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石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想去卖唱

旅游 01-03 13:41 阅读 4万 回复 23
天气越来越冷,暮色下的莫愁湖一片静寂。 盛夏傍晚时,成群的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我也是喜欢到这里闲逛消暑。当盛夏退去,秋寒来袭时,湖边喧闹的人们散去,而我依然喜欢漫步湖边,看秋水荡漾,回味夏天的热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湖边散步的时候,看到有一位男子天天在湖边唱歌,从盛夏唱到深秋。男子中年,长得敦实,喜欢穿黑色夹克,好像还系着背带。男子一手拿着笛子,一手拎着小音箱,有时在湖面栈桥上放歌,有时在体育馆的台阶上高唱。天冷了,他依然在唱。男子的歌声时而字正腔圆,时而黄腔走调,但这都不影响他全身心地投入。他专心地唱歌,从他身边走过的游人中,有人回头对他张望而笑,而我,每次走过的时候,都会驻足,对他竖一下大拇指。讪笑与点赞,他似乎全然不在意,他始终面无表情地唱着歌,歌声洒落在清冷的莫愁湖湖面上。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走过莫愁湖的时候,再没遇见这位唱歌的男子。据论坛上的朋友讲,说是有人觉得湖边唱歌扰民,有碍观瞻,与精致美丽的湖景不和协,被热心负责的人员清理了。人,大抵都这样,总觉得千百年前或者遥远地方的人才充满风情浪漫,比如莫愁女,大家都为她竞相传颂,而眼前唱歌的人,又有谁去为他聆听、理解与欣赏?更有谁会觉得现实中对风高歌其实是一种生命的风景?生命如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童年的稚趣、少年的浪漫、爱情的澎湃、职业的艰难、生活的琐碎、世俗的纠缠、心灵的游荡、人生的意韵,一起堆积在生命之中。生命中的感慨无以言表,又意欲言表,便想到去唱歌。有人走在路上,低吟哼唱;有人对酒当歌,唱人生几何;有人关起门来,卡拉OK;也有人站在高山湖边,引吭高歌。同在红尘中,谁不诉与说?无人闻我声,都在独自歌。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退休后去干什么,我说,有点想去卖唱呢。有个朋友说,你不至于如此落魄吧。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卖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行当?你想,你浪迹一个遥远的城市,在街头大庭广众之下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虽然也有可能遭到热心负责的人员驱赶,但你终于唱了,也有来来往往的人听了,说不定还有人肯为你扫码打赏呢,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朋友说,好好玩。我说,卖唱不仅卖声音,卖到了钱,也把自己的内心一并呈给了世界。朋友听后说,如果你去卖唱,带上我吧。我在想,果真去卖唱,到哪里去唱呢?第一站,去无锡吧。无锡有盲人华彦均先生雨中走过的老巷,老巷的人能听二泉映月的苦难与光明,肯定愿听每一个人的倾诉,况且,无锡还有我在虚拟的网络上认识的网友雨。虚拟的世界其实并不虚,大家不都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来回奔波吗……第二站,去广州吧。广州是流行歌曲的前线,听说那里灯红酒绿,极尽繁华。繁华的街头人来人往,人来人往的人们会偶尔停下步伐,坐在酒吧,喝酒喝茶,听一听流行歌曲或城市民谣。繁华的尽头是宁静,唱一段流行民谣,定能收获一份同情与共鸣……第三站,去成都吧。歌手赵雷向世界讲述成都的故事,让自己掉泪,让世人掉泪。我也想要“你挽着我的衣袖,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用歌声演绎一个我的都市故事……唱下去,就这样子一直唱下去。唱游世界,等到走不动了,再回到莫愁湖畔。坐在金色的湖边,若意犹未尽,再轻唱一曲:莫愁湖水浪打浪。岁月苍桑,红颜不在,声色已旧,想去卖唱,其实还没有卖土豆的可能性大,只是心中凝结着这样一个结。你的心中也有这个结吗

到汉南去,没有伴

旅游 2023-10-11 阅读 8374 回复 13
不知大家是否跟我有一样的心理,对方位有偏爱。东西南北中,我比较偏爱南。一个村庄,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度,我心中潜在地喜欢南边。汉南是武汉市南边的一个区,没听说有什么好风景,仅因为在都市南边,就想去看看。秋天的假日,叫太太跟我一起去汉南走一走,太太不愿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伤膝盖;想邀一位朋友去,朋友说忙呢。一个人背着包,在闹市区换乘了几番地铁,终于坐上从国博中心开往汉南去的16号地铁。16号地铁,崭新。奇怪的是,地铁车厢内空荡荡,几乎没有人。地铁门按程序开与关,少有乘客上下。坐在车上,有坐专列的感觉。今天出行,注定没有人相伴,甚至同行的陌生人都没有。难道就没有几个与我一样有偏爱城市南方这种古怪想法的人吗?看来没有,真的没有。地铁南行,远离了都市的繁嚣。空寂的地铁驶过军山站,便从地下驶上高架轨道。静坐车窗边,凝望城南地。桂子湖、马影河、弯湖、协子河……一个站名,一处风景。平坦的大地上,湖泊连着河流。河流蜿蜒,湖泊荡漾。透过轨道隔音棚向远方看,一幅宁静的江湖画卷,秋水迷蒙。汉南城区公交车稀少。坐上一位白发老哥开的电动车从地铁站到老城区。老哥说,这里是武汉最南边,再往南走就是沔阳了,这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芦苇沼泽地以及火热的农场,那时水鸟低翔,炊烟飘荡。走在城区,少见人,黄叶零星地落在街道上。在城区中心,我问老哥,这里街上为什么行人稀少?老哥说,因为这两天放假吧,再加上昨天刚下了一场雨。一夜秋风起,路上行人稀,真是这样吗?其实我在猜,主要是因为这样一个边缘小城没有太多像我这样的游人来打扰吧。略有声响的地方大概在纱帽江滩了。江滩公园很漂亮。在一座叫“天兽御”的樽下,我听到一位年轻的爸爸在小声地对孩子讲纱帽山遗址的故事。不远处的亭子里有几个人在演奏管乐,乐声很大,但声音很快就湮没在浩淼的长江江面之上。这里的江面很宽阔,江水不是滚滚汹涌,而是缓缓流淌,悄无声息。望着江上往来的轮船,我问公园里的几位安保兄弟,能不能坐船回武汉市区。安保兄弟们笑着说,都什么时代啦,现在都兴坐地铁啦,谁还坐船?他们不知道,总会有游人喜欢乘舟江上行,比如我。在没有伴的远城郊游,循环听着的歌是王超然唱的《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不论你背着什么样的行囊……不论平凡或光芒万丈,每段风景都值得欣赏……

