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字厦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快乐!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这首词,因赵丽颖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广为人知,该剧主题曲《知否知否》,更是让这首词传遍大街小巷。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写下这首词的南宋第一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国皇后”,在她生活的年代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有“苏门后四学士”之称,母亲则是北宋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李清照才情过人,气质高雅。在父母的呵护下,书籍的浸润中,李清照像一朵花一样含苞待放,17岁的某一天,李清照在一次庙会上与赵明诚相遇。英姿飒爽的赵明诚被灵动优雅的李清照深深吸引,他慕名追寻至李清照家,正在庭院里悠闲地荡着秋千的李清照,如小鹿撞怀,慌乱羞涩中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芊芊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妙龄少女,在晨曦朝露中悠闲地荡着秋千,忽然看见自己的意中人来访,吓得鞋都来不及穿,赶紧抽身离开,却又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只好倚着门,假装嗅枝头的青梅。少女情怀,纯真爱恋,跃然纸上,灵动逼人。上天有成人之美,有情人终成眷属,18岁的李清照嫁给20岁的翩翩公子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藏与研究。他们常常把酒月下,聊碑文,聊诗词,聊人生。在爱人的陪伴下,李清照喝着最浓烈的酒,写着最清新的词,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滋养了李清照浓郁的诗情才华,连词作都充满了浓情蜜意。婚后的一次小别离,李清照找来一方丝帕,把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写进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平平淡淡的词句,寥寥数语,却写尽浓郁的相思,以至于后人,每有此感,便都忍不住吟诵此句。可惜婚后第二年,李清照的幸福就被动荡的时局扰乱。在朝廷激烈的新旧党争中,李家作为旧党在烹油烈火中沉沦,赵家作为新党正是鲜花着锦,门庭生辉,李清照被迫与丈夫分离回到原籍。两地分居的生活,填满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日子过得烦愁,李清照只好借酒消愁,重阳佳节这天,她醉卧花荫,写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一个“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穿越千年,我们仿佛依然能看见如弱柳扶风的才女,依帘思夫,柔肠寸断,惹人怜爱。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公元1127年,金军大举南侵,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这一年李清照44岁。动荡的时局中,赵、李两家起起伏伏,李清照夫妇分离聚散如浮萍漂泊。南宋元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在江宁发生兵变时却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看似文弱的李清照为自己的爱人感到不齿,又感慨于当权派的昏庸不作为,愤恨中写下名篇《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绝句掷地有声,慷慨激昂,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写下这首诗的李清照堪称女中豪杰。羞愧自责的赵明诚第二年就抱憾辞世,一段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山河破碎已经令人悲愤不已,如今丈夫盍然长逝,留下她一人孤苦伶仃。中年丧夫的李清照痛不欲生,作挽词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大病一场后,坚强的李清照擦干眼泪,用柔弱的身躯保护着夫妻二人收藏的大量文物书籍,追随帝踪,仓皇南逃。颠沛流离中,痛失许多珍贵收藏。公元1132年,李清照辗转到达杭州,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让她身心疲惫,那些拼命护佑的文物书籍在动乱中,被劫、被盗或被毁,在精神上给她雪上加霜的折磨。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此时已经49岁的她,原以为找到了可以护佑她和她毕生收藏的良人,却不曾想,张汝舟只是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婚后当得知李清照的文物收藏已无所剩时,张汝舟大失所望,对李清照谩骂侮辱,甚至拳脚相加。忍无可忍的李清照,搜集了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把他告到了官府,并要求结束双方婚姻关系。后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国破家亡、痛失爱人、遇人不淑、离异入狱,生活仿佛潘多拉的魔盒,对李清照再也没有温柔眷顾。然而就是在这种困境中,李清照的名篇再一次横空出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把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怨愁写的淋漓尽致,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同身受“怎一个愁字了得”!公元1155年,年过古稀的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把“江山留与后人愁”。李清照的一生,写词喝酒、赌博收藏,样样精通,炉火纯青;撩美男、撕渣男,敢爱敢恨,无畏世俗。满腹才情的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活成了女性的标杆,在宋朝支离破碎的山河里成为最闪亮的星。李清照,当之无愧的大宋一姐,实至名归的千古才女!
从钟祥走出去的道士皇帝朱厚熜《明朝那些事儿》终于看到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出场了。朱厚熜实在是个幸运的人,他的皇位不是他爹传给他的,而是他的堂兄传给他的。朱厚熜的堂兄朱厚照14岁继位,31岁病逝,最大特点就是爱玩,是明代最会折腾的一位皇帝,正是因为他爱玩,玩的竟然连皇子都没有,死后就只能兄终弟及,让朱厚熜捡了个便宜。最重要的是朱厚照的爹朱佑樘,作为皇帝,不要三宫六院,没有后宫三千佳丽,一生只有皇后一个妻子,在封建社会大胆的践行一夫一妻制,一辈子只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只剩下朱厚照一颗独苗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的朱厚照只有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堂弟,天上掉下个皇位这样的好事被朱厚熜幸运的赶上了。从咱们大钟祥走出去的这位嘉靖皇帝,可不像他的堂兄一样只知道玩,相反他是明朝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儿最多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成为明代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公元1521年,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病逝,时年15岁的朱厚熜正在封地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为父亲兴献王守孝,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在皇室子孙中选中了朱厚熜,让他提前结束守孝,火速赶往京城继位。至于朱厚熜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与时间赛跑,与竞争对手赛跑,在赶往京城的路上坐囚车赶路,他府上的厨师又是怎么做出吃肉不见肉,简单快捷又保存方便的盘龙菜这样的野史传闻,在《先到为君》这本书里也有详细的描述,本文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一切人物事件遵循作者当年明月的观点,以示对当年明月的尊重。内阁首辅杨廷和选中朱厚熜原是看在他尚未成年好控制,却不曾想,年少的朱厚熜一到京城就给杨廷和一个下马威。到了京城,在进宫线路上,朱厚熜不听从安排非要坚持从大明门走,进奉天殿,满朝文武大臣却坚持让他从东安门进,到文华殿暂住。朱厚熜不高兴了,你们让我来是当皇帝的,不是当皇太子的。不让走东安门,那我就不走了,皇帝我也不当了,回我的安陆府!大臣们只好屈服,15岁的朱厚熜VS老谋深算的满朝文武大臣,赢得第一回合胜利。好不容易进了皇宫的朱厚熜,屁股还没在龙椅上坐热,就有大臣开始上书,让他改认孝宗皇帝朱佑樘为父亲,把自己的父亲朱佑杬称为叔叔。朱厚熜不高兴了,敢情当个皇帝连亲爹都不能认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争爹PK战拉开帷幕,史称“大礼仪”事件。在这场“大礼议”事件中,寂寂无名的官场小混混张璁、桂鄂等人迎合朱厚熜的意愿,开始上位。而历经三朝的风云人物杨廷和在这场纷争中彻底厌倦,告老还乡,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运筹帷幄一生,却最终在自己选定的皇位接班人手里栽了跟头,结束了光辉的政治生涯。大权在握的嘉靖皇帝,在这场斗争中深悟权谋之道,制衡之道,从此开始大展拳脚,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天下,朝中文武百官,各色能人,都被他像木偶一样控制着,利用着,励精图治的付出换来了“嘉靖中兴”的治世,在这一点上嘉靖绝不是昏庸之辈。为了能永远的统治天下,为了永久的享受权力、操控、斗争带来的快乐,嘉靖开始寻求长生之道。于是,英明的嘉靖同志,成了一名虔诚的道士,整日沉迷炼丹修道,大胆尝试各种重金属制成的金丹,但在烟雾缭绕的炼丹房里,嘉靖依然牢牢操控着大臣,运筹帷幄治理江山。直到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在与自己最宠幸的端妃熟睡时,差点被宫女用绳索勒死,若不是宫女因紧张把套在嘉靖脖子上的绳索打成了死结,嘉靖皇帝就光荣的羽化成仙了。鬼门关走了一趟的嘉靖惊吓过度,从此不再上朝,专心炼丹修道,祈求太上老君护佑他平安长寿。在嘉靖皇帝一心修道的时候,他手下一帮大臣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严嵩用最擅长的贪污腐败之术斗倒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在严首辅的统治下,明朝政府贪污腐败上行下效,财政亏空,连年赤字,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民不聊生,即使这个时候出现了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也无法抗衡严嵩昏庸的指令,抗倭事业依旧任重道远。正所谓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恶贯满盈的严嵩最终被隐忍而又正义的徐阶斗倒,从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沦落为街头乞丐,最终在八十八岁高龄时横尸荒野,一代奸臣严嵩可谓罪有应得。成为新任内阁首辅的徐阶,勤政务实,嘉靖皇帝忙着成仙,他则忙着干活,忙着治理国家,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明朝又渐渐走上正轨。就在这一派和谐宁静中,明代第一奇人海瑞登场。他的一篇《治安疏》把热衷于炼丹修道的嘉靖皇帝骂的七窍生烟,文中有这样一千古名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写下这篇“天下第一骂书”的海瑞当然知道自己骂皇帝的严重性,所以他是给自己做好了棺材才骂的,抱着必死的心的海瑞不但没死,仕途反倒节节高升了,至于影视剧里的海瑞罢官则是后来万历年间的事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医也在嘉靖时期登场,他被嘉靖皇帝指定为御用太医,却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不是因为官场黑暗,政坛险恶,纯粹是他要服务的高级病人嘉靖本人难以伺候。原本无病无灾,身强体壮,却偏要修道成仙,每日服用金丹,糟践自己的身体。天天嗑药,吃下大量重金属的嘉靖,别说神医,哪怕是神仙也救不了。这位神医致仕回家后,走遍山川河沟,最终编纂出医学巨著,这本书叫做《本草纲目》,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李时珍!他的名气,他的著作,都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统治者嘉靖皇帝!几十年热衷炼丹修道,吃下大量有毒重金属的嘉靖皇帝,顽强地活到了六十岁,至死也没有羽化成仙!这位十五岁被皇位砸中的幸运儿,也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操纵群臣,控制朝政,他的手下出现了一批批有名的文臣武将,可谓人才济济,但大明帝国却在他手里几乎滑向崩溃的边缘,所以历史上对嘉靖皇帝的评价并不高。嘉靖皇帝的去世,《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只用了一个字来评价:该!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明明有天降的好运,明明有过人的智慧,明明有健朗的身体,却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荒谬的信仰付出了生命,成仙未能如愿,却把自己折腾成历史上有名的昏庸之君,实在可惜可悲可叹! 
