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风走了八千里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又到了岁末年初,既有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焦躁,又有对新的一年充满向往和激动的期待,这样的时光,最适合读武志红。这是一本心灵的成长,从分裂走向和谐的必读之书。         曾经做过一个场景宏大内容丰富的梦境,醒来后梦中的场景和细节竟奇迹般的清晰,就连梦中的那些感觉都记忆犹新。当时很想知道这个梦的寓意,于是就买了这本书。       书中引用了很多我们平时会梦到的事物和场景,并从人物经历和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梦境和其中的寓意。读的虽然是他人的故意,但人物的心理解析,却常常可以在身边的人或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万般故事,终其究竟,不过是心中未曾放下的执念或匮乏!作者说的梦是宝贵的资源,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自己的潜意识这样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真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多关注和尊重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自己有更深入理解和认识。也许很多苦寻的答案一直都藏在自己的心中,只是没到特定的时候,我们钝感的无法自我感知。书摘:每一个新事件的发生,都是学习和改变的机会“关照你的内在”,当遇到什么人或事时,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而是先来关照自己,先与自己的内在取得连接,然后带着这种连接去做选择如何判断是否疯狂:与自己比较-自己的个性与本质之间的分歧程度(而非与他人相比)自己才是自己梦的最佳解梦人,你能从梦中收获太多(“量子纠缠”不论两个同源的粒子间距离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间不论相距多远,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相互联系的)-量子纠缠只是显示了信息不受距离传递是可以存在的,它未必就是解决人类意识传递难题的答案。无法解释的难题一个合适的态度是: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解释,而是去承认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存在若有爱的缺角,自己也可以弥补—— 一个人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打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由此形成了自我掌控感。我的事情,我能行,这即是人生的修行,也是治愈子宫的温暖是妈妈给的,这是一种恩赐;而家,则要自己构建,构建的同时,完善自我。大多数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这是这个世界总是陷入分裂状态的根本原因。最危险的东西来自人心,这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因为我们对内心所知甚少。当你停留在表面,试图以法官的身份判断谁对谁错时,事情就会演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是没有出路的。当巨大的自责感得不到排遣时,人要么选择一死了之,要么把自责变成责备其他人,以此来转嫁自己部分的痛苦。我们惧怕死亡,我们内心中自以为自己是强大的,甚至可以强大到抵抗死亡(自恋的一种)。但是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我们必须加以尊重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一些不可逆转的死亡。(发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以前脑子里还残余的一些僵化的想法,在这一瞬间坍塌)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真正的善良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任何一个有人心的地方,都势必是善与恶并存的。恶藏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藏在所有类型的关系中,它就是控制和征服,就是占有欲,就是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别人的头上。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一个机会,是一件礼物。当一个人心有点乱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外面的理由,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实际是因为自己的心先迷失在愤怒、嫉妒或不友善中了。心失去了秩序,于是外面的世界/家也失去了秩序——(内心平静、事物有序)

《人生的智慧》

文学 2020-12-17 阅读 2369 回复 1
        十分期待的一本书,却读的很失望和沮丧,中途有好几次产生了不想读完的躁动。正如作者所说“常人不具备批评能力,没有能力鉴赏高级别的伟大作品或成就”,我就是这样的常人之人,所没也没能很好的欣赏到这本书。最失望和讨厌的是用了3/1的篇幅写粗暴无营养的骑士荣誉,读来浪费时间。        本书主要的启发是:强化了建立内部自我评价体系的认知。作者的经历也让人很感叹,无论在哪个时代,理财经商、学英语、多去不同的地方游历、多交优秀的朋友是提升阅历必不可少的。书摘:最本质的幸福是我们是什么而不是我们有什么,最需要追求的是自己独立而健康的个性,个性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本性而存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为自己而活——你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人都与此无关。自杀发生在承受的苦难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时所有的存在只是永恒的生死两端,最短暂的瞬间而已“人并不是被事物所影响,而是被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左右”(爱比克泰德)精神空虚,思想已经破产“凡事溯本求源,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歌德)(即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即不高估也不小看自己,别人怎么看我们与我们的幸福无关。只有来自思想的平静和独立才对幸福的获得有着本质的影响真正的本末倒置:错把他人看法当作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意识当成是阴影;把衍生物和次级的当成是主要的,并认为他们向世人展示的形象比他们自己本身更重要(荣誉高于生命,其实是一种漂亮的说词,人们主要喜欢荣誉能给其带来的好处/所有的荣誉都是出于功利实用的考虑)优秀需要时间来成就。卓越和高贵本身就会招来嫉恨和被消灭,一般人们习惯用沉默来表达嫉妒,直到不同时代的日后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既不带恶意,也不带恭维。最好的礼物找到最少的欣赏者,大多数人错把坏的当成好的但凡是优秀的东西,一露面就会遭到人数众多的平庸之辈群起攻之,他们会联合起来抵抗“卓越”,甚至尽其所能打压它。“远航归来,方有故事可讲”(远行本身并不能帮人找到自我或是启迪智慧,如果不主动思考,你依然还是原来的你,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待着而已)

