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建议提升农民养老金
以1.3亿农村老人每人每月2000元养老金做测算说,一年需要3.12万亿元,这对中央财政来说不算什么,3万亿农民养老金增量可以带动万亿级别的消费增量,“为政者应当机立断”。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腾讯财经4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中说,面对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中国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刺激消费来提振经济。他建议提升农民养老金,通过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来扩大内需。《人民日报》旗下《人民论坛》杂志去年10月披露,中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逐渐上升,50岁及以上的大龄农民工占比增大。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逐渐上升。在中国现行养老制度下,有1.8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村老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因而也被称为农民养老金。他们目前的月均养老金仅240元,且不同省市标准不一,上海和北京去年已经分别来到1490元和961元,四川、湖南等地仍在200元以下。官方2023年披露的数据称,25个省份当时的农民养老金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但在养老金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显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分出手中“蛋糕”。一个主流的反对意见是,农民年轻的时候没有缴过养老保险,或缴纳数额很低,因此不该有过高的养老金。过去四个月里,彭远文持续在中国多个社媒平台发声,喊出“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是应对美国贸易战的最佳手段”等观点,有不少中国学者和网络“大V”认同转发。在陆挺此次发声之前,今年已有多名中国经济学者、官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这波舆论呼唤,始于前媒体人彭远文1月发布的《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到1000元的10个理由》一文。官媒《农民日报》4月16日在一篇文章中说,农村老人难以指望用200多元的养老金覆盖日常开销,因此仍然需要“找份活儿干”。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腾讯财经4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中建议,提升农民养老金,通过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来提振内需。但彭远文援引中国财政支出数据反驳道,当局2023年对2200万体制内退休人员补贴超过8000亿元,对近2亿以农民为主的城乡居民补贴3680亿元,前者人均财政补贴是后者的17倍。他批评郑秉文以百分比而非绝对值来看问题,是在混淆视听,“坏得很”。农村老人可能因生活困苦而自杀的情形也再次受到关注。一篇《中国青年报》2014年的旧报道,近期被多个自媒体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为题发布,在中国社媒热传。“老而无休”的中国式乡下人悲歌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3月受访时说,农民养老金的支出约90%来自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涨幅几乎完全依赖财政情况,因此制定养老金涨幅时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彭远文曾是《新京报》《看天下》等中国知名媒体高管,出身四川农村,工作和成长经历让他长期关注中国底层社会。他认为,提高农民养老金,不仅可以促进消费,也有利于当局提高合法性、社会稳定与国际形象,更是中国告别“身份社会”的关键一步。(转载)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