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苦涩的砂梨

情系钟祥 2010-10-01 阅读 8209 回复 34
母亲种了三亩砂梨(弟弟的责任田,他在深圳谋生多年,不愿种田),九月中旬才卖出去,每斤2角7分,总共卖了4000元。而开支也近4000元,包含施肥、请机器打药、请人整枝、请人下梨子(卖梨子那天请了十几人摘、包装、拖运,工钱每斤6分,占了梨价的近四分之一),旧口人都知道,砂梨投入大,每亩过千元,还不算母亲自己在梨园里剪枝、疏果、打药等几个月的田间管理人工费。这样一算,今年种砂梨亏了,亏得很惨。一般来说,砂梨三角钱一斤才能保本。据村里人说,今年有60%的农户种砂梨亏了。
曾几何时,旧口砂梨名噪一时,创下了“湖北砂梨”的品牌。然而时至今日,“湘南”“黄花”等主打品种已在南方市场竞争乏力,因为现在全国各地水果八月份纷纷上市,正在此时成熟的砂梨口感比不上其它水果,加之保鲜期短,销路更加不畅,又由于今年八月气候低温多雨,砂梨病虫害较多,品质不好,经销商更不敢营销砂梨了。值得注意的是,往年没听说过砂梨经销商亏本,而今年部分经销商亏损了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往年八月中旬砂梨基本可以卖完,但今年一直卖到九月上旬。成熟的砂梨没有采摘,只有白白地掉在地上。据经销商们说,今后,砂梨在南方市场的生存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面对经营了十年的三亩砂梨园,母亲左右为难。200元一亩租给别人种吧,恐怕没人要,把梨树砍了吧,毕竟这些树是辛辛苦苦精心培植了十年的啊,自己接着种下去吧,又怕明年再亏本。哎,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明年风调雨顺,大发慈悲,让梨农们不要再白白的辛苦一年吧。

回味“墩钵炉子”

流金 2009-11-11 阅读 4707 回复 27


 天渐渐冷了,常常吃火锅了,我想起了七八十年代在旧口农村冬天吃的火锅----旧口人叫它“墩钵炉子”。这是一种铁铸的放在桌子上烧柴的炉子,炉子有三只脚,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有三只耳,用来支撑铁锅,整个炉子约大半尺高。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不算好看也不算卫生,特简陋,特土,也许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吧。
  八一年父亲的几弟兄分家了,父亲也置了一个“墩钵炉子”,我们用它度过了好多个漫长的冬天,也不知不觉度过了少年。我最爱做的活儿就是喂柴烧炉子。先从灶里弄点火石头子,放在“墩钵炉子”里,然后放上干柴,然后就用嘴吹,直到吹燃为止。当柴快烧完时,再赶紧放柴,边吃边放柴。那时生活并不富有,锅子里常常是两块肉煨白菜或是萝卜,如果放点豆腐或豆皮或藕或红薯粉丝,那是来客了才能吃到的。外边大冬天的,我们穿着袍子(请本地裁缝做的棉衣,里面填充的是棉花),围着温暖的“墩钵炉子”吃饭,炉子里红红的火光映在我们的脸上,给我们抹上了一层亮色。父亲总是慢慢喝着小酒,边喝边高谈阔论,能吃饱我们就很满足了。
  那时物质虽然贫乏,心里却很满足;那时总以为正值中年的父母不会老去,能永远庇护我们。时过境迁,“墩钵炉子”早已不用了,父亲也不在了。我常常想起当年一家人围着温暖的“墩钵炉子”生活的情景,常常想起。唉,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