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雾非雾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换言之:教育就是爱,就是在这里长久守候,并且留着灯、留着门。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

2015年09月29日02:41 新京报48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自动播放高中要增设舞蹈戏剧等课程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意见》明确要求,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而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高校则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  美育实践活动也纳入教学计划,《意见》要求,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  中小学校还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不过《意见》也要求,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并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美育师资短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一直是制约美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意见》提出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措施,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意见》还要求,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  ■ 落地  北京部分学校已开设京剧等课程  对部分北京中小学的学生而言,戏剧、影视等课程其实并不陌生。
  “开设美育课也是根据每年老师特点、学生条件等情况确定,不太固定。”北京一五六中学相关负责人回忆,去年,学校曾有个政治老师计划开设京剧选修课,但因为只有个别学生选,只好无奈放弃。此前,学校还曾在高中开设相关歌剧艺术欣赏课,该负责人透露,他们给今年高一新生开设了英语电影配音课。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则将戏剧列入学校的课程序列,昨日,清华附小负责人形容,他们已实现“班班有戏剧,每班有一节,人人都参与”。该负责人认为,戏剧教育不仅综合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方面内容,倒逼学生和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还能让学生能在情景体验中走进他人生活。  京剧、北京曲剧等传统艺术也已走入部分北京中小学。据媒体报道,方家胡同小学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施北京曲剧教学,而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中学等22所中小学还成为北京首批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汤勇《中国青年报》(2015年10月20日02版)  据中国教育报最近报道,美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途径之一,在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中,一直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享有同等的地位。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却成为了应试教育大潮中一种美丽的点缀,承担美育的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舞蹈等学科,自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如此的“待遇”,就是在上海这样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不例外。  所谓的“副科”,自然是相对于语数外、理化生这些在高考中能挣分的“主科”而言的。而音体美等学科,因为看起来对大多数学生的升学似乎帮助不大,在教育的大家庭里就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被冷落。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校外艺术培训热热闹闹,校内艺术教学门可罗雀;艺术课教师在校外备受推崇,在校内无论是工作量核定还是绩效考核总是比“主科”矮三分;不少学校使用阴阳两张课程表,艺体课程常常被所谓的“主科”随意挤占;承担学校美育的音乐、美术等学科,被异化成学校迎接各类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  美育在学校的遭遇,应该主要归咎于当下教育强大的应试属性,在分数定前程、成绩决定命运、唯升学率独大的教育话语体系中,以美育课程育人难免沦为空话。此外,广大的教育者也没有担当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要解决美育被忽视的问题,需要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我们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什么,就会拥有什么。只有坚持全面的、绿色的、和谐的质量观,坚持对学生的操行、学业、体质、实践能力、个性特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美育才能回到应有的地位。  观念转变了,责任担起来了,师资的问题、设备设施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完全可以靠我们的智慧去得到有效解决。笔者所在的地区,近年来坚持教育的内涵发展,坚持教育的“绿色评价”,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的美育活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缺乏专业教师,校长们会把有艺体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用起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或者利用假期让老师们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缺乏设施设备,老师们会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在起步后逐步完善。  爱与美,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当年蔡元培先生曾有“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因此,加强并改进美育教学,乃燃眉之急,势在必行。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顶层为美育掌舵,从课程构建、师资配备、育人机制等细节为美育纠偏。只要各级部门、各类学校以此为契机,借助这股强劲的东风,真正抓好美育的落实,“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2015年11月22日 14:52 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一个学期总共就4个月左右的时间,可是在聊城城区一所公办小学,却要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让全校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家长(微博)眼里的“ 闲书”。在有家长对这么模式提出质疑后,学校又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准备继续坚持下去,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尽可能多地增加孩子的阅读量,现在已经成为了众多学校及家长的一个共识。