《假性亲密关系》

文学 2020-12-09 阅读 3134 回复 0
      “失望、孤独、失落、隔离、焦虑和迷茫,这是后现代主义都市生活的集体特征。”        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都不是我们的个案问题,而是时代发展和进步到现在普遍性和共性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精神需求。       本书贴近生活,专业对症,能找到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单身焦虑的迷雾       单身焦虑感的起因:外在——嫉妒、攀比心态;内在——对恋爱的挫败感和失望的情绪。皆为心态不静的病症,这种感受和焦虑并不会对让自己生活变的更美好、幸福有实质性的意义和帮助。 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进一步的剥夺自我的掌控感,因为这是将问题归结于概率、运气,会让人越发感到无能为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如家人般的足够的信任、理解、接纳、支持和被重视,不是简单的“有家状态”和“家庭形式”。面对问题,向内归因,方可解。(攘外必先安内,find inner peace )       二、对关系的理解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关系      “对的人”强调的是这个人的固有属性(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任何表象、观念、事件都仅仅只是冰山显露的一角 ,努力找到冰山下的暗礁)。       “对的关系”侧重的是健康的关系模式。主要是看两个人的互动能够创造出什么?共同的经历能否创造出积极的变化和成长,彼此都变的更成熟和进步。       人生中的关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需要刻意地伪装,来获得大量肤浅的、低质量的关系,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让那些无论如何都会喜欢自己的、同频的人,早点在人群中发现自己。遇见问题 ,面对问题。(理解与反思,沟通与商讨,尝试与改进)遇见问题不要习惯于指责和怪罪别人,其实自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对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匮乏和不满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稳固的关系靠的不是死守,而是持续的学习和适应。        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与自己和寂寞相处,才决定了你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从容面对高低贵贱,看淡物质名利,即使不被重视,也不要害怕。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答案需要向内寻找。生活的智慧在于平衡:可以偏重于任何一方面,但同时不要失去补偿或者提升另一方面的可能性。(个人成长、事业、爱情、友情)尽量在重要的事情中找到精力分配的平衡点。        三、真正的共情        观念和态度——(后天的阅历和受教育程度)        情绪——(产生及感知)原始本能        理解不只是对事情、看法、价值观的知晓,更是对一个人情绪、情感的感同身受。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别人,是因为我们过于注重找到那些我们熟悉的、认同的观点、角度、想法和认识,而忽略了在每一个灵魂深处,情感的共鸣才是最亲密、最真挚的体验。        方法:少一些对言语和措辞的计较,多一些对言行背后隐藏的情感体会。肤浅的人关注对错、评论是非,深刻的人关注内心的动机和渴望。(行动和言语对关系有无正向作用)        四、对原生家庭的反思        虽说每一种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是家庭关系的产物,但学习和探讨原生家庭的初衷,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去找到客观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我调解和积极的方法,去让事情和关系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父母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已经成过去的片段,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认知盲点和经历过的创伤,他们在他们的局限中已尽了全力去做到最好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在他们人生中所经历过的原生家庭环境和创伤性事件,对他们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会持续多久,他们也没有办法通过阅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自救。我们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一样:都是因为不懂感情,没有受过专业的爱的教育,没有情感技巧而遭受痛苦的人。不必相互为难了!       关注原生家庭并不能改变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但是当我们明白影响是如何产生的时,就会对这此影响有更多的认识,也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原生家庭之所以影响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限制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会,让我们始终需要依赖那些不良的模式和习惯。命运是公平的,拒绝成长的人,会永远生活在一如既往的狭隘、焦虑和恐惧当中,永远不明白为何感觉不到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把不幸转化成学习的能力,改变的可能性就有了。 (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找到情绪中被次生情绪掩盖的原生情绪)

《金刚川》观后感

文学 2020-11-01 阅读 1.2万 回复 5