朱棣:永乐盛世开创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着“靖难,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夺走了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太平盛世,逆子造反,朱棣走的是一条成王败亡的不归路,其过程之艰辛异常,非常人能坚持。朱棣用他的毅力、智力、能力、及运气,几次绝境逢生,扭转乾坤,他的成功充分验证了一个道理:天助自助者!朱棣是名副其实的皇位簒夺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朱棣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修书。盛世修书!朱棣要修一本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大典之外,再无他书。于是,一本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就此诞生。这本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总计三亿七千万字!全部由人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而成!《永乐大典》堪称中华文明金字塔,使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郑和下西洋,大家都很熟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这也跟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有关。朱棣造反成功后,建文帝朱允炆放火烧了宫殿,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失踪的朱允炆,成为朱棣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登上皇位的他,派出两路人马去追寻朱允炆的下落,一路是秘密打探寻访的胡濙,一路就是郑和船队。郑和,原名马三保。朱元璋平定云南的时候,成为战俘,年仅11岁就被阉割。这个不幸的孩子,随后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成长。没有人把他当孩子照顾,多少次死里逃生,多少次命悬一线,造就了他坚韧无畏的性格。在残酷的战争中,他顽强的活了下来,并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朱棣。历史再一次证明:悲剧的开端也是荣耀的起点。悲剧,还是荣耀,取决于你是否坚强!朱棣登基后,马三保被封为内官监太监,后来又赐姓“郑”。朱棣又交给郑和一项让他光耀史册使命——下西洋。下西洋其实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西洋,而是指今天的南洋。郑和作为最适合的人选,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航海知识,久经战争考验,性格坚毅顽强。最重要的是,郑和自己是虔诚的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到过全世界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圣,而他的心中也有这样的信念。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自己的船队从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这只舰队的主力舰,称为“宝船”,其体量完全可以匹敌今日的航空母舰。随郑和下西洋的将士卒总计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这样的船队似乎不是去寻人的或是打外交的,更像是去炫武耀威、找茬闹事的。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支庞大的船队,所到之地,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只有和平与友善。当时的大明王朝在世界上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却能平等对待周边弱小国家,帮他们排忧解难。郑和所到之处,不抢不掠,用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的国家。还有许多国家的国王亲自带队,随明朝船队到明朝进贡,甚至还有在中国病逝要求葬在中国的国王。这些人贵为一国之君,死后竟不愿回归故里,宁愿葬于异国他乡,可见当年大明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吸引力。当然,当时的明朝政府,也没有亏待这些国王,以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成为中外佳话。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这些伟大的成就,这些属于中华民族的光辉与荣耀,永乐大帝——朱棣,功不可没。在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操持下,大明国泰民安,修成大典,迁都北京,远航南洋,威震四海,每一件事都彪炳千古,影响深远。朱棣,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周一早上,我从停车场出来,旁边的废品收购站,那个很早就引起我关注的卖废品爷爷,又坐在门口等着老板开门。我去早餐店买早餐,决定多买两个包子,给爷爷送去。其实这么做,我心里是很犹豫的,我怕自己的善意冒犯了爷爷,又怕他老人家尴尬。所以,也不敢多买,想着爷爷若坚持不要,就自己吃了吧。到爷爷身边的时候,我弯下腰,问:爷爷,您吃了吗?爷爷显得很意外,支支吾吾地说:还没有。我把包子递给他,说:我给您买了两个包子。爷爷有些局促,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住了包子,一直拎在手上也没有立即就吃。我端着一碗粉,也没有吃,蹲着跟爷爷聊了一会。我说我是对面学校老师,已经看到几次您一早在这里等着卖废品了。我亮明身份后,爷爷脸上的紧张瞬间就没有了,他笑眯眯地跟我说:他每天早上都来这里卖废品。我问他多大年纪,他说今年75了,我说那比我外婆还小五岁。爷爷说他和老伴每天都去捡些废品,每天早上由他用小推车推来卖,多的时候能卖三张(三十块)钱,少的时候也有十五块钱。我说那很不错啊,我外婆也自己种点菜,卖点捡拾的谷物之类,多少换点钱可以够自己日常开销,减轻子女负担,还可以走走锻炼身体。爷爷笑着表示认可,还说他知道老板每天早上八点开门,他前提来等着就可以早点卖,反正老了也睡不着。爷爷看我一直端着碗也不吃,就要站起来把自己坐的位置给我坐着,我忙说不用不用。说这话倒不是嫌弃爷爷,相反,爷爷衣着干净,就连他带来的几包废品也都打包的干干净净,各种废品纸壳,废旧饮料瓶等都分类装着,甚至连装这些废品的袋子都是一尘不染的,装运这些废品的小推车也是洁净如新。我夸爷爷是个讲究的人,自己干净利落,连带来卖的废品也收拾的干净利落。爷爷张开嘴笑的跟个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一样。在征求爷爷的同意后,我给爷爷拍了几张照片,还告诉他我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用来激励一下年轻人。爷爷非常配合地让我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我跟爷爷道谢,让他趁热把包子吃了,就不再打扰爷爷,赶紧进了学校。这些文字爷爷或许根本就看不到,他不知道,一个陌生的人已经关注他这样一个卖废品的老人很久,更不知道这些文字会为他而写。爷爷的自力更生,整洁干净就像这个让人心情愉悦的春天的早晨一样,让人如沐春风。当太多的年轻人在抱怨生活不易的时候,也有太多像这个爷爷一样,像我的外婆一样,年近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们,依然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乐观向上。人的一生,本就充满苦难,要不然,为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哇哇大哭地。但生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充满磨难的同时,也处处充满惊喜,我们永远不知道,生活在我们的前方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开盖惊喜,所以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未知,也充满期待。也许,你会嗤之以鼻,也会极力反对,更想蹦起来告诉我,生活给的绝对不是开盖有奖的惊喜,而是突如其来的惊吓。但这又如何,成年人的世界不是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王子和公主不用上班挣钱也可以快乐地生活。或许你的生活正一地鸡毛,或许你的工作正焦头烂额,或许你孩子的成绩让你吐血,但这就是生活。没有惊喜的时候,我们只能隐忍,成年人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战场,我们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上。苦日子里多放两勺糖,熬一熬就过去了。你不做生活的懦夫,生活就会向你屈服。没有人可以一直站在自己身后,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有些沉重无人能替我们负担,那就坚强地左肩换右肩!所有压不垮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坚强。而所有不期而遇的惊喜,都是你努力的馈赠。当你的生活乱糟糟的时候,不妨学学这位卖废品的爷爷,把你的生活分类整理,打点清楚。说不定在你梳理生活的时候,你会一下豁然开朗,眼前就是浩荡坦途。说不定在你整理情绪的时候,你会一下洞察秋毫,心里皆是人间温暖。 
今天下午跟姐妹们约了一起去罗集吃蒸笼格子。刚出城,到西环三路口附近,红灯刚过,车子才起步,前面有一男的跑进车流拦车,在我旁边的车撇过拦车人开走了。拦车人转身扑向我的车,逼的我停下了车,他拉开车门就坐进来了。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毛发都炸开了,但还是逼自己冷静地开车。他一上车就说:追上前面那辆车!我不敢激怒他,只能往前开,但还是友情提示他,我后面有车跟着在,不能帮你追。然后,我拨通了跟在后面的妹妹的电话。我说:我车上上来一陌生人。电话里听我妹妹车上三个人一下炸了锅。我又跟坐在我旁边的男人说:我老公的车在后面跟着。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脑补了一副他拿出刀子架到我脖子上的画面。幸好在我脑补恐怖画面的时候,妹妹的车已经跟了上来把我车截停了。旁边的男人一看确实有人跟着,只好开门下车了。到了安全地带,妹妹一车三人下车转到我车上。她们说在后面看见有陌生人上了我的车,还正在纳闷,就接到我的电话,一踩油门就冲上来了。妹妹说如果那个男人不下车,她打算直接开着车冲上来,哪怕把她的车废了也要把我的车截停!妹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都有些哽咽。要知道妹妹的车是才提没多久的大奔。我心里充满感动,真是亲亲的妹妹啊。然后惊魂未定的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妹妹们说怎么他一下就能把车门拉开。我说又没锁车门,车都被逼停了,他一拉门就上来了。她们一遍又一遍跟我强调以后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习惯性锁车门。开车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虽然有惊无险,也确实值得反思。幸好今天遇见这个人并不穷凶极恶,或许真的是有紧急情况需要追赶前面的车。但万一是恶徒,那真今天的不堪设想。所以,今天的有惊无险实实在在给自己上了一课,写出来也提醒其他姐妹们,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锁好车门,冷静应对一切意外状况。