云南的云

旅游 2023-07-28 阅读 1万 回复 22
在所有的省名当中,我一直觉得云南这个名字很好听,云南,云之南。云南的云其实和钟祥的云一样,轻盈、多姿,或白或乌。当然,还有一点也一样,那就是不停地飘移,或快或慢。17号,坐火车到云南去。离开钟祥时,看了一下天空,钟祥天上的云很密集,密云慢慢向东北飘去,我猜,这云该不会是从西南的云南省飘来的吧。别钟祥,转武汉,出湖北,进西南,一路风景一路云。高速火车疾驰,天上的云飘移的速度似乎没有火车快,看不清云在向哪个方向飘动。火车到贵阳站停车,我看到,天上的云并不是向钟祥的方向飘,而是飘向正北方。正北方是四川盆地吧,那里有神秘的大佛,云想去,我也想去。昆明果然是传说中的春城,遍地葱茏。坐上游船,漫游于滇池之上,看西山倩影。滇池湖面与西山山麓,烟雨朦胧,分不清是雨是雾还是云。我心中嘀咕,这里是先有云还是先有雾和雨?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雾雨云都是水做的,充满柔情,润泽出了这春天般的城市。如果继续顺着远方西山索道往上看,一直看到高高的西山山顶,山顶之上没雾没雨只有云,山顶上的人尽在云端,云与人彼此缠绵。大理的洱海是高原湖,当地人喜欢称之为海。傍晚时分,洱海上空的云在夕阳照耀下,金碧辉煌,然后,云朵与夕阳一并倒映入海。大理的天黑得晚,也许是云朵与夕阳双双眷恋这湖海,夜幕迟迟不愿降临。现代化的洱海大桥之上,游人如织,情侣摩肩。人们凝望远方的湖与云。远方湖面上游轮静静地停泊在海边,只有倒映中的云影在慢慢拉长身影,向远处延伸,似乎一步三回头。大理古城很古老。循着古老的城墙找到进城的老大门。老城内装满林立的商铺,也装满锦绣般的云。锈迹斑斑的房柱、绿苔弥漫的青瓦、光滑清脆的小石路,一起记录着千年旧时光,记录着一代一代人的繁衍与守望。而那满城的云呢?抬眼望,满城的云在不断地移动与更新,虽然缓慢,却未驻足。城郭之上,新云来,旧云去,新云旧云一起向远方,飘过历史的天空。我的旅程就此打住,折返途中,看到天空中的云在向更远的西南方飘去,我知道那里有美丽的丽江、香格里拉,还有遥远的异域风光。我得承认,云所能去的地方,我不一定能去,此时,只有祝愿与惆怅。飘忽不定的恣意,俯吻大地的牵情,执着远方的永恒,是为云。在宜人的云南云游,恰逢刀郎新歌专辑《山歌寥哉》推出。一边听刀郎唱歌,一边看风景,看天上的云来云往,纵然心中有惆怅,歌声婉转心思云,一转念,即刻人也清凉,心也清凉。 