        这是一部讲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新中刚刚成立后,为了树立国际地位,我军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了支援朝鲜大军,在强渡金刚川时与美军发生了惨烈的斗争。影片从我军陆战场和美军空战场2个不同角度相互切换呈现了战争当时,敌我双方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心理状态。我军大部队需要渡桥,美军各种炸弹和飞机在不断轰炸桥体。我军伤亡惨重、战场气氛紧张沉重,美军轰炸机队在空中joking and drinking。         若说真正触动到我的,有2个点,一是演员张译炸裂式的演技,着实太震撼太专业了。当面对最关心的搭档和战友们牺牲时的那个眼神,因仇恨和责任坦然赴死的那个惨烈的状态,让人感到悲壮哽咽,感动和泪目不已。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就跟闺蜜说过“这就这个眼神,即使给我几个亿,我也演不出来的”。是的,任何一个领域,偶尔得之,或许可以靠运气,而唯有专业才能走得长远,才能创造认可和震撼!        二是电影的尾端处,谁能想到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我们”却用人桥做成了。美军被人桥震惊了,他们的描述是“there is nothing we  can do to stop them”。是的,当为了信念和目标可以豁出命去拼的时候,是没有常规思维可以判断和定义的,这是人性的伟大和不可估量。  头顶和水面炮火在不停的轰炸,桥面上的战士们在争分夺秒奔赴对岸战争,桥下的战友们在默默的牺牲掉,前方号角一直在响••••••这一段画面,胶着了炮火轰炸的无情,战士的勇敢和坦然的赴S,同胞的惨烈和默默的牺牲,音乐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却又脆弱,这里爱国的情愫被彻底激起,热血沸腾,这里是艺术的升华。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在人们面前。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享受到的和平与安宁,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有何理由不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自由的生活。生为凡人,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坎坷,我们一样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勇士,我们有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直面困境,屹立不倒”。前世匮乏,后世积累,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路再远,终能到达。
        本书颠覆了我本来就营养不良的大脑里对经济学仅有的那点微弱的认知。大师何以为大师,是因其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深度的思考,更在于其精通人性分析的艺术。         他说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在书中他确实讲述清楚了;他说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是对包含人性的因果规律的探索,书中他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分析的思维逻辑就是这样展开的,这点让我脑洞大开,着实被震撼到了。从来不曾想到过心理学会与经济学如此的相关和胶着,曾经学习的内容都只有价和量,完全没想过质是什么。这就是卓越的完美体现,将学科的跨越和知识融会贯通升华到艺术的水平,何其妙哉!第1章:稀缺1、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财富靠转移和争夺无法增加,只有靠创造价值才能增加。(经典牛粪争夺案)2、能付费买到的商品、特权、服务和节省下来的时间都是最大的节约和商业的慈善。第2章:成本1、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不要只盯着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让所得恰如其分反映贡献。歧视也是有成本的。2、科斯定律所有伤害都是相互(对立“权利的行使应以不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资源谁用的好就归谁(在交易费用为0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从社会整体的成本考虑:谁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因为这样整个社会为了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降到最低/ 科斯定律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文中又讲了美国汉德法官从让社会防范成本最小的角度判经济纠纷案件时所创新的汉德公式:B<P*L  B防范成本,P意外发生的概率,L预计损失  这两者异曲同工,谁先谁后,相互启发补充还是•••?)3、边际分析法——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的享受在递减   边际平衡——把资源都分摊到不同的用途上,并确保资源在这些不同的用途上获得的边际效用都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不等,就应该不断地把更多的资源挪用到边际效用较高的用途上,直到资源在这种用途上带来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与其他用途的效用相等为止。第3章:需求1、需求曲线永远向下倾斜;一件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须品,完全取决于价格(需求量与价格变动曲线图、需求量与税率变动曲线图参见教材,此处讲解视角新颖,观点与常识见解不同,非常经典需要详细复习)2、需求定律是刻画人性的(谁更需要,谁的谈判能力就越低,即需求弹性低,就会承担更大比例的负担。跟法律与政府的规定本身没有关系,仅取决于供需双方弹性的大小)3、价格能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价格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和处罚。任何人只要做错了决定,他不需要公开认错,价格已经惩罚他了;任何人只要做对了决定,价格已经给他恰如其分的奖励了第6章:耐心 1、学会延迟满足,追求幸福总量的最大化和终身收入之合的最大化 2、在竞争之下,任何资源所能获得的回报,会接近于这个资源本身所能带来的边际收入 3、保险服务的3个前提条件:a投保的事项一定要有概率性,不能是确定的;b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不相关的;c概率事件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补贴而不是保险;失业保险金越高,失业率越高;养老保险是最大的旁氏骗局)第8章:信息不对称      本章通过“柠檬车市场”的故事讲述了市场上如何“劣币驱逐良币”的(good money is driven out by cheap money)过程和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核心问题:商品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不要紧,问题是怎么把商品的质量准确的体现出来   (这个让我脑洞大开的联想到了相亲市场,以前觉得非常的不可信和混乱,现在明白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知道如何区分其中“产品”的质量。