清明放假,带着孩子乘班车回家,正赶上周末,沿途尽是招手的乘客,一路上车走走停停,乘客上上下下使得车子如蜗行一般。好在不赶时间,想着两三天的小长假心情也不错,索性和孩子一起欣赏窗外风景,边看边给孩子讲解那黄灿灿的是油菜花,那绿油油的是小麦,也不管他是否弄得明白。倒是孩子自己也有欣赏风景的雅兴,一会指着树上的鸟窝给我看,一会有又极有想象力的指着远处的杉树说是三角形的树,一会又在车上跳起自创舞蹈,引得全车人都乐滋滋地观看。旁边一奶奶笑眯眯的夸宝宝小嘴会说,跳舞好看,让我这个当妈妈的心里颇受用,心情愈发不错。车行至一站点,上来一对母女,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妈妈穿的很漂亮,小女孩也打扮的如小公主一般。母女俩似乎是要远行,行李有些多,上车时售票员就及时地接过了行李放置在司机旁边的坐垫上,并为母女俩安排了靠近行李的第一排座位,待母女俩坐稳,司机才发动车子。没想到车子开动的一瞬间,一个方便袋便从母女俩的行李里滚了出来,袋子里的玻璃瓶刚好在售票员的脚下炸开,着实把正在售票的售票员吓一跳。“哎呀,我的东西破了”,年轻的妈妈拿着正准备买票的钱大喊。“这里面装的什么啊?”看着流了一地的水,售票员赶紧抬起脚,并弯腰捡起地上的塑料袋。“是买给孩子吃的桔子罐头,准备路上吃的,这下碎了怎么办?”年轻的妈妈一脸埋怨,语气颇有不满。售票员打开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根火腿肠、一袋辣面筋递给年轻的妈妈,然后打开窗户把碎了的罐头瓶丢了出去。或许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年轻的妈妈开始念叨。“把我的罐头打破了,也不少点车费,这要是在别的车上肯定不会这样不负责。”“你自己行李里面有易碎的东西为什么不系好呢?差点砸到我的脚我也没说什么啊”,售票员显然没料到年轻的妈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也有些愤怒。原以为这个年轻的妈妈只是说说撒个气而已,毕竟只是一瓶小小的罐头,一个年轻人也不会真在乎这点东西,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妈妈竟然一直喋喋不休。“你凭什么不给我少点车费,我的东西是在你们车上破的,我是你们的乘客你们应该有义务保证我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售票员不理会自己,这位妈妈的愤怒似乎又高涨了。“这事要是发生在别的车上人家肯定主动赔偿了,要是在荆门绝对不会是这种情况,乡下人的素质就是差。”年轻妈妈有点口不择言。“嗯,我们乡下人的素质差?你不要一句话打一竿子人,城里也有素质不高的人,我们乡下也不都是没素质的人。”售票员显然被激怒了。可能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又看到售票员愤怒的样子,年轻妈妈暂时沉默了。一直在我怀里玩的孩子小声地问我:“妈妈,阿姨们是不是在吵架?”“阿姨们是在讨论问题呢”我笑着回答。窗外的景色依然是油菜花的黄和麦苗的绿交互点缀,一路上乘客上上下下,似乎把刚才不愉快的一幕也留在了车外。只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妈妈如此执着,窗外的风似乎一点也没有吹散她的怒气,她又继续开始抱怨。“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我出了钱买了票就是你们的乘客,你们就有义务保证我的财产安全,这下我的东西碎了,路上怎么给孩子吃。”“弄破了人家的东西也不给赔,少点车费都不行,真是没见过这样的人”。······“你要是说孩子没吃的了,我可以买给孩子吃,也没几个钱。”售票员实在沉默不下去了,便开始反击。“可是你这么指责我们就不讲理了,你就没错吗,你这么大个人难道不知道要保管好自己的行李?车上这么多人这么多行李都要我们看管,我们看管的过来吗?”售票员据理力争。这时一直默默开车的司机转过头来简短而又不容反驳地说了一句。“到下一站我买一瓶赔给你,你再说我现在就让你下车!”女司机显然对这场争执压抑了很久。年轻的妈妈被司机掷地有声的话镇住了,顿时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车继续行驶,一车人包括我都在猜测司机会不会真的赔给这位年轻妈妈一瓶罐头。车行驶至一路边超市,司机停下了车,果断的拉开车门,走进超市。这时车上的乘客开始躁动起来。“还真下去给她买啊?走了,走了,不搭理她就行了,自己不看好自己的东西还怨别人”,车上的乘客显然站在了司机这边。可能没料到司机真会下车给自己买罐头,加之众人的指责,年轻妈妈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是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我要的不是一瓶罐头,我就是在坚持真理,这个世界上没有道理是不行的!”年轻妈妈的论词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这件事到现在为止,谁对谁错,谁有素质,谁没有素质大家就都心知肚明了,为了这几块钱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好吗?”坐在这位年轻妈妈身后的我,实在忍不住便开口提醒了她几句。同为人母,又都带着年幼的孩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她年幼的孩子一脸茫然的望着自己的妈妈和一群人争论,这场争执无论谁最后赢得了胜利,输的都是对年幼孩子的教育。或许这场罐头引起的风波责任真的在于司机和售票员,是她们的失职。可是年轻妈妈她的一言一行让自己从受害方变成全车人的对立方,她想用自己的坚持来维护正义的道理,却一点点沦丧了这个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宽容!司机最终买回了一瓶罐头,年轻妈妈赢得了这场争论,便再无说辞,她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她所谓的道德。只是她不知道,在她上车之前,一位初中生乘客在下车前,交给售票员五元钱,说没有人找他买票。而这个衣着简朴,性格腼腆的学生正是她口里所说的素质低的乡下人中的一员。因中途下车,至于后来年轻妈妈会不会带着这瓶罐头下车我无从知晓,也不知那瓶罐头对她来说是否香甜如初。回家的路上,阴雨连绵,雾霾下的中国,如今连农村的空气也不再清新,这春天的风不知何时已不再有春风拂面的感觉。我把孩子揽进怀里,加快了脚步,心想着环境治理真是迫在眉睫了。 
让唐高宗三叹的王勃究竟有多可惜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佳句,一篇《滕王阁序》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传至今。年少成名,飞黄腾达,又一着不慎,沦为死囚,年仅26岁就溺水惊悸而亡。上天给了他不可一世的才华,也天妒英才一般早早的要了他的性命。他的一生如烟花一般,绚烂而又短暂。王勃乃名门之后,聪慧好学,六岁能作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被称为“神童”。九岁读颜师古的《汉书》注解,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著作的多处错误。十二岁的时候,因父亲的一句“不懂医术实乃不孝”便开始学医,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亦有所知晓。十四岁上书宰相,直抒政见,针砭时政,宰相刘祥道击节赞赏,在朝中大力推荐。十五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高宗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十六岁参加朝廷特招,一举高中,成为进士,未冠入仕,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年少得志,出名趁早,此时的王勃俨然人生赢家,十几岁就站到了别人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站得高看得远却也容易跌得惨。十九岁的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的骈文,惹怒唐高宗,高宗怒叹:“歪才歪才”!遂逐出京城。正所谓“成也在文,败也在文”,年少轻狂的王勃,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给王爷们斗鸡助兴所写的文章,竟然会触碰到帝王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兄弟相残乃初唐隐痛,高宗眼里这篇斗鸡助兴之作实乃暗有所指,挑拨离间,于是王勃被“怒斥出府”。天子发怒,丢官失宠,王勃的仕途毁于一旦。再后来,二十一岁的王勃经友人推荐,到虢州(今河南灵宝)任职,这里盛产药材,通晓医术的王勃凭着对中草药的兴趣,来到这里谋了一个参军之职。却不曾料想人生第二次打击接踵而至,而这一次王勃几乎殒命于此。他因私交藏匿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后又怕走路风声连累自己,杀人灭口。东窗事发,王勃被判死刑。才情至高的王勃何以犯此错误,世人皆谓锋芒毕露,招人妒忌陷害而已。幸而遇上大赦,保住了性命,却连累自己的父亲被贬至蛮荒之地交趾(今越南)。仕途的挫折,让王勃心灰意冷;父亲的贬谪,让王勃内疚不安。三年的牢狱之灾,让王勃万念俱灰,也让王勃低调隐居。曾经光环闪耀的少年才俊,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人生一次又一次跌入低谷。就在王勃南下去探望父亲的路上,一次宴会赋诗,再一次让王勃名满天下。《滕王阁序》在王勃跌入深谷的卑微中横空出世。论画面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论用典之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论情怀之深,“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论气魄之大,“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宦海沉浮,命途多舛,此时的王勃已懂得收敛锋芒,于是有了“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的谦卑,但“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他,依然怀揣梦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一别,王勃继续南下前往父亲被贬所在地探望父亲,年老的父亲已体弱多病,却难以落叶归根,只能飘零在外,客死他乡,而这一切皆因自己年少轻狂,桀骜不驯,才祸及双亲。怀着对父亲的愧疚,王勃踏上归途,却遇上海浪,落入水中,虽被救起,最终“惊悸而亡”,年仅二十六岁。当年贬斥王勃的唐高宗看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后,也抛弃成见,连称“好诗好诗”,他问起王勃何在,得到的却是王勃已逝,喟然长叹:“可惜可惜”!王勃的一生如流星划过,短暂而耀眼。而辉煌与坠落本就是流星的宿命!
