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哥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8月3日,30个月大的毛某某,因“被车碰撞”导致头部、面部和腿部擦伤,被家长送到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急诊就诊。家属称:急诊科与神经外科病房医生互相推诿,导致患者往返一楼和六楼3次,被推诿6次,直至4时伤口才得以处理。

8月8日,榆树市卫健局作出通报:两名急诊科医生被辞退,神外医生通报批评,对院长诫勉谈话,对副院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然而,正当事件似乎要尘埃落定时,网络上却曝出了此事不为人知的一面:

1.孩子是被别人伤的,只是擦皮伤,没让急诊看,来了就想住院,想多讹点钱;

2.六楼说不用住院,也不用处置,已经止血结痂啦,但家长不放心,吵闹着非要住院、要输液、要缝针;

3.医生反复解释用不着,最后说实在不放心做个CT,孩子做CT需要睡觉,哄了很久才睡,做完CT确认孩子没事,让家长带孩子回家,但家长不愿意,不理解,半夜里跑回来对着正休息的医生一通录;

4.医生没防备家长的用心,说话表现不太谨慎,然后孩子家人把视频发到网上,称孩子有伤,医生几个小时不给处理,然后舆情部门火速责令医院处理。最后相关部门火速开除了医生,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此外,涉事急诊科主任王福军至今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我科完成了诊疗任务,无推诿、无首诊不负责任、无空岗。”
幼童伤的是表皮,医生被伤的却是内心!

结合以上内容以及卫生主管部门通报中的“患者是轻微擦伤,现已在家自行养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医生拒绝收治该男童,并非推诿扯皮,而是他的病情根本没有达到被收住院的指征,结痂的伤口或已不用处理,但家属却在小题大做,故意惹出是非,将怨气撒在了医生身上。

如若是危重患者,医者哪有不救的道理?相信,各科医生也不会、更不敢到处推诿。这起事件中,幼童是擦破伤,由于家属的找茬,也深深地伤害了当事医生。

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个段子:朋友有一次手不小心被玻璃割破了,陪他到医院后,医生看着他的手郑重地说道,“幸亏你们送来得及时,再晚一会恐怕就好了。”

因舆论压力让医生背锅,只会让患方更矫情!

医患舆情似火,从上到下都比较敏感,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舆论风波。

但过于敏感的后果就是,当患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医院或医生无理取闹时,若医生处理不好,曝光后网络片面发酵,相关部门或个别医院就会让医生背黑锅,平息找茬者的可笑怒火,博取社会的眼球,这样的处理方式早已成为定式。

久而久之,只会让部分矫情的患者更加矫情,让从医者更加难做,让医疗行业的舆论环境更加恶劣,进而造成不可想象的恶性循环。

怎么做都是错?从医者何时能得到理解?

在面对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当下,一方面个别患者或家属,因为自身伤情造成的争议,往往希望医生多开检查,甚至以过度治疗的方式,逼迫肇事者寻求和解;另一方面,部分患方对医护人员极度的不信任和不理解,有些必要的检查或治疗,他们不认可,误以为医生为了拿提成、收回扣,有些可以靠身体免疫力痊愈的疾病,却害怕医生会漏诊而提出诸多无理要求,既影响医生的诊疗判断,又占用了紧缺的医疗资源,着实令人气愤。

站在医生层面,既要遵循“严控入院指征,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原则,又要承受被患者指摘为不负责任的压力。作为医生怎么做都达不到两全其美,我们忍不住要问从医者何时能得到理解?

我们总是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也许这并没有错。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原则,过多地强调病人的中心地位,就降低了医护群体在诊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医患之间的不平等,最终伤害的也终将是患者。

而相关部门在处理类似医患争议时,也应当在多方倾听、调查清楚的前提下,做出合情、合理的处置,而非手忙脚乱地让医生背锅。要知道,医患之间共同面对的敌人是疾病,只有彼此携手并肩,相互理解与信任,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才能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攻坚克难,解除患者病痛!
知识回顾

低热:37.3-38℃ 
中等热度: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中国对于小儿发热的用药指征是:体温≥38.5℃可使用降温药

临床上常常碰到这样的患儿,发烧至38.8℃,甚至39℃,但是蹦蹦跳跳,精神面貌非常好,这个时候,需要用退烧药吗? 
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是:
儿童退热以注重整体舒适性和危重疾病的症状,并非孩子一发烧就服用退烧药。要注意发烧的根源在哪里,寻找致热源,进行对症治疗。若患儿体温达到39℃,精神面貌可,可不使用药物,以物理降温为主;若患儿体温38℃,精神面貌差,影响食欲及活动,可使用退热药物。

临床上发热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其中感染性发热多见,儿科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故推荐物理降温为主 

1、减少穿衣,散热,同时补充水分 
2、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温水擦浴,会增加患儿不适感
3、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联合温水擦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4、当患儿出现高热时再考虑药物 温水擦浴,联合退热
5、对于稍大一点孩子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35%的酒精,或者30几度的白酒),擦拭部位推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
6、3个月以下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可直接打开婴幼儿的包被散热
7、3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38.5℃或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采取退热药物
8、儿童退热不推荐安乃近,不推荐阿司匹林
9、尼美舒利由于副作用较大,退热还需临床验证
10、反对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物(糖皮质激素是牺牲自身机体抵抗力来降温,不推荐)

药物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口服,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四次,用药不超过3天;
布洛芬5-10mg/kg口服,每6小时1次,每天最多4次。
下图是常用药物剂量
开学在即,你可能出现了如下症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

