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写给“捡”筒子骨的摩的司机

中午下班回家,老婆满脸愠色。忙陪笑问原因。老婆说:下班到兰台中学南门市场买菜,看见筒子骨不错,买了4根,放在踏板车踏板上,准备晚餐用。经宾馆巷子到阳春大街回家,走到农行附近,听到有人对我喊“东西丢了”,我才发现踏板上的筒子骨丢了。停车回头一看,就掉在不远处。对好心的行人简单地说了声“谢谢”,掉转车头准备去捡。不料快到跟前,一摩的司机抢在我前面将筒子骨“捡”了去,上了摩的,准备带走。我喊了声“站住”,摩的司机看了我一眼,加大油门,从路的另一边飞奔着去了。街上行人都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我呵呵一笑,说:为这点小事生气,不值得嘛。老婆说:筒子骨丢了是小事。问题是,下晚班后,我还得赶张去买菜,不然,晚上冒得吃的。我说,赶张就赶赶张呗。你得学会理解人家嘛。也许,那摩的司机家正穷得揭不开锅了,算是发发善心,未尝不可。老婆说:才不会呢!五、六十岁的人了,为老不尊。再说长得那么胖,家里肯定富有。没有钱买吃的,能那么胖吗?我说:正因为长得胖,所以,食量大,家里被吃穷了,才不顾脸面的。你有没有看清车牌号,双休日我到街道上转转,兴许能找到他。老婆说:拉倒吧。为这点点小事,耽误时间。再说,找到他,他还不一定认帐!我又笑了:说什么呢?我是说,看人家这么穷,过年日子一定不好过,给点钱让人家办年货呢!
老婆终于笑了。




致客店中学1980届老同学的信

客店中学八0届老同学: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梦里常常少年行。
三十年,漫长又悠远,触目白发渐渐生。
曾记否,热情似火的1980年!
八折河畔,夏家畈边,书声朗朗歌声喧。改革惊雷乍响,开放东风习习,华夏大地春意浓,十亿神州思巨变。莘莘学子,热血青年,怀凌云壮志,话毕业依恋。走出母校大门,离别客中校园,或入伍扛枪,或升学深造,或耕耘天地,或进厂历练,奔向生产建设第一线。
忆当年,我们囊中羞涩,我们幼稚肤浅,我们褐衣蓝衫,我们未脱饥寒。然而我们——
我们少年大无畏,我们壮志必欲遂。我们男生身强体又健,我们女生窈窕又娇媚。我们是
——光荣的八十年代新一辈!

回首望,如云烟。多少事,在眼前。
老同学,问一声:“小日子,还好吗?!”
卅载转瞬成一梦,人生艰辛路难行。
青春无悔你和我,岁月不改同学情!

老同学,看如今,好日子,多温馨——
有人豪富拥万金,有人闲来品香茗;
有人掌权在高层,有人田间享柳荫。
对镜霜雪虽染鬓,回看儿女已长成。
更有福泽绵厚者,盈盈含饴弄娇孙。

一声老同学,彼此心靠近。同学最平等,同学情最纯。
人生如老酒,绵长又醇厚。人生如大梦,相逢在梦中。人生如长歌,一曲唱罢大江东。

老同学,人生几何?
老同学,我想你,你也念我!
同学同窗同桌的你,咫尺天涯常惦记。闲来翻看老照片,依稀又见当年的你。
何不同心圆一梦,四海相聚老“客中”?执手相看忆旧事,把酒言欢少年疯!
游故地,叙友情,故乡景,赤子心。山河巨变人不变,梦里再续同学情。三十年后同学会,群贤毕聚乐融融。

诚邀客店中学1980届同学参加三十年同学会。敬请切记,切记届时参加我们的三十年同学会——我们的!
老同学,我们守望着你的身影,我们企盼着你的光临!


客店中学1980届同学三十年同学会

客店往事(之二)

流金 2010-03-29 阅读 6405 回复 50


客店往事(之二)