二十年前,我读初一。五月份的时候,学校发展新团员,我成为一年级第一批团员。当时,学校组织团员代表到大同村的一个烈士墓碑扫墓宣誓,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扛着大旗,戴着团徽,列队在校园乘上等候的客运大巴,在全校学生艳羡的目光下,开启了烈士陵墓一日游的旅程。虽然,前往烈士陵墓所在地的路泥泞坎坷,车子晃得几乎要倾倒,晕车晕的我们头昏眼花;虽然历经辛苦到达的烈士陵墓只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墓碑,一点也没有想象中壮丽;虽然被邀请来为我们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老人,满口方言,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这些都不影响这次扫墓宣誓活动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以及人生第一次参加公祭扫墓带给我们的纪念意义。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天的天空湛蓝,微风不燥,树木青翠,野花可爱,甚至连空气都是让人舒畅和愉悦的。现在想来,这是内心深处把能参加烈士公祭活动当成了一种荣耀,一种激励,把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化成了一种崇拜,一种敬仰,从那时起,我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当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自己能一直与优秀的人为伍,与时代潮流共进,成为一名像革命烈士一样有功于社会,有功于国家的人。二十年后,作为一名党员,再一次追寻烈士足迹,缅怀革命烈士。冷水北山烈士陵园松柏苍翠,鲜花簇拥,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这里埋葬着几十位为了国家独立、为了民族解放而壮烈牺牲的英魂。年少不解英雄志,再闻已懂烈士心。当陶老先生讲述革命烈士被割掉舌头,一块块割下身上的肉又抛尸河流时,我是悲愤的;听到年仅15岁就为革命牺牲的小战士的事迹时,我是惋惜的。当陶老先生吹响革命年代用来传递敌情的竹筒时,我仿佛听到了北山儿女在革命年代,毫不畏惧,团结杀敌的满山豪情。今天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有刻在冰冷的石碑上一排又一排的名字,这些名字也许已经过时了,但他们都曾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他们也都憧憬过无数可能的未来,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民族大义,他们选择了离别,却不曾想到一次离别竟成了永别,一声再见竟再也未见。时过境迁,山海相隔,永别的英雄们再也回不去从前的家了,但是,当风从耳边吹过,当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他们来这世间,看看我们现在比他们当年想象的还要好,看看这盛世如他们所愿。没有人生来就伟大,只是有人作出了伟大的牺牲,这些长眠的英雄当与山河同在,日月同辉。在这个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里,我们需要缅怀,需要追思,因为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地活着。

阴雨天的碎碎念

文学 2021-03-31 阅读 4648 回复 21
昨天QQ 上有陌生人打招呼。   我回复:我认识你吗?   对方回复:不认识聊了就认识了。   我继续回复:从不和不认识的人聊天!   对方依然固执回复:聊了不就认识了吗?   我不再回话,从有QQ 号以来就有一个原则,坚决不和不认识的聊天。   面对我的不理不睬,对方还是发来一句话:我看了你的空间,很伤感。   陌生人的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伤感?我最近都在空间了发了什么,竟然连陌生人都能嗅到伤感的气息?   是的,伤感,我无意反驳,这段时间的心情用这个词来描述实不为过。   至于为何伤感,说不清也道不明。   前段时间QQ 空间制作了我这十年的时光记录,最后用一个词“文艺青年”来定义我。   “文艺青年”这个词我喜欢。   所以伤感便找到了理由,文艺青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感细腻,多愁善感,这么一想也觉得伤感的合情合理。   生活总会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在痛苦和压力同时袭来时,有人选择用音乐来释怀,有人选择美食来化解,而于我文字是最好的宣泄方式。   在你心心念念的,死心塌地的追寻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质疑,打击接踵而至,你行走在痛苦的边缘,求之不得,弃之不舍,如此,所有的委屈便化为浓郁的伤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很多痛苦都在这两者之间的徘徊,若能放得下,一切痛苦就会烟消云散,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是道理人人都懂,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有人一直不断地告诉我,不要想太多。  不想太多,有些事经历了留在心头怎么会不想太多,若自始至终都未有过念头,谁也不会期翼太多,没有希望也就不会苦苦守候,可是守候的时候又让人看不到希望,想放弃却心有不舍,心有不甘,只能来来回回的想,反反复复的揣摩,想的人心累,想的人疲惫。  QQ 空间的签名被我改成这样一句话:不要想太多,看得淡一点,看得轻一些,想多了真心累!   是的,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劝慰自己,不要想太多,一切尽人事,听天命。   要知道,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等来的,等待是需要耐心的,只要自己认准了,就耐心等待,不要心烦意乱,不要乱了分寸,该来的迟早会来,属于自己的永远不会走开,不属于自己的强求也强求不来。  所以,不要想太多,生活还要继续,找点事情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让自己尽量沉淀下来,做到云淡风轻。  于是,读书便成了我的首选。  这段时间读了很多书,也买了很多书,知名的,不知名的,情感的,励志的,哲学的,英文的······  读书,这一爱好从小便有,至今未改。  书籍于我,就像精神粮食,久不读书,便觉精神匮乏,饥渴难耐。  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于我而言,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手无书,因自小便是素食主义者,食无肉对我实在无关痛痒,但是无书万万不可。   正如我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读书,不为谋生,但求修身!  这个太过于功利,太过于浮躁的社会更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我始终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增加人生的厚度和深度,阅读能使一个人拥有不凡的气质。  每一本书都给我不同的感悟,有了感悟便有了写出来的灵感。  读书,写文字,即便全世界都离我而去,我也可以在书里,在文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写的东西多了,读自己的人也渐渐多了,所以时常会有人在评论里,在聊天里毫不吝啬的送给我“才女”的称号。  对于这个称呼我实在汗颜,自知受之有愧!  如果只是因为能写出一些平平淡淡的文字就算的上有才,那如今有才的人可实在多如繁星。 有多少网络写手潜伏网络卖字为生,多少自由撰稿人码字寻梦,他们游刃有余的玩弄着文字,即便写出的东西都销声匿迹,石沉大海,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中有很多人确实有才。  而我,写东西,不为谋生,不为寻梦,只是我笔写我心,写给懂我的人看,写给了解我的人去品。近日,和一故友聊天,说会读我一辈子。 很感动自己有这样的知音和读者,也作为鞭策自己的前行的动力。 这位好友不只一次用当代孝庄来形容我,这个夸赞比才女更让我汗颜!  我何德何能与孝庄皇后相提并论,作为贤内助她成就了皇太极,作为祖母她辅佐了康熙大帝,雍正用“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来评价她,这样一位位高德广的皇室女性,岂是吾辈可攀可比的。  后来此好友又在当代孝庄后加上一名字“卓文君”来形容我,孝庄自不敢比,卓文君倒是我喜欢的一代才女。  于是话题便聊到了古代四大才女身上,高中时曾读过四大才女的传记,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还有一个就是卓文君。  我告诉好友,我喜欢上官婉儿。  他发来一句话:上官婉儿有才有野心有风流韵事,只希望你有才就够!  一语封喉,我无言以对。  改聊卓文君。  我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琴瑟和鸣不是一般夫妻能媲美的。  朋友却说当年司马相如追卓文君动机不纯,琴挑卓文君。  我却只记得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博得美人心 ,让大家闺秀卓文君与当时处境寒酸的他月夜私奔!   可见,爱情面前女人智商都归为零!   聪慧高贵如卓文君,也无法招架司马相如的甜言蜜语。   为了司马相如,大家闺秀出身的卓文君放下身段,陪着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当垆卖酒,反倒成就一段佳话。   只是后来功成名就的司马相如却背离了初衷,忘记了誓言,执意纳一名茂陵女子为妾。   风花雪月已成往事,当初的誓言都随风飘散。   卓文君提笔写下《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卓文君在《怨郎诗》中声声哀怨,可悲可叹。  好在司马相如能读懂卓文君的哀怨,便放弃纳妾,回心转意,与卓文君安居林泉,白首偕老。  故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才成就了一段美满佳话,也遂了自古以来各位看客的意。  爱情,很重也很轻的一个词,拿得起,放得下,便轻如鸿毛。  拿不起,也放不下,便如磐石在胸,压的人喘息不得。  可人就是这样,宁愿承受不能承受之重,也不愿放下,古今中外,多少痴男怨女,为爱而痴,为爱而狂,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旁观者自然清白,却无法体味,更无权品评。  人生苦短,每一段经历,每一个人,在你的生命中路过都自有它出现的道理。  缘聚,则惜;缘尽,自散。  怨不得,恨不得,也强求不得,一切随缘,看淡看开,做一个云淡风轻的人,岂不更好! 