那你可能是患上了“开学综合症”!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量身定制的开学收心指南,快来查收呀~
收心”不到位,开学肯定累
“暑期综合症”让学生们久久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浪费开学后的宝贵时间,影响后续的学习。
的确,暑假时间长,同学们没有学习压力,在轻松的状态和玩乐的过程中,上学时的生物钟被打乱,注意力分散开来,骤然进入学校,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来进行学习。通常出现这种状况时,并非自己不想好好学,而是自身没有足够强的自控力来迅速完成自我调整。
开学“收心”,可以这样做
1,收心选在开学前一到两周进行
在收心这段时间内,不要再进行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保持精力,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并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
2,调整作息与饮食
逐渐开始按照上学时的要求自己规律作息和饮食,做好身体的各项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开学前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多看看书本。这个过程中,不用给自己布置太多学习任务,可以复习一下上学期的知识,预习一下下学期的课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开学才能更进一步。
4,制定新学期计划
可以拟订一份新学期计划,把新学期要读哪些书、需要重点加强哪些方面、想考哪些证等逐一纳入计划中,在开学前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不适感。
5,准备齐学习用具
可以和同学、朋友逛逛书店、文具店,添置新学期所需的学习用品,准备新学期课程的课本。为自己增加些精致的仪式感,感受新学期即将来临的氛围。
开开心心新学期,认认真真搞学习
做好充足的准备
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新的挑战
期待见到更好的你!

糖尿病用药

灌水 2019-08-17 阅读 5271 回复 1
糖尿病的患者选择降糖药物,应该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来用药,
1,比如说患者比较肥胖,医生们常说的一句话,胖子吃瓜首选的口服降糖药是双胍类(代表药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代表药阿卡波糖)。因为这一类的药物,不增加体重,而服用磺脲类药物可以使体重增加。
    2,又比如说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用磺脲类,应选用格列喹酮,因为格列喹酮的代谢产物,只有5%左右经肾排出,对肾功能的负荷比较小。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怎么选择降压药呢?①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②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比如厄贝沙坦、氯沙坦等,这两类药,除了有降压作用,还有一点降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但要注意,ACEI和ARB这两类降压药不能联用,只选择其中一种作为首选,搭配其他的降压药使用,降糖药物可选择1。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糖适平(格列喹酮)、美吡达(格列吡嗪)、亚莫利(格列美脲)。2。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有二甲双胍(格华土、美迪康)、苯乙双胍(降糖灵)等。作用机理: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己吸收的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即不需要氧便将葡萄糖燃烧掉)3。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作用机制:能抑制多糖如淀粉的分解,且使糖的吸收相应减慢,故可减少饭后血糖的增高,尤适于飯后高血糖者。
降尿酸治疗,哪个好?

经常有人问:我血尿酸高,是用非布司他治疗还是用苯溴马隆治疗?
答案是,用哪个都可以。

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来降尿酸;而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来降低血尿酸。
《2011年中国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用于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者;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以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
也就是说,如果高尿酸的原因是因为生成过多,建议用抑制尿酸生成的非布司他,如果高尿酸的原因是排泄障碍,建议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

那怎样鉴别高尿酸血症是因为产生过多还是排泄减少呢?

有四种方法可以鉴别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是尿酸产生过多,还是尿酸排泄障碍:

1、24小时尿尿酸定量测定:
留24小时尿,测尿尿酸排泄量。
普通饮食:尿尿酸<800mg/24小时为尿酸排泄减少型,>800mg/24小时为尿酸生成过多型;

低嘌呤饮食:尿尿酸<600mg/24小时为尿酸排泄减少型,>600mg/24小时为尿酸生成过多型;

二者之间为混合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
准确收集60分钟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尿酸值之比(尿尿酸*每分钟尿量/血尿酸),正常范围在6.6~12.6 ml/min。>12.6 ml/min属生成过多型,<6.6ml/min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二者之间为混合型。

3、尿酸清除率(Cua)与肌酐清除率(Ccr)比值测定:
即Cua/Ccr×100%,若>10%属生成过多型,<5%属排泄减少型,5%~10%为混合型。

4、随机尿中尿酸尿/肌酐比值测定:
随机尿中尿酸/尿肌酐比值,若>1.0为生成过多型,<0.5为排泄减少型,二者之间为混合型。这是最简便的鉴定方法。
再简单的鉴别方法,也有一定的麻烦,所以许多时候,临床上医生大多根据经验用药。比如:

下列因素大多属于尿酸生成过多:大吃大喝,高嘌呤饮食;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肌溶解等组织破坏;使用化疗药等。这些情况可选择非布司他治疗。

下列因素大多属于尿酸排泄障碍:饮食很规律,没有上述情况,但尿酸也高;长期大量饮酒干扰尿酸排泄;长期服用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等干扰尿酸排泄等。这些情况可选择苯溴马隆。

此外,一些疾病也限制二者的使用。比如,严重的肝损害者,避免选择非布司他;重度肾衰,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者,慎用苯溴马隆,急性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者,禁用苯溴马隆。

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都通过肝脏代谢,二者合用容易加重肝损害,而且合用导致血尿酸快速降低往往诱发痛风发作,所以一般不建议二者合用。

此外,还有一种降尿酸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类似,也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而降尿酸。那就是别嘌醇。

但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等超敏反应综合征。HLA-B*5801基因阳性、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者更容易发生。

HLA-B*5801基因在中国(汉族)、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种人,所以欧美指南多推荐别嘌醇,而我国指南对别嘌醇的推荐都比较慎重。我国台湾的指南要求在使用别嘌醇治疗前要进行该基因的筛查,阳性者禁止使用别嘌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