墨玉少年

教育 2023-06-23 阅读 4383 回复 5
不知大家是否跟我有同样的感觉,我觉得最近这些年小孩子们追星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了。想当初,少男少女们对名星的追捧都不只是用语言表达的,那是在名星走过的路上狂追,在名星的班机前排队摇花,在名星住的宾馆前苦候着等签名。记得郭达蔡明演过一部小品,女孩儿把名星签过名的臭汗衫挂在家里不准洗呢。“追星族”是那时代送给那些癫狂孩儿们的群名。也是曾几何时,男孩子女孩子把牛仔裤撕七个洞,把头发染七种颜色,杀马特满街招摇。午夜时分,绿发少男们飙着摩托一路逛奔,紫发少女们一路尖叫。爆炸式发型的“追风少年”卡通图片贴满课桌。俱往矣!最近刷到一条家长拍的短视频,暴自家女孩儿不逛街不交友不网聊不发朋友圈不整理房间,一人独处半晚三更点外卖,除了期待父母打钱,不作任何期待。许多家长跟贴感叹,说自家孩儿与此女孩同款。是少年,必时尚;是少年,多轻逛;是少年,总有梦。时尚与追星,小青年的最爱,然而,现在的小孩子们何以像七老八十云淡风轻无欲无求了?时尚是时代的风尚。时代在更迭,少年们眼中的风尚随风而变。开放初期感觉很新鲜的事物已变得不再新鲜,而如今又没有更新鲜的事物打动少年们的兴奋点,以致少年们的内心一片沉寂和茫然。我这样分析。美子姐姐是做教育的,时常与伙伴们一起聊孩子的成长问题。热情的美子姐姐问大伙,现在有没有什么能打动孩子心灵,能引起少年群体共鸣的东西。没过多久,美子姐姐就策划出一个“墨玉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用火一般的热情在孩子们中间推行。“墨”与“玉”,中国的一对文化瑰宝,珍藏于中国数千年。“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雨过琴声润,风过翰墨香”“朵朵花开淡墨痕”……泼墨绘画,挥毫弄墨,不论才子佳人还是高洁国士,不论庙堂君子还是陋巷夫子,爱墨、惜墨,至诚至心。而玉,玉本为石,然而数千年间,倍受器重:玉碗玉筷那是人间上品,玉镯玉佩那是贴身吉物,玉雕玉琢那是看家宝贝,玉玺玉笏那更是事关国运。贾宝玉口衔玉石到人间的传说更是为玉石赋予深深的神秘蕴意。爱石及字,从古代宋玉到如今玉英、玉梅、玉秀、玉莲,玉字满街走。 尚墨爱玉,于是,中华就有了唐诗宋词山水画,中华就有了金玉良缘金口玉言温润如玉各种比喻与佳话。博学、文雅、敏慧、高雅、美丽、谦和、恭谨、纯洁、晶莹、雅致、坚贞、温婉、圆润、内秀、圣洁,墨的气质,玉的品格,中华因墨而文明,中华因玉而优雅。墨与玉,中华文明与美好的一对文化符号和象征。要在少年心灵中注入墨与玉的文明文化因子,美子姐姐如是说。墨玉读书会、墨玉书画展、墨玉才艺赛,把少年放在各种冠名墨玉的活动中滋养、润泽。“君子比德如玉”,要让孩子们的品德如玉一般善良与晶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让孩子们的品格和才华一并高雅与精湛。智慧的师者琢璞成玉于校园,寄希望于玉生辉,成大器。看到孩子们举着写有墨与玉的画纸在校园奔跑,我倏忽间想到“墨玉少年在风中”几个字,进而想象出一幅手持书卷、玉树临风的少年卡通形象:徐徐清风之中,菁葱校园,翩然少年,凭窗驻立,温润敦厚;袅袅轻烟之中,梦里水乡,玲珑少年,杨柳岸边,似有暗香……记得以前在影视作品中,曾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孪生兄妹儿时分离,漂泊多年后相遇,互不相识,遂各自拿出半块玉佩对接。这玉佩可是母亲在他们分离时把脖子上的祖传的玉佩一分为二ban成两半边送给他们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漂泊岁月中感觉到有母亲相陪,同时寄希望多年后兄妹有团圆的一天。玉在母犹在,见玉犹见母,兄妹同根生,玉佩来作证。我在想,开放的现代,将肯定会有少年长大后远行海外。远在异乡,他们将靠什么消除心中如浮萍般的漂泊感?我想,惟有他们年少时期注入生命中的中国元素、中国基因,比如,他们的师者为他们灌输的墨与玉。少年追风,是一种轻狂。在厌倦了轻狂虚空而躺平的追风少年的血液中注入墨,赋予玉,那少年就会不仅生动,而且就会拥有美丽、厚实而永久的底蕴与灵魂。相信少年能唤起,凭借中国墨与玉。

远方那些人

旅游 2023-04-23 阅读 1.7万 回复 19
趁着春风乘着车,与伙伴们一起去长江那边一个叫车溪的地方一日游。旅游车上,导游小姐姐说,今天春游主要不是看山看水。到长江边玩不看山不看水,看什么?导游没说,只说那里是土家族人的聚集区。旅游车过长江,拐进一道深山峡谷之间,这峡谷应该是长江中上游三峡西南岸千百条峡谷中的一条吧。一样的高耸山峰,一样的刀削似的峭崖,一样的两山对峙,一样的谷底溪水长流。这样的地方游玩过几回,今天再来这种地方,正如导游小姐说的,这峡谷的山与水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过,我每次坐车向西去的时候,一过长江都会产生一种遥远异域的感觉,百游不厌,今天也是。走在蜿蜒长流的潺潺的溪水旁边的老街上,看到穿着奇异绚丽服装的土家族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就是一个环游世界的行者。这条溪流叫车溪河,依溪相伴的是一条老街。车溪因溪边多水车而得名;老街因民居多又古老而得名。走在老街上,挨家挨户地打量着土家族人家:土司府的青色门槛、廊柱与残瓦,无不暗示着曾经的奢华;土家山寨的叠屋与翘檐点缀着串串红灯笼,映照着古人生息,招徕着今人驻足;生铁铺的生铁依旧,只是现代伢模仿得出古人铿锵的声音,却模仿不出古人的汗水横流;织女亭里的织机、织品、青染,映衬着土家女儿纤纤细手的灵动……每走过一户人家,出门便能望见门口颜色暗旧的老水车,看着老水车,似乎能听到水车之上的欢声笑语与阵阵劳动号子。一方水土一方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养育了这里的人。游走到此,这里的山水人,这里人们真实的今昔生活,一切触手可及。老街已老,水车已老,只有溪水依旧清澈。漫游老街,有位同伴说,老街曾经应该很繁华,但现在当地人似乎不多了,人们是不是都走出深山,移去他乡?我正赞同同伴的看法时,一股巨大的音乐声骤然响起。音乐弥漫老街,在山谷回响。对此地魂牵梦绕的土家后人,从世代生活的历史中,抽出概念,别出新裁打造出一幕幕土家人的生活音乐秀,演绎出一部名为《梦回车溪》的系列生活剧。如梦如幻的演出打断游人的现实思考,转而坠入梦境般的生活。神兽迎客、茅古斯舞、云溪捕渔、梯玛祭舞、山歌对唱……古朴的艺术再现出这里的人们对天虔诚、对地厚爱、对人热忱、对牲灵佑护、对劳动火热、对果实渴望、对鬼神敬畏。亦真亦幻的生活场景,引得漫不经心的万千游人向演出现场潮水般奔涌,脸色流露出对这里人们生活若有所思的领悟。回家的路上,旅游车驶离长江,渐行渐远,把那片地留在原处,留在远方。听着大欢的歌《听闻远方有你》,我在想,我们其实不用担心,那里是那里人的家乡,那里的溪水千年流淌,生命不息,今日又会有何恙?即使生活变迁,大家都走向远方,那里的人的灵魂仍然会在此安放。君住长江边。斯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四哥永生