第一次听说《小王子》这本书,是我的课代表在中秋节的时候给我拿了一个月饼放在办公桌上,并留下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老大,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看日落,虽然咱们一天看不见44次日落,但是阳光真的很棒。我对着纸条琢磨很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一天要看44次日落,想来必有典故。于是就在课间询问了课代表,她解释说《小王子》这本书里的小王子,在他的星球上一天可以看44次日落。当小王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星球上挪动椅子一次次的看日落。原来如此,真是孤陋寡闻了,于是,便决定看看《小王子》这本书。课代表又热情的从别的班认识的同学那里,帮我借来了《小王子》,看过才知道里面有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佳句:“你知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都爱看西下的夕阳……….“。《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里昂人,他首先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其次才是一个作家,在二战期间因超额执行飞行任务为国捐躯,年仅44岁。作为民族英雄,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他英雄壮举,他的盛名更来自他在飞行的业余时间写就的名著《小王子》。是的,《小王子》跟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童话,但是却不是普通意义的童话,它充满对人类生活状态的思考,是一个充满哲理的童话。它通篇没有乏味的大道理,初读甚至觉得语言和情节都太过浅显和幼稚。读完仔细回味,才觉得那些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道理,都不经意的藏在书中的星星、沙漠和清泉里,藏在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里。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里,他因飞机故障被迫降落在撒哈拉沙漠。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他一觉醒来意外地见到了一个奇特的小人。他可爱俊美的样子,还有奇特的穿着打扮,让作者认定他是一位小王子,而这个奇特的小王子确实来自一颗遥远的小行星。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作者慢慢了解了关于小王子的很多事情。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上有一朵精心呵护的花儿,他用屏风为她遮风挡雨,每天为她浇水除虫,可是渐渐地他忍受不了花儿的爱慕虚荣和骄傲,最终决定离她而去。离开花儿后,小王子拜访了其他几个小行星,在这些小行星上:有自以为很有权威,其实却成了对权威过分追求的牺牲品的国王。有因为喝酒而感到惭愧,为了忘记惭愧而拼命喝酒的家伙。有热衷于统计星星数目,把遥不可及的星星作为自己财富的商人。有拘泥于职责不知变通的劳累的点灯人……….这些行为怪异的“大人们”都执着于让小王子想不明白的事情。在小王子看来,他们都在不知疲倦的辛劳中,把真正美好的东西忽略掉了。小王子拜访小行星的故事讲完的时候,作者的飞机还没有修好,储存的饮用水却已经喝完了。小王子提议一起去找一口井,虽然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寻找一口井的提议有些荒唐,但是作者还是同意跟小王子一起去寻找了。 在没有水的焦虑中,小王子望着月光下一望无际的沙漠,竟然感叹:“沙漠真美”。他说:“沙漠美丽,因为沙漠的某处藏着一口井”。也许是小王子天真的童心打动了上天,他们果真在沙漠找到了一口井,喝到了救命的水。作者最终修好了自己的飞机,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王子的时候。小王子却充满哀伤的说:“真好,你可以回家了,那我也该回家了,可是我的家要远多了,也难回去的多………”。小王子说,他想念他的花儿了。他曾经为他的花儿失去了很多时间,所以使他的花儿对他来说变得很重要,他要对她负责。可是小王子毕竟来自遥远的小行星,他来到地球容易,却并不能很容易地回到自己的小行星。沙漠里的一条毒蛇告诉小王子它可以送他回自己的星球。小王子知道蛇的意思,但是别无他法,他决定接受蛇的帮助。他哀伤地告诉作者:“你知道的,回去的路途太远,我拖不动这幅皮囊,它太沉了”。最终小王子在作者的眼前倒下,他死去之前依然念叨:“你知道,我的花儿,我要对她负责,她弱不禁风,她聪明纯洁,她一无所有,只凭四根刺保护自己,抵御世上的侵害……..“小王子走了,故事的结局充满悲伤。但是我们却都愿意相信,小王子还活着,他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和他心爱的花儿,他的小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笑起来的声音,像银铃一样飘荡在星空,在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仿佛能听到他银铃般的笑声。小王子告诉我们:“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地负责“。小王子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最深刻的道理:一旦爱了,就要永远负责,不离不弃。小王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格外喜欢看日落…….”所以,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守候日落吧。让低沉的心情随夕阳西下,然后迎接新一天的旭日东升。 
女儿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买一件新玩具,大到电子产品,小到贴画卡片,家里玩具到处丢的都是。床上躺着她最爱的毛绒小兔子,沙发上并排坐着喜羊羊、懒羊羊等羊羊家族成员,课桌上站着大大小小的芭比娃娃。女儿还为她们分别取了名字,这个叫Lucy,那个叫Lily,眼神很萌的一个小小芭比,她叫人家“呆呆”。每件玩具刚买回来的时候都会成为她的新宠,吃饭睡觉都惦记着,然而最多三两天便失宠了。随后即被女儿放进玩具箱打入“冷宫”,不过也有一段时间后又被她从玩具箱里扒出来重新“宠幸”的。  好在女孩子的玩具有别于男孩子的“冷兵器”,毛绒玩具可爱,芭比娃娃漂亮,女儿不喜欢的时候,我便拿来做装饰品点缀下房间,倒也物尽其用。有雅兴时自己也挑出喜欢的拿着、抱着、把玩欣赏,所以时常在心里感慨,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啊,什么东西都是爸爸妈妈主动带着去买,而我们这些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待遇。虽然有时触景生情的时候回忆起来会有点淡淡的凄凉,但更多的却是单纯而满足的快乐。儿时的我们从来不孤单,没有玩具不等于没有快乐。那些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童年游戏在岁月中渐行渐远,却在记忆里历久弥新。农村长大的孩子从不娇生惯养,村头田间、渠坝河沟,凡是两脚能走到的地方皆是我们游戏的天地。村子里的孩子自小都是散养,除了吃饭、睡觉各回各家,其余时间都三五成群的混在一起,大人们乐的不心烦,从不阻止从不干涉。虽然大家都没有从商店里买回的玩具,可是从来不缺少玩具,没钱买玩具有啥大不了,自己可以动手做啊。小时候玩过很多小玩意,大都是自己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做的,那时候玩的游戏好像有季节性一样,又像是约定俗成的,什么时候玩什么玩具就动手做什么玩具,从不掉队,从不落伍。玩沙包的季节,女孩子们就大露身手,一个个成了心灵手巧的裁缝。在家里的针线篮里找来碎布头,穿针引线,简单的就是一块布对折装上沙子再三面缝合,手巧一点的还会耐心的裁六块大小相同颜色各异的布块,两块两块依次缝合,装上比沙子更柔软的谷糠,做成一个立体感十足的沙包。带着自己的沙包,约来三两个小伙伴,找来一根小棍子在地上画好格子,或二人对抗赛,或小组对抗赛,沙包在我们的脚下蹦的轻盈,丢的准确,时间不知不觉就在欢声笑语中飞逝了。玩毽子的季节,女孩子们同样发挥着独特的聪明才智。从家里的工具箱里找来一两个带圆孔的铁片,再在院子里找几根长长的鸡毛。有时实在找不到便索性跳进鸡窝亲自动手,惊得正在窝里下蛋的母鸡四下逃散,在鸡飞蛋打的恐慌中赶紧抓一把鸡毛逃离事故现场。鸡毛毽做得辛苦,可往往不太耐用,总是没踢几下就只剩下铁片了,中看不中用。其实最得女孩子们喜欢的还是用塑料袋做的毽子。拿出收集珍藏的漂亮塑料包装袋,来回对折后用剪刀,细心剪成长条,再塞进两个铁片的圆孔里,然后用火柴点着穿过铁片的一头,待塑料烧出液体,赶紧在按在平坦的水泥地板上,稍压一会拽起再用剪刀剪去多余的塑料片,一个蓬松松,亮飒飒的塑料毽子就做好了,踢起来呼呼作响,特有感觉。