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x99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今年秋季开学,“劳动课”可谓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新学期开始,劳动课已经写入了不少学校的新课表,一些中小学还在“开学第一课”安排了种菜、收割、做饭…  开学第一课  从种菜、收割、做饭开始  8月29日,新华社以“劳动实践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为题,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龙泉街道龙泉小学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劳动实践教育课,内容包括学习种菜等。  报道称,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湖州市多所中小学把清洁卫生、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以及基础的劳动技能。  根据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新学期正式开始,不少中小学的开学课表中“劳动课”正式入列,一些学校将“开学第一课”搬到农田里。  在贵州余庆,当地开学第一天,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小学把“开学第一课”搬到了稻田里。  按照余庆县融媒体中心“今日余庆”微信公众号的报道,当地农户为同学们讲解示范割稻谷、打谷子的步骤和技巧。同学们通过收割稻谷、打谷子、背稻谷、拾稻穗、晒谷子等实践,了解农民种粮的艰辛,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8月30日,福建漳州还把部队野炊技能搬进校园进行“开学第一课”,身穿迷彩服的退役军人在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下庄小学,教同学们挖灶埋土、淘米煮饭、洗菜配菜、生火点灶等技能。校园农田、烹饪教室、楼顶菜园  新学期有劳动课,还有劳动周、劳动月  2020年,国家层面就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的明确要求。  那么,劳动课将教什么,又怎么上?开学前夕,一些地区就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初,广西南宁市教育局发布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中小学每周家庭生活劳动或校外公益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另外,每年3月份为南宁市中小(职业)学劳动教育活动月。  劳动课成了必修课,课堂肯定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教室。从各地的探索观察,不少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小型菜地、稻田,有学校开设了烹饪教室等,还在教学楼楼顶开辟了“空中菜园”。  南京日报在8月31日报道,这个新学期,南京游府西街小学的校园里多了一块200平方米左右的农耕园。园内有果树,种上了大豆,并设计了印有各种瓜果蔬菜图片的铭牌。除了农耕园,学校还特别开辟出四间劳动教室,包括木工教室、编织教室、陶艺教室以及烹饪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各种工具。  当然,除了校内开辟劳动教育场地,不少学校还在校外选定劳动基地。  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新的劳动课到底学点啥?   依照劳动课程标准,课程安排是渐进式的,即随学段晋升难度逐渐增加。比如,一二年级要能择菜洗菜,三四年级煮鸡蛋煮饺子,五六年级煎鸡蛋炖汤,初中设计三餐食谱等。   在地方,一些地区也列出了更详细的劳动技能清单。今年8月25日,浙江杭州市教育局出台《杭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清单详细列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家庭劳动明细。例如饮食方面,小学一二年级要学会刨水果皮、剥鸡蛋、剥虾壳等;三四年级会包馄饨、水饺,煮鸡蛋(羹)、水饺;五六年级会简单烘焙,以及烹制一荤一素一汤或两道当地传统菜肴、特色美食。  “劳动课程新标准强调实践性,要通过学生亲自去参与、体验。不是去学,而是要上手去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落实劳动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调。   储朝晖称,劳动课本身要和生活密切结合,包括生产劳动、生活劳动、为他人服务等等,范围很广,落实劳动课程要与生活密切结合,劳动主要价值是一个人正常成长,通过劳动教育使人获得正确的劳动观,中小学生劳动课教育要准确定义劳动的价值。
  2022年9月6日10时2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低轨导航增强系统 S3/S4 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微厘空间 S3/S4 试验卫星将在轨开展导航增强等技术验证试验。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具备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优势。  这次发射,是快舟火箭的第15次成功发射,也是今年的第3次,已经将27颗卫星送入太空。 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是实至名归的“湖北造”,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内研制生产。  随着我国开始布局商业航天领域拓展,越来越多小卫星开始在太空进行星网的组建,国内的发射场几乎每月都有发射,这就需要像快舟这样的小型火箭进行快速响应。而在今天发射的前14天,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在8月23日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一枚快舟火箭的发射。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刘畅表示,克服了全国疫情多发的不利影响,在西昌发射成功之后,试验队的大批成员就立刻从四川西昌赶赴甘肃酒泉,同时武汉后方试验队员和我们的产品一起发往甘肃酒泉,在前方进行会合,仅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发射场的准备工作, 具备了发射条件。  目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内,还有多发快舟一号甲火箭正在进行总装调试,后四个月还将执行多次发射任务。
二手商品消费是绿色、健康消费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推动二手市场流通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让更多用户实现“省心卖、放心买”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业内专家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经国务院同意,中国国家发改委7月7日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此外,规划还提到,要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居民在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占比上升,促进绿色消费变得愈发重要,而其中,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是一个重要措施,市场发展前景巨大。在二手商品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是一个重要品类。灼识咨询(CI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交易量达1.886亿台次,未来五年将保持23.7%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有望达到5.458亿台次。