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you123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诗人余秀华:村庄盖起了小洋楼,我诗歌里的景色也变了模样《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行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4日总第813期《中国新闻周刊》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上映,让诗人余秀华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部以她为主角拍摄的纪录片在全国点映,场场爆满。尽管这部纪录片被观众热捧,但也有观众表达了不同看法。“余秀华太有表现力,身上长满了故事,知道配合媒体,基本上是牵着导演在走,片子想要的东西好像都实现了,看完想想发现还缺少很多细部。除了一个貌似村中孤岛一样的老房子,基本上看不到余秀华更多的生活场所,她的邻居、亲友是什么样子……”著名影评人内陆飞鱼在一篇评论中写道。 影片讲述了余秀华自2015年成名之后的生活。镜头里可以看到南方乡村的美景,特写再配上余秀华的诗歌,“片子里的所有景色都很美,除女主角长的丑一点。”余秀华不时向媒体展露她的幽默。 “作协没有工资,开会就是大家互相吹捧一下” 诗人余秀华所在的横店村是个人口近千人的大村子。像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村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现在,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村里统一规划,在余秀华家原来的田地上统一盖起了二层洋楼,给了她40多万元的补偿,“亏是有点,但是家人年纪大了,种不了那么多地了,也是好事。”坐在一楼的客厅里,余秀华说。 在北京、上海,余秀华被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诗人,而回到家乡,她仍然要操心和面对很多作为农民的琐事。 每户房子200多平方米,每家出9万块钱买下来。这对余秀华来说不是问题,但对大部分年均收入一两万元的村民来说,还是很有压力。出版社给余秀华的版税为10%,这已经算是挺高的比例,“下本书出来的时候,我要跟出版社说要算高一点版税。”余秀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15年之前,她尚未成名的时候,就有出版社对她说,可以自费出书,但余秀华想得很明白,“这没什么用,万一卖不出去,亏了呢?”现在一年出“三本诗歌集也出得了,很容易”。但她想慢下来,缓一缓。“所有的事情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得不偿失。” 成名之后,湖北省钟祥市作协吸纳余秀华为作协副主席,有时候她会去市里开会,“这就是个民间组织,没有工资发,大家开会互相吹捧一下,就回来了。”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自嘲地说。 她平时并不出门,也很少与村民交流。成名之后,只要是陌生人来到村里,村民都会默契地把他们带到余秀华家的门口。很多村民看待余秀华的眼光有些说不出来的意味。有时候,有些村民叫她“秀华”,有些人开玩笑地叫她“余老师”。无论怎么称呼,余秀华在村子里都有了更多底气。她父亲和村民闲聊也会提及,今天又有国外的记者来了,“听说还是美国的”。 除了大家已经知道的那些,她不喜欢过多聊自己的家事,不喜欢聊到她的前夫。“这事情跟你讲不清楚,问这么清楚干吗,对我老公这么感兴趣,你是同性恋啊?讨厌。”话题就戛然而止。 余秀华卧室的桌子上、床边散落着王小波、雷平阳、村上春树、昆德拉等人的书。还有两本研究《易经》的著作,她在笔记上做了关于《易经》卦象的笔记,甚至把它们与诗歌结合。门口的地面上则放着最近两期的《人民日报》,是“别人赠送的”,她并不怎么看,但也表示要“向组织靠拢”。说这话时,她自顾自笑了起来。这种笑声几乎已经成了她应对媒体的标志,让人不容易辨认出哪些话是玩笑,哪些是认真的。 “我的世界是丛林社会” 2015年,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迅速走红后,余秀华很快出了三本诗集,成为近几十年来最畅销的诗歌集。“现在的书销售1万本,就算畅销书了,我的三本加起来总发行量大概有30万,算起来每个字大概有10块钱。应该算是挺不错的了。”余秀华说。 余秀华从2011年就开始在博客上写诗,作品也零散见诸报刊。著名诗人雷平阳在余秀华走红之前就读过多首她的诗作,包括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雷平阳评价那首诗其实很干净,“就像余秀华自己说的,它就是一个标题党,只是大家解读后煽动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空间而已。”而对于余秀华的成名,他认为那是她该得的,“真诚,她的诗把自己放进去了,就跟鸟儿天生要叫一样,她需要开口说话。” 余秀华的诗歌,满足了大家对乡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一部分想象。但她觉得这样的诗情画意对一些人不过是画饼充饥,一种虚无的精神寄托。