女孩子们都是踢毽子高手,右脚踢的太没挑战了,就换左脚踢,两脚交换踢,翻花踢,毽子像施了魔法一样顺从地在我们脚下翻来翻去。看的男孩子们跃跃欲试,不服气的男孩子们拿到毽子,总是把毽子踢得很高,像玩杂耍的小丑一样在院子里东奔西跑,没几下就气喘吁吁的接不住了。男孩子们当然也有他们擅长的游戏。他们能把铁环滚滚的呼呼作响像风火轮一样奔跑自如,看的女孩子们羡慕嫉妒恨。然而不管女孩们试多少次,铁环都只是原地转个圈就倒地下了,越发让男孩子们自以为了不得。男孩子们拿手的游戏还有打陀螺,他们还会自己制作陀螺,难度系数可比女孩子们做毽子高的多。打陀螺的时候,他们挥动手里的鞭子,陀螺就在地上欢快地旋转,有的甚至可以同时操纵几个陀螺,玩得甚是拉风。当然还少不了打纸牌,纸牌可不是现在孩子们玩的纸牌或者奥特曼卡片什么的,而是自己用书纸折叠的。男孩子们通常会跟自己的朋友对决,一人出一张纸牌,使劲拍向对方的纸牌,能把对方的纸牌打的翻一个面,这张纸牌就收入自己囊中了。为了提高胜算几率,他们会在打纸牌的时候解开衣服扣子,借助扇动的风让对方的纸牌翻面,以至于一个个像武林大侠一样威风凛凛。男孩子们也喜欢玩玻璃珠,村子里的空地上是男孩们最喜欢的决斗场。他们两个一组,趴着或跪着,瞄准,发射,玻璃球精准的击中了对方的玻璃球,然后带着满足和喜悦收入囊中。一场比赛下来一个个浑身灰土土的,用手一拍灰沙乱飞,要是遇上雨后的天气,就会变成活脱脱的泥猴子。这种泥土气息是农村孩子特有的印迹,是城里孩子们感受不到的快乐。农村长大的孩子对泥土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身上脚上沾有一点泥土就大呼小叫,更多的时候泥土本身就是我们最好的玩具。下雨的时候会脱掉鞋子光脚走在泥里,踩出一串串脚印,有时干脆就地取材,挖一大块泥,来到水泥地上,和小伙伴们兴致勃勃的玩泥巴。我们会把泥巴反反复摔打,直到泥块光滑而又弹力十足,再做成一个方块,然后在中间掏一个洞,念念有词的把泥巴举过头顶。大意就是如果自己能把泥块摔一个大洞,小伙伴就得从自己的泥块上揪一块下来给补上,洞越大赚小伙伴的泥就越多。为了能把洞摔大,小伙伴们都很用心的揉搓自己的泥块,有时还会在挖好的洞里吐一口口水,然后抹匀,这个细节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用途,只是大家都这么做,便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法宝。待一切就绪就把泥块高高举过头顶,凝神屏气然后用上吃奶的劲用力往地上砸,“砰”一声脆响,泥块就从中间炸开一个大洞。有时炸开的泥块会直接蹦进蹲在地下观战的小伙伴的嘴里,惹得大家笑的七倒八歪的。玩累后,大家会把手里的泥做成各种各样的泥娃娃,做个小泥娃娃,再给它做张床,盖上被子让它睡觉。等泥干了后泥娃娃就和床、被子长在了一起,拽不开了,虽没有现在小孩子们的橡皮泥颜色绚丽多彩,但绝对是正宗的泥娃娃。农村的孩子都懂事早,经常要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农活,最常做的莫过于放牛了。放学或者假期,村里的孩子们都会牵着自家的牛相约着一起去放牛。虽然放牛的大多是男孩子,但却绝不是他们的专利。只要家里有牛女孩子们也责无旁贷,放下书包就牵着牛加入放牛大军。一群孩子呼朋引伴,叽叽喳喳赶着牛,讲着学校听来的或者书里看来的笑话,欢天喜地地一同寻觅草木茂盛的好地方。男孩子总是调皮多事,在离村子较远的荒地里老爱讲一些吓人的鬼故事,吓得女孩子们心里发慌。但是调皮归调皮,一旦女孩子们牵来的牛发起野到处乱跑的时候,男孩子们总是会及时相助,帮忙驯服。大多时候,大家会把绑着铁棍的长长的牛绳扎在土里,任牛自己寻食,然后坐在一起打起纸牌。输了就刮鼻子,让小伙伴用手在自己鼻子上勾一下,有的小伙伴下手不知轻重,能刮的人眼泪汪汪,输家逮着机会是必定要以牙还牙的。夏天的时候还可以把牛赶到河边,牛吃着鲜嫩的水草,小伙伴们就会跳到河里玩水。男孩子们会游泳就到河中间玩地自在,女孩子们只能眼巴巴望着,在河岸边泡泡脚。碰到有水草的地方,男孩子们还会拽来一团菱角给大家解解馋,当然也不忘用钻在水草里的蚂蝗什么的吓唬女孩子们。傍晚的时候大家就各自牵着肚子吃的滚圆的牛回家,一路上蜻蜓乱飞,知了乱叫,让人心里直痒痒,一到家就赶紧找一根竹竿,约上小伙伴们再一起去粘蜻蜓、粘知了。这也是一项技术活,制作工具的要求相当高。竹竿要粗细均匀,顶稍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缠蛛网是最关键的,蛛网要找那些挂在树间的,或者篱笆之间的,这些地方的蛛网才粘度最强,韧劲够足,房前屋后的蛛网往往粘了灰尘都不够粘。这缠蛛网又是小伙伴们之间的一场比拼,要眼疾手快,反应敏捷,这样才能网罗到最优质的蛛网。找到一个大蛛网后就把竹竿顶端插进去,转着缠着,缠着转着,缠完后就用手捏捏看粘不粘,待蛛网缠的够多够粘,就可以出发找蜻蜓、知了了。蜻蜓在傍晚的时候都会落在较为阴暗的篱笆上,落的低的可以直接用手捕获。看准一只就蹑手蹑脚走过去,右手拇指和食指并用,捏住蜻蜓的两只翅膀,轻而易举的就捕获了。高处的蜻蜓就要动用手里的工具,看准了就慢慢的伸出缠有蛛网的竹竿,瞄准翅膀粘下去,蜻蜓越挣扎粘的越紧,真正是插翅难逃了。知了一般在树上伏着,循声找去,较低的也可以直接用手抓获,看准一只,把右手五指合拢,弯成一定弧度,然后精准的一拍,知了就收入掌中。高一点的就用工具粘,也是粘翅膀,但因知了较蜻蜓重,有时会挣扎着逃脱,小伙伴们也只是懊恼几声,就再次寻觅下一个目标,丝毫不影响心情。待蜻蜓抓的够多的时候,手里捏不了就找个塑料袋装进去,系着袋子怕捂死了,不系袋子又怕飞了,所以就干脆掐断蜻蜓的翅膀,断翅的蜻蜓,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袋子里了。抓蜻蜓不在于蜻蜓有多好玩,真正的乐趣在于抓捕的过程,所以往往抓了一袋的蜻蜓又会被我们放生,尽管断了翅膀,可是还是能挣扎着飞走。有时候为了物尽其用,就会把抓来的蜻蜓放进蚊帐里,书上不是说了蜻蜓是益虫可以吃害虫吗,那就活学活用,让蜻蜓在蚊帐里帮忙清理蚊子吧。漫长的夏季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小时候好像不怕热不怕晒,根本不知道还有空调这个东西,电扇倒是有,但是很少开,大人们总是会责骂浪费电。好在玩起来也不知道热,大树底下,桥洞下面都是小伙伴们乘凉玩耍的好地方。 小时候没有如今铺天盖地的电子产品,看个电视就是一种享受,偶尔村里放个电影那就算是一件大喜事,看似单调的生活却总是充满乐趣,我们总是能创造条件、制造快乐。那些童年里的游戏不在于游戏本身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快乐,这些充满童趣的快乐是物质换不来的,是金钱买不到的。现在的孩子玩具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努力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力图给他们一个欢乐的童年,却常常感觉到他们的孤独。我们亲历着他们看似幸福的童年,却时常缅怀着自己逝去的童年。那些童年里的游戏,那些一起游戏的伙伴,还有那段游戏中的童年都渐渐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笔下流淌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爱国诗句。也传颂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至理名言。只是我们都不曾想到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诗人,却有着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陆游在20岁的时候,迎娶了比自己小五岁的唐婉,两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唐婉有美貌又有才情,与陆游郎情妾意,琴瑟和鸣。却不曾想,温柔乡即是英雄冢。唐婉的柔情和才情,让陆游甚为着迷,影响了陆游对任途功名的进取之心。在陆母看来,儿子的不思进取都是唐婉惹的祸。最重要的是,唐婉一直未曾生育。自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陆母终究无法忍受,便责令陆游休妻。迫于家族舆论压力,陆游无奈只能休妻。此后,陆游另娶贤妻,且专于仕途,一切顺遂母意,可谓家和万事兴。唐婉惨遭休弃,在那个年代,原是极不体面之事。但唐婉终是唐婉,弃妇又如何,依然有人把她视若珍宝。赵士程,皇室宗亲,不顾世俗和宗室反对,娶了已被陆游休过的唐婉,并尽全力讨唐婉欢心,两人日子也算甜蜜。却不曾想,陆游、唐婉有一天沈园相遇,勾起了两人的凄楚往事,陆游心中百味杂陈,在沈园墙上写下《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看到此词后,悲从中来,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唐婉便香消玉损。赵士程伤心过度,便投身从戎,终是一去不返,战死沙场。后人评曰:生前不纳妾,死后不续弦。可怜赵士程,一世痴情,未得倾心。他的一生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对唐婉的爱。而陆游的一生则在懊悔与唐婉的“同心而离居”中,“忧伤以终老”。