经济学给出了很明晰的答案,问题的关键是得知道如何把好的“产品”挑出来。而要想找出好的“产品”得先自己懂“产品性能”,或者自己就具有好的“产品性能”,这样才有基本的辨别依据和能力。不要怪千里马常无,你先学会或者具有伯乐的技能)第10章:制度经济学(通货膨胀)1、  基尼系数算的是人与人之间瞬间收入的差距;而只有终身收入的总量差距才能更好的衡量人们的收入差2、  货币数量论 MV=PY 或者P=mv/y  (M货币流量,V货币流通速度,P平均物价,Y社会的货物总量3、  货币像蜜也像水4、  生活中到处都是冲击,要应付这些冲击,人们的反应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是全面的,而是渐进的。这本身是合理的。额外的干预不会解决问题,而是产生新的问题。错上加错不能变成对5、  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性的冲击,当他们发现用精准的数学根本无力招架、无法应对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诉诸直觉、比喻、经验、自信以及勇气。这是宏观经济学真正不可测的原因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今天宏观经济学的局面
        还是喜欢的内容,崇拜的他,停不下来的想看。吴军老师说:生活正常靠常识,吃饭赚钱靠专业,要想卓越靠艺术。反思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常识尚不足,专业未养成,艺术谈不上。不过至少还有点自知之明:要为自己的无知而学习。         • 关于幸福和婚恋1、 人生最重要最靠的住的投资:投资自己和事业;2、 找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做配偶(找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是一辈子的麻烦)3、一个人心智不成熟,或者两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完全不匹配,婚姻是难以长久的。4、男生:有足够的独立性,并且承担对自己未来家庭的义务;看他的婚姻观是否明白并认可夫妻间关系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关系的重要性;能力不是指他现在的经济能力,那都是存量,很快就花光了,而要看他有多少创造未来的能力;世上没有什么老实和不老实的男生之分,只有对你好和对你不好的人,维持长久婚姻靠对方老实是没有用的(老实的伪装表像下是一颗触底反叛的烂心A和-A)5、女生:迷人、聪明、有气质;自信、自律、优雅、从容6、活着时只平平静静、认认真真地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7、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人最后的命运要靠自己解决        父母的见识是孩子的起跑线,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孩子有出息,父母们先要成熟起来。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父母不要强制、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婚恋,不要把自己对孩子扭曲的爱、自己的期待和自认为好的选择强挂在孩子的人生之上。这样是很自私的,因为这样你做了两辈的选择,相当于自己活了两辈子,而孩子实际上一辈子都没有活过,他没有自己的选择渴望和思想,他不过是你生命延续着活着的傀儡。想起了武老师一句有毒的话:没有人生,所以生人。       (第一章的内容让我强烈的想起了武志红老师讲的心理学方面的很多内容:家庭健康顺位关系:夫妻——亲子——然后是双方父母;巨婴国中的各种父母及成年子女不成熟的问题;中国式情与爱中家庭关系黏糊,边界不清,互相控制和干涉的各种问题。关于家庭和婚恋这块亲密关系涉及的心理学知识,吴军老师讲起来也很清晰、全面、细致、毫不含糊,他说了解人性是基本常识)      • 西瓜和芝麻        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梦想和浪漫的情怀是上帝赋予人类而机器所无法取代的特殊天赋。       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价值又低的工作,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满足于非常低层次的收获。一个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两万多倍,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要想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要跳出思维的定式,抓住最重要的,舍弃可有可无的,不要过分的考虑了钱的因素,而忘记了人一辈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坚持抽时间做对生命最有意义的事情。       时间和专注力是最宝贵的财富。终生学习,向死而生。(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 财富1、 薪尽火传、未雨绸缪(能考虑到将来和死亡的问题,人和公司一样)2、 重视精神财富的传承。精神财富是家庭的基因,只有当它们得以传承之后,外来的物质财富才能真正传承下去。3、 技术可以学习,有继承性和可叠加性,而艺术没有(商业模式、行为模式、思想模式)4、 智慧的核心是对人性的理解5、 创业/核心业务:聚集各方面的资源,把人的基本需求做到极致6、 思维方式、周围环境、境界等因素,比下笨功夫要重要。缺乏技术层面,所以做事情就总是野路子。知识要成体系,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指导。成功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的高低,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为伍;找名师指路;对智者的金玉良言,身体力行;好的科学的方法,要坚持执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7、 任何好的产品都要花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打磨,不要花的功夫不够,火候不到,粗制滥造水货 (做好最后的1%和细节,以质取胜)8、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情(缺乏爱的人,没有培养关爱他人的习惯,难以大气,不大气的人做不成大事。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帮助他人)9、 今年的收获,获得今年的幸福和对自己的肯定;明年新的征程,再创新的体验和收获      • 投资1、 金融游戏:把一部分人的钱掏出来,放到另一部分人的口袋里。这不会产生财富,财富最终要靠创造才能获得。这是常识。2、 钱的本质: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调动的总量。