在真实的世界里,从小生活的环境与城市一样,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从小,父母就告诉她,正是因为她上辈子做了亏心事,所以生下来才残疾。余秀华竟然相信这种说法,度过了一个自卑的童年。 她在诗歌《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中写道: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轻视了清晨。 在余秀华的博客中,多看到她以“小人物”“脑瘫患者”自居。两岁时,村里与她同龄的孩子都已学会走路,余秀华却连坐起来都很困难,时常从板凳上摔下。在《梦落成泥》中,余秀华形容童年是“灰色的”。当弟弟开始走路,她依然在地上爬。 弟弟余仕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余秀华是“自卑与自负”的交织。小时候家里来客人,余秀华总会沿着田埂爬到很远,像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刚上小学时都是奶奶背余秀华去学校,但被同学嘲笑,她之后就不让背了,坚持自己拄拐杖走,好多次摔得头破血流。 她在诗歌《疤痕》中写道:我腿上的疤痕/是喝酒以后割的/我喝酒是因为我爱一个人呢/我是否应该告诉他/我身体的疤痕到处都是/他要的美,我无力给呢。 她在诗歌《我只是死皮赖脸的活着》中写道: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坚强不是一个好词儿/两岸的哈哈镜里/它只能扁着身子走过。 出版诗集和声名大噪,证明了余秀华的才华,但这并不能解决她生活中的琐事。事情还是要一件件去做。最近一个月,余秀华都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各种纪录片、诗歌的交流活动。 临出远门,她给儿子洗好了衣服。给淘宝上买来的花草都浇上水,她抱怨水管里接出来的水漂着厚厚的漂白粉。水顺着花盆底部流了一地,“×,白白浪费感情了”。选择综合征,让她为一朵新采的花栽在大盆还是小盆里纠结了3分钟。担心花被太阳炙烤,她再盖上遮阳布。由于前一段时间出门很久,月季花的叶子都干枯了,她边给枯叶洒水边自言自语,“这个应该能活过来吧”。 环境塑造了她的性格,也成就了她的诗歌,勇敢与胆怯、自信与自卑、敏感与麻木这些矛盾的词语被她完美地驾驭,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未能如愿的爱情 2015年12月,余秀华离婚了,维持了20年的婚姻以余秀华拿出15万元补偿给丈夫作为结束。 她还为前夫在村里买了新房子,房子就在余秀华新家的后边,站在二楼的阳台上举目可见。离婚后,前夫还经常和余秀华的父亲保持联系。今年2月,前夫回家,敲了余秀华的家门,被余秀华拦在了门外。前夫踢了几脚门,离开了。 离婚,是余秀华掌握自己命运的最好证明。她曾经说,结婚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的事情,而离婚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这没有什么可争辩的,人们要观看我的生活。我总是怜悯地看着对我议论纷纷的人,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认真对待生活?当然我也许也不够认真,但是我从此进入了我喜欢的一个生活方式,是的,我喜欢这宁静的没有争吵没有猜忌的日子:一个人的日子。”余秀华在离婚一周年的日子里如此写道。 在婚姻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她可以接受,但精神上的隔膜让她度日如年。“地里的一朵花,我说好看,他说不好看,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了,这就不好办了。” 但单身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新的爱情降临。“我这个条件,不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所以缺什么补什么,才会在诗歌里写很多关于爱情的诗歌。” 在她所有诗作里,描写爱情的诗数量最多。 她曾经在一首题为《离婚证》的诗里写道:只是,身份证我总是用到/比如生病住院,邮局取东西/残疾证我偶尔用到/比如申请低保/但是离婚证有什么用呢/我不再结婚,从此独身。 2012年,由于追求感情的痛以及对生活的绝望,余秀华尝试过自杀。她喜欢一个当地的诗人,上门追求,并未如愿。余秀华喜欢“借酒浇愁”,最高纪录曾经喝过10斤啤酒。在钟祥市的莫愁湖边,有几次喝多了,差点掉到湖里。这些都被她写进了诗歌。那次未能如愿的爱情,成为她精神世界的转折点, 这一年之后,她的诗歌风格开始变化,并且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她想要的爱情无法得到,唯一的一次婚姻也已经终结,唯一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她的儿子学习很好,现在读大三,暑假回家来,母子二人可以聊聊天,“像朋友一样”。儿子在学校不会透露自己的家庭背景,他也不读母亲的诗歌,也不太喜欢和记者交流。余秀华走到儿子的卧室,看着他拿着最新的苹果手机玩游戏,不时聊几句闲天,这让她感到幸福。 “名气很快就会过去的” “诗歌是不可理喻的,能分析得很清楚的诗歌,也许是好诗歌,但绝对不是有魅力的诗歌。分析不清楚的诗歌,才是真正有魅力的诗歌。所以,永远不要给好诗歌下定论。要让她神秘下去,才会有无数的读者前仆后继地去读。高明的作者,永远不会让普通读者揭开这道面纱。不轻易揭开面纱的诗歌是上品,上品的诗歌永远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余秀华在博客中如此说。 余秀华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生活中,她不甘心平庸无为的命运,也做不到逆来顺受。当她所有的抗争都落空,她也会像个普通村妇一样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她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她说。 如今,余秀华的村庄已经不像影片中展现的那个样子。从今年开始,村民陆续搬进了新家。农闲的时候,村民们照样打麻将,而余秀华则再也不能轻易看到昔日诗歌里的稻田、麻雀、荆棘…… 环境没有了,她也放慢了写诗的速度,开始写随笔、小说。她说她将来要出版随笔集,小说集。她多次对媒体强调,“名气很快就会过去的,终归要回归平静的生活”。但同时,她也很享受名气带来的诸多便利。 去北京的火车上,说起前一段时间她去过的北京皮村,聊到农民小说作者范雨素的走红,她果断地说,“炒作,肯定是炒作,说什么‘媒体采访太多了,为了躲避采访跑到山上去了’,我就不相信这种话。” 大多数时候,她并不怎么说话,只是出神地看着窗外飞速滑过的景色,她的眼神里像是装满了心事,时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楚天都市报讯 钟祥市多家医院有一个共同的怪象:医院时常聚集一些来自当地各乡镇的特殊病人,以五保户为主,他们住院治病不花一分钱,医院还负责一日三餐。真有这样的好事?昨晚,由湖北省监察厅主办的常态化电视问政专栏《党风政风前哨》播出5月份第一期,曝光了钟祥市多家医院利用五保户套取国家医保资金的问题。儿科病房却住满五保老人在钟祥市某医院的儿科住院部,病房里没有一个儿童,却是住满了老人,这些老人有一个相同的特征——五保户。这些五保老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经村里人介绍,由医院派车接来住院的,自己不需要花一分钱,还免费吃喝,甚至出院时还能领到钱。“每次住院都能领100元钱。”一位五保老人说。据说,这样的“好事”只有五保户才能享受。住院期间,院方会要求五保老人将自己的农村合作医疗卡交给医院,等出院的时候再退还。据记者了解,这些五保老人大多数身体并没出现不适,医院仍极力劝他们住院。五保户经济条件都比较差,现在有医院愿提供“免费治疗”,真是天上掉馅饼,有不少老人都同意了。记者调查了解到,五保老人每次只能住院一周,其间医院会对老人进行抽血、量血压、B超等方面的检测,但是多数情况下不提供任何检测报告,也不向老人提供病历。其中一位五保老人介绍,每天只是打三四瓶针,但具体是什么针,他也不清楚,自己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有人专为医院介绍五保户这些医院是给五保户做免费医疗吗?为什么有检测却不出结果,治病却没有病历呢?一位知情医生向记者道出了实情:“为什么要接五保户知道吗?住院基本上(五保户)可以不出钱,他(医院)这样可以套国家的钱。”原来,国家对于农村五保户实行五保,其中就包括保医,五保户住院治疗的费用由民政资金给予报销。一些医院正是看准了资金有保障,才想方设法接五保户来住院。但是来回接送,又管吃喝,走时还给钱,医院在做亏本生意吗?原来,这里面藏有猫腻。“他光拿了这个(病历)其实没有用药,什么都没用,都是空的。”知情医生透露病历还是要写,不写怎么报销呢?”据了解,医院给五保户做完检查后,往往会给他们打些便宜的吊针,一般是生理盐水,老人们普遍认为打针就是治病。然后制作高费用的假病历,到新农合报销,赚取中间的差价。由于五保户人数有限,各个医院之间存在竞争,就出现了不少专门给医院做介绍的中间人。一位中间人告诉记者,每介绍一个五保户到医院,医院都会给予100元的回扣。记者看到了一份多次住院的五保病人治疗清单,显示这位五保户从2017年2月至今住院四次,费用单上显示报销7195元,自费2839元。记者在一份治疗清单上看到有多项中药,但这位五保户表示从没吃过。

造假为套取国家医保资金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治疗疾病是五保供养的内容之一。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钟祥市一些医院存在造假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记者随后来到钟祥市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他们负责五保病人的病历审核工作,只有通过了审核才能报销。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他们通常以抽查的方式,核对院方用药治疗是否合理,抽查的比例通常占15%—30%。报销款项由民政资金发放,记者又向钟祥市民政局反映情况。民政局表示,他们只负责给这部分钱,审核在卫计委那边。记者又来到了钟祥市卫计委举报。该委医政科一位工作人员竟称:“套国家的医保资金,我晓得这个情况,私人医院没有公立医院规范。你晓得这个情况以后,你可以不去啊,是不是?”
