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书院

2008-04-28   发表于 情系钟祥   阅读 1.6万   回复 35
兰 台 书 院


兰台书院是钟祥一中的前身。为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安陆府知府张世芳率本府所辖四县(钟祥、京山、天门、潜江)和荆门州所辖三县(荆门、当阳、远安)共七县的官员募捐集资所建。据史载,清乾隆年间,兰台出了一个探花,名叫杨炳。杨炳五十七岁时,参加金殿会试,中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原来,他在八个半月前,连个秀才都不是,一下子“连中三元”,点了个探花,可谓一步登天了。乾隆皇帝在金銮殿上召见他时,有意奚落他,于是出了个上联:“县考难、府考难,院考更难,五十七岁游泮池。”杨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典试易,会试易,殿试又易,八个半月点探花。”针锋相对,对仗工整,巧妙地回敬了皇帝对他的奚落。于是得到赏识,名噪一时。为表彰杨炳的才华,安陆府知府张世芳出面集资在杨炳故宅(五十年代一中朝东大门内的小礼堂及其后的四合院)的背后兰台山上修建了几个四合院,取名“兰台书院”。以此作为府属士子(秀才和贡生)肄业之所,并延请山长主讲。每月分官、私两课,由知府与山长分别主持。书院内设有“夤门馆”,每逢月中三、八,县中秀才皆赴馆会文,即所谓“三八会文”。兰台书院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咸丰八年(1858年)曾有三次扩建和重修。现兰台四合院就是当年兰台书院的一部分。钟祥一中伴随着兰台书院度过了九十七个春秋(直至2002年秋天整体搬迁至南湖之滨)。
清代胡志章有一首诗《忆兰台书院》:“《离骚》一卷吊湘累,弟子同时作赋才。秋草何人寻故宅,雄风终古属高台。江山文藻前贤迹,井邑凋残浩劫灰。曾是旧时弦诵地,扶风绛帐盼重开。”表达了广大士子盼望书院兴旺的心愿。清代危映奎的《兰台书院雨窗即事》:“层台细雨暗詹牙(应为“檐牙”),冷院从教薄絮加;带锸僧分前寺菊,担囊客送本山茶。蝇贪墨沥窥青管,蜂困窗棂啮绛纱。午梦初惊成独酌,酡颜犹印枕纹斜。”则真实地记录了书院“从教”者的清苦生活和敬业精神。



一、全貌










二、正门













三、院内













  • 回复3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夜深人静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2

2008-04-28

粉丝 95

2008-04-28

粉丝 11

2008-04-29

粉丝 2

2008-04-29

粉丝 1

2008-04-29

粉丝 26

2008-04-29

粉丝 1156

2008-04-29

粉丝 4291

2008-04-29

粉丝 1

2008-04-29

粉丝 1

2008-04-29

粉丝 0

2008-05-01

粉丝 51

2009-10-22

粉丝 1

2009-10-23

粉丝 0

2009-10-23

粉丝 1

2009-10-23

粉丝 1156

2009-10-23

粉丝 1

2009-10-2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