然而 这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人真正去操作。”阳光小学校长张传敬介绍说,为了尽可 能大地增加孩子的阅读量,阳光小学从建校之初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最近这两年 又开始探索每学期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组织阅读。  根据张传敬介绍的情况,起初阳光小学先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将每学期规定的课程上完 ,在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就不再上课,专门组织学生进行集中阅读。阅读的书目都是学校精 心选择的,但在家长眼里却是与考试无关的“闲书”。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模式,张传敬解 释说,现在学生放学回到家之后不仅要做作业,还得参加家长制定的培训班,哪怕是学校 当作业布置下去,真正能实现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  见学校不上课,而是专门让孩子在课堂上读“闲书”,有学生家长不就乐意了。后来 ,因为有不少学生家长不理解,阳光小学就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变专门拿出一个月 时间为“海量阅读”,每周新增设了“海量阅读”课程,将“海量阅读”课程分散到整个 学期来上,但总体时间与阅读字数总量不变。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文/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国家督学
  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
  1996 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 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 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两个孩子在他 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 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李希贵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10本书及其理由”。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 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 发展中的一大贡献;《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 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 ——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 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 和家长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 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 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但 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 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 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 《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他 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 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很多家长,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 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 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 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别再让孩子“作文”了 文/何捷 痴迷作文教学二十年,我也越来越觉得“作文“这个提法一定要改,我打心里发出呐喊:别再让孩子“作文”了。小孩子写作就痛苦,中国文学的未来堪忧。尽管我在这十余年试图用游戏引领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作文,通过百字作文的形式加强练笔以形成习惯,还研读了国内外作文教学革新的各种流派,成果,但我发现同道教师们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大量孩子不喜欢作文,畏惧作文,这是显而易见的。请不要因为一些示范课堂上孩子的亢奋状态而产生错觉,这样的课堂我也经历过,人去课后,孩子对作文的态度仍旧是“一如既往”的。造成这种结果,有人认为是作文评价,作文教学手段,作文的命题形式等,而我越发感觉,原因就是“作文”本身。首先,作为一个学科,它必然要有评价,评价就是甄别,遴选,就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然而,让我不安的是,课改这么多年了,大众对作文的评价几乎还是语言优美,立意崇高,篇章布局巧妙。试想,如果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水准,俨然是个作家,又何须教?谁又能教?但是,不罗列标准,作文优劣又从何评价,教学结果又如何检测,这似乎是个两难问题。我曾多次接待来访的家长,他们拿着孩子的“原生态”习作要我评定,同时也提出困惑,为什么孩子的习作和“发表的习作相差甚远?殊不知,发表的习作几经加工,早已经面目全非。也要承认不少好的少儿编辑尽力保存童真,但无论怎样,经过成年人润色后儿童本色必然少了许多,能让成年人欣赏,入其法眼的,却未必是儿童世界的珍品。什么候作文不用来考试了,再写不迟。其次,至今仍旧占统治地位的作文教学失误导致孩子习惯性地“作文”,这是作文的“自宫”行为,也必将自己推向瓦解。常态作文教学的套路至今没有多大更改:命题布置,回家习作,交回检查,评定后发回。一切是如此的森严,孩子如越雷池半步,则面临重写的困境。于是,在一次次尝试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写一篇让老师满意的文章,免得找麻烦。就这样被你征服,“为教师作文”成了唯一的目的。既然是写给教师看,又要回到之前的评价标准:语言优美,立意崇高,篇章布局巧妙。谁让教师都是如此的专业化,程序化呢?谁让教师是作文这回事的唯一裁判呢?但是,让教师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要时要使用“非常规手段”:唱高调,编假话,堆辞藻,抄袭……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没了,趣味没了,甚至连坦然的品性也磨灭了。孩子在家要写这种“高格调”的作文,要硬把简单的事往复杂处说,要把自己的“小心眼”转化为“人间正道”,“大义”,难怪产生厌烦,畏惧,无从下手。我又想什么时候作文不用交给老师看了,再写不迟!有个很可怕的事,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行都认为我疯了:不写作文孩子干什么?今后不会写谁负责?我的答案说来也简单:把埋头苦想的时间用以读书,写不给他人检查的日记,写短小的练笔,写微博,写跟帖评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好,反正就不正儿八经地写“作文”。东写西读,管保孩子长大后称霸“翰林”,笑傲江湖。顺便老实地交代,我至今还全身心投入作文教学研究,还在自创的“游戏作文”和“百字作文”世界里徜徉,还在乐此不疲地教作文。那是因为我能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左右他人的想法,更不能建立制度。所以,只好让跟随我的孩子既能获取丁点儿的释放,又能从容应对现实。当然,我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哪一天,让我辅导作文的孩子少了,作文这回事就上了正道。读了我的文章你就知道,我不是在“作文”!
