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学密码与历史长河中的审美变迁 ——《美的历程》阅读感悟

04-29 20:47   发表于 文学   阅读 1466   回复 1
       读完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我对美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领悟。李泽厚先生不仅是我国知名的哲学家,专注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更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在他49岁时出版的这部《美的历程》中,通过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宏观梳理,为我们揭示了不同时期美的起源、发展与变迁,使得美的密码一一解锁。
       书中第一章“龙飞凤舞”带领我们回到了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石头与陶器上的刻画,乃至巫术礼仪和图腾崇拜,这些看似粗犷的痕迹,实际上已孕育了人类对美的最初感知。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化处理,将想象与情感注入到图腾与线条图案中,展示了美是如何从具象走向抽象,从形式走向内涵的过程。李泽厚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强调美是外形与内涵的结合,而内涵则包含了特定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人的想象。
       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我们可以窥见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与审美风尚。在那个战争频仍、氏族分化的时代,青铜器作为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其纹饰中流淌的神秘与狞厉之美,恰恰映射出人们对祖先、神祇和战争胜利的崇拜。与此同时,汉字的演变也体现了审美与实用功能的相互交织,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再到书法艺术的极致表现,汉字的演变历程犹如一幅幅浓缩的审美画卷。
     进入先秦时期,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碰撞,催生了理性的审美精神。文学作品中,如《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借景抒情,展现了含蓄而深邃的理性美。此外,建筑艺术也体现出了实用与理性的结合,宫殿建筑与园林布局都承载着古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从楚汉到魏晋,浪漫主义与风骨并存,艺术作品从神话传说到日常生活,从宏大叙事到个体情感的表达,充分展示了人的觉醒与对内心世界的关注。魏晋时期,士人阶层通过文学、音乐、书法等形式,追求艺术的独立与自我情感的释放,尤其体现在草书与行书的自由灵动之中。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各自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唐诗以盛唐之音诠释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青春活力与开阔胸襟;宋词则以境界为核心,展现了一种更加细腻、内敛的情感世界;至于明清时期,市民文学的兴起则反映了社会世俗化趋势与市民阶层对真实生活的关注,作品中不乏对传统礼教的冲击与对个体命运的关切。
       《美的历程》不仅揭示了美的多元形式与深厚内涵,更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都是与其对应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建筑工艺的繁盛,还是文学绘画的勃发,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色与人心所向。要想真正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艺术的美感,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时代观念,品味那些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熠熠生辉的“有意味的形式”。
        最后,《美的历程》告诉我们,美的追寻不止于回望历史,更是面向未来,引导我们在当代乃至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掘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
  • 回复1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27

04-30 13:3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