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不能无视办学宗旨 ,不能无视“素质教育”,不能无视“与时俱进” 2025年3月24
【导言】今年3月6日,我在“教育茶座”上曾对钟祥一中“百年校庆”的校歌做过一次粗略的点评。近日听说,120校庆时很可能沿用百年校庆的校歌。为了维护母校的荣誉,为了使120校庆圆满成功,我特地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点评的深度与广度。
我原来说过,高中校歌,必须具备“六要素”:1、必须准确体现本校的文化底蕴和位置特点;2、必须体现老师呕心沥血的高尚情操;3、必须体现学生为实现四化而奋力攀登的精神;4、必须体现本校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5、必须体现本校党委重视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的政治眼光;6、效果的主题必须准确鲜明,语言必须富有.激励作用。
先点评100周年校庆的校歌第一段。
(1)“雄风激扬,兰蕙飘香。”作者本想一开头便歌吟母校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对文化底蕴一知半解,文章开头变成了风景描写。《现代汉语词典》解:“雄风”——强劲有力的风;威风。“兰蕙”——鲜花芳草名。我的表达;“雄风发祥地,兰台古学宫”。“雄风”源自两千多年前宋玉在楚王行宫创作的《风赋》。九十年代一中党支部定清光绪帝三十一年(1905年)扩建“兰台书院”的日期为钟祥一中校庆的起始年。这才是母校校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阳春白雪,千古传唱。”《中国成语大辞典》解:《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高级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起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接着唱)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高深而不通俗的《阳春》《白雪》,当时就“不过数十人”会接着唱,怎么会“千古传唱”呢?由此可见,歌词作者把“阳春白雪”的含义完全搞反了。所以,这两句歌词是某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错话,在歌词中,是废话。
(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个八字句,离校歌主题太远,是大话空话。
(4)紧接第一行的八字句之后,本该立即点出钟祥一中的校名和历代老师的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歌词作者却写了这两个“八字句”的错话、废话。更有甚者,紧接的三句是“副歌”——“肩负民族的使命,我们奏响时代的乐章,我们开始新的远航”。试问:没有老师的教书育人,没有学校领导的办学宗旨,学生会“不学自通”吗? 由此可见,第一段歌词,不是错话就是大话、空话、漂亮话。
(5)“副歌”的“严谨求实,奋进创新”的八个字的“校训,”由于作者忽视了学校领导的办学宗旨和老师的无私奉献,校训就只是四个孤立的形容词。只有变成“严谨求实谱新曲,奋进创新中国梦”才是目标远大、有血有肉的校训。
“副歌”的最后一句,“向着未来,放飞理想。” 这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大话空话。
再点评100周年校庆的校歌第二段
按照高中校歌的六要素,第二段应该侧重歌吟钟祥一中的办学宗旨、歌吟母校的素质教育、歌吟校党委“与时俱进”的政治眼光。 “知识改变人命运,素质成就主人公”,这是多么深刻、醒目的办学宗旨!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办学目的!可是百年校歌歌词只字未提、完全无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多么令人难思难解。百年校庆的校歌问世之日,正是“应试教育”盛行之时,校歌无视素质教育、无视党委的与时俱进,还“情有可原”。要知道,2015年,正是党中央明令禁止大张旗鼓宣传高中学校录取清华北大人数之时,钟祥一中的110周年校庆没有大规模操办,也可能与中央禁令有关。时至今日,仍然在120校庆的校歌中无视不该无视的内容,是大错特错的。
为了维护母校的荣誉,为了使母校12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公开在网上发表这篇提醒文字。
(可能有人质疑:你的这篇点评,为什么不直接与一中领导面谈? 我坦率的回答:(1)我已年近九十,行路不便,独自搭车到新一中,怕出危险;(2)近日我曾多次打电话约见,领导很忙,没有回电;(3)距校庆之日越来越近,我担心我的提醒落空,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补充于 03-24 17:47
补充编审先生:你好!
请在“先点评第一段的”(1)中第三行“雄风” ”源自两千多年”文字的后面,增加一个“前”字。
谢谢!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