当家庭作业遇到微信
来源:《当代教育家》杂志2015年第6期“教师叙事”作者:浙江常山县天马二小 程晓霞 “老师,我最讨厌做家庭作业。我们班能不能每星期有一个晚上不做家庭作业?”妞妞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满脸期待地望着我。
“嗯,这个问题,我考虑一下。”迎着孩子期盼的目光,身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没有立即答应孩子的建议。
其实,在此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每天的家庭作业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调整?可不可改进?的确,家庭作业吞噬了孩子课余休闲的时间,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很多时候,部分老师为了给孩子一些“事”做,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布置了一些让孩子深恶痛绝的、简单机械的家庭作业,从而让孩子一步步远离学习。
21天的英国教育之旅,目睹了英国孩子快乐学习、自主实践的场景,被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不追求唯一答案的理念所震撼。英国教育之旅的所见所闻,加上平时的所思所感,使我豁然开朗:教育,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些“事”做,而是为了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孩子主动学习的方法。
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下定决心,改变自我,转变作业布置的方式:“孩子们,今晚的作业是——看书,背书!”
“吔——吔——”教室里,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入学以来第一个无写作业日。
然而,我还是有点担心,担心孩子们会趁机放松自我,由于没有写的作业,顺势把看书、背书也给略去。于是,请孩子们抄下我的手机长号,请家长加我的微信,拍发孩子阅读背书的照片,以此为凭证,否则,下周就取消无写作业日。孩子们满口答应,欢天喜地地出了校门。
当晚,我们班的微信群热闹非凡,一张张静心阅读、认真背书的照片在群里传阅。照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或端坐于书桌前,或盘腿坐在床榻上,或靠在沙发上,或斜倚在被窝里,或父子两人并排坐着,或与伙伴肩挨肩、两个小脑袋凑在一块儿,有滋有味地看课外书。更有甚者,一边洗脚,一边看书,满脸洋溢着一种神圣而自豪的光彩。
看!照片中那个胖嘟嘟的男孩,正握着笔,微蹙着眉头,一边看,一边沉思,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瞧!照片中那个小姑娘,沐浴着柔和的灯光,聚精会神阅读的身影,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温暖着我的心房。
最让我感动的是,照片中一位父亲,捧着语文书,坐在孩子的对面,一丝不苟地给孩子背书。男孩望着父亲,微微笑着,口中念念有词,于他来说,背书肯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就在第一个无写作业日的夜晚,我和孩子都品尝到了变革作业内容与形式的甜味,享受到了微信带给我们的乐趣。于是,微信,自然而然就成了我与孩子、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新桥梁。
开学至今,已经有五个星期了,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在不断变换内容与形式,微信群中的照片也越来越精彩:有孩子跳绳、打羽毛球、跑步的运动照,有登山、踏青、赏春的生活照,还有孩子打扫卫生、做家务、孝敬长辈的爱心照……
为了争取每周一次的无写作业日,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家长们乐不可支地在群里晒自家孩子的照片,展示孩子读书、背书、讲故事、演讲的情景。美妙的画面,稚嫩的童声,不仅激起了孩子自主学习、快乐生活、用心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让我由衷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教育,是美好的。
与此同时,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些“事”做,而是为了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孩子主动学习的方法。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更优秀。