情系钟祥 2023-04-05 阅读 3.3万 回复 70
阳历今年初,给父母合葬墓立碑。在碑文后面刻写儿子姓名的时候,刻碑师傅说,按风俗,要把已去世的儿子的名字刻一个方框。师傅询问我的意见,我主张不刻这个方框。我征求大哥的意见,大哥也觉得最好不刻方框,并嘱咐我再问一下其他几个兄弟。其他几个兄弟都说不刻方框是好,远在美国的三哥还特地用微信给我讲了一通不刻方框的理由。最后,父母石碑碑文后面,整整齐齐地刻着七个儿子亦即七兄弟的名字,其中已去世的四哥名字没有加方框。四哥是紧挨着我上头的哥哥,比我大三个年头,大不到三岁,是秋天出生的。大半个世纪之前,在那个还是点煤油灯照明的时代、山村,我们先后出生。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五六岁的时候吧,四哥虽然比我大,但他的个子并不比我大多少;他的个子不比我大,但俨然是一个兄长的样子。我做儿童教育工作多年,至今我都没完全弄明白,人的善良品性的形成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不知道四哥小时候是因为父母的唠叨教化呢还是天生的,浑身善良,从言行到心肠。记得,小时候我五六岁的时候吧,那时家穷,老妈最为难的是家里来客人了没什么好吃的招待,总是想办法弄点好吃的,炒点腊肉鸡蛋什么的。有了好吃的,我也闹着要跟客人一起吃,老妈就给我和四哥每人煎一个荷包蛋,哄我们到厨房去吃。我不愿到厨房吃,嫌一个鸡蛋太少,还闹,老妈很为难。每到这时,四哥就拉着我说,走,我们到厨房去吃,我把我的荷包蛋给你吃。到了厨房,他把他的荷包蛋咬一小口之后,把剩下的大部分放到我的碗里。记得,还是那个年龄吧,那时冬天的雪特别大,天特别冷。我跟四哥睡一张床,床上的被套陈旧单薄。最让人难受的是每次晚上睡觉前脱袄子钻进被窝的那一刻,冰冷的被窝冰得让人不敢躺下。每次睡觉的时候,我们就把刚脱下来带体温的棉袄趁热铺在被窝里。睡在热乎的棉袄上,上身暖和,但棉袄太短,脚还是不敢伸。一伸脚,我就嗷嗷叫。每次听到我嗷叫,四哥就敢忙把他的热袄子铺到我的脚下,而他紧紧地挤在我的身边,睡在旁边冰冷的褥子上。记得,后来我们都上了小学。学校经常搞劳动,砍柴、挖树窝子、挑土,什么都做。四哥比我大,同学人缘也好,每次搞劳动,他都会带一帮同学帮我突击任务。我最怕的劳动是挑砖。我每次只挑得动四块砖,四哥可以挑六块或八块,每次挑砖后他就把他挑的砖算我的任务。我特别害怕到生产队六队的窑上挑砖,半路上要经过一段渠道和高架渡槽。从渠道上渡槽要跨一大步,挑着担子,非常危险,一不小心会掉到渡槽下。每次挑砖的时候,四哥就叫我挑到这儿停下等他,他来后,帮我把砖挑过渡槽。记得,后来我们两人都到镇上读中学,他读高中,我上初中,两个学校隔一条大路。每天晚上九点多钟下晚自习后,他就在高中后门等我一起回家。高中后门那儿有个半敞开的围墙厕所,遇到雨雪大风天气,四哥就躲在厕所内等我。等到后,我们便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片坟地,每次走过坟地时,我都怕得汗毛直竖。这时,四哥不问我,就能感觉到我害怕,就让我走在他的左边,也就是避开坟地的一边。其实,我也感觉得到,四哥在走过坟地时,也怕,等快到家的时候,听到老妈在屋后的稻场喊我们的时候,我们才把紧张的心放下来。记得,……青春儿少时期,四哥的血液就融入善良,这善良伴着他走过五十年。他善对亲人,善对朋友。四哥逝世于渐冻症,生命定格在五十岁整。四哥去世后,刚过八十岁,身体一向硬朗爱絮叨的母亲从此抑郁沉默流泪,挨过两年,便随四哥而去;自认命硬的父亲,长吁短叹几年后,也终究没有跨上九十岁台阶。四哥在世时,曾给父母年寿制定过“双百”目标。四哥离世,双亲未能遂四哥所愿。依四哥的秉性,他肯定在天自责,由于自己的早离,给父母带来亏欠。四哥的身体除了长得有点瘦之外,其实一直很健康。兄弟们在一起分析病因时,怀疑是不是因为喝酒生病的。喝酒是四哥惟一的嗜好,而且喝酒时逢敬必回、敬酒必满、滴酒不洒,一如他逢危必救、有恩必报、为人谋不遗余力的为人处世的行事作风。大哥是医生,说没有证据证明他的病和酒有关。四哥去世已十年。兄弟们的悲伤随时日渐渐淡去,然而,四哥的离去,给兄弟们带来的深深的失落感却一直悬在心头,且与日俱增。四哥的善良与情谊愈来愈清晰和弥足珍贵,这也就是兄弟们不愿意在父母碑上给四哥名字刻一个框的原因,兄弟们不愿四哥真的已去,而愿他就像活着一样在我们兄弟身边。生命的离去给活着的人带来失落感,这种失落感越强,逝去的生命在世人心中的影像就越清晰。四哥善良的影像清晰地存在于世人心中,我隐约意识到,这种存世的影像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由此,我越来越相信关于人有灵魂、灵魂永在的教堂语不仅仅是一种祈语,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永在。汉江河西三尖山西南有个山坡叫青龙寨,我的四哥就安葬在这里。这里有满山的松树,附近还有个飞机场,偶尔可听到飞机轰鸣,看到行人往来。山川大地,松树长青,灵魂不老,四哥永生!2023年清明怀人。