都说80后已经进入怀旧的年龄,此话当真不假。作为80后,这两年时时处处会触景生情,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孩子,却已是孩子的母亲,看着孩子一天天快乐的成长,总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童年里是没有好吃的“奥利奥”的,也没有好喝的“爽歪歪”;自己的童年里是没有堆满房间的各式玩具的,当然更不会有“小天才宝贝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不过这些似乎都没有影响到童年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算是动荡和贫穷过后,新中国最幸福的一批孩子,无休止的战争和各种政治争斗已经成为教材里的故事,饥饿和贫瘠也在我们出生时渐行渐远。所以我们的童年虽比不上当今孩子们的富足和优越,但是快乐和精彩却是任何时代的孩提岁月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且让我这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80后好好忆一忆我们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提起童年的生活,最新鲜的记忆就是童年里那些存留在舌尖上的美味。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同时代城里孩子们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是广阔的原野却为我们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美味惊喜。那时候的天空是蓝蓝的,没有雾霾;那时候的河流是清清的,没有污染;那时候的田间作物是纯天然的,没有转基因。这洁净的天与地之间,就是我们童年所有美味的储藏地,春夏秋冬,季节在变换,美味也随之不断转换,寻找美味的足迹从不间断······春天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风吹绿了枝丫,吹开了红花,也吹醒了孩子们心中跳动的萌芽。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脱下厚厚棉衣的孩子们就像从雪地里钻出的麦芽一样,有着惊人的活力,厌倦了冬天里的蛰伏,田间原野到处都撒欢着孩子们快乐的足迹。这个季节虽不能搜罗到太多的美味,但是放眼望去处处生机盎然的绿意,遍地闪烁跳动的艳丽就是一顿秀色可餐的大自然美食,闻闻花香,听听鸟叫,便陶醉在这惬意的精神大餐里了。这个季节最典型的美味就是蒜薹,上学放学的路上总会悄悄潜入路边的自留地,一人放哨一人伺机折摘,然后紧张的塞进书包,成为一天最惦念的零食。虽会留下刺鼻的味道,但多吃可以杀菌,而偷来的刺激更是让美味更美。除了蒜薹这样真正的蔬菜会被孩子们当做美味,连油菜的菜薹也难逃孩子们的魔爪,上学放学路上都会潜入油菜地,以“快、准、狠”的手法采一大把菜薹塞进书包,边走边吃,甜甜的味道让上学的路程都短了许多。春末夏初,棉花开始挂果,小小的棉桃随即成为孩子们的新宠,悄悄潜入大片的棉花地,只挑那些鹌鹑蛋大小的棉桃装进口袋或者书包。到家后就开始细细品味,用手轻轻剥去能掐出水的棉桃外皮,露出白白的棉花肉,那种一口就能咬出满嘴甜水的感觉不亚于任何一种美味的水果。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才知道棉花不仅仅只能拉面絮做衣被,竟让还可以当做水果来吃。桃花谢了,荷花开,转眼夏天在知了的叫声中匆匆的就到了,夏天可是孩子们真正的天下,那些守望了一个春天美味早已被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罗。此时最先进入到我脑海里的是一种被我们叫做“刺苔”的美味,其实就是生长在田埂或者村子小路旁的野生月季花的叶茎。这种四季都会开花的植物,在夏季长势疯狂,不断的抽芽开花,而它新生的叶茎不知在什么时候竟然成为孩子们眼里的美味。小时候没有家长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总有些东西是孩子们无师自通的就知道了,相互之间竟然有了默契,“刺苔”疯长的季节,我们就会三五成群的在有刺苔丛的地方寻觅。那些长在外围的“刺苔”总是被人折走,而长在刺从里面的因地势险要总是可以长的又粗又长,要想折到这样的优质“刺苔”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可是面对美味的诱惑,总是有小伙伴敢于冒险,伸出小小的胳膊探向刺丛深处,即使再小心也不免会被扎到。折“刺苔”还是要有技巧的,为了避免美味的损失,往往会从根部下手,折断“刺苔”容易。可是难就难在怎么能完整的把一整根“刺苔”顺利的拖出刺丛,能够巧妙拖出一整根“刺苔”的人则会成为孩子王,受到小伙伴们的顶礼膜拜。分享来之不易的美味就真正成为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抽出一根“刺苔”,从底部小心翼翼的剥去带刺的皮,鲜嫩多汁,脆脆的、甜甜的味道让采摘刺苔的艰辛都随之挥散。至今回想起来那种遥远的味道带给我的依然是那么清晰的记忆,是如今再昂贵的糖果,再美味的饮料都代替不了的。除了“刺苔”,与夏天里能叫上名字的瓜果相比,那些散布在田间小道上的无名野果更能引起我们膨胀的食欲。一场雨过后,树林草丛里像草莓一样的小红果是女孩们的最爱,男孩子们则更喜欢捉鱼摸虾的刺激。快到暑假的时候,村里的桑葚树则成为孩子们的新宠,树上密密麻麻的桑葚在大家望眼欲穿的期待中由红变紫,再由紫变黑。有时等不到桑葚完全成熟就有些猴急的孩子爬上了桑树,而能够尽情享受美味桑葚的大都是胆子大会爬树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只能可怜兮兮的在地下搜寻掉下来的果实。那些顽皮的男孩子,坐在树上故意吃的很夸张羡慕的下面的女孩子直流口水,只好祈求他们好心的折一些枝条丢下来。可是往往好话说了一箩筐只换来他们故意丢下来的已经挑拣吃过的酸果子。桃子也是这个季节里最诱人的果实,可是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家乡的桃树总结不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更多的是一些又小毛又多的毛桃,可这一点不影响我们的胃口。一般桃树上刚挂果就有孩子们开始盯梢了,不待桃子成熟就有孩子们三五结伴开始了行动,大一点的孩子在树上摘,地下的孩子们开始疯抢,口袋里装不下就干脆用衣服兜。在疯狂的扫荡结束后,每个孩子几乎都变成了活脱脱的小猴子,在身上东挠西抓,边喊着痒死了边迫不及待的品尝到手的美味。在夏天最少不了的美味就是冰棒,整个暑假最喜欢听到走乡串村的卖冰棒的吆喝声。他们自行车后座上那个白色的泡沫箱就像充满魔力的百宝箱,走到哪都会引起小孩子们的追随。在得到大人的允许拿到买冰棒的钱后,连走路都变成高兴的跳跃的孩子们就会围在冰棒箱跟前,等待着卖冰棒的解开箱盖。在盖子打开那一瞬间,迎面扑来的凉气让人马上神清气爽,买到冰棒的孩子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中慢慢的撕开一层塑料包装,得意洋洋的享受着冰凉的美味和小伙伴们垂涎欲滴的艳羡,高兴的话就会让跟自己特别好的小伙伴也咬上一口一起分享。这种一毛钱一根的冰棒是童年夏季里最魂牵梦萦的期待,以至于那是自己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要卖冰棒,这样的话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夏天在对冰棒的期待和留恋下渐行渐远,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地里的蚕豆,菜园子里的萝卜,当然最少不了的是地里的红薯。这个季节,小伙伴们最喜欢到红薯地里刨红薯,找一块红薯地,拽去红薯藤子,露出红薯根部,那些已经涨破土地的红薯已经呈现在眼前,只需用小铲子轻轻刨几下一串大大小小的红薯就被提起来了。接下来,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已经用衣服擦擦外皮开始咔嚓咔嚓的吃起来了,更有耐心的孩子们则会搜罗来一堆干草,把红薯埋下开始烧红薯。经过烧烤的红薯散发的香味更是难以抗拒,如果运气好能有一个“红心红薯”那种惊喜不亚于中彩票的惊喜,掰开烤熟的红薯,那种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味道让人的心都软了,此时品尝美味大于一切,其他的都淡化了。冬天里田间地头再也难以寻觅到各种野生家养的美味了。不过这个季节有最让小孩子们期待的“过年”,我们这一代人对过年总有一种温暖的情结。在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可以放开肚皮吃到一些平日里吃不到的美食。一进入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了,村子里的孩子们开始念叨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的节气歌诀:“二十三炕灶干,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去赶集,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馍篓,三十捏鼻儿(包饺子)”。