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想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喜欢的东西不用才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3、 钱花不光,但可以迅速投光(投资、投机)4、 在生活中用理性的态度、量化的方法、风险意识看待和处理各种事情5、 (不要1毛钱的烂股票和垃圾债券;专业人事理财不一定比自己做的更好;不要基金、金融衍生品和高价值实物;放弃自己选股的想法,而应该立足于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住房不适合老百姓投资,如果房投让生活负债累累、质量降低是得不偿失,刚需和超多钱的不在此内)6、股票整体上是分享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债券也会对资本带来一定的回报,因此交易成本极低的股指基金和国库券是比较好的“工具车” (年轻人8:2,注意股指基金的低买高卖,保持投资比例的动态平衡的微调,考虑到交易的成本,投资组合的微调一年1次就够了。老年人投资组合比例需要更保守)
        曾老师的第二本智慧精华录,带着烟火气息的精神分析。没有专家的自恋和权威,有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温度和人性,有的是专业的力量和知识的火源。        曾老师说曾经得到过的爱是被储备的温暖,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的确如此,我想到了曾经陪我吃小肥羊吃到吐的朋友,想到了这些年来一直默默守护我的亲友们,想到了曾经走过的山山水水和旅途中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伙伴们••••••这些无形中感动我的点滴和让我感觉到幸福的经历,早已默默的在心中积累并筑建成铠甲,让我在偶遇人生的疾风劲雨时,仍能屹立不倒,精神正常。一个人能心中有爱而宁静健康的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生命体都会有各种渴望,这是出于生命本性的呐喊无法压抑。而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只能靠本能行动,而人却可以先思考再行动。安逸的舒适区是生物本能的趋向,艰难的成长的路却是一种反安逸的选择,这条路孤独漫长曲折又看不见光,它只能靠自己去走,走多远,走多深,决定自己一生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了你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为子女将人生的舞台扩大到多大的程度。        选择稀里糊涂在欢愉中安逸一生,将人生的幸福交给运气和天去决定,还是坦然惨淡的面对问题,在历经成长懂得思考后,将人生的幸福交给自己和天去决定,你想做哪种?! 在自己的困难和挫折中认真成长磨砺又怎样,还有必要羡慕别人吗?
        这是一本书皮极简,内容朴实的好书,首页甚至连作者的名誉、头衔及简介都省去了。然而书中内容的能量及知识的扎实和丰富却让我颇为震撼。作者吴军是IT业的精英,可书中展示的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历史及哲学领域的知识和见解也毫不含糊。作者行文朴实谦虚,但能清晰的感受到在其专业领域的精专,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跨界的学问里也造诣精深!学霸的扎实和勤奋的深耕品质会瞬间秒杀一个渣子的自恋和在学习上的懒惰心思。智者如水,润物无声,读完本书,除了更明白自己的方向,在为人和科学的处事上也会有所新的改进。每一本好书的遇见都是缘分,我总是这么的幸运  1、 日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万物找平衡,凡事都有两面性。为了避免认识盲点造成的灾难,要多听意见,防止疏漏和找到防范措施2、 过分的相信自己的才华,会将最终的格局限制在自己当下的水平上。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能控制,是一种妄念,是对自己的迷信。放下自恋,把规则和好的方法写入行动指南,并扎实执行。世界自有个人能力之外的事,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就好。3、 小格局者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好,满足于偶尔运气之得的成功和收获,而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可以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后者的实现靠专业态度起决定性作用,业余水平再高也是业余的!(抱着取巧心理的人,不是在和同龄人竞争,而是在挑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挑战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是在和上帝竞争)4、 “对世界的信心,在不同环境下做不同事情的原则,及专业的做事方法”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永恒的东西5、 慢下来,找到方向,抓住重点,感受生活,懂得休息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做事先动脑,再动手,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从任务清单上删除。做事的过程中就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不要开了很多头却不结尾;做完事情,审视一下自己的得失,评估一下效果,并做更好的调整。千万杜绝: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怪圈。6、 除了吃饭的专业技能培养,不出于功利的素质教育的培养同样重要,因这是一个人感受生活幸福的能量源泉和实现精神自由的必须通道。能读书、享受艺术和体育精神、修身养性,都是幸福而奢侈的事情,所以珍惜每一个这样的美好时光7、 一群优秀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塑造我。把能遇到的人,看成自己的引路人,主动从他人身上学到美德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颗人间烟火,全都哺育了我)8、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挫的过程,进步就会伴随着得到和失去 。最重要的事是:活着,并快乐着!9、 短板效应。再大的数*0,结果还是0。 改变思维 、量级,从本质改变做事方式。量级没有上去,最终只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10、 做好事情的“三条边”:1、受教育,讲科学,学专业提高自己的基线;2、要知道理论的极限和自我能力的边界3、找到1-2之间的攀登阶梯(达到目标的方法)(靠近基础的部分,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往上,目标的难度越大,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学会自我调解)11、 朋友:{合作型、依靠型、暧昧型}  平等是关系的基础,下嫁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下嫁的人不仅要接受来自另一个阶层的人,而且要放弃过去全部的生活,才能平等。12、 关于焦虑: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后,就越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会越谦逊,越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了。这时人会变得豁达大度起来,反而对未来、对社会不再那么悲观13、 最宝贵的资源是我们时间和专注力
