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的一些文字
关于静的一些文字
《大学》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傅佩荣讲庄子:
人生的意义(十六个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中国四哲: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真诚,真实。
儒家:约恕俭敬。
道家:安化乐游。
庄子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战国·庄 周《庄子·齐物论》)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 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 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 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 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 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语行天下三:(20230120-0125)
昨天说“三”,今天说“四”。不是术数方面的“四”,是读书方面的“四”。儒家经典有四书, 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说实话,完整读过原著的,不多,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受 影响。我把四大名著称为“第二期经典”,第一期当然是孔孟老庄。第一期的经典叫“元典”, 元是根本,是源头,是生发。元典难,后人读不懂怎么办?古人慈悲,给我们竖梯子。《易 经》看不懂?没关系,先看《道德经》。《道德经》也看不懂,就读读《孙子兵法》。《孙子兵 法》也看不下去,好吧,给你准备了《三国演义》。老祖宗真是体贴我们到了极点,最后用 小说来接引我们。四大名著的作用正在于此。《三国演义》是英雄权谋,《西游记》是神佛修
炼,《水浒传》是平民心志,《红楼梦》是贵族精神。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和心灵密码,几乎都 可以在四大名著中找到原型。满清原是东北的小小部族,努尔哈赤高瞻远瞩,命人把《三国》 翻译成满语,以此用智,无往不胜。明朝人此时看啥,——《金瓶梅》。高下立见。泰国王 室笃爱《三国》,早早让人翻译成泰语。普通泰国人哪里知道这些谋略,大呼“三国读三遍, 其人不可交”,话虽如此说,精英阶层照读不误。外国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美国西点军校, 把《孙子兵法》《毛选》当做必读教材。日本人读《三国》成痴,东京街头有专门教授《论 语》的私塾。墙内开花墙外香,《道德经》也成了欧美哲学家的案头必备书。而今,有些学 者专家竟然让人不读四大名著,说什么三国厚黑,水浒暴力之类的屁话,可笑可叹。
有时素面感知的,比专门解读的还好。有些小孩跳着读,遇到诗词或不感兴趣的就跳过 去,照样受益。这是春游的心态,自有春光迤逦。
这位先生所讲,亦可聊备一说。但不必强分高低。断句是不同角度的认知,无有高下。 关于“道可,道非”的解释,本群@沈简壹 兄的解释,值得细细参悟。
道给我,好;道不给我,也好。只要随顺因缘,都好。
沈简壹:中国的文化是觉悟的文化。就是你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干什么。都是觉悟。就 像地球是圆的,有的人是走的直路,有些人是走的弯路,反方向,都能回到原点。
王语行老师:处处是启示,处处可觉悟。
2004 年,美国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 Joseph Nye 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读到时,很震 惊,没想到美国人的思维已经如此“东方化”。这大概是“东学西渐”的产物。美国人对中国文 化深层部分的了解在加深。硬实力(军事,经济等)、软实力(文化,舆论等),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这是《易经》的思维: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纵观中国历史,王者多是阴阳合德 之人,如刘邦,毛泽东评价其“懂政治”,即是注重军事以外的因素,如道义、政策、民心等。 “约法三章”就是好政策,一举安定关中。这是“软实力”的妙用。周之代商,越之灭吴,汉之 败楚,毛之胜蒋,都在于前者文武并用,软硬兼施,一句话:阴阳合德。毛泽东(毛润之) 之“水”克蒋中正(蒋介石)之“石”,无意中为柔能胜刚做了巧妙的暗示。有趣得很。满清以 一部族入主华夏,颇能吸收历史经验而用王术,如对西藏,蒙古,多用宗教手段,极力抬高 喇嘛教地位,藏蒙最聪明的头脑都去当和尚去了,自此吐蕃后裔、草原子孙,不复为虑。手 段高明,令人叹为观止,遥遥呼应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之说。至于布热津斯基的“奶 头乐”的理论,在满清皇帝的王术之前,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能实事求是,则能攻心为上。
英美民族统治世界三四百年,积累了不少经验(王术)。不可轻忽。结合中国文化看, 会看得更清楚。
英美普及性的谋略文化,有两本书,一本是《伊索寓言》(相当于我国的三十六计),一 本是《君主论》(相当于我国的《韩非子》。
默:西方思想的原点其实是柏拉图。
王语行老师:
这是以天道而推及人事。帛书版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的解释是说,便于由浅入 深,领悟大道。但无论何种,都是为了体认大道。人与大道的关系,道家归结为“贵柔”“守 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臣服于大道。黄老道家有一个专用语:雌节。意为:以虚静、婉 顺、无我之心面对“道”。相反,雄节则是妄为、逞强、主观的行为。天道幽微,惟素心之人 得之,惟谦逊之人得之。《新约》也说:谦虚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里的谦虚, 就是对道的婉顺与臣服。基督教和道家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强调人的局限性,告诫人们在无 限的“道”面前,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惟有归于大道,方是坦途。
