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什么呢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邓海建 重庆晨报 2011-10-19 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这是发生在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幕。老师解释说,佩戴绿领巾的孩子是表现稍差的学生。这条新闻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网上急剧发酵,引发大量评论,如何教育孩子再次成为舆论的热点,本报今日辩论的话题是,给差学生戴绿领巾是激励还是歧视?
戴绿领巾是拿无知当创新
“这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部分学生贴“差生”标签是什么?尽管校方解释此举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并非歧视”,但是校方滥施教育软暴力已经伤害了孩子与家长的自尊心。
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给表现、学习不好的同学戴绿领巾以示区分,是一种教育的无知。“十个指头有长短”,正是因为有调皮学生,才是考验教育智慧的契机。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难掩对“差生”的歧视心理,教育者失掉了师德与责任。
尤其在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的性格、个性差异较大,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此时如果把淘气看成另类,经常惹其他同学嘲笑,不仅会人为制造同学关系紧张,还会因此影响他们的心智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该校的行为与素质教育宗旨和法律精神背道而驰。(胡艺)
让孩子接受差异的现实
为什么戴了绿领巾就自卑、不健康了呢?绿色不代表生命活力、清新自然吗?至于“划分等次”之说,确属欲加之罪:孩子用的文具是不一样的,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父母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也是不一样的……社会层次的区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有什么不能接受并试图粉饰的理由?
即便抛开物化的现实不谈,每个孩子的天赋或智商有所差异,学校或者社会应做的,是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先赋的差异,并告知这个社会有公平正义的制度,足以让后赋的努力获得等值、甚至超值的回报。
没戴红领巾,当然会不高兴,家长要做的不是夸大这种“不高兴”,而是将“负激励”化为向上的动力。考不到第一名,孩子也会不高兴;买不到名牌玩具,他们还会不高兴……是不是所有的“不高兴”都是一种伤害?
在新入学的孩子还没有戴上红领巾之前,先让他们佩戴绿领巾,既能激发孩子对红领巾的向往,还能逐渐认知“优秀”和“一般”等概念,有何不可呢?绿领巾,何“丑”之有?
范君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1-10-17  像定期注册的其他行业考试一样,教育部今年将会在两个省份先期开展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如果这一制度在全国推开,那么,教师都要接受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不达标的老师将被迫退出教师队伍。
  据悉,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并非要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而是对这5年内该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及教学工作量等。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那么,这一制度将给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
  现实:重复考核,双重压力?
  在一般人眼里,教师是一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的职业。
  老师“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势必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而针对教师资格证无时限导致部分教师不合格等问题,教育部出台的措施直指积弊,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
  有老师直言,这样的竞争必然会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也为那些老教师注入更多的活力。
  任何学习和考核都是要有内需才会真正有效促进学习,但不能流于形式。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为此表示,“教育部的用意无疑是好的。可是,谁来进行评审、考核却是一个大问题,由于关系到是否还能做教师,很有可能给教师群体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学教师张松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履职考核,对一年中教师的品德、能力、出勤以及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审。张松坦言,履职考核所带来的压力,贯穿了每一天。学期中时,除完成大量教学及学生工作任务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教案,撰写教学心得,而这两项都是履职考核中的重要评审项目。
  对于此次新规,张松表示,现有的各种考核名目众多,但内容大都趋同,无非师德、业务及教学工作量等,如此一来,容易形成重复考核,给教师带来双重压力?