温商网讯(记者 周大正)您的孩子在校一周要上多少节课?学校要怎么安排课程?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市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设安排,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今秋开学,全市班均32人以下的150多所中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到明年秋季开学,300多所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义务教育主要有两大类课程:一是基础性课程,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国家规定统一学习的内容;二是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知识拓展类课程: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体艺特长类课程: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实践活动类课程: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新学期,各校排课有新标准。 根据市教育局近日出台的《温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地各校加强课程开发建设,注意两类课程比例结构,小学:基础性课程占85%,拓展性课程占15%左右;初中:基础性课程占80%,拓展性课程占20%左右。小学:拓展性课程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课程。初中: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三类拓展性课程都要开设,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超过30%。 确保两类课程周课时数,1-2年级,基础性课程22-23节,拓展性课程3-4节,合计周课时26节;3-6年级,基础性课程25-26节,拓展性课程4-5节,合计周课时30节;7-9年级,基础性课程27-28节,拓展性课程6-7节,合计周课时34节。 保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间,3-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5-9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根据安排,从今年起,全市有30%以上的小学、50%以上的初中参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16学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要参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班均32人以下的中小学要全面开展小班化教育。”市教育局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有900多所小学、初中学校,其中班均32人以下的学校有300多所。到2015年秋季开学,这300多所中的150余所要全面开展小班化教育,到2016年秋季开学,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严格遵守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结构比例,品德类学科只增不减,体艺类学科不减。”该负责人表示,条件较好的初中学校可探索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严禁分层走班教学异化为快慢班或重点班。
中国高考判卷内幕,太寒心了!来自:野夫杂谈 2014年10月21日 20:04
http://p0.qhimg.com/t01c0e3e4d8e5524878.jpg?size=400x266(本文转自腾讯网:http://xian.qq.com/zt2011/xiwai/index.htm)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今年参加了高考阅卷,才真正明白高考阅卷才可以真正地叫一个不公平呀!
为了赶进度,大组长不停地要求大家抓紧,很多人就管不了那么多,一个劲的不管对错。本来规定每一道题,都要求有一个人复查,大约从第二天开始,复查的人就只顾前、中、后三个分数是否一样,根本不会管改对改错的问题。
到了最后一天,我们物理组改完了,大组长要求大家支援生物组的同志。反正我的水平是不行的,看不懂生物试卷(我看了一下身边的老师也如此),也只是对照分数是不是加对了而已。由于我也改理科综合25题,我本能是看了一下别人改的25题,不看不知道,一看可真的是吓一跳,一个8分的给分点,被一个女研究生给了一个0分!我转头对那女生说:“小妹,人家的前途差点被你给毁了。”此女生很不好意思,说:“可能是看错了。”
我也没有在意,接着复查生物,我又神戳戳的又看了一下另一张试卷的25题,同一袋试卷中,又是一个6分没有给,我又转过头对那个女生说:“小妹,你真的太马虎了!”我也看得出来,此人很是不好意思,但此事关系到考生终生前途问题,怎么可以如此马虎??
我悄悄的对身边一个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师说起这事,他说:“前天我在复查时,就给她说过。她旁边那个女生改得也有问题,不信你随便找来查查。”我真的找了一袋他说的那个女生的来看,天呀,我真的不敢相信,居然找到一个20分的,给成了0分的,她根本没有看懂学生是如何做的,参考答案是用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给出的,而学生用冲量定理做的,给了一个虚参数时间t,她就搞不懂了。
不光如此,也在同一袋试卷中找到一个6分没有给的。我把那两个女研究生改的,正放在我身边的试卷全找出来,袋中有两份试券有6分没给,还不用说应给2分而没有给的(按给分点给分)。我本想把她们所有的试卷给找出来(每天50~70袋*6天*2人*35份试券/每袋)身边老师给我说,这样要得罪很多人的。我确实感觉到身边的小组长和那两个女人都很不好意思,而大组长也在催进度,也只好算了。
高考阅卷的人倒底是哪些人呢?我给你说说吧:
一、中学来的教师(我认为是最好的人选)
二、师大的教师(我认为差劲得不行了的老师)
三、其它高校的老师(也还过得去)
四、师大和其它高校的研究生(只为混钱的学生)
可怕的是:90%以上的考生按照下发的评分细则一分一分估出的预估分,居然和实得分相距甚远!