红酒,我的红酒

旅游 2023-02-27 阅读 1.5万 回复 23
孩子妈最近天天买味美价廉的葡萄回来,我知道葡萄收获的季节到了,这让我想起郢城北边以前的那片葡萄园和园边路旁卖的葡萄酒记得,前几年,城北皇庄片区董家巷、孔庙、汪庙几个村子的东边是一大片葡萄园,葡萄架爬满葡萄藤,一眼望不到边,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村子里有几家能干的人用葡萄酿制葡萄酒,装在塑料壶或饮料瓶里,由俊俏的媳妇们摆在路边售卖。当时,我尝过两家,我并不觉得这些葡萄酒有多好喝,甜不啦叽的,还有点涩。我喜欢喝酒,喝白酒,喝啤酒。我常跟郢城的许多兄弟一样,弄一锅胡集鸭子潜江虾子之类的,直喝到天昏地暗卷袖子脱褂子。喝了若干年后,老婆儿子不干了。老婆警告说,你不要命了,你就喝;儿子警告说,你再喝,就把你酒杯子ban到地上。儿子有些愣,当众ban我杯子,他肯定做得出来。兄弟在一起,不喝点,还有什么乐趣。后来有一个秋天,跟老婆一起到荆门三哥三嫂家玩。讨论了一番喝酒话题后,三嫂子请我们喝她自酿的葡萄酒。三嫂子不仅能干,自购葡萄,自酿红葡萄酒,而且把酿葡萄酒、喝葡萄酒讲得头头是道,说她酿的葡萄酒是用什么橡木桶子酿的,是用恒温酿的,还说喝葡萄酒能软化血管,美容养颜,改善气质云云,直说得从不喝酒的老婆也干了一杯。最后,三嫂子送了我们两瓶用盐水瓶子装的红葡萄酒,说,自酿的酒,便宜,三哥就是靠这个戒掉白酒老瘾的。受哥嫂启发,在喝酒问题上,以红酒代替白酒,我与老婆儿子互相妥协,达成一致。在装修房子时,老婆还特地建议把酒柜的玻璃门颜色做成茶色,说茶色与红酒的颜色协调一些,以示对我喝红酒的支持。改喝红酒,亲朋先是惊诧,后是同情。内侄有个老战友在广州做红酒生意,特地找战友买了一件澳洲红酒、一盒精致的酒具送给我,并给我普及了喝红酒的诸多讲究。说喝红酒要提前开瓶,这叫醒酒;酌酒时只能酌半杯,要边喝边慢慢晃荡酒杯,让酒在杯壁上与空气氧化等等。也就是说,不仅喝酒的内容要改变,喝酒的形式也要改变。习惯于感情深一口闷的我,要就此改变喝酒的节奏与举止。在时间不紧的黄昏,找把椅子坐下,把玫瑰色一样的红酒慢慢倒进酒杯,端起,轻晃,详端红酒在玻璃杯内随着灯光变幻着色彩的深浅,心情变得宁静与暧昧;趁着宁静喝一口,酒从舌尖上滑过,留下丝丝甜微微涩。喝惯白酒喝红酒,开始觉得聊胜于无,再喝,方感到这丝丝甜微微涩带给人的是一种清醒的迷心的醉。生活的体验是多面的,即便同是醉,烈火燃烧的狂醉与琼浆滋润、低眉婉转的陶醉也是不一样的风景。现今,偶喝红酒,偶尔陶醉,这让我不禁时时想念起城北的那片葡萄园。可现在,葡萄园已经看不到了,家住皇庄的杏儿对我说,种酿那些葡萄酒成本高,技术也不行,价钱还便宜,还没人买,后来葡萄园开发成了工商园。据说,城北的这片葡萄园当初是郢中街道青年组织搞的创业项目。结果半途而终,很觉遗憾。记得有一部法国电影,名字叫《恋恋葡萄园》,讲的是一位公子哥继承了家里一个百年葡萄园酒庄,公子不喜欢干这事,跑到城里做了一名高级品酒师,后来,家里的葡萄园酒庄衰落,家族的使命感召唤他回归家乡,重振葡萄园酒庄至繁盛。故事美丽感人,我在想,要是有一天,郢城的年轻人能用青春成功地经营起一片葡萄园,名扬四方,让人们黄昏时分,聚会在葡萄园边,喝着红酒,载歌载舞,该多好。希望你别说我这是想得美。 

