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第八篇

04-26 07:42   发表于 教育   阅读 1091   回复 0
《我的素质教育之路》力作选登第八篇
《 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几个 “必须 "  》    2014年5月10日

       在《班主任生涯》第三篇、第四篇中,我讲述了我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两件趣事。这两件趣事,分别发生在
高考招生方式不同的两个年份1987年(先估分填报志愿,后公布高考成绩)和1991年(先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志愿)。“先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高考志愿”,是高考招生的正常方式。文革前和新世纪以来,都是采用这种招生方式。“先估分填报志愿,后公布高考成绩”,是高考招生的非正常方式。上世纪80年代采用过几次。因此,我1991年指导刘雨晴“押宝”的经验,有长期的参考价值;1987年指导潘红芹“押宝”的经验,在招生方式非正常的时期,有特定的参考价值。
       今天,我向流金网友介绍我指导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又一成功范例: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如何指导优生填报高考
志愿。
      我班91届考生李作胜的高考总成绩,为全省文科第五名。其父李孟阳是我的一中同事。他专教数学,没有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经验。他没有在我手中领志愿表。他到省招办为儿子填报了北京大学后,才给我通信息。
       我说:“近三、四年,千万莫填报北京大学。”
       他问:“填哪所大学好?”
        “人民大学。”
        他担心拿不回已上交的志愿表,便匆匆离开,找车到了武汉。
        第二天,他赶回来与我通气:“我强行要回了上交北大的志愿表,填了人民大学劳动人事系。”
        我问:“表呢?”
       “  交给了人民大学招生组。”.
        我说: “ 专业填的不好。”
        “怎么呢?”
        “你只看到县里劳动局、人事局有权,忽视了儿子的性格与特长。李作胜没有心腕子,不擅长社交。不适合
        搞中、上层行政工作。若搞行政工作,将来他赶不上没读大学的行政游子。”
        “填什么专业好?”
        “李作胜记忆力好,逻辑思维能力强,适合读金融专业。金融专业是人民大学的拳头专业。他毕业后在金融
部门工作,经济待遇高,福利好。这对一家老小都有好处。”
        李孟阳很懊悔,说:“为要回上交给北大的升学志愿表,我已扯了一次皮。这次又把表交了,怎么办呢?”
        我说:“不要紧。李作胜的高考总分是全省文科第五名,是全省文科重点院校争夺的宝贝。只要你态度坚决,哪个大学的招生人员都不敢得罪你。再说,你这次不用退表,只是在原表上改动专业。他们不仅不会拒绝你,还会热情地帮你改。”
       听我讲完,他连忙弄了一辆小车赶到了武汉。当夜赶回。第二天上午向我报喜:
      “ 你料事如神!成功了!"
       此前,我和李孟阳老师没有什么交往。哪怕高三时我教了他儿子一年,我们也没有单独谈过三句话。此后,我们成了好朋友。2002年我到武汉协和做白内障手术。李孟阳不知从何处探到了消息,打电话叫在省建行工作的李作胜带着女朋友到协和看我。
       综合我1987年和1991年三次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成功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必须”:
       1、  班主任必须了解当年招生的大局—— 一是当年高校招生的录取方式(是正常式还是非正常式);二是高考近
两三年的局势;三是全国高校在我省招生人数总表。
       2、班主任必须全方位了解考生——(1)该优生平时在全年级的名次、薄弱学科和拳头学科;(2)该优生高考的总分和单科分;(3)该优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3、班主任必须全心全意为优生的未来着想——(1)填第一类学校志愿表,要在“稳”字当头的前提下押宝,要在全方位准确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押宝,要在科学分析不同档次优生的心态的基础上押宝。
       4、班主任指导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能有半点私心。例如,我强迫潘红芹填清华时,我只想到为了使她的未来更
辉煌——1987年,我县不以录取清华、北大为优胜(八十年代,钟祥一中只考取了四个北大清华生,其中三个出自我班:1981年的柯红云,1984年的韩荣刚,1987年的潘红芹。)1991年,李作胜的高考成绩居全省文科总分第五名,已稳取北大,但我叫家长要回已上交的志愿表,改填人民大学。如果只为自己的虚荣,而不顾优生的未来更辉煌,我在上世纪就有四个北大、清华生。这个业绩,在上世纪的钟祥一中,绝对是奇迹,绝对是辉煌。为了李作胜的未来更美好,我根本未产生过这个念头。正因为如此,潘红芹一家人,李作胜一家人,把我当作亲人。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