绝大多数相差20-分,差40-50分的人数也有很多,最多的相差居然超过了100分!
假如只是个别考生,甚至假如只是个别学校,哪怕再甚至假如只是个别地市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将无话可说。
然而,不幸的是:全省各地市、各中学,无一幸免!
我们不禁要怀疑:高考,还有没有客观标准?
难道全省的考生都错了?难道全省的中学教育质量都到了如此不堪的程度?
难道鼎鼎大名的山西省实验中学也如此不了解自己的考生?实验中学的尖子生居然也如此弱智?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我询问了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后,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一、阅卷组成人员
A.以山西大学为主的太原各高校教师(一般是在学术上毫无建树,既无法通过专业提升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讲课又毫无意趣,永远不会被邀请讲课赚钱的高校不入流人员。高校的正经专家教授或打算作正经专家教授的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也不屑于做这些事。)
B.阅卷承包人的各种关系(哥们、同事、七大姑八大姨之类,大多没有正经事可干,混进来挣点零花钱。这些人人数虽少,但破坏力极大,对优秀考生的杀伤力也最强。)
C.山西大学各专业的研究生(事不关己,胡乱应付,名曰“社会实践”,实则趁机放松,还可以赚到一点零花钱。他们或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MP3,一边扼杀着考生的前途;或一边说说笑笑,一边从事着本该严肃工作。)
D.各地中学老师(他们是地位最低而阅卷最认真的人,因此速度也最慢,为此常被阅卷组领导批评。在经历了高中三年早6晚11的辛劳之后,他们远赴省城,住在近30人的教室内,忍受着酷暑和蚊虫叮咬,身体上受到极大的不公正待遇。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眼看着上述三类人对他们弟子无情的虐杀,再次在心灵上忍受折磨。有一些中学教师不忍目睹这混乱而残忍的虐杀,提出离开而不被批准。一位教师说到阅卷的种种劣行时,不禁心酸落泪。但无职无权的他们只能忍受。)
二、阅卷丑闻
A.语文。许多研究生没有参加阅卷前的培训就直接参与了工作。其中语文卷第五题现代文阅读共四个小题,一位“帘中人”给所有考生的分数一律是4、3、2、1,事后还恬不知耻地说自己非常“公平”。复查组发现问题时阅卷已经接近尾声,期限已到,只好不了了之。还有一位更绝:为了“按照领导组的要求提高阅卷速度”,居然一直到阅卷结束都不知道他负责的那道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得分点在哪里!
B.理综。一位完全没有物理学背景的图书馆普通管理员参与了物理卷的评阅,他完全看不懂标准答案,给分的自我标准是卷面文字和公式的数量:写的多得分就高,写的少得分就低,什么都没有写?0!
C.英语。第一天试评后,发现成绩普遍偏高,于是经领导组研究决定,并告知所有英语阅卷老师:客观题机器评卷,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在作文上下点功夫,一般来说,今后的英语作文得分不要超过十位数。你抗议也好,不服也好,不想找麻烦的话,就得按这不成文的规矩来!所以,除去第一天试评的那些考卷之外,全省大多数考生都遭遇5-9分的英语作文。对于那些成绩优秀学生,无异于祸从天降。
D.数学。没有访问到阅卷老师,详情未知。
结论:高考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但阅卷是考生的关口。考生能否顺利过关,不完全决定于学习成绩和答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考生的命运
真希望国家能尽快改变并调整相关政策,管管这些害群之马!还全国数千万考生一个公平! 对我们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中国负责!!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