郢城月

情系钟祥 2022-09-13 阅读 6403 回复 16
刚时兴玩QQ的时候,雨就在我的朋友列表中;时兴玩微信后,雨又转到我微信朋友的列表中。雨是钟祥人,早年在无锡创业,后来到东莞发展。雨常对我说:君是故乡人,定知故乡事。记得雨还在无锡的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晚上,雨问我,郢中城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我说,应该跟无锡一样啊。雨说,无锡正下着小雨看不到月亮呢。那时,还没有数码手机,我没办法让雨看到家乡的月亮。N年过去,雨到东莞。去年中秋节,雨又一次问我郢中城的月亮,我站在自家阳台上,用手机拍摄了一组郢中城的月亮传给雨,雨回复说,噢,真亮!我没有在外地漂泊过,家乡的月亮对生活在他乡的人真有那么重要么?我在郢中城生活数十年,只知道郢中城的月光,月月洒落。阳春大街是我记忆中郢中城最古老的大街。早年的阳春大街,长满粗大的梧桐树。白天,阳春大街商贾喧闹;夜晚,月亮升起,月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的月影在微风中飘动,大街变得宁静安详。记得我平生喝的第一杯咖啡就是在阳春大街的简易的咖啡厅与初恋女孩就着月光喝下的,当时,咖啡厅里的录音机播放的音乐是许美静唱的《城里的月光》。城南广场又叫什么红广场,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喜欢叫它城南广场。以前,郢中城没有公园,盛夏的夜晚,人们涌进城南广场纳凉。月亮高高挂起,月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拂去人们一天的疲惫。随着月亮慢慢西行,纳凉的人渐渐离去,广场只剩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月下依偎,看月亮西下。东街是一条商业街,很窄,东西走向,路灯灰暗。走在充满月光的东街,偶有乌雀飞过。早年的东街是一条服装街,生冷的铁皮屋在月色下,略感阴郁。走过铁皮屋,能听到男男女女小商人趁着月色算计的兴奋与叹息。街中间有一个服装厂,曾有一段时间,服装厂的灯火与月光交相辉映,盘着头发的姑娘,一边哼着流行歌曲,一边缝制衣裳,廉价的服装从这里卖到四面八方。码头街直通划子口汉江码头。早年的码头街没有高楼,没有工厂,没有路灯,只有一条白杨树夹着的泥土路和成片的田野。每天清晨与傍晚,进城出城的人们在码头街上披着星月匆匆赶路。在有月光的清晨,划子口的汉江渡口特别繁忙。对岸的人们借着月光,在码头静静地等待江中的轮渡艄公用船把他们接过来,卖鸡蛋的,买花布的,生孩子的……老艄公把一船船的人接过来,每接过一船人,老艄公再独自一人驾着船趁着月色驶过宽阔的江面去接下一船赶早的人们。城东南的境月湖,烟波浩淼。湖的那头是黛色的矮山,月亮从矮山之上升起,月光洒满湖面。境月湖以“平湖如镜月满湖”得名。在没有风的夜晚,蒙胧的湖面与月光共一色,轻盈迷离,引得多少郢城伊人在此驻足。其实,我更喜欢有微风的镜月湖。夜晚,当微风吹拂的时候,细浪戴着月光从东边款款而来,轻轻涌近城岸,拍打城门,我不禁暗想:寂静郢城不寂寞,千里月色来做客……郢城何人初见月,明月何时初照郢?……郢城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郢中不夜城,拔地而起,灯火辉煌,人们在灯光之下花红酒绿或奔波劳碌。古老的月光一如既往地洒满郢中城,而辉煌的灯火却模糊了月光的明亮。我怀疑,有了辉煌的灯光,城里的人们会不会忘却天上的月亮?昨天中秋,晚上,我在北湖边上,看到几个小青年用手机给远方的人直播莫愁湖上空的月亮,听到年轻人的阵阵惊呼,我不再疑心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月之情结。千年共明月,千里共婵娟。月光给城里的人带来柔和的光亮,明丽的心境,还有同城之人柔软的共情、以及与千年之间千里之外人儿的那一份牵情。当你在城里倦与卷的时候,请你找一处高地,看看天上的月亮吧,你会看到满城灯火之上,还有:满城月光!

隧道多

旅游 2022-08-03 阅读 1.6万 回复 19
我喜欢坐着火车东跑西跑,东张西望。但是,我对像宜昌往西去的这种多隧道旅途一直心中有梗。 盛夏,到利川去乘凉,再次坐火车穿越这段众多隧道与峡谷的旅途。火车过宜昌,驶上长江大桥。在大桥上,向北看,群山巍峨,浩浩江水奔流而来;向南看,长江携青山绿水,与宜昌都城擦肩而过,一泻千里。心旷神怡。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老兄问我,这就是长江吧?我说是呀,只见老兄兴奋不已,说,在这里扔一个瓶子,可以漂流到大海。就在我与这位同伴还在不断回望一晃而过的长江时,火车转瞬间进入山间隧道。刹那间,眼前的视线黑了下来,外面的风景瞬间消失,惟一能看到的是车厢内的人们,而车厢内的人们一片沉寂。沉寂没有持久,晃然间,火车驶出隧道,眼前又是一片明亮。车厢内的人们又赶紧去看外面的风景,谈笑风生起来。外面青翠的峡谷在骄阳下格外地绿。高高的绿色的峡谷之上,是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中一丝丝白云,在慢慢飘移。还没看够青山白云,火车再次驶入隧道,青山白云化作一片漆黑,车厢内又是一片沉寂,偶有孩子开始吵闹。穿过这个隧道,明亮的世界再次出现。我这次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是阳光灿烂下的人间烟火。深山峡谷之下、之上,散落着一座座或白或灰的民居。定睛看一下,民居之间,弯弯绕绕的水泥路上有摩托车驶过,有村妇提着菜篮子走过。看着他们,我有点想到他们家中去做做客。火车驶过一个叫野三关的地方,又进入一个隧道。这个隧道很长,长得叫人有些窒息。火车在幽长的隧道疾驰,车轮撞击钢轨的声音分外清晰,分外沉重。看够了车厢内人们寂静的脸,此时聆听钢轨撞击的声音,倒也感觉到一种格外的力量。就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亮光再次出现,美丽的风景再次出现,但,这一切又一次消失,黑色的隧道再次进入……我没有数,我不知道火车穿越过多少隧道。明亮的风景与黑暗的隧道交替出现,反反复复。好在我喜欢听歌。我戴上耳机。火车进入隧道时,我静静地听歌;火车驶出隧道时,我便尽情地看外面美丽的风景。同时,我想,火车的终点,也就是我的目的地,那里天气凉爽、山青水秀、桃园挂果,隧道终将穷尽,明亮才是世界本色。听着歌,这样想,火车在隧道行驶时,心情也就不算太灰暗。人在旅途,大都如此吧!