为了响应规划,致力于“互联网+环保”类型循环经济的万物新生集团积极打造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包括通过研发隐私清除技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通过延长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电子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同济大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郑惠强认为,此举将可持续商业实践融入日常运营当中,不仅提升了行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还通过技术手段和供应链能力,促进了二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万物新生集团创始人兼CEO陈雪峰表示,从消费规模和结构看,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全面升级转型阶段,这也是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窗口机遇期。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正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此次《“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对于循环经济行业带来了长期利好,也给予行业发展的充分动力与信心,未来将秉承“让二手商品流通全球”愿景,持续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今天,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 应当铭记的日子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 签署投降书 如今,77年过去 山河日新 可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不能忘!不敢忘!回首抗战血泪史 苦难的中国人民 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煎熬 在罄竹难书的兽行中倍受磨难 但是 中华儿女从不屈服 用血肉铸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后 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黄浦江边,硝烟四起 吴淞口上,血色弥漫 数十万战士前仆后继 用他们的铮铮铁骨保卫家园 在平型关 八路军伏击日军,重挫其嚣张气焰 在河北平原 民兵们埋地雷、钻地道 打得鬼子进不了村 淞沪会战 是整个全民族抗战中进行的 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武汉会战 历时4个半月 日军共出动 12个师团、120余艘舰艇 500多架飞机、35万人 是抗战以来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伤亡最大的一次会战 此次会战中日军伤亡20多万人面对残暴的侵略者 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 从来不曾低下高昂的头 全体中华儿女 为国家生存而战 为民族复兴而战 为人类正义而战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抗日战争14年 重大战役200余次 大小战斗近20万次 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与此同时 中华民族 付出了巨大代价 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 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四万万人民被压迫 烽火岁月山河飘摇 苍生蒙难家国难安爱国将士 浴血奋战、慷慨赴死 各界民众 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无数志士离家弃子、不顾生死 为保卫山河抛头颅、洒热血 打赢了一场场气冲霄汉的战役14年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 以血肉之躯筑长城 终于迎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告诉日寇中华民族不会屈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式定为9月3日 新中国成立后 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1951年8月13日 政务院发布通告 将抗日战争胜利日改定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9月3日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7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 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7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 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 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走过烽火岁月,不屈之魂岿然 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 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铭记历史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天,我们致敬先辈 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更提醒你我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分为“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将课堂“搬到”了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通过AR技术1:1在演播厅现场还原实验舱。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也通过连线“来到”节目现场,三位航天员将带领同学们“云”参观问天实验舱。中国首位在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也通过与节目现场连线,和同学们分享从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独特体会。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持续深化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创新采用“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以数字新技术升级“新课堂”。节目中,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现水稻种子微观世界,延时拍摄再生稻动态生长,还原钻取冰芯、岩芯过程,还是现场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模拟、1:1复原问天实验舱……总台广泛采用AR、CG等数字技术与节目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大开眼界,而且进一步激发想象力。此外,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把课堂“搬进”塞罕坝机械林场和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让孩子们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大美河山、生态文明。无奋斗,不青春。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