一、及时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成长路上人人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只是爆发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已。就像世上没有人人必读的书,只有某个时段必读的书一样。命运终究是神奇的,它会在恰当的时候以相应的方式对相应的人发出召唤,可能会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是万分沮丧和暴怒。“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廖廖”,在极尽艰难的低谷时段,只要我们能足够勇敢并持续坚持的去认真感受和面对了,就会收获爆发式的成长。浴火焚烧后的重生,换来的会是无比宝贵的脱胎换骨。二、浪漫爱情---神话泡沫坠入情网是自我界限的部分崩塌和心灵的退化。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即使经过婚姻,使这一功用延长,也无助于心智的成熟。婚姻的碰撞和摩擦终会让双方惊讶并痛苦的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都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也好像无法缩短。于是,两人各自的自然界限重新合拢,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爱情的幻觉破灭,产生相看两生厌的前后矛盾。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当最初的激情褪去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是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爱的唯一目标,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爱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动,对某事物长期的爱,能使我们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会得以延生和淡化,此时,心智便获得了成熟。三、反“熵”式成长——高处是孤独独立最大的风险是成长,是走出童年般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每一小步都要用尽全力的奋力起跳。自尊自爱是不愿得过且过,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会自然地从有序状态流向混乱状态,从分化状态流向均一状态。宇宙的秩序处于持续不断的崩解之中,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叫做“熵”)成长的力量是反熵似的力量,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它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因此过程必然是艰苦的。自我完善需要克服懒惰的原罪,修改思维和认知的地图,获得新的启示,接受新的责任,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必然会带来新的孤独感,因为明白了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办。难找到与自己处境和感受相当的人,以便容许自己释放压力,发泄痛苦。这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清冷,是孤独前行的寂寞。(自律: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凡事需经实践检验才可相信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Serendipity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是 懒惰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心智的成熟——意识的进化心灵之路上的行者,必经高处不胜寒的清冷和孤独前行的寂寞)
一、 觉知         觉知是最大的容器,历事阅人学知识,顿悟处是保护和扩大自己的觉知容器。保持原有技能的同时接受新知识和事物,让自己的内在不断输入新的血液。      (觉知若容量不够,就不能容忍太危险的情感高能涌入。觉知是个好东西,但真相的解释可能会带来顿悟的电流,也可能造成短路。)二、 空间       所有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其实都是奢侈品。       生命,是一个历程、一个整体。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该收获的时候了,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不要太在乎得失,成长才是最生要的。       用本心,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个性化的活力与创造力)三、 创造       花时间,做调查,并通过调查抓住事情本质,放下对自我思维的自恋,触碰事物的本真,才会产生创造力。       多沟通,放下对自己判断力的过度自恋四、 现实        拥有了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顺从了四象限坐标:1、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幼稚2、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单纯3、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世故4、 内在人性成熟,周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成熟       同时处理好强弱的力量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     (完美恋人变仇人的心理原因:因为成熟度还停留在3个月前婴儿期的“偏执分裂”,看事物只能全好或全坏,无法分辨立体与相对性,看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样的人最初和你建立关系时,会觉得你全好,简直是理想中的完美存在。可一旦他对你产生了不满,立即觉得你成了全坏的存在)        从偏执分裂位进入抑郁位,于是发现不能活在简单的爱恨中了,而是活在爱中有恨、恨中有爱,好中有坏、坏中有好的复杂中。这是进步与整合的过程,同时也产生纠结与无聊。五、 自由       看见存在价值(事物本身)而非匮乏价值(因自身匮乏而产生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臣服于其他人和其他存在的真相;非自我实现者:陷入自己自恋的想象中       接受模糊状态,接受空白,不要着急填补空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真诚一致,不自欺、不欺人、不装模作样。关注自己的感受,为真实跳舞。六、 无常       如果你没有做过主动的选择,那你的人生连悲剧都不算,不过是无意义的荒诞剧而已