郢城有酒

情系钟祥 2022-05-09 阅读 6978 回复 23
鲁智深在相国寺菜园子跟几个泼皮兄弟喝酒时说话,我看一次暗笑一次,智深和尚瞄着酒说:“酒这物件,洒家是嘴上恨心里想啊。”在五台山,在相国寺,花和尚顾忌自己身份,喝起酒来总是半推半就,一点都不像武松说干就干,不给干就是瞧不起人,不过,等喝过三碗,渐入佳境,智深和尚跟那武松一样的豪气,举着酒坛对青天,山呼海啸,酒尽坛子滚。。一部名著《水浒传》,一半豪气,一半酒韵。我也喝酒,当然,我不敢跟智深和武松相提并论,我没有那等海量和英雄气概,我最多也就是喝酒喝到吐,喝到哆嗦废话多,如我许多郢城的朋友一样。我常循着郢城街巷,拎着一个空瓶子,寻找酿酒的门店。曾几何时,偌大的郢城,只有一个酒厂,酒客挤门。又不知什么时候,郢城的大街小巷,不动声色地冒出一家又一家酿酒人家。如今,郢城酿酒作坊遍地开花,漫步郢城,倏忽间就能闻到甘醇芳香。兰台巷的酿酒人家最为低调,静静地处在巷子拐弯的角落里,没有招牌,没有幌子,只有一个大蒸锅,轻轻地飘着蒸汽,老板话不多,问他酒咋样,就两字:“你尝”,然后dong酒、收钱,看着你拎酒走人,老兄大概认定好酒不怕巷子深吧;横埂街的酿酒人家最为高调,酒坊窝在小街深处,一个硕大的LED“酒”字高高地耸在酒坊上空,人们夜晚走在南北冲大桥上,都能看到那个酒字在远方招摇;文峰路的酒坊老板最文雅,酒坊打理得像书斋,墙上挂着“把酒问青天”“把酒祝东风”之类的古人句子,特别是一首《将进酒》写得也是恢宏大气,据说是当地一位书法家打酒时在酒坊现场写的,老板馈赠他二十斤上等好酒,我在想,这里会不会天天上演文人与酒客的佳话;中果园的酒坊老板最健谈,打酒的人还没走进店子,老板欢迎已至,接下来就是“酒有高粱酒包谷酒糯谷酒”“酿酒重在酿,素手选料,静心上曲,见气封气”“酒品即人品”之类的理论滔滔不绝,说得你不打三斤酒都感觉枉活人间……郢城的酒客偏爱本城的酒。兰台的音乐才子祥子是我朋友,合唱指挥飘逸洒脱。有个兄弟单位搞合唱,请他指挥。晚上,兄弟单位请他喝酒,喝三四百块一瓶的什么蓝色酒。祥子说,陈家台有家酒坊,三四十块一斤,好喝,说完拿起一个大雪碧瓶子,拽着我和另一个兄弟亲自去打酒。那天傍晚,下着小雨,我们三人共打一把伞,穿过三条街,打了一瓶祥子传说的好喝的陈家台的高粱酒。当晚,祥子指挥大家边唱边把这一大瓶子酒全干了。郢城的酒坊藏在小街小巷,郢城的酒客住在街巷深处,郢城的人家正围着酒席谈天谈地,脸庞已红,内心滚烫。一本书因酒,荡气回肠;一座城因酒,气息蕴藏。

抄错了路又如何?

旅游 2022-03-08 阅读 1.1万 回复 26
论坛里看到达芬奇们骑着自行车在城北远郊的路上跑得欢,我们“晃一圈”小组决定骑车把他们跑的路线抄一遍。据达芬奇说,他们这一路经过七八个村子,有六十多公里呢。这对我们,不是一个短路程。提前一天,蒸香肠、蒸腊鸡、煎干鱼、装泡菜、买馒头,还有小酒。做足了准备,我们第二天方才上路。颇有仪式感。我们是诚心打算骑行别人走过的路线,刚过北郊老虎冲,便开始留心前面的每一个岔口,怕走错了路。乡村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通向不同的村落。国平擅长手机导航,跑在前面,每到一个岔口,他都停下自行车,拨弄手机。我跟范子则在一旁,猜测前面到底要往哪个方面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我们便拦着行人询问。在大桥村,范子准备登门问路,结果窜出一条小黄狗,赶得我们飞跑。一会儿走走停停,搜巡谈论着别人走过的路线;一会儿匆匆赶路,怕今天完成不了全部行程。时不时地忘记了细看周边的风景。走到高林村,树林多。在树林子喝酒,我跟国平的酒还未尽兴,范子就在催赶路,我俩只好把半杯酒一口闷了。趁着微微的酒兴上路,又遇一处岔路口。两个方向都是一样的水泥路,向哪里走呢?我们估摸着别人走过的路线,又看了看天上太阳的方向,选了一条道向前走。走了好一阵子,到了一个别人没有提到的村子,我们意识到了:我们走错了路。走错了路,怎么走?我们搭成一致意见:放弃原计划,随便走。我们不再纠结别人的线路,按一个大致方向,放慢车速,且行且聊且看两边的景色。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城北初春的乡村很美丽。每一条水泥路都很干净,每一条路两边的田野、树林、堰塘与村庄都很亲切。这个时候,我们内心轻松,悠然间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走到前面一处不知名的地方,看到一处农庄,长满高高的棕榈树,我把它看成了椰树,意外地感受了一下南国风味。此时我们有些庆幸走错了路,同时,我在想,设定一个计划目标,专心尽快地去完成计划好的任务,是不是往往会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如这郊游看风景。郊游如此,我们生活与其它是不是大都如此呢?我们异常兴奋又加班加点、汗流夹背地追逐一个又一个项目与计划时,我们是不是忘记了生活本身的意义?!台湾画漫画的朱德庸写过一篇文章叫《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他说,世界一直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己”,而不是选择“大家”?他提醒大家可不可以像栾树一样,花开花落,顺其自然。要我说呢,郊游的路千万条,生活的路千万条,慢慢选,慢慢走,慢慢东瞅瞅西瞅瞅。