  当事者:考核是否得当
  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社会及广大学生家长期待教师进行提升的重要部分,也是此次教育部“五年一考”的重要考核内容。老师聂云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提升师德,并不容易,也不单是考核能考出来的。”
  他表示,“本来管理学生,对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等进行辅导,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但是,如今的很多学生问题,单凭老师自身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比如,很多学生出现早恋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条件影响。学生心理脆弱,老师进行沟通疏导后情绪波动较大,极易造成不良后果,而这些都是一个老师所不能解决与承受的。久而久之,无论在教学还是做学生工作中都蹑手蹑脚,老师的师德、素质也就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加上来自校方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和同行之间竞争的压力,教师压力诚然沉重。
  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很多教师评价因素通过考试是无法体现的,诸如对学生的爱心,对教师专业的信仰等。而从另一方面说,通过考试对教师资格进行评价认证,则容易使部分虽然拥有真功夫但却不擅长于考试的教师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反倒是培养了一支善于考试的教师队伍,真功夫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专家:建立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机制
  “我国教师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有赖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教师整体素质要提高,需要有专业的组织、协会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他介绍,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教师协会,该协会负责组织教师培训,制定教师行业规则,与社会及政府进行沟通联系等,是形成教师整体高素质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情况特殊,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审评价,多由政府主导进行,继而导致教师素质评价标准及由谁来评价的问题被弄得模糊不清,以至培养出来的都是另类“高素质”。其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取决于每一位教师自身是否积极乐意从事教师工作,这需要国家和社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
  “专业组织解决教师压力,国家和社会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促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二者互动,才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储朝晖说。
  “在我国,考试是被使用得最多的教师考核方法,这与世界大多数国家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为主的机制是恰恰相反的。”他表示,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需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机制。
  建立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机制,是我国建设和发展教师行业的当务之急。储朝晖认为,行政化的资格评价,使得在教师“准入”上大量重视的是个人学历,考核上重视的是量化指标,这是外行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教师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甚至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储朝晖告诉记者,当下教师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评审考核中的考试机制造成,如果拥有教师专业组织,教师们又喜爱教师工作,积极主动起来,那么,教师高素质,便真正有了保证。
近年来,小学教育改革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许多学校创造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教育对象、教育本质、教育宗旨、教育现实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许多共识,比如要立足每个学生、打好基础、面向未来、直面现实。 小学教育改革的进展十分可喜,但不容回避的是,虽然我们能上学的问题已经解决,办学条件也已大大改善,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能力、良好习惯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素质教育的推进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小学教育承载的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部分地区和学校的顽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务之急需要解放小学教育,需要解放小学生。
笔者认为,当前小学教育应当重点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和课外有限作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将“每一位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落到实处。课堂的有效教学重点是研究教师“会教”与“教会”的统一。课外的有限作业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我们教学研究的空白。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多学75分钟数学的孩子成绩平均可提高3%,但对其他学科没有任何改善。美国孩子做了至少150年的家庭作业,可家庭作业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帮助,仍是一团迷雾。我们也很需要加强这种研究。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解放小学教育,解放小学生,笔者以为要下定决心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学校引领,综合治理;二是突出主题,标本兼治;三是淡化竞争,立足长远。
首先,要学校引领,形成合力。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在政府统筹之下,学校需要发挥引领作用,各方才有可能形成合力。有些人认为,即使学校将负担减下来,家长、社会还是会将负担加上去。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由此得出学校无能为力难有作为的结论,则是问题的所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学校必须率先实现减负。由此可见,“减负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要由学校引领;“减负提质”是一个漫长过程,但要从学校开始。学校内部减负确有成效,是转变家长和社会认识的开端,也使形成合力成为可能。
其次,要突出主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造了学生健康发展的条件,本身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减负提质”应当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而真正有效的减负,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要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并以“在课堂上学会、学好”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尺度,把不留和少留课外作业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现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加法思维”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教学改革就是看又增加了什么内容、方法和活动,但很少考虑增加以后所付出的代价和产生的效益。丰田公司曾经倡导“精益管理”,即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以真正提高效益。教学研究应当倡导“精益思维”,也就是“减法思维”,减去所有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再其次,要淡化竞争,立足长远。小学阶段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阶段,学校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打好基础和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从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不应过早强化竞争,要引导学校淡出功利,立足长远。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减少并统一规范各部门对小学的检查评比,保证小学集中精力办好学校。同时,了解学科教学情况的测试应当主要由任课教师进行,取消小学阶段一切整班建制参加的统一考试,更不能以此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依据,要进行科学的、以调整教学策略为目的的质量监测。
