形式中最亲密的一种——同穴同室。下葬时,由于顶门柱将墓门顶得死死的,只得撞破西扇门,移走顶门柱,在梁庄王的棺床旁附做了一个小而低的棺床安葬了梁王妃。此时距梁庄王病逝仅10年,他们又“同床共枕”了。这恰似一首哀婉悲戚的情歌响起,超越了阶层、生命和岁月,直到500多年后的今时墓门被再次打开.......。 自此,两大“谜团”才得以彻底揭开。更需提及的是,魏氏的下葬,又为梁庄王墓增添了不少珍贵的随葬品,使其整个出土文物的规模高达5340余件。其中,出土的25支金簪有24支属于这位王妃,鎏金铜封册则成为目前见到的唯一明代王妃封册。同时,此墓并非合葬墓的设计布局,事实上却是王与妃的合葬墓……。这些都成为这次考古发掘中的一道道“亮点”。
  • 回复3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落日下的背影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546

2011-06-21

粉丝 19

2011-06-21

粉丝 0

2011-06-21

粉丝 240

2011-06-21

粉丝 11

2011-06-22

粉丝 19

2011-06-22

粉丝 19

2011-06-22

粉丝 19

2011-06-22

粉丝 0

2011-06-22

粉丝 19

2011-06-22

粉丝 0

2011-06-22

粉丝 222

2011-06-22

粉丝 4291

2011-06-23

粉丝 19

2011-06-23

粉丝 19

2011-06-23

粉丝 19

2011-06-23

粉丝 0

2011-06-23

粉丝 0

2011-06-23

粉丝 0

2011-06-23

粉丝 4291

2011-06-2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