在钟祥市公路管理局,有这样 一名巾帼英雄,25年来,她不畏野 外环境艰苦,不畏勘测设计艰辛,不畏项目争取艰难,始终以坚韧昂扬 之态,带领钟祥公路技术人朝着美 好的明天展翅奋飞。她就是狄鸿 雁,历任中共荆门市第七届、第八届 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钟祥市第四届、 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钟祥市科协 第一届、第二届代表,现任钟祥市公路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她立足岗位,积极参与专业科 研。1994年,狄鸿雁参与由钟祥市 公路段承担的“预防水泥混凝土路 面早期裂缝的研究”课题组,其中提 出的“三振两滚”“280温度小时”等 成果为省内领先水平,为预防水泥 砼路面早期裂缝提供了较为科学的 依据,为水泥路建设质量提供了保 证。此项成果1998年荣获荆门市 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3年,狄鸿雁负责实施罗长线、旅游环线与张客线三个项目。罗长线建设过程中协调难度较大, 前期管理人员及机械投入均不足, 施工调度及质量控制上都存在一些 问题,她带领项目部一班人,经常性 地深入工地,加强督办与协调,及时 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工程进展情况 适时召开工地会议,就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并修订进度计划,罗长线主体工程基本按期完成,彻底解决了钟祥市未通二级公路乡镇长滩镇的出行难问题。除具体负责钟祥市路网项目部的具体工作外,狄鸿雁还负责钟祥市公路局项目前期和质量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狄鸿雁牵头建立完善了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质量巡检,特别针对近年来桥梁工程建设任务重、覆盖面广这一 客观实际,对桥梁质量进行重点检查督办,并安排质检专班根据工作实际抽时间组织质量巡检,对提高施工单位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质量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狄鸿雁同志人如其名,扎实的作 风、勤勉的态度、精湛的业务正是她 奋飞的翅膀。她先后参与宜黄高速 江陵段、皂当公路、武荆高速钟祥连 接线等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主 持完成寺沙线、汉宜线、襄钟线改造 等道路设计、建设工作;取得有交通 部甲级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执业 资质,是钟祥公路建设领域不可多得 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曾荣获团省委 “青年岗位能手“”全省公路系统先进 个人”;荆门市总工会“女职工建功 立业标兵”“巾帼标兵”;钟祥市“巾帼 建功”女能手“、三八红旗手”“,十佳知 识性职工”等荣誉称号。
灾难过后,请大家拒绝掠夺钟祥财富的音乐会!这篇帖子由“舟舟”网友发表,他也是高级会员,所以排除他是金文峰对头一类的马甲。
他说“民以食为天,当我们许多乡村的村民在暴雨中丧失了田中的作物,或者丧失了鱼虾,损失从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之后,他们虽然不太 可能吃不上饭,但是生活质量定会大大下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一场耗费不菲的演唱会即将在钟祥上演。”我读不懂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在哪儿?钟祥遭遇大灾,大家都经历了一次抗洪救灾的大爱,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看到好多企业伸出爱心之手,看到好多民间义士冲在抗洪一线,我们为此深深感动着,也捐款献了自己的爱心。但是,因为我们经历洪灾,就要抵制音乐会了?音乐会属于钟祥人民的精神文化活动,属于企业为了宣传搞的自发活动,没有花我们纳税人的钱。请明星给钟祥人民奉献一场视觉盛宴,怎么就成了为了花钱振奋人心、粉饰太平??这种逻辑关系从何而来?企业自己出的钱也不行,都是钟祥的钱,都是赚钟祥人民的钱,我的天呐,这是哪来的逻辑?难道他不办音乐会,这钱就是进你腰包,或者进灾民口袋了?

举办长寿文化旅游节和紫薇花旅游节,对钟祥能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这是作为旅游城市必不可少的,怎么到楼主舟舟嘴里就变了味道?我不知道该楼主是不是灾民,或者只是坐在电脑旁的键盘侠。能想到这样一个馊主意,要抵制一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正常不过的演唱会,也是不正常的。就像最近微博朋友圈很火的,洪灾了不捐款的被人骂,不转发爱国图片被人围攻,出现不理智行为的这些人,我想问你们对灾区、对国家做了什么?你们除了在网上叭叭叭的打字侮辱人,还有什么行动?我本人是最讨厌道德绑架的,大家同情、帮助灾区都很对,但别拿这个对大家做衡量标准好吗?钟祥洪灾后,是不是把酒店歌厅体育馆都关掉,你喝酒唱歌打球,都是对灾区的不尊重?道德绑架,可耻!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