《人格心理学》

文学 2020-06-16 阅读 2437 回复 0
        本书从人格的界定、成因、结构及研究方法等多方面介绍了人格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读完除了对人格有了更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看待事物也需要多维化多角度,凡事皆有相对性,不能简单的下定义论对错。武老师说过,婴儿的思维因为没有发展完整,所以是一元化的,在婴儿眼中,凡事只能分辨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遇事要尽量多角度去思考避免思维退行到婴儿期。         一、精神分析学派(人之初,性本恶)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认为人的本我和最真实的欲望都压抑潜藏在潜意识中,而人的基本人格早在童年时期已被根植定型。精神分析的理论内容精妙无比,很多相关扩展读物中神奇的分析也让我无限拜服。但若把人生的基本框架就此定性在还完全无知无觉的童年中又让我心生恐惧:难到真的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吗?        二、行为主义学派(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人性无所谓善与恶)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人性无所谓善与恶,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后天塑造的结果,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取决于其从刺激与反应间所学习到的联结。如此似乎看到了人格中一些可以改变和重新塑造的可能性,但很多的事情和反应还是无法解释,至少对于童年阴影的恐惧有所减少。        三、人本主义学派(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主义强调人类所的有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主题是人的自由、选择、价值,关注人的思想,强调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研究,强调真实的、内在的自我。(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人格特质综合遗传比率大致在40%,但遗传率仅是一个普通的统计数字,它随着被测量的人格特征的变化而变)。一本看完,答案给的答案最后都是相对性的没有答案。或许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吧。
        一、命运的轮回及破解        将自己人生的种种匮乏和渴望用种种意识和无意识的方式强加在下一代身上,结果下一代的自我严重被压抑了,这就是轮回的刻印。        当我们生命中发自内心的渴望和不满,这些真实的人性被严重压抑时,它们不是不存在了,而是以更扭曲的方式存在于潜意识中。每一个被严重压制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被触动,我们就会失控。        有时候我们会过分的爱一个人,将自己认为的种种好的渴望强加在对方身上,其实是因为太缺乏自我,将他人当成自己,把自己生命的重量挂在了对方身上。        命运中的轮回是因为想要和痛苦对抗,内心形成了某种不健康或匮乏的结构和模式,当这种结构和行为模式的潜意识形成后,会通过种种复杂的运作,在不同时段和情境中不知觉就展现出来,这就出现了命运的轮回。当坦然面对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内心的匮乏,明白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根结,接受已不可更改的事实带给自己的痛苦,接纳并拥抱当时那个无助的自己,命运的轮回就打破了。        二、找回失去的自我        心理问题其实是一种选择,认识自己,觉察自己内在的心理变过程,不要迷失于自己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一个人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自己的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理游戏。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并且无意中会认为,别人才是我们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永远在我们心中。        当我们努力向外寻找答案时,我们通常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重心,令自己心像浮萍一样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无论怎么做都是消除不了焦虑的。用平等心感受事物,尊重自己当下的境界,尊重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无论外界有何等压力,都不远离自己的内心。建立内在评价,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成为自己,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完全的自我负责“我选择,我负全责”。 生活模式本身就是思维模式的展现,接受带着问题去生活这个事实。        三、关注身体真实的感受        罗杰斯说,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是的一致的,这叫不自欺。        有时候身体能感受到的觉知,思维却不一定意识到。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太信赖我们的思维。        负面能量在空间中传递,被感受到却没有觉知,潜意识想逃离痛苦并习惯和痛苦作战,于是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失控了,会产生不好的状态如:低潮期、失眠、缺乏胃口、情绪低落、噩梦等各种症状。这是负能量的一种感应。不轻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的感受有可能是别人投射给我们的结果,能捕捉到这些感受很重要,但必须明白这是谁的感受,如果不清楚这点,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警惕那些来自于周围人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主观臆断和情绪情感,因为它们不一定正确,可能是投射的结果。多觉知自我,提防陷入“自恋”和“投射”游戏。

《自卑与超越》

文学 2020-05-27 阅读 3986 回复 0