经济学上的康波周期,大概 50-60 年一个周期。目前处在第五个康波的下行周期。
约 1500 年来中国国力在世界中的变化波动状态走势。 古人讲气运,今人说“周期”,都不出天道的循环往复。罗隐有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
去英雄不自由。
老罗:
康波第五个周期为 4 个阶段, 1、1992~2007 年,经济复苏阶段(15 年。 2、2007-2015 年,繁荣期(5-7 年)。 3、2015-?衰退期(10-15 年)。 4、萧条期(10 年)。
据说只有里根经济学缩短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和萧条期。当然其中也有中国经济的贡 献和 80 年代的计算机技术革命。
集大成者,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取名来源: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 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疫情缓解一些,赶紧去参观。
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人生究竟要明白什么? 1.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偶然。 2.要懂得人生是在活出一个道理。 3.知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很巧,昨天与小区一四五岁小女孩才画过梧桐树的树叶,今天清晨拿起马未都先生的《背 影》,竟然出现在封面上。落叶飘零,如时间的流逝,亲友的消逝,悲兮!怜兮!
珍爱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人生短暂,做一个好人,好好活着。
诫子书
两汉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 慆慢)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可爱有趣,相亲相爱一家人。)
女曰鸡鸣
诗经.郑风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静女
先秦 · 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记得新三国电视剧里,司马懿的小妾——静姝,间谍,卧底,最后死的很惨。司马家族就 是牛,出了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期待后世有司马家人接着撰写中国历史。)
虚静,谦逊,无为......在以后的章节还会多次出现。语行天下三可以多看看。
孔子说“简”,老子说“静”,应对的都是人的意识心。意识心的特点:不断复杂化,程序化,固定化,最后自成一体,继而叠床架屋,最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简”“静”提醒我们: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时时回来,归于中心。正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常常做减法,素心是我师。
《大学》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傅佩荣讲庄子:
人生的意义(十六个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中国四哲: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真诚,真实。
儒家:约恕俭敬。
道家:安化乐游。
庄子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战国·庄 周《庄子·齐物论》)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 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 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 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 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 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语行天下三:(20230120-0125)
昨天说“三”,今天说“四”。不是术数方面的“四”,是读书方面的“四”。儒家经典有四书, 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说实话,完整读过原著的,不多,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受 影响。我把四大名著称为“第二期经典”,第一期当然是孔孟老庄。第一期的经典叫“元典”, 元是根本,是源头,是生发。元典难,后人读不懂怎么办?古人慈悲,给我们竖梯子。《易 经》看不懂?没关系,先看《道德经》。《道德经》也看不懂,就读读《孙子兵法》。《孙子兵 法》也看不下去,好吧,给你准备了《三国演义》。老祖宗真是体贴我们到了极点,最后用 小说来接引我们。四大名著的作用正在于此。《三国演义》是英雄权谋,《西游记》是神佛修
炼,《水浒传》是平民心志,《红楼梦》是贵族精神。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和心灵密码,几乎都 可以在四大名著中找到原型。满清原是东北的小小部族,努尔哈赤高瞻远瞩,命人把《三国》 翻译成满语,以此用智,无往不胜。明朝人此时看啥,——《金瓶梅》。高下立见。泰国王 室笃爱《三国》,早早让人翻译成泰语。普通泰国人哪里知道这些谋略,大呼“三国读三遍, 其人不可交”,话虽如此说,精英阶层照读不误。外国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美国西点军校, 把《孙子兵法》《毛选》当做必读教材。日本人读《三国》成痴,东京街头有专门教授《论 语》的私塾。墙内开花墙外香,《道德经》也成了欧美哲学家的案头必备书。而今,有些学 者专家竟然让人不读四大名著,说什么三国厚黑,水浒暴力之类的屁话,可笑可叹。
有时素面感知的,比专门解读的还好。有些小孩跳着读,遇到诗词或不感兴趣的就跳过 去,照样受益。这是春游的心态,自有春光迤逦。
这位先生所讲,亦可聊备一说。但不必强分高低。断句是不同角度的认知,无有高下。 关于“道可,道非”的解释,本群@沈简壹 兄的解释,值得细细参悟。