就人口来说,客店的确是钟祥的一个边陲小镇;但就地域而言,客店不但是大镇,而且自汉代就是商贾云集地和重要驿站,也是道家避世修仙的圣地,又是绿林人氏王匡、王凤设立客栈、招兵买马、聚义英雄之地。因而,客店自古就是出文才武将的地方。作为客店地区的名门望族,杨氏家族发生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这里讲的是杨氏家族中的一支发愤读书的故事。 话说清朝末年,有杨氏一脉靠几亩薄田为生,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补供儿子读书之用。念完三年私塾后,老杨有点支撑不住了,决定给十一岁的儿子辍学,改教儿子经商。 那年春节前,老杨牵着毛驴带着儿子到县城进货,往回走到黄集附近时,突降鹅毛大雪,只好借宿黄集乡下的一个富户,想等到第二天再赶路。那时没有广播电视播天气预报,结果雪一下就是好多天,大雪封山,真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哪里还找得到进山的路!借宿的人家也厚道、热情,厢房空着也是空着,倒是老杨,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自然是是度日如年:老是麻烦东家,过意不去;到县城进的货,肯定是赶不上好价钱了;最要命的是,眼看就要在异地他乡过年了,一出门就是半个月,连个口信都没法捎,家里人还不知道多着急呢!可惜那个朝代没有电话,不然,老杨也不用这么着急了。
终于挨到了腊月二十九,雪花还在恣意地飘舞着,丝毫没有止住的意思。东家也开始着急了,倒不是为有一对陌生的父子要在自己家中过年,而是为春联着急。宋·王安石《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惯,春联一贴上,鞭炮一放,春节的气氛就出来了。以往过年,包括东家在内的附近的农户的春联,都是到黄集街市请专门写春联的先生写的。今年春节这大雪封山去不了黄集,方圆十几里地,又没有一户写得了对联的……唉!东家两口子在那里唉声叹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杨见东家急得团团转,突然想到自己的儿子读了三年私塾,便急人之急,试探着对东家说:“实在没有办法的话,让犬子试试?”东家虽说将信将疑,但不贴上春联,哪有春节的气氛呢?所以一听这话仍如获至宝,立马吩咐儿子“笔墨伺候!”小杨虽说只读过三年私立塾,但天资聪慧,加上极为用功,一笔小楷书写得行云流水一般,颇得先生赏识。但书写对联,这还是第一次: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站起来也只比方桌高那么一点点,怎么能写对联呢!
急难时刻显身手,小杨只好硬着头皮一试了。站起来够不着,小杨就站在椅子上挥毫。谁知这春联一写出来,就惊呆了东家,也惊呆了左邻右舍:东家虽说没有读过书,但毕竟见多识广;左邻右舍虽说没有读书人,但也有识得几个字的人——那字,比黄集街市专门写春联的先生写的别无二致!就这样,“东家家中住着一个能写很漂亮的春联的书生”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同样苦于没有春联没法过春节的湾子里的人的愁眉苦脸上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大家纷纷提着鸡蛋、年糕、核桃、白酒、熏肉甚至银元,雪地里拖着碎琼乱玉来到东家家求联,东家家顿时门道若市,热闹非凡;杨氏父子一夜间从一个投宿的商人变成了座上客,天天有人宴请……
等到来年雪霁天晴之日,父子俩牵着不堪重负的毛驴,在乡民们热情而钦羡的目光中缓缓上路时,老杨终于下定决心:还是让儿子继续念书。古人说得好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黍;安居无需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平素念《劝学文》怎么就没有体会味到呢!?
后来,老杨两口子勤扒苦做、省吃俭用供儿子念书,无论多困难,都没有动摇过信念。小杨一直读到黄埔军校,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名将军。
注:《客店往事》见
http://bbs.zxwindow.com/viewthread.php?tid=106994&highlight=