        最近在同时也在读人格心理学的理论课本,阿德勒和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被划分在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中。“断章取义”原本以为的个体心理学部分会以单独个体发展的角度去描述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发展及其背后的成因,读完《自卑与超越》后再回顾理论课本中的相关总结,才深刻的体会到“相对性”这个词汇的力量有多强大。原来一直以为的“个体”在自然生态及社会环境中不过是“相对个体”而已,原来一直想要寻找的真相和苦苦追寻的人生意义,在时间的无涯中也仅仅是一时的“相对真相”和“相对意义”。苍穹辽阔、人生百态,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就像元素守恒,而元素组成的事物却是时刻在发生变化着。生活是个迷,永远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既是疑惑也是还有所期待和坚持的理由。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从描述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身体、自卑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与同伴、爱情和婚姻共12个方面来说明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的出生、养育、乃至生活,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社会与文化背景下,个人与环境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因此应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人格。脱离了对个人有意义的背景关系,就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本书人格理论内容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最大特点:引入社会情境来分析人格。对自我定位、育儿、教学均有较好的启发。Part 1:生活的意义        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要做对社会分工有意义的事,形成友好因素、互助概念,对他人尽绵薄之力,相互协作,发展共赢。Part2:心灵与身体        一个人的情感包含着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也融合了他的奋斗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精神管控身体,但它却不依赖身体,它依靠的是个人目标和生活方式。行为与认知相辅相成,改变想法、建立新的认知模式从而产生新的健康的行为习惯。Part3:自卑感与优越感        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正常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目标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再次强调,努力的前提是与人合作,这样的奋斗才有意义、有希望,才能真正改善共同的境遇。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一味追求自己的优越感、沉浸在虚幻中。价值和成功的判断,要以合作为基础。对行为、理想、目标和行动的要求,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合作事业。人类的合作需要各种不同特长的人才)Part4:早期的记忆        大多数人对应生活的方式是得到一种印象后,总是喜欢用它来解释所有的行为。记忆来源于生活不会和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但也不一定真实,它们是自我倾向性选择的结果。改变生活方式,记忆也会随之改变或者会对记忆予以不同的解释。Part5:梦(梦是心理学中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不做对梦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解析。)······Part6/7/8/9/10/11/12:不同角度论合作part6 家庭的影响 ——家庭中的对抗是合作精神的缺乏,每个成员都渴望被足够的关注,问题起源于被关注、被肯定和被爱的缺失part7 学校的影响—— 培养社会生活的合作程度,学生需要被老师的关注和肯定,现象是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part8 青春期  ——遇到交友、爱情和事业问题时,没有做好对成年生活的准备,反抗不是突然发生的变化而是一直都有的压抑遇到问题时的爆发part9 犯罪及其预防 ——偏执的追求虚幻的自我优越,对人冷漠且没有合作与社会奉献精神part10 职业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主要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分工合作是人类共同福利的保证part11 人与同伴 —— 更高程度的合作,加强相互的情感,关爱同伴,共同进步part12 爱情和婚姻 ——合作是前提条件。彼此致力于给对方轻松和幸福的生活,两人都有安全感,每个人都觉得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谁也不会在婚姻中感到压抑或被轻视
        2020年4月,这个月只读完了这一本书,本月内心的噪音较多,因为书读的少,精神的养分供给不够,又时常会对时间的未充分利用感到一定的愧疚。         曾老师的书言语朴实无华却句句精髓,里面有惊涛骇浪般的知识火花,但行文却极尽平淡从容。读他的书能于迷雾中见月明,于混沌中找到内心的力量,即使仅通过纸张,也能感受到其人格的魅力。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本身就是个扑朔迷离的话题,所以读的也是迷雾朦胧,情绪起伏。       人生可以承受无数的苦难与失去,但最难渡的劫是失去对人性的信任和期许。一切物质和经历都可以通过时间慢慢地重新积累,唯有坚实可托底的信任,一旦被摧毁,即使刮骨疗伤也难以恢复最初的状态。        对人性依恋的重塑,是针对性格的战争,也是改变命运的战争,这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没有硝烟弥漫却也惊心动魄。成功的人格,比成功的事业更重要,即使受尽创伤攒足失望,也不做伤害他人的事,生而为人有所作为的同时有所不为,终其一生,为了追求人性的完满。       人一辈子,三万天左右的时间,所有的爱情情仇、悲欢离合,经历过就好,努力去做到不过于萦怀、不困顿其中。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飞渡千山。        一切与谅解无关,与宽容无关,只是攒足了失望自己就会豁然开朗。会明白长夜有尽,白昼有终,终生所求,不过水中月,镜中花,庄生晓梦迷蝴蝶。        你来人间一趟,要以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份,享受一个人应该享受的欢乐,经历一个人必须经历的痛苦,最终通过认知、宽忍、原宥一切后,达到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