道给我,好;道不给我,也好。只要随顺因缘,都好。
沈简壹:中国的文化是觉悟的文化。就是你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干什么。都是觉悟。就 像地球是圆的,有的人是走的直路,有些人是走的弯路,反方向,都能回到原点。
王语行老师:处处是启示,处处可觉悟。
2004 年,美国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 Joseph Nye 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读到时,很震 惊,没想到美国人的思维已经如此“东方化”。这大概是“东学西渐”的产物。美国人对中国文 化深层部分的了解在加深。硬实力(军事,经济等)、软实力(文化,舆论等),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这是《易经》的思维: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纵观中国历史,王者多是阴阳合德 之人,如刘邦,毛泽东评价其“懂政治”,即是注重军事以外的因素,如道义、政策、民心等。 “约法三章”就是好政策,一举安定关中。这是“软实力”的妙用。周之代商,越之灭吴,汉之 败楚,毛之胜蒋,都在于前者文武并用,软硬兼施,一句话:阴阳合德。毛泽东(毛润之) 之“水”克蒋中正(蒋介石)之“石”,无意中为柔能胜刚做了巧妙的暗示。有趣得很。满清以 一部族入主华夏,颇能吸收历史经验而用王术,如对西藏,蒙古,多用宗教手段,极力抬高 喇嘛教地位,藏蒙最聪明的头脑都去当和尚去了,自此吐蕃后裔、草原子孙,不复为虑。手 段高明,令人叹为观止,遥遥呼应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之说。至于布热津斯基的“奶 头乐”的理论,在满清皇帝的王术之前,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能实事求是,则能攻心为上。
英美民族统治世界三四百年,积累了不少经验(王术)。不可轻忽。结合中国文化看, 会看得更清楚。
英美普及性的谋略文化,有两本书,一本是《伊索寓言》(相当于我国的三十六计),一 本是《君主论》(相当于我国的《韩非子》。
默:西方思想的原点其实是柏拉图。
王语行老师:
这是以天道而推及人事。帛书版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的解释是说,便于由浅入 深,领悟大道。但无论何种,都是为了体认大道。人与大道的关系,道家归结为“贵柔”“守 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臣服于大道。黄老道家有一个专用语:雌节。意为:以虚静、婉 顺、无我之心面对“道”。相反,雄节则是妄为、逞强、主观的行为。天道幽微,惟素心之人 得之,惟谦逊之人得之。《新约》也说:谦虚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里的谦虚, 就是对道的婉顺与臣服。基督教和道家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强调人的局限性,告诫人们在无 限的“道”面前,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惟有归于大道,方是坦途。
经济学上的康波周期,大概 50-60 年一个周期。目前处在第五个康波的下行周期。
约 1500 年来中国国力在世界中的变化波动状态走势。 古人讲气运,今人说“周期”,都不出天道的循环往复。罗隐有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
去英雄不自由。
老罗:
康波第五个周期为 4 个阶段, 1、1992~2007 年,经济复苏阶段(15 年。 2、2007-2015 年,繁荣期(5-7 年)。 3、2015-?衰退期(10-15 年)。 4、萧条期(10 年)。
据说只有里根经济学缩短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和萧条期。当然其中也有中国经济的贡 献和 80 年代的计算机技术革命。
集大成者,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取名来源: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 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疫情缓解一些,赶紧去参观。
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人生究竟要明白什么? 1.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偶然。 2.要懂得人生是在活出一个道理。 3.知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很巧,昨天与小区一四五岁小女孩才画过梧桐树的树叶,今天清晨拿起马未都先生的《背 影》,竟然出现在封面上。落叶飘零,如时间的流逝,亲友的消逝,悲兮!怜兮!
珍爱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人生短暂,做一个好人,好好活着。
诫子书
两汉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 慆慢)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可爱有趣,相亲相爱一家人。)
女曰鸡鸣
诗经.郑风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静女
先秦 · 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记得新三国电视剧里,司马懿的小妾——静姝,间谍,卧底,最后死的很惨。司马家族就 是牛,出了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期待后世有司马家人接着撰写中国历史。)
虚静,谦逊,无为......在以后的章节还会多次出现。语行天下三可以多看看。
孔子说“简”,老子说“静”,应对的都是人的意识心。意识心的特点:不断复杂化,程序化,固定化,最后自成一体,继而叠床架屋,最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简”“静”提醒我们: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时时回来,归于中心。正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常常做减法,素心是我师。

赞过的人