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

龙圣李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中稻带药出“嫁” 治螟好钟祥县植保站 李文战 带药出“嫁”,就是在中稻移载前3一5天,在秧田施药,让秧苗吸收药液后,移载到大田继续发挥治一代二化螟的作用。药剂以25%的杀虫脒水剂为佳,其内吸性强,残效期长。 带药出“嫁”,防治一代二化螟效果好。1983年,笔者在皇庄公社边畈大队,对带药出“嫁”防治一代二化螟又进一步进行了观察,一代二化螟的发蛾盛期在4月28日至5月10日,卵块孵化盛期在5月10至22日,大部分卵集中产在秧田,尤其早播中稻秧田(纯中稻地区),早插中稻一般在5月20日左右移栽,移栽前正是施药防治的有利时期。边畈大队中稻秧田550亩,其中带药出“嫁”447亩,移栽到大田后,平均百蔸枯鞘为4.6根。有一稻农的双糯2号,4月16日播种,5月15日每亩秧田用25%的杀虫脒4两,兑水100斤喷雾防治,5月17日移栽到大田,6月3日调查,每百蔸枯鞘只有8.0根,比另一稻农同时播种同时移栽未带农药出“嫁”的双糯2号43.5根减少81.61%;6月17日查枯心苗,带药出“嫁”的大田为0.4%,比未带药出“嫁"的2.3%减少82.61%。 带药出“嫁”,能省药、省工、省投资 ,还能减少农药污染,较好地保护了天敌。我县大部分属纯中稻地区,在防治一代二化螟时,采用带药出“嫁”的方法,只需在秧苗移裁前施一次药,比大田每亩用药、用工和农药投资减少85.71%。带药出“嫁”折合每亩用药0.57两,且离收获期更长,稻谷和稻草对人畜安全;同时,用药少还保护了天敌,有利生态平衡。 总之,带药出“嫁”是防治纯中稻地区一代二化螟的好方法。经我县近几年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每亩秧田只需用25%的杀虫脒水剂4两,在移栽前3一5天兑水100斤喷雾防治,就能有效地把螟害率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标准以下。※此文1984年5月15日发表于湖北省植保学会主办、华中农学院编辑的《植物保护报》第四期(30)。巧治螟虫带药出嫁技术早已在全国推而广之并成为防治螟虫的创新规范技朮。此技术李文占于1984年12月荣获荆州地区行政公署特发的农牧业科学技术改进四等奖。

大柴湖自述

情系钟祥 2023-09-29 阅读 6871 回复 18
大 柴 湖 自 述 我叫大柴湖,1935年7月7日,民国二十四年,农历乙亥年,汉江发特大洪水,山洪暴发,钟祥城南汉江东堤溃口18处,将江东冲成泽国,人们便称“水湖”;随后芦苇钢柴丛生,又改称“大柴湖”。洪灾后民国政府想修复原江堤,曾派专家考察无法修复,便选在遥离江边的罗汉寺至旧口重修大堤,故称遥堤。遥堤至汉江边便是大柴湖。 大柴湖是毛泽东主席宏伟设想的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的河南省淅川县库区147米以下移民的集中安置点,是在湖北省钟祥县(市)南汉江东边的芦苇钢柴湖泊里建起的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点,是移民安置的典范,全国、全世界少有。 一 大柴湖历史沿革 我的乳名叫新集人民公社,曾叫移民区、新建区、大柴湖区、大柴湖公社,现叫柴湖镇、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下辖2个社区、54个村、人口10万余人。我是湖北省省级开发区建在乡镇层面的一个少有的典范。 1 新集人民公社的来历:新集是钟祥县(市)历史上城南的一个有名的集镇,后因战乱此地人烟稀少。此地属丘陵,西边紧挨大柴湖,当时大柴湖围堤未修无交通路且芦苇钢柴遍生,无法给首批移民盖房居住,故1965年8月15日才成立的钟祥县移民安置指挥部便选新集做首批移民按置点。1966年3月首批移民,响应毛主席周总理的号召离开故乡丹江冲积平原桥半县的富饶肥沃的顺阳川李官桥,由淅川县移民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随行护送至钟祥县新集移民点,移交钟祥县移民安置指挥部。移民入住后,1966年4月25日,钟祥县人民委员会(66)钟会政字101号文件设立“新集人民公社”,因区未建县直属。 2 我曾叫移民区。第二批移民1967年3至4月迁入后,钟祥县下文设立移民区。1967年7月17日,“钟祥县移民区领导小组”成立。为移民区临时行政机构,受移民指挥部领导。下设红心工作组、红鹰工作组。文件补充:经研究新集公社也划归移民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文件依据:《钟祥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通知)》(67)钟发字第051号。 