念叨着念叨着就盼来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炕灶干”,这种掺有菜馅的饼子经柴火灶烘炕外脆里软,口感极佳。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这么费事费力的亲自去炕,而是到街上买,买来的口感就再也没有童年里记忆的味道了。腊月二十九,对乡亲们来说有一件极为隆重而严肃的事情——“炸炸馍”,类似于大众化的油条,但是味道却截然不同,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凭自己的理解。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二十九晚上,外公外婆就把厨房门反锁,在里面开始认真的“炸炸馍”,整个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一个烧火一个炸,几乎没有语言沟通,更不会有任何争执。我们凑在窗户外也被这种神秘的氛围逼迫的只敢看不敢出声,看着一根根出锅的炸馍口水都不知咽了多少,总算等到最后一根炸馍出锅。外婆打开门,招呼我们几个早已等不及的孩子可以吃了,我们抓起筐子里的炸馍几乎是狼吞虎咽的就下了肚,第一根往往品不出味道就没有了,第二根才感觉到那种脆脆的,香香的美味,挑逗的肚子里的馋虫都活跃起来。外公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夸张的吃相,娓娓道出不让我们进屋观看的原因,他们说炸炸馍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在炸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吵吵闹闹的,更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还举例说某某家就是在炸炸馍的时候说了不吉利的话一大锅油一下子就没有了,炸馍也炸不了了等等,听得我们越发觉得手里的炸馍带有一种神奇的味道。童年的美味和美味的神奇总是把我们的童年渲染的极其神秘,那些美味和童年的岁月就这样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时想起都带有一种诱惑。童年的美味并不都受季节的限制,记忆中总有一些无法忘怀的美味,说是美味却绝非山珍海味,无非是一些零碎的小零食。学校旁边小店子里一毛钱十根的“拉丝糖”,一毛钱一袋的“唐僧肉”,两毛钱一个的“鸡腿”,最奢侈的是八毛钱一袋的小浣熊干脆面。记得小时候生病时最想吃的就是一碗香喷喷的泡面,每次闻到泡面的味道就觉得病痛减轻了不少,待吃下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浑身立马就觉得无限轻松,就像服用了一剂神奇的汤药,百病都祛除了,外婆曾为此调侃过我不是生病而是生心病,生了想吃泡面的病。 记忆里还有另外一种美食,小时候总是容易饿,冬天的晚上,夜又特别长,农村吃晚饭又早,不到天黑就睡了,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总是在半饿醒。外婆总是会赶紧把油灯点亮,披上棉袄,把事先准备好的馒头掰成一块一块放在碗里,放上两勺白糖再倒上开水,不一会一碗又热乎又香甜的泡馒头就好了。现在回想起来每次吃泡馒头的时候都是狼吞虎咽,稀的稠的一起吃个底朝天,然后又继续带着满足进入梦乡。这样写着,我又忍不住想着明天要去买两个馒头,再吃一回泡馒头,不知道是否还是记忆中的味道?这些似乎就是记忆里童年的美味了,这些美味跟金钱多少无关,却和快乐紧密相连,在吃一根香蕉都是一种奢望的童年里,我们没有一点抱怨,总是带着孩童的天真去寻找属于孩子们的美味。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舌尖上的美味伴着我们一点点成长,那记忆里的味道注定和快乐的童年一样永存在我们深深的回忆里,历久弥新,回味悠长。 

朱棣:逆子还是明君

文学 2021-03-22 阅读 5673 回复 1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吃苦耐劳,九死一生的打下了江山,又日理万机、任劳任怨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费尽心机的铲除了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的子孙统治江山的忠臣义士。原以为子孙可以按照自己规划的蓝图一劳永逸的坐拥天下,尽享荣华,却不曾想,在他的第一代继承人手里江山就开始大乱。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虽然背负着“乱臣贼子”的罪名,却最终让江山易主。这一切都从朱元璋隔代传位给孙子时就埋下祸根。朱元璋长子朱标虽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深的朱元璋喜爱,早早立为太子,却不曾想这位身残志坚的太子无福消受,先朱元璋而去。极度悲伤的朱元璋爱屋及乌的把皇位隔代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本就对自己的哥哥不满的朱棣,原想着哥哥去世,自己凭本事好歹可以跟其他兄弟们争下皇位继承权的,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父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这场没有任何公平性可言的继承赛,让朱棣一肚子怨气,却只能隐忍。不曾想,登上皇位的朱允炆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大力削藩,各大藩王陆续被贬,不得善终。朱棣惊恐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被这个毛头小子毫不留情的解决掉,心中的不满开始演变为反抗的躁动。但是,造反不是一场容易的事!想当年朱元璋造反时,一穷二白,身无长物,姑且还思虑良久,朱棣作为王爷,豪宅大院,美眷佳人,生活富足,造反的代价实在太大。朱棣一度挣扎在反与不反的矛盾中,直到一个和尚——道衍来到朱棣身边。这个跟朱元璋同一个时代,只比朱元璋小七岁的和尚,原名姚广孝,这个虽是和尚却拜道士为师的怪人,注定不走寻常路,作为和尚从不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一生只有一个念头,辅佐燕王朱棣造反称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矛头最终轮到了朱棣,不反,下场跟自己的兄弟们一样,沦为普通老百姓已是最好待遇;反,就要找个反的理由,毕竟在太平盛世里闹事不得人心,朱棣和他的智囊团费尽心思的找了一牵强的理由:出兵靖难,清君侧。从此朱棣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成王,要么连人都没法做!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游戏。游戏的另一参与者,朱允炆却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对手朱棣一道护身符,交代自己的将领:不要让我背负杀害叔叔的罪名!看到这里深深为朱允炆的智商感到捉急,生在亲情最不值钱的帝王之家,却心存妇人之仁。朱允炆为自己的仁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朱棣以有限的藩王兵力对抗中央大军,纵使他本人骁勇善战,勇猛无敌,但造反之路也是艰险重重,九死一生,几次两军对垒中,朱棣都深陷危局,几乎功亏一篑,但是却神奇般的获得了转机,不是对方帅旗被忽然腾起的大风折断,就是忽然刮起的沙尘暴乱了对方的布阵,总之就像如有神助一样,让朱棣在危急时刻扭转乾坤,转危为安。不得不让世人相信,朱棣夺位乃天意所为。这些神话一般的转机,对于朱棣来说,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但是对于朱允炆来说,就只能是“天与不取必受其咎”。最终,朱棣如愿以偿地攻入京城,朱允炆穷途末路,下令烧毁宫殿,与自己的权力大厦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他的消失,也成为历史之谜。登上皇位的朱棣,原以为有了权力就可以让一切人臣服,却不曾想,在忠烈义士的眼里,他始终只是一个搅乱太平盛世的乱臣贼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方孝孺,朱元璋亲自指派辅佐建文帝朱允炆的文人,在朱棣软硬兼施地胁迫为其起草诏书时,誓死不从。朱棣大怒,不写,就诛你九族;方孝孺不卑不亢,诛我十族又如何!朱棣遂了方孝孺的愿,诛其十族,成为历史上唯一诛十族的人。方孝孺成了忠烈的代表,代价是自己的子子孙孙,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再加上朱棣给他凑上的一族——学生,八百余人跟他一起共赴黄泉路。当然,还有其他为朱允炆尽忠的将领们,如大名鼎鼎的铁铉、黄子澄等一律凌迟,他们的女眷则没入教坊司沦为妓女。朱棣此行,其暴虐残忍,让世人无言以对,无言可评。关注花田字厦,带你看明朝那些事儿。敬请关注下期:朱棣——永乐盛世缔造者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