郢城人烟

旅游 2022-02-17 阅读 2.6万 回复 34
又到正月十五,郢中城又在燃放焰火。透过满天的烟花,隐约看到一处房地产广告说钟祥“千年史”,一座什么城来着?! 古老的烟花和硕大的广告字冲击人的神经,心中不免产生一些思古幽情。一千年,多么的久远啊!其实,据我所知,郢中城还不只一千年呢。考据专家说,带郢字的这个郢中城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当时叫郊郢,现在郢中城中还有一口井叫宋玉井,说是春秋楚国书生宋玉的饮水井。这样推算来,郢中城起码有两三千年吧。一千年与两千年,在人们的心中,也许只是一个时间概数,没什么差异。其实呢,一千年前、两千年前,之间相差了一个一千年呢。其间出现过多少代人,发生过多少件事,那不是穿越就可以瞬间忽略的,那是真实存在的漫长的郢城历史。两三千年,按二三十岁一代人,也有一百多代人啊。顺着今天往以前追朔,郢城,这里有我们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我好奇,我在想,我们与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同一座城,我们祖先生活的光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寻着郢城点点遗迹,我们似乎能觅到祖先的行踪与那久远的烟火气息。兴王宫的琉璃瓦,紫烟缭绕帝王人家;白乳高僧塔的砖,刻着文风吹拂过的僧客虔诚;子胥台的黄土坡,将军点将硝烟凛冽;探花坊的墙,书房深深书生伴青灯:护城河的水,泥民肩扛一座城;米茶还在锅里沸腾,热气已打湿了媳妇的额头;广慈阁的楼,有人欢喜有人愁……见物思人,虽然摸糊了时间的先后,但祖先的背影千古悠悠……其实,进而想,更多的祖先什么也没留下,他们也生活在郢城千百年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片断之中。在他们的数年岁月中,他们在汉江河边捕鱼放牧;他们在城门内外贩卖油盐;他们在织布机前纺着粗纱;他们在石板路上挑着竹篓;他们在堂前厅屋喝着旱酒;他们在庙前社戏焚香祭天,他们数着节气叨着婚嫁彩头;他们忙着为接生婆洗手;他们为他们的先人跪地叩首……不同的时代可能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样,但有一样一定是永远,那就是每家每户的房屋上都飘荡着炊烟。郢城的炊烟飘荡数千年,一年又一年。伴随着飘荡的炊烟,郢城在延续,直到我们这代人目之所及的朝代,亲眼目睹郢城的变迁。许多人,如我,其实不能算是郢城人,是从郢城之外的乡村迁到郢城,只能算是新郢城人。即便如此,在郢城生活数十年,也能目睹到郢城的变化。阳春街的梧桐路,变成商业城,商贾云集;莫愁湖的田野,变成游乐园,游人如织;崇岵山的柳林,变成学校,学子如潮;划子口的乡村,变成开发区,机器轰鸣……现在郢城人的故事一篇又一篇。今天的郢城更加人声鼎沸,一切都在变。感觉唯独没有变化的是海子河,海子河卖猪肉的商摊依然还是那些商摊,卖白菜萝卜的还是有人在卖白菜萝卜,人来人往天天照旧,只是走近一位我最喜欢的最实诚的同龄的卖猪肉的师傅面前,才发现他的脸上已长满了皱纹和胡须。今天的郢城,就在我们眼前,不是灰色的记忆,而是光艳的风景。高楼林立,灯火璀璨,汽车满街,酒馆遍地,欢声笑语,书声琅琅,广场舞翩跹,焰火飞满天……郢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小时放牛的时候就听说我们冷水镇北边有个北山水库在那个吃饭为第一要事的岁月,大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水库那里的山很大,是砍柴的好地方,没人在意那风景美与不美。只是偶有嫁到北山的媳妇回来说,北山水库附近有好多的野枣、棠梨子、野葡萄,随便摘,随便吃;有好多野鸡和兔子,能用弹弓打;还有人在那里打过真仗,于是,放牛的娃们对北山水库心生一些向往。从我们村到北山水库要经过两个村头,两个山口。路太远,放牛娃们终究没有把牛放到水库边,只能在记忆的底层留下一个神秘传说。长大后到城里上学工作。外面的山水风景多去了,老家的山水风景并不见经传。老家与山水一并被疏远。在如今大开发时代,老家的新闻多起来,北山水库传来新的传说,建水厂,建电站什么的。最近两年,好多鱼贩子进城卖鱼都说是北山水库的鱼,据说,那是原生态的无污染的鱼。新传说,令人重拾家乡的记忆。趁着冬日暖阳,邀范子、国平骑自行车到北山水库游玩。他俩不想去,说沿途灰尘大。我许诺请他俩吃北山水库的鱼,两个好吃之徒才带着卤菜和酒与我同行。其实,北山是界山,在冷水镇与磷矿镇之间。骑自行车到磷矿粱桥,向西拐个湾,便离开车水马龙的国道,进入宁静安详的乡村公路,进入依山而居的冷水镇孔艾村。孔艾村的尽头便是北山水库。一座土坝、一库清水,满目远山,渺渺人家。山清水秀、宁静美丽。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北山水库。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