3 我曾叫新建区。1967年8月5日,原“钟祥县移民区领导小组”更名为“钟祥县新建区领导小组”。文件依据:《钟祥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通知)》(67)钟发字第057号。 新建区成立后, 东湖、襄东两人民公社和胜利大队融入新建区。1968年10月11日襄东、东湖二公社由旧口区划归新建区。文件依据:钟祥县革命委员会文件巜关于旧口区新建区行政区划的通知》(68)钟革发字第157号。 4 我叫大柴湖区。根据国务院周总理的指示,1968年10月31日新建区更名为大柴湖区。下设八个人民公社:红旗、红升、红卫、红心、红鹰、新集、东湖、襄东。文件依据:钟祥县革命委员会文件(68)钟革发第165号。 5 我叫大柴湖人民公社。1975年11月随着全国撤区并社的体制改革,大柴湖区被撤销、所辖人民公社合并为一个大柴湖人民公社,下辖红旗管理区、红升管理区、红英管理区(红鹰和新集合并)、东湖管理区、襄东管理区、柴湖管理区(红心和红卫合并)。 6 我又叫大柴湖区。1984年2月随着全国取消人民公社之体制改革,大柴湖人民公社被撤消了,改为大柴湖区 ,下辖红旗乡、红升乡、红英乡、东湖乡、襄东乡、柴湖镇六个乡镇。 7 我叫柴湖镇。1987年12月随着发展我被撤区升镇了,大字收藏了。截至2022年,柴湖镇下辖柴湖社区、新城社区2个,和群益村、张湾村、大同村、黄岔堤村、黎明村、中心集村、曾营村、从庙村、任滩村、苏榨村、新联村、许庙村、天堂村、杨埂村、吕庄村、红英村、曹寨村、四新村、红卫村、红升村、罗城村、断山口村、新村村、芦席场村、郑家集村、李官桥村、魏家榨村、凌楼村、王营村、陈营村、前营村、鱼池村、武州村、全坑村、石营村、管福村、双河村、田坑村、后营村、马北村、马南村、吴营村、邓营村、岗南村、杨营村、白岗村、泉店村、西沟村、上头村、红旗村、刘庄村、沙楼村、中干桥村、胜利村等54个行政村。镇政府2019年12月由柴湖大道98号搬驻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1号路 实训中心,办公电话0724-4018020,传真0724-4019585。 柴湖镇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畅通,金刚、白庙、倒口等排灌防内涝;自来水厂水质优,公交方便走亲逛街随心想。 8 我叫大柴湖经济开发区。2013年11月6日由湖北省编制委员会鄂编文27号批准成立湖北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最年轻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全省仅有的三个在乡镇层面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管辖版图面积154.3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沪蓉高速钟祥出口处,西临汉江黄金水道,北接钟祥经济开发区,武荆高速穿境而过,与枣潜高速形成纵横交织、沪渝蓉(沿江)高铁武宜段钟祥南站设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有立体综合的现代交通体系。开发区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黄金交汇地,距武汉、宜昌、襄阳仅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加快振兴发展,开发区提出了“产业兴区、生态立区、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明确将“中国花城”、汽车电子产业城和现代生态新城作为主攻方向,致力打造全国移民集中安置振兴发展先行区、全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全国“新五化”和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湖北曙光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1.92亿元,选址大柴湖经济开发区,总占地1231亩,可实现税收超6亿元。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驻大柴湖工业园1号路大柴湖实训中心,与柴湖镇政府合暑办公。 开发区的新城,生态宜居已妆成、初显少女美姿;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初显雄姿。 新城不仅吸引大柴湖内移民自觉报名入住享乐发家,而且还欢迎2004年再次舍家外迁钟祥各乡镇移民回娘家安居乐业。 大柴湖的历史沿革简表①1966.4.25~1967.7.17/新集公社/县直属,② 1967.7.17~1967.8.5/移民区,③ 1967.8.5~1968.10.31/新建区,④1968·10~1975·11/大柴湖区,⑤ 1975·11~1984·2/大柴湖公社,⑥1984·2~1987·12/大柴湖区,⑦ 1987·12~今/柴湖镇。⑧2013.11.6~今/大柴湖经济开发区。