山村仲夏图
“银杏,吃完晌午饭再去插吧,‘磨刀不误砍柴功’呢!”——这是婆婆第三遍催促儿媳了。大洪山南麓那棵千年银杏如盖的浓荫下,婆婆将用竹篮提来的馒头、米茶以及熏肉、香椿炒鸡蛋摊开了又盖上,盖上了又摊开,一会儿怕饿坏了儿媳,一会儿又怕凉了炒鸡蛋,有腥味。
“妈,您老先吃吧,我插完这一趟就来。”银杏再一次扭头望了一眼婆婆,又弯下腰继续插秧。她白皙的双颊经仲夏的日头一晒,更是白里透红,象家门前那棵樱桃树结满的樱桃;她的裤脚卷齐膝盖上,双脚插进清凉的泥水中,两截小腿在水田中有条不紊地后移着,让人记起刚刚出塘的夏藕;她轻盈的双臂在葱根似的十指配合下,富有节奏地上下起舞着,右手刚刚把分爨的秧苗送进柔软的泥土,左手便将分好的一蘖传了过来,仿佛在弹奏那首凄美的《绿野仙踪》钢琴曲……随着她的身体自然地左摇右摆和匀速后移,面前均匀地长出一条淡淡的绿色地毯,一条条地毯不断地延伸、拼接,左旁渐渐织出一片嫩绿……
终于,一趟到头,银杏刚好退到了银杏树跟前。她接过婆婆的手,跃上田梗,顺势坐在了竹篮子前。婆婆心疼得一只手不停地在她面前扇动着草帽,一只手去揭刚刚盖上的饭菜,嘴里又絮叨起了在苏州打工的儿子:“这金锁,说好立夏前回来一趟的,今儿个都几时了,还……”还没等到说完,银杏便打断了婆婆的话:“妈,他在厂子里是技术骨干呢,眼下厂里又在扩规,走不开——再说,回来一趟,路费就要花大几百块,您老就不心疼啊?”婆婆望一眼大口大口喝着米茶的银杏,潜在的母性一不小心从潮润的眼眶中流露出来,从颤动的嘴角上显现出来。她拿起另一双筷子,夹起几片蒸得半透明的熏肉,放到银杏的碗里,不再作声,心里却还在嘀咕: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啊!
连绵起伏的远山,在正午的阳光的直射下,青翠中略显倦意。山脚下的层层梯田,依山就势,显得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听得见远近阵阵的蝉鸣声,还有,那棵千年银杏树脚下的八折河泉水叮咚流淌的声音。
“妈,我吃饱了。您老也吃呀!吃完了回家休息——我下地去了,今天得赶在天黑前把这垄地插完。”银杏说着,便站起来卷裤脚.“中晌的日头毒着呢!歇会儿再插不迟.”婆婆上前一把扯住银杏.银杏甜甜地一笑:“我不累,妈。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呢,误不得时的。人误地一时,地就要误人一年的了。”婆婆知道拗不过刚刚过门的媳妇,只得重新坐下来吃饭。当银杏刚刚把成捆的秧苗抛散到水田里,正准备插秧时,婆婆已经收拾好碗筷,也卷起裤脚,顺着银杏刚刚铺就的绿毯边缘,蹚到了儿媳身边。
听不到婆媳俩在嘀咕些什么。也许,是在计算着春节前,为邵家添一个大胖小子;也许是在商量着农忙过后,婆媳俩进城逛一逛,顺便给婆婆添置一套新衣服;也许,是淡到了金锁,屈指着儿子和男人回家的日程……只见远山、近水、古银杏和层层梯田构成的田园风光中,加进了婆媳俩的身影,顿时变得鲜活起来,明媚起来,协调起来,仿佛一幅色泽艳丽、色彩鲜明、色调饱和的油画。不时,有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从油画上跌下来,穿过古银杏树的枝桠,落进了八折河里……

夏雨

文学 2008-07-14 阅读 7040 回复 22
  刚刚入伏,便觉着暑气骤增。一夜心烦意乱,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门出来,信步朝湖堤走去。
  睡眼朦胧的山城,似乎还蒸腾着昨日吸收的热,一望无际的湖面更是烟袅雾绕,水波不兴。靠近湖岸的莲叶,肩并肩直立着,一动不动地护卫着花儿……置身于天宽地阔的湖滨,却感觉到无尽的压抑和烦闷。
  太阳升起来了,朦朦胧胧的,仿佛穿行在雾夜里的车灯。湖面及远处的渔船、小岛也昏黄一片。不时有鱼儿翻上水面,偷偷窥探一眼太阳的脸色,便哧溜一下钻进水里,再也寻它不着;蜻蜓低垂着翅膀,静静地躲藏在荷叶背面。只有那不知趣的蝉儿,在堤岸垂柳间“知了、知了”地鸣个不停……
  湖面突然掠过一片阴影,接着,有风飒然而至。荷叶擎不住绿色的伞盖,齐刷刷地歪向一边,然后,又同时回转过头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湖面颠簸。蜻蜓屏气凝神拼命地抓住保护伞不放,鱼儿躲藏得无影无踪,一向自命不凡的知了惊叫着,在空中横冲直撞……我意识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正要撤身回去,只见天边闪过一道白光,接着,一声惊雷滚过,震耳欲聋。回望浩瀚的天水之湄,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依稀可以看见无数条粗大的雨柱从黑压压的云层落下,急速地倾注到波涛汹涌的湖面,泛起阵阵白色的烟雾,远山、渔船、小岛,渐渐隐入了那茫茫的白烟。
  这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夏日奇观,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观赏夏雨的闲情逸致,一下子回味起了崔道融的《溪上遇雨》诗:“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山前此独晴……”诗人笔下的夏雨与眼前的壮景何其相似乃尔!于是乎,我努力搜寻起记忆中描绘夏雨的诗句,但不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是别的原因,除了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脑海中只是空茫一片:自古吟咏雨的句子,不是“黄叶仍小雨”,就是“恨满枝枝被雨淋”,即便有几句吟夏雨的,也不外乎“不堪听,急管繁弦”一类,倦慵中含有几丝憔悴……我还从未注意到夏天的雨景如此奇妙,如此壮观。那快速、有力的夏雨,在诗人并不多的笔墨中,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真可谓穷形尽相,尽态极妍。
  我正惊诧于诗人笔调的形象、生动,“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夕照明”—— 《溪上遇雨》的续景再次呈现在我的眼前,那硕大的雨点,猛烈地敲打我被风吹得凌乱的头发,使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意。透过密密层层的雨幕,却见刚才还笼罩在烟雨中的小岛和渔船,在阳光下显得那样清新,那样恬静,在远山的映衬下,宛若一幅明净的山水画……
“知了,知了……”稀稀疏疏的蝉鸣,把我从梦中唤醒——多么清朗、洁净的早晨:远望朝霞染红鳞,近看珍珠缀满绿色荷丛,蜻蜓在阳光下抖动着湿润的纤翅——繁管急弦般的夏雨,此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夏雨就这样骤然而作,戛然而止,来得粗犷豪放,走得毅然决然,不像秋雨缠绵悱恻,散乱如丝,乱人心扉,难免勾起人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联想。
  夏雨倾盆而下,无束无羁,显示出夏特有的力度、气势与豪情,不若春雨淅淅沥沥,迷迷濛濛,若有若无,总使得“路上行人欲断魂”,平添“落花风雨更伤春”的声声叹息。
  哗哗流淌的水声,再度打断我盈满淼漫的思绪,不知不觉,我已经踱回到连接城市街道的公路边。蓦然翘首,雨后的山城更加清新,更加美丽。哦,感谢你,夏雨!是你冲刷掉那些陈渣烂滓,带给我一个清新、明朗的早晨!

