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移民下广德的由来。。。
钟祥移民下广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从同治五年(1866)开始,清政府在广德全面“出示招垦”,并推行“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等鼓励移民垦荒的政策。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超过十万人,主要有“湖北人”和“河南人”两大部分,北部河南人居多,南部湖北人多,东西部兼而有之,县城“下江人”(芜湖、无为等地的人)居多,城乡内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苏浙人、安庆人、徽州人、浦江人以及少量的上海人。湖北移民大多来自钟祥、荆门、孝感、南漳。河南移民大多来自光山、罗山、商城、固始。当时人口籍贯“湖北居其四,河南居其三、浙江居其一,江北居其一,他省及土著共得其一”。
广德之所以成为移民大县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紧密。广德作为安徽唯一一个与苏、浙两省交界的县,“锁三吴、襟两浙”,自古就有“吴头楚尾”之说。东南部系黄山余脉,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西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带,河湖纵横,是典型的江南平原。良好的自然条件既适合中原人生产方式,也适应荆楚人的劳动习惯,更适宜吴越子孙的生存,因而成为移民先人的创业乐土。 广德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移民之乡,因其移民的种类多,方言也显得十分丰富,南部和西部(南部如柏垫、杨滩,西部如誓节)说的是湖北话,属于西南官话。县城说的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北部东部东北部(像邱村、新杭)说的是河南话(光山地区的),属于中原官话。而也有极少数人如甘溪沟、庙西有人说广德本地的话,属于吴语。经过一百多年的互相通婚、交流与融合,现在大家说的话已经和原本的移民地发生了许多改变,不能纯粹的说是属于什么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了。有的人说原来的自家方言觉得很土,就改了许多音,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广德式亚普通话”,语速慢而有节奏,这是移民之间为了交流,彼此包容的结果,这种独特的语系是一种文化进步。由于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域,肯定带有不同的方言尾音,上几辈的老人中许多仍讲老家方言,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语言,例如湖北移民讲“解放”为“改放”,河南移民讲“行”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的将来,地道的移民方言口音会从这里逐渐消失。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