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闲人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诸葛亮的师傅在钟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和忠臣的楷模。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这样的天才人物,人们不禁要问:他有师傅吗?
有人推测,诸葛亮的老师可能是司马徽和庞德公,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卧龙”的名号就是庞德公给起的,加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相互交流。对此推测,笔者持否定观点。笔者认为司马徽和庞德公二人只是诸葛亮的益友,而不是诸葛亮的良师。
其一,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尔后,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百度百科)。诸葛亮此时已16岁。此后,诸葛亮又在隆中生活了十年(到刘备请他出山为止)。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以自比。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参见《诸葛亮生平》)。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司马徽、庞德公是益友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黄承彦也不是诸葛亮的师傅,而是诸葛亮的岳丈。其二,司马徽,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由于他善于知人,被称为“水镜”。《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于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才能在司马徽之上。另外,,司马徽是因北方战乱,才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从这里进一步说明司马徽不是诸葛亮的师傅。
既然我们从正史、野史中找不到诸葛亮的师傅。是不是说诸葛亮就没有师傅了呢?否!笔者认为诸葛亮不仅有师傅,而且诸葛亮的师傅就在钟祥!我们可以从一则民间传说中的到印证:
在钟祥市张集镇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大洪山下的张集镇有个燕子塆,塆里有个百岁老头,这个老头就是诸葛亮的师傅!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勤学好问,到处寻访高人。有一天他从襄阳隆中来到大洪山,访到了燕子塆。看见有个老头在坡上放牛,只见他倒骑牛背,白鬚盈尺。老人左手拿一把白铜水烟袋,右手拿一根点烟的麻杆。诸葛亮见老头器宇不凡,便一髁膝跪下,求师傅指教。那老头欣然点头,谁即说道:“七点摆的直,一共添四笔,哪个添到了,秀才考第一。”
诸葛亮听了,在手里比划了半天,七添八添,才添到了“小心火”三个字。他不明白,待他还要请教老人时,只见老人将点烟火的长麻杆在田埂上一伸,田埂上的茅草一下子就烧起来了。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时浓烟滚滚,差点烧着了诸葛亮的衣服。诸葛亮这下完全明白了,他拜谢了老人。从此,诸葛亮经常到燕子塆来向师傅请教,深得师傅赏识。
后来,诸葛亮帮刘备打天下,多用火攻。他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烧城池、烧战船、烧寨栅……,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敌兵,都靠一个“火”字。从这个民间故事分析,可以这样断定,诸葛亮的师傅就在钟祥!理由一:襄阳离大洪山距离不远,仅有一百多里路程。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襄阳后,总共生活了十一年时间,这十一年正是诸葛亮(十五岁——二十六岁)访师求学的时候。从诸葛亮的人生志向来看,诸葛亮是不喜欢闭门读书的,而寻访大洪山有其必然性。理由二:大洪山有高人隐居的历史。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其师傅就是大洪山的黄石公,隐居于大洪山黄仙洞。对此史实诸葛亮肯定是心知肚明,因此,诸葛亮不可能不到大洪山来寻师。理由三:大洪山是一个有天子气的地方,东汉王朝开国皇帝 刘秀(前6—57年)就出身在大洪山。刘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今湖北枣阳)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对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诸葛亮不可能不去寻访。理由四:大洪山是绿林好汉的发祥地。天凤年间,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替人家排难解纷,被推为首领。他们人数越聚越多,形成一支武装力量,不时攻击附近的乡聚。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今大洪山),因此被称作绿林军。几月后,绿林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的荆州牧发兵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出山迎击获胜,部众增至数万人,战斗意志高涨起来。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中疾疫流行,绿林军出山,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汉宗室刘玄,这时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也是西汉宗室,他们抱着“复高祖之业”的目的,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并且把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称为春陵军。春陵军与王莽军接战不利,乃与向北折回的下江兵约定“合纵”。这时绿林军连败莽军,直至推翻王莽政权。对绿林好汉的传奇史实,诸葛亮不可能不知。尤其是诸葛亮生活的时代与绿林好汉的时代极其相似,即都是天下群雄纷争的时代。因此,诸葛亮不可能不去寻踪探秘。
理由五: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风物古迹等有密切联系的口头故事。它通常是以历史上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各地区的山川古迹、物象生态等演化出生动的情节,时常具有对相关的各种事物的幻想解释,具有历史性、可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参见《钟祥民间故事概述》)。对照这一理论,“诸葛亮的师傅在钟祥”的民间传说就不可能是凭空捏造,而显得更有其合理性了。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