赵凌云到钟祥专题调研大柴湖振兴发展9月21日,省社科联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赵凌云来到钟祥,专题调研大柴湖振兴发展。荆门市政协副主席程彻,钟祥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粟建湘参加调研。赵凌云先后来到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以及鄂电电气、真味生物、紫丹包装等企业,通过聆听讲解、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大柴湖的变迁、移民搬迁史、产业发展现状、当地群众就业与收入等情况。在参观完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后,赵凌云提笔写下“祝大柴湖越来越好!”,表达对大柴湖的美好祝愿。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将柴湖振兴发展提升为省级战略,成立省级开发区,拉开了大柴湖开放开发的大幕,提振了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大柴湖跨越发展。今年是省级战略在大柴湖实施的第十年,柴湖经济发展成倍增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显著改善。赵凌云希望大柴湖认真总结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需求,形成文字材料,用详实的数据,体现省级战略实施的成果。要发展好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柴湖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产业链,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学历水平。柴湖隔五年要上一个小台阶, 隔十年要上一个大台阶。

李官桥的记忆

情系钟祥 2023-09-03 阅读 6650 回复 17
淅川县李官桥的前身叫顺阳。顺阳的历史顺阳,古县名,在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也就是说:顺阳村是古时顺阳县(郡)的治所,有城隍庙为证。因为顺阳在顺水(均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历史上曾有顺阳王、顺阳侯、顺阳公主之称呼。发展历史:公元前三十一年,西汉成帝刘骜封刘音的三子刘共为“顺阳侯”,始建城于此。公元前七年汉哀帝刘欣封孔光为博山简烈侯,改顺阳县为博山县。东汉汉明帝刘庄将博山县更名为顺阳县。三国时期,在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顺阳县属南乡郡所辖。东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顺阳县属顺阳郡管辖。南朝齐时期,梁武帝父名“萧顺之”,避帝讳“顺”字,改顺阳具为从阳县。《梁书》称顺阳郡为南乡郡。西魏析置郑县,改为清乡。隋朝复名顺阳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立顺阳县,公元623年降为顺阳镇,属冠军县。公元981年又改顺阳县。公元1336年废顺阳县立顺阳镇入内乡县,后改顺阳镇为李官桥镇,于新中国成立划归淅川县。顺阳郡一一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在中国历史上曾四次在顺阳设置顺阳郡。1.东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郡治南乡县(淅川滔河乡老人仓一带)。历时40年,公元338年恢复南乡郡。2.刘宋时期(公元420一479年),又改称顺阳郡。3.南齐(公元479一502年)时,因避讳梁武帝父名,改顺阳郡(县)为从阳郡(县)。建武五年(公元498一534年),仍为顺阳郡,郡治移治顺阳县。西魏时又改为南乡郡,隋初被废除。顺阳侯一一中国古代的一种受封爵位。历史上被封为顺阳侯有六人。他们分别是:1.刘共,公元前31年由汉成帝刘骜所封。2.刘嘉,公元37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所封。