学校要以培养做人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良好习惯为检验尺度组织教育活动,不得随意增加小学课程内容;依照北京市的规定,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学校要严格检查教师留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取消一切“家长作业”,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为主题,加强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建议,小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应当从切切实实的“减负提质”开始。愿小学教育在这个关键性课题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10月8日下午,湖北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全省7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比武和家访。活动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要利用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通过说课、讲课展示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开展技能比赛。此外,教师们要全员定期家访,覆盖全部学生家庭,主要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留守儿童、思想及学业上有重大变化、进城务工子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六类学生家庭进行重点关注,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笔者为开展这样的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叫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弯化。如今,许多学校的老师越来越淡忘和忽略了家访,反而成了动辄就要家长到校的“校访”,或者打个电话、捎口信、递条子,要么就是让学生去找老师,也即“访师”。这些沟通方式显得不再有“家访”的意义。
家访淡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家访;也有的认为现在通讯条件好了,学生有问题,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还有的认为开个家长会,一举多得,省事儿,何乐而不为呢?但笔者认为,家访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师生感情的好手段。过去家访的实践已经证明,搞好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还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习惯、优缺点等,而且教师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取得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老师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家访,可以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尽管学生每天在学校上课,但仅凭学校的接触,老师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只有通过家访,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学生成长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关心和理解学生,有效地加强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而不是学生犯了错误,才想到找家长解决。
家访,能与家长之间逐步建立起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产生一种亲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从而充分协调学生、老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周密、细致的家访工作,有利于时空链接、协调一致、信息互通、相互补充,可以加强有长对学校、老师工作的理解,可以深深感动被访学生和家长,并影响一部分家庭的家风,改进教育方法。
所有这些效果,是家长会、电话交流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不但要提倡家访,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把老师家访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当中,把家访次数、范围、效果与考评、评优表模等结合起来,对家访做得好的老师应进行大力表彰。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必须和家庭联系,才能使教育对象受控于教育圈内,按个性和发展塑造成理想人才。”但愿广大教师能重提家访、重视家访,让家访成为学生、家长、老师之间一条良好的沟通纽带。
中国官方22日对外公布的消息要求严控食品风险,防止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各类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同时,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天消息称,近期个别学校疏于管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迅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紧急通知》。
  《通知》表示,各类学校立即全面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各类学校重点自查食堂是否获得餐饮许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等。
  《通知》强调,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组成检查组,对各类学校食堂尤其是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厉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吊证的吊证。
  《通知》指出,对违反规定没有开展自查,且发生食物中毒,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一律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同时,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卫的检查,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通知》要求,对发生食物中毒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近年来,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两部委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部署。
为方便考生咨询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了解招生信息,省招办昨日(6月2日,下同)在湖北招生信息网上公布了湖北地区高校和市(州)、县(市、区)招办咨询接待地点、电话、网址和时间安排,考生可就近到各咨询接待点咨询。
考生可通过以下5种途径了解高招及录取信息:
一是从9日起,省招办设立咨询接待点,接待考生及家长咨询。6月9日至7月3日,咨询点设在武昌洪山广场东侧的湖北科教大厦B座3楼;7月4日至8月20日,咨询点设在武昌广埠屯小学内。接待时间为8时30分至11时30分、14时30分至17时30分。考生和家长凭高考准考证进入咨询点。
二是即日起,省招办和部分高校在湖北招生信息网上开展网上答疑,安排专人回答考生提问。网上答疑平台的网址是http://zsxx.e21.edu.cn/wsdy.inc.html。
三是登录湖北招生信息网(http://zsxx.e21.edu.cn)了解招生信息。湖北招生信息网是省招办发布政策和信息的唯一网站,考生可在该网查阅国家和我省招生文件、政策规定和招生录取信息。
四是教育部开设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考生可通过这个平台向全国各高校进行咨询。
五是招生录取期间,省招办将及时向考生提供录取信息查询,考生可通过湖北招生信息网或到市、县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记者 黄征 通讯员 巩平)

本帖最后由 到家了 于 2008-6-25 21:05 编辑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