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1、城市性质:上一轮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江中游重要城市,以发展轻工、旅游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新一轮城市总规提出钟祥市城市性质定位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新型产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突出钟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一江两湖”山水资源
2、城市规模:上一轮总规确定城市规模为:到2020年,城区人口30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新一轮总规提出2015年城区人口规模3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9平方公里;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3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6平方公里;2030年城区人口规模4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48平方公里。城市规模适度拓展,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3、发展方向:上一轮总规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近期向东,远期向南。新一轮总规中远景设想提出跨江双城、工业居住分离的远景空间布局模式,汉江以东地区以商住、旅游为主,汉江以西文集片区以工业开发为主。发展方向调整为向西、向南发展,主要原因是:
(1)把汉江以西文集片区纳入城区总规,从规划上体现了汉江东、西两片的整体性;
(2)缓解老城区以及明显陵的压力,若不向西跨江发展,城区势必东扩,对明显陵形成包围之势。
(3)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矛盾。按目前发展势头,钟祥市经济开发区规划35平方公里,但目前经济开发区最多能拓展到15平方公里,必须跨江发展。
(4)跨江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随着武荆高速的通车,分当线改造以及汉江二桥的启动,城市交通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善,我市已经具备跨江发展的条件。
4、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规划构建“一核、两园、三轴、五片”的跨江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一核:即郢中古城,内部文物古迹众多,围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钟祥城区重要的历史风貌核心区,展示其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地方文化。两园: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明显陵)及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镜月湖)。三轴:汉江滨江绿轴;南北连通莫愁湖和镜月湖的滨湖绿轴;东西向贯穿古城与新区的自然人文轴。五片:城中片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和文集片区。城中片区主要依托郢中古城,发展商业、行政办公、文体服务等功能;城东片区依托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发展行政办公、居住配套等功能;城南片区依托经济开发区和滨江滨湖特色,发展工业、商业服务、居住配套、教育科研等功能;城北片区依托莫愁旅游新区,发展休闲旅游、商业服务、居住配套等功能;文集片区主要以发展工业物流、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
5、城市特色形象:规划城市形象整体定位为“山水名城、人文钟祥”。山水名城即以汉江为主线,串连莫愁湖、镜月湖、护城河、九湾河等八条水系,构建山水景观系统。汉江以滨江文化为主线构建山水景观;莫愁湖以宜居文化、莫愁文化和长寿文化为主线构建山水景观;镜月湖以生态湿地文化、明、楚文化为主线构建山水景观。人文钟祥即以历史文化(楚文化、明文化等)为主线,恢复文峰塔、元佑宫和兴王宫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展示钟祥古城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利用钟祥的长寿文化,在城区内打造长寿主题文化景观,展示钟祥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6、城区道路交通:结合汉江二桥的建设,以打通襄汉路、金福祥大道为横向轴线,以连通王府大道、郊郢路为纵向轴线,体现临江抱湖特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沿汉江两侧和环抱两湖的 “五纵九横一环”的骨架路网。
“五纵”:王府大道、郊郢路——新美香大道——金汉江大道——老分当公路文集段改造——规划纵向路。其中,规划将王府大道、郊郢路作为老城区发展主轴,向北接寺沙公路,打通王府大道、郊郢路并向南延伸至分当公路,该路将是城市南北向的快速通道;金汉江大道延伸至武荆高速连接线道,主要作为城区的纵向联系通道、沿湖景观道路;新美香大道在原来环湖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穿过西二环路向南延伸,接滨江路;老分当公路文集段改造为未来城市沿汉江西侧的发展轴,是汉江西侧的主要客货运通道。上述几条纵向道路同时还是城市与外部交通设施的联结纽带。
“九横”:规划将金福祥大道和襄汉路连通,并向西延伸,形成城区东西向交通联系主轴,规划按1000-12000米左右的间距布置横向的主干路。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