3.刘参,袭封为第二代顺阳侯。4.马廖,公元79年被汉章帝所封。5.周千,公元386年道武帝所封。6.李冲,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所封。顺阳王一一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历史上被封为顺阳王的有六人,他们分别是:司马畅,司马懿之孙,公元286年受封。刘休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公元456年受孝武帝所封。拓跋郁,北魏桓帝之后,先封顺阳公,后追封顺阳王。李泰,李世民四子,公元643年被封。兀都思不花,元仁宗次子,公元1320年由安王降封。朱有煊,朱橚第三子,公元1402受封。顺阳公主有三位:她们分别是前秦苻坚长女;北魏孝文帝女;北周武帝妹。楚始都丹阳在顺阳楚始都丹阳在淅川顺阳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论证:一.有关资料记载,古人把以陕西商县、商南流至河南淅川县南河流称之丹水,而汉语,以山南水北为阳,因此丹阳当因在丹水之北而得名。二.巜禹贡》记载证明,丹水流域是楚人最早期活动地区,都城应该就在这块。古代农耕条件,楚人只会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生存。春秋初年,巴国想与邓国交往,请楚国作中介,这也说明楚在巴邓之间。三.淅川下寺令尹子庚墓发现,子庚,姓芈,氏熊,是楚庄王的儿子。起初是楚国司马,辅佐令人子重,是掌握国家军事的,相当于国防部长。后来担任令尹,外主军事,内主政治,集军政一身。其身份相当于古代的宰相和现代的国家总理。一个楚国宰相葬在顺阳,说明此时的楚都就在顺阳。克黄,姓芈,名斗,公元前648年一一公元前580年以后人,是春秋楚国的“箴尹”,相当于现在国家的监察委员会主任,古代叫“谏官”。他属于楚国贵族,其基在和尚岭,距子庚墓只有400米,两大贵族墓在一个地方,说明了什么?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始都丹阳在顺阳川。据淅川县有关史料记载,位于李官桥镇外四、五里地,距丹汉汇流处(丹江口市)30多公里有个叫“龙城”的地方,有一座方方正正占地面积约八十万平方米的古城轮廓遗址,城墙是夯土所筑,土层中有西周时期的陶鬲、陶罐、陶盆和其它绳纹陶片,而且遗址外依稀可见护城河的影子,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此城遗址就是楚始都丹阳。李官桥镇李官桥镇的前身叫顺阳镇,明朝嘉靖年间,在丹江河上原来有一座木桥,但每逢涨水桥便被冲走或冲毁。为了方便两岸人们来往、出行方便,在朝为官的李宗木、李蓘、李荫父子三人,捐出俸禄,在丹江河架了一座石桥。为了感谢和纪念李氏父子三人的善举,当地人就把顺阳镇叫做李官桥镇。李官桥镇在历史上的归属有过多次变化,曾经是邓州、内乡、淅川治辖,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才正式划归淅川县。李官桥镇是丹江河上四大名镇之一,水旱码头,非常热闹和繁华。李官桥镇城池功能完备,城墙周长十余里,城墙顶部可以通行小汽车。建有宝塔式五座城门,每个城门各建有三层碉堡一座。碉堡上配有大中小炮百门。其中一门“将军炮”上的“大明洪武”字样犹为醒目。城池面积6.75平方千米,城内有四大街三小街,青石舖路,黑漆门面。镇上的清真寺、火星庙、三官庙、药王庙、十王殿、平浪宫和具有北方风格的山陕会馆,使儒、释、道、伊斯兰文化融为一城。镇上坐贾行商,人流熙熙,车水马龙,人口多达万余人。粮行、染房、山货行、油坊、药房、五金百货、生资日杂、旅馆饭店鳞次栉比。竹木家具、金银加工、酿酒制醋门庭若市。兴汉、豫华两大烟厂,香烟由水路销往西安、老河口、汉口和上海。商行发行区域性钞票,电话电报把李官桥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四大戏院常年锣鼓铿锵,座无虚席,生旦净末丑演绎着古城的繁华和变迁,上演着秦腔豫曲和楚始都丹阳的金石楚韵。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务院批准在李官桥镇筹建丹江县,牌子挂了半月有余,但因丹江口水库建设而叫停。李官桥镇随着水库建设而永远沉睡在浩淼的水底,虽然从中国版图上彻底消失,但它却永远存留于我们的记忆中。李官桥人,因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大工程,1959至1960年先支边移民青海后因不适应又返回。1966-1968年又顺丹江汉江而下南迁钟祥县大柴湖和荆门县各乡镇(1966-1967),舍老家建新家,移民精神将代代相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