本帖最后由 同意 于 2008-7-15 10:48 编辑 ]
花甲寄语
(一)
春秋几十龄
谁人不留名
真伪善恶等
众人是圣人

神州大地上
忠孝正气昂
好人一生福
善良最荣光

吾今六十六
暮岁才醒悟
朦胧几十载
方觉当回顾

说说心里话
多多作检查
短短万程路
步步印不斜

(二)
少年骑竹马
眨眼白头发
年华如逝水
回首思花甲

做人几十年
愧为炎黄男
识得几百字
孝字不沾边

父母养育我
心血都熬干
昨天无孝迹
今何烧纸钱

百病从口入
百祸从口出
大凡不快事
多为来自口

三百六十天
天天都三餐
朝朝生活好
咸淡莫论淡

诸事少参言
老脑不灵便
柴米油盐贵
方知为家难

自幼气质弱
生就笨脑壳
言语无分寸
常发无名火

精神受折磨
总觉前路窄
风烛残年矣
寒暑知几何

长江浪推浪
后人正茁壮
旅程形势好
勿认参谋长

(三)
二零零六年
车祸遭轻残
旦夕有祸福
何尤人怨天

许是作孽少
阎王宽恕了
免进酆都城
绕过鬼门关

一生之转折
难忘那一天
留下后遗症
康复难上难

成天低着头
酷似新罪犯
一直弓着腰
正是驼老汉

食欲不如前
如常三顿饭
精神不如前
非此也当然

不能再挑担
不能再耕田
所幸小命在
决不甘瞪眼

境况已如此
路上慢慢走
从小爱劳动
本色不能丢

孩子们辛苦
为迎新潮流
天天忙乎乎
我岂能袖手

有空拿扫帚
环卫不可疏
些微小事情
当然应该做

漠漠大沙滩
常常去游览
放牧大牯牛
时日好消遣

草场伙伴多
相聚就聊天
说家里长短
道地北天南

棋牌麻将活
智囊不及格
根本无嗜好
从来不羡慕

听听收音机
广播有意趣
看看古今书
大脑不生锈

每天三两酒
滋润筋骨头
一生不抽烟
心肺有益处

(四)
改革三十年
山河换新颜
科技兴中华
捷报频频传

中共十六大
制定惠民法
九亿三农人
心里乐开花

共饮江河水
同种免赋田
读书免学费
病伤疗费减

种粮补助款
难户照顾钱
打工腰包鼓
几家没存款

旧舍变新楼
摩托上地头
小车开始逛
电话通城乡

建设新农村
图板已勾成
鸟语花香景
山青水秀年

巍巍三尖山
清清襄河畔
沃沃家乡土
美美餐餐饭

(五)
夕阳西山近
何惆入黄昏
庶人与圣贤
皆是过客人

客人无不走
隆宴终须散
欢颜观宇宙
笑步大自然

走前留句话
吾倡水葬法
废弃老套套
江河任玩耍

不讲经济省
何谈孝和逆
净化环境好
国民都有利

后事应从简
裁衣当量体
迷信那一套
万万不可取

鳏寡孤独人
信神也可怜
聪慧安康人
天生是福命

迷信扫出门
切莫请先生
若真有孝心
当在活人身

重在桌上席
万不可小气
菜丰味道好
宾主都喜欢


庸庸几十岁
反复再思忆
苦乐与酸甜
一生都经历

正奔花甲路
古稀命里取
耄耋别奢图
草字勉自己
(也参参赛事!)

本